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瓦子巷沈家

      叶澈补觉醒来之时,只听院中隐隐传来哭声。

      她懒懒起身,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整了整衣服,推门而出。恰见沈小妹捂着脸哭着跑进屋里,而一向宽和的沈母攥着掌心,面露懊悔之色。

      “咳,小叶你醒啦,灶上有蒸的馒头,记得吃。”沈母拍了拍前襟,强笑道。

      叶澈点了点头,往灶上去取了馒头,配着清粥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不多久,沈母也进了屋,舀了碗粥,配上馒头咸菜,刚端起来,又犹豫着放下,见叶澈刚好吃得差不多了,道:“小叶,这饭菜,你看能不能帮我端给小妹去,这孩子一早上与我置气,还没吃饭呢。”

      叶澈从善如流地点头应好,沈母勉强露出笑来,眼神却不时焦急地朝门口张望。

      叶澈端着碗碟,若有所思地问道:“今日公门休沐,怎么不见沈大哥?”算算日子,今天他该去医馆给二丫配药了。

      沈母刚要开口,院门推开,沈言边喘边跑了进来:“娘,找到了!找到二丫了。”

      沈母几乎喜极而泣,“大娘,找到人了。”说话的是李婶,边上背着二丫的,是街坊李婶家的大儿子李由。

      “谢天谢地,佛祖保佑!”沈大娘从李家儿子手里抱过二丫,但见她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不可闻,心又猛地揪了起来:“快、快进屋。”

      叶澈站在边上静静望着,眼神在二丫的脸上微微停顿,侧耳听堂屋边门微微翕开,露出一角粉色衣襟。见叶澈抬眸望去,又猛地阖了起来。

      沈大娘和李婶两人进屋照顾二丫,其他街坊便都退了出去,李由和沈言站在门口说着话。

      “沈大哥你放心,我这就去找广善堂的大夫来。”李由道。

      “发生了什么事?”叶澈抬步朝两人走去。

      沈言闻言叹气,脸上难掩懊恼之色,李由便主动开口告知了叶澈原委。原来一大早,沈言耐不住沈小妹央求,带着她和二丫一起去医馆。配药的时候,沈小妹见街边有卖糕饼,便带着二丫兴冲冲离开了医馆,恰逢车马过市,一阵人潮拥挤,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二丫已经不见了。

      众人出去找了半天,才在巷尾找到了冻晕过去的二丫。“如果不是胸脯还有起伏,我几乎以为她……”

      “人是你第一个发现的吗?”叶澈打断道,看向李由。

      李由愣了愣,反应过来对方是在问他话,忙应道:“是,没错。就在离这不远的且末巷附近。”

      “现场有没有看到其他人,或者什么奇怪的地方?”

      李由闻言挠了挠脑袋,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当时我只顾着确认二丫的情况,旁的都没留意。”

      李由说完,见叶澈蹙眉沉思,一时摸不着头脑,倒是沈言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觉得二丫走失这件事,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她的口鼻处有遭人按压的痕迹。”顿了顿抬眸看向沈言,不解道:“你没发现?”

      沈言闻言脸上一红,露出羞愧的神色,他当时焦急万分,竟未丝毫留意……这实在是,刚要说什么,叶澈补充道:“但究竟是对方临时起意,还是早有蓄谋,光凭这点还无法判断。”

      沈言与李由闻言对视一眼,不免忧心忡忡。李由挠了挠头想不通道:“这……二丫这么个小姑娘,谁会对她下手?”

      沈言摇头,两人不由自主均看向叶澈。

      叶澈却一脸平静,只见她掸了掸衣襟上的残雪,道:“李由,若是方便,带我去且末巷看看。”

      李由一阵热血涌上头:“是!”

