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长宁节风云4 ...

  •   这些人一通告状,里头比较重要的人有两位,第一是边南守备郑峄城,他是守边大将,在地位上如同在北疆的孟闻,但因南方情况复杂,山林众多,还连接这许多山林部族,其他小国,所以兵权三分,边南守备郑峄城主要是守为边土,监视周边小国,当然重点就是势力国土范围都比较大的南诏;另外还设有靖文营,算是屯兵之地,靖文营督卫是太后的六弟阎笙,至于益州,梁州,乃至整个西南的兵权都集中在西南军守备段成渝之手,值得一提的是他要调兵遣将,还需要兵符、兵部文书和靖文营督卫手令。所以在阎家看来,段成渝不过是替阎家保管一半兵符的看门狗而已。
      第二重要是梁州刺史和益州刺史,这二位不但是一州之长,还是阎家的女婿。
      现在众人都翘首以盼阎家作何反应,率先站起来的是阎老相公,经历了阎十二之事还没有修整好,又碰上这千夫所指的场面,要不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估计早就升天了。
      “陛下,五年前西南疫情严重,如洪水肆虐,有个天灾人祸也属正常。这等刁民,罔顾陛下圣意,随意攀污朝廷命官,实属放肆!”
      晞月观察着在场之人的表情,有的不屑,有的震惊,而有的则是习以为常,更多的是在观察着陛下的神态。
      接着阎老相公的二弟也站了起来,那位梁州刺史正是他的女婿,“陛下,西南这些年剿匪颇有成效,领兵之人用些手段也是正常,怎么就被人误解为包庇了!这些下民,粗薄浅陋,如何懂得军国大事!”
      “陛下,南诏与我国素来交好,近来得陛下恩准又互通贸易,边地之臣自然谨遵圣旨,此等小民怎能体察圣意,见着外人就胡乱揣测。老臣觉得那文书说不定就是伪造的!此人定是心怀不轨,意图破坏商贸。这种胡言乱语之人,合该拉下去乱棍打死。陛下,边地之臣忠心为国,您可千万不能被小人蒙蔽,寒了臣子报国之心啊!听闻程将军换防去西南,届时陛下尽可让她查看!对了,段将军不是也在吗?这西南边地之事,段将军应该清楚吧!”,阎老相公悄悄冲这段成渝打了个手势。
      皇帝看向远处的段成渝,对他道:“段将军是在座里最了解西南情况之人,你来说说!”
      段成渝敛衣起身,走到那几个告状的人身边跪下,开口第一句,“臣只知边南守备郑峄城,与南诏王子世荣关系匪浅。且坑杀士兵一事,臣虽有确凿证据,前时形势所迫未能如实上报,还请陛下治罪。”
      这话相当于坐视了刚刚的那些状告,场面一下就失控了,当然是对于阎家的诸位来说。
      “!!!!!段成渝!放肆!”,阎二老爷一跃而起,当堂怒吼。
      他没跳这一下到还好,只是这一蹦,就像郑峄城真的勾结南诏一样,几乎是不打自招了。顿时议论之声渐起,阎老相公狠狠得拽了一把二弟的袖子,他这才意识到刚刚被人激了一把,气的满脸涨红,怒目圆睁得看着段成渝。
      “怎么?还不让人说实话了?段将军起来回话。”,皇帝冷冷得瞧着阎家的诸位,阎二老爷看了一眼兄长,阎老相公此刻还端得住,冲他微微点头,他心里稍安,这才讪讪得坐了回去。
      “坑杀士兵一事,臣已有确凿证据,前时形势所迫未能禀明,是臣无能失察,但已经暗中查明。臣以西南守备之名,请陛下为被迫害致死的军士伸冤正名!”
      “你放屁!竟然当庭诬陷,是何居心!”,轮到阎家四老爷跳脚。
      晞月有些不解,这阎家四老爷好像不理政事,怎么会激动到口不择言?难不成他和郑峄城有什么关系?,“两位刺史是阎家女婿这个我知道,但郑峄城和阎家什么关系?也是女婿?”
