北国列车参考了呼伦贝尔号和新东方列车,但总体还是以此为基础虚拟的
既然时空并不是处处平滑相连的,那么数学为什么就非得处处符合逻辑呢?——出自格雷格·伊根的科幻小说出版卷三《祈祷之海》收录的一篇《闪光》,《闪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也获得了星云奖,《祈祷之海》同名篇获得了雨果奖~
来自7月5日的重新编辑,发现有人对文里所说的气候提出异议,首先这里本来就是主角的讨论而不是教学,不能要求小说中的角色在自己的立场下聊天而非工作讨论时进行教科书一样规矩的名词解释
其次主角所说的话本身是一种拉扯聊天的技巧,我没有考虑到有人是get不到这点的,这是一种引导话题的方式,比如你想要了解对方的某个东西,那你就说一个跟他本身有偏差的东西,对方会改正,这样你就会了解你想要知道的东西,关于程殷和戚钊讨论气候这里,戚钊是把话题带向他,但是程殷并没有接反而把话题推出去,这样话题又回到戚钊这里,所以在后边才会有说的那句“跟高智商没关系,跟学霸也没关系”,因为讨论的压根就不是学习
最后大家能看出来我的两位主角都是偏理科方向的,他们那个年代是参照当前为2023年往回推10年的高中制度,有一些高中是在高一入学分文理科,有一些高中是在高二分文理科,还有一些地区特殊是选科的,我没有详细设定,但朦胧的设定是他们专攻偏理科方向,而地理在高中是文科,这里我特意问过我一位28岁地质专业毕业高一学过地理但目前没有从事地质行业的理科生,他甚至完全无法准确说出气候和洋流的名字,当然你们可以觉得他学习差,但我的主角不是百科全书,人无完人,地理这门科学从最开始就不在他们涉猎的范围,所以我最初的设定就是他们并不会像签售会上那个能准确算出数学公式的结果那样准确的讨论地理相关的知识,除非互相特意去查对方的气候并背诵(但一般研究理科方向的人很少会想到查气候名字和背诵气候特征)
所以本章涉及的讨论可以当做仅仅只是两个人在当前情景所随机兴起的对话,是有其背后逻辑性的,不能要求我的主角所说的每一句非学术性or工作性讨论的话都是完全正确的,必然是要受到自我、动机和环境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