      沈言:……没记错的话,李由还比叶澈大一岁……

      却说两人出了门,李婶去了灶房煎药,这请大夫的事便落在了沈言身上。

      屋内,沈母叹了口气,回头望向床上小小的身影。眼看着才有了些起色,这一遭却也不知这孩子究竟能否挺过来。

      “二丫妹妹,会醒过来的对吗?”沈小妹默默站在卧房门口,弱弱问道。沈母见小妹半边脸颊微微肿起,目露心疼,招了招手,示意小妹进屋,一边用棉布包裹着煮熟的鸡蛋,在她被打的半边脸上慢慢滚着:“孩子,别怪娘,娘刚才太心急了。”

      小妹摇头:“是我不好,我没照看好二丫妹妹。娘,她会没事的对吗?”

      沈母把小妹揽进怀里,轻轻拍着她背道:“会的,会没事的。”

      沈言在屋外站着,想起叶澈出门之前,回头对他道:“不用去广善堂了,你去城南的五柳巷,找一个叫柳从心的大夫,就说叶澈有事相求。”

      说完,见沈言半信半疑,开口淡淡道:“你若信我,便去找他。京城如果还能有人医好二丫,此人非他莫属。”

      沈言最后看了看堂屋的方向,下定决心动身去寻人。

      ——

      五柳巷

      五柳巷位于城南,位置虽然靠近城门,多平民居所,但因早年太傅崔行简入仕之前长居此地,也是在这里,太傅遇到了当时名闻天下的大儒裴遇,围炉三问,裴遇慨然叹曰:“此子可安社稷。”随后将其引荐给先帝,从此风云化龙、匡复河山。太傅辞官退隐之后,先帝有命,太傅之位空悬。没想到不过两载,先帝也泯然长逝,于是太傅之位空悬至今,而人人说起太傅,指的便只有这一位:崔行简。

      巷口沿街的茶铺,说书人正坐在台上,绘声绘色给台下听众讲着名臣崔行简的奇遇故事。台下,一年轻男子嗑着瓜子,顺着话头低声问同桌的短须老汉道:

      “诶,你说太傅明明出身第一大世家崔家,为何却是裴家人将他引荐给了先帝呢?”

      这一下正中短须老汉下怀,他清了清嗓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太傅出身崔家旁支,当时前朝朝野纷乱,四大世家各自为政,又以崔家最为势大。只乱军破城之际,崔家对前来寻求庇护的太傅母子却避而不见,为保护孩子,太傅眼见母亲罹难,若非裴遇经过及时施以援手,太傅大概也活不下来。”

      “啊?那这么说来,太傅虽姓崔,可几乎算得上和崔家有仇了!”

      “你以为呢。这也是为什么,这太傅一上任啊,为配合先帝整顿世家,第一个就拿崔家开了刀!这人啊,别看说得高风亮节,记起仇来比我等还厉害着呢!”短须男子捋了捋胡须,自得地摇首,冷不丁捂住脑门:“哎哟!谁啊!敢暗算你爷爷。”他拍案而起,双目一瞪,举目四望,也没找到是谁动的手,只一个满身酒味的跛脚老汉低着头,一步高一步低地往巷子里走去。

      留桌上两个枣核,滴溜溜打着转。

      而这进了巷子的老汉,一手提着酒,一边往家里走着,遥遥定睛一看,见自家院门口站着个来回踱步的年轻后生,他眨了眨迷蒙的双眼,走得近了些,苍眉间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来,再使劲揉了揉眼,下一秒拎着酒壶蹑手蹑脚地准备离开。

      却不防身后年轻后生看见了他,欣喜地高声问道:“请问阁下可是柳从心柳大夫?”

      老人微咳两声,却不转身,只压着嗓子道“认错人了”。不妨对方欣喜地跑上前来,向他作揖:“老先生,在下沈言,叶澈说您医术高明,晚辈此番特来有事相求。”

      老汉听到叶澈的名字耳朵一竖,转身吹胡子瞪眼道:“那臭丫头自己怎么不来!”

      沈言抬头刚要解释,在看清对方模样后失声叫道:“是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