      “阎家四老爷的发妻姓郑,就是他身后那个又黑又瘦的夫人。”,孟闻轻声道。
      “原来是内侄……”
      怪不得说西南是阎家的天下,连受封西南的宁王也得仰着阎家的鼻息过活,果真如此。
      “段成渝在西南日久,这第一口咬上了阎家最沉不住气的人,看来是早有准备。坑杀士兵,吃空饷,勾结山匪,够郑守备死上三回了,这一口咬的着实狠。”,孟闻冷眼看着,默默审视着台阶之下的段成渝。

      段成渝现在算是奉旨说话,缓缓起身,孤傲得站着,“别的不说,之前郑将军私自扣留南诏进献的月华蚌珠,后来事发有借口蚌珠有瑕,退还南诏,险些闹出两国矛盾,此事大家都清楚其中缘故。他还以陛下之名向南诏索要舞姬数名,供自己享乐,为此陛下还曾下令斥责。这两件事众人皆知,还有文案记录在册,彼时阎笙判鸿胪寺事,应该很清楚吧?”
      他话里话外暗指阎家包庇,就把‘欺上瞒下’四个字砸到阎老相公的脸上了。
      阎老相公气得吹胡子瞪眼,太后更是怒不可遏,拍桌子站起来就怒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在哀家的寿宴之上弄出来这么些人,是要打哀家的脸吗?”
      太后本来还打算拿着身份压制一番,谁知道方才竟然没有一人给她插嘴的机会,她几次站起来又坐下,底下那些人全然没有看见她一般!又气又惊,想着在不开口这事大约就成铁案了!殊不知皇帝就是冲着把这事坐实,把阎家踩死去的!
      她毕竟是长辈,皇帝头上顶着一个“孝”字,不能不恭敬。收起脸上的对阎家的鄙夷,缓缓起身对太后娘娘拱手道:“大娘娘明鉴,朕精心准备寿宴,并以邀月台为您庆贺,只是有些人胆大妄为,打着您的旗号欺压百姓,勾结外邦,意图不轨。若今日真不能清查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那才真是辱没了先帝仁孝爱民的嘱托。”
      皇帝把先帝都搬了出来,太后顿时哑口无言,此刻她从皇帝冷淡疏离的眼神之中看到此事毫无回转的余地,事到如今她也不能当着亲贵重臣的面和已经成年亲政的皇帝硬碰硬,阎家多半是保不住了,现在只得先保住自己太后的尊荣。愤愤得甩袖离去,以示不插手前朝政务。只有这样,那些老儒生将来才会帮自己。
      皇帝当然早就想她走了,领着宗亲送走太后,这大殿之上就再没有掣肘他的人了。倒是让阎家那些人有些呆了,紧要关头太后说走就走,留下他们一群人还如何分辩?这不是拔了牙的狼,现在只能任人宰割了!
      “来人,将这几位人证好生看顾……”
      “陛下!”,阎老相公当堂站出来,奋力一搏,“陛下,此举不妥,这些人本是家奴,如何能千里来到京中,定是有人故意攀污,和南诏扩大商贸在即,切不可因此坏了两国关系。”
      阎老相公大约在家颐养天年太久了,眼神也不如往日利索,自从上一次阎十二之事,他们阎家得罪的宗亲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今日寿宴,他如果有心计算就会发现此刻堂上肯为阎家说话的,并没有几人,反而是一心记恨阎家的比比皆是。
      “阎老相公这是什么话?区区南诏小国,何惧之有?到是这几位都是忠君爱国之人,被欺压至此,还能闭口不言么?你阎老相公有当庭辩驳之才,他们说两句实话怎么了?理不辩不明嘛!臣觉得,正因千里奔袭京中,此等诚心感天动地,他们的话才可靠。难不成就因为人家不如你阎大人家大业大,就不让说实话了!陛下宽仁,无论王权宗亲百姓一视同仁,你这话实在是不妥!”,御史台的人一向最能在文字之间做文章,抓住阎老相公一点话头不对就不放手。
      “段将军口口声声说有铁证,怎么早不面呈陛下,此刻却跳出来!明显就要故意为之,这是诬陷!条条件件都是冲着老夫来,老夫为国鞠躬尽瘁,问心无愧,却被这等奸诈小人拿着不知真假莫须有的‘铁证’质问指责!实属让人寒心!老夫敢问段将军,若是真如你所说,西南军政是一滩浑水,人人都搅在里面,你又沾染几分!怎么一手遮天之人没有入京受封,反而是您这位清流得圣眷呢!依照您的说法,像您这般清白之人,应当备受打压永不见天日才对!怎么今日您风光无限得站在这里对着西南辛苦戍边之人横加指责呢!”,阎老相公不愧是宦海沉浮数十年,一番话就又回天之势。
      段成渝却一脸豁出去的样子,拿出一副忠义的样子,跪在大殿之上,“臣得蒙圣眷自然是陛下慧眼如炬,臣洁身自好不曾同流合污!臣自请陛下三司调查,以证清白!”
      还没等阎家的人反驳,那边监察院的也站了起来,“阎老相公,您的顾虑咱们都晓得,既然你相信他们没有不轨之举,不如就彻查一番,以正视听,也还他们一个清白,还边疆百姓一个安心。”
      检察院不如御史台言辞犀利,但和稀泥的手段是一等一的,现在他们也看清了风向,皇帝明摆着是要严查西南病灶,此刻谁拦着就会有数不清的帽子扣下来。
      “臣附议,请陛下下旨彻查。”
      “臣不才,愿为马前卒。”
      “臣附议……”
      ……
      阎家也算是墙倒众人推,虽然有些站在阎家这边的人不敢明着支持阎家,和皇帝对着干,可还是跟着那些人跪了下来,淮王一家迟迟没有动作,等到众人都跪下才一起站起来,“臣附议,臣举荐御史台高柏川,兵部侍郎丞天枢,户部何泉,三司毛世源。另外,臣请孟侍郎为正使钦差,全权处理此事。”
      孟家众人脸色极差,淮王这回特别会卖乖,举荐的那几个人都是不站队的正值良臣,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若是办成了就会记住淮王举荐的情分,若办不成对自己损害也不大,空出来的位置也刚好可以由自己人顶上,最后还拖孟阔出来挡剑,显然就是要激化阎家和孟家之间的关系。说不定皇帝也很乐意看到这一幕,毕竟已经撕破脸了,坐收渔翁何乐而不为呢?
      好在樊老相公还是很明白轻重,忙出来挡了一下,“陛下,臣举荐户部沈进为钦差正使,沈进此人曾旅任西南,对西南情势烂熟于心,臣觉得此人正直端方,可堪大用。孟侍郎还是应该留守京都,辅佐陛下,秋收在即,三司、六部诸事繁杂,老夫年迈许多事情还需孟侍郎亲历亲为,这自古以来也没有中枢内阁要职任御史巡查的先例。”
      皇帝面露赞同之意,不过也没明说,“明日朝会,在做商讨吧。今日先……”
      话还未说完只听南边传来一声巨响,众人面面相觑,在看门边一个小黄门连滚带爬得跑进来。皇帝话被打断了,今日已经是第二回了,看着下面那个慌慌张张的小黄门正欲训斥却听他哀嚎道:“刚刚一到闪雷劈中了邀月台……”
      “走水了——”
      “走水了——”
      “陛下,南边两处偏殿走水了!”
      “护驾!”
      “救火!”
      “啊——”
      “夫人!”
      “当心!”
      “来人啊——”
      “走水了——”
      “禁军何在!”
      “镇定!”
      “别挤了!”
      “放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