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第 78 章 ...

  •   嬴政瞥见卓玖和治粟内史紧皱的眉头,在卓玖的心声还没响起之前,就冷冷道,“若是连这点小事都要列为卿瞻前顾后,那大秦的将士们岂不是无用武之地?”

      卓玖眨了眨眼,立刻舒展了眉头,看上去完全没有想要反驳嬴政的意思,反而接着说,“如此,王上可垄断非产盐地的购盐渠道,以此换取贸易的优势地位。”

      ‘既然坚持远交近攻,那么此法也可以不用考虑齐国。但是楚国是个麻烦......’

      ‘强攻便是。’

      嬴政在心中打断卓玖的心声,在确定了贩盐置换各国货币的战略政策后,才提起攻打魏国的事情。在坐的文臣们并不太想过多插手军事,只有卓玖偶尔说些无关痛痒的话。

      韩非沉默的打量着面前‘深受信任’的两位秦臣,心中有了计量。

      右相卓玖在明面上是文臣之首,但秦国向来相邦、左右相并立,在没有相邦的时候,左右二相互相制衡。左相熊启虽然并不在这里,可绝不能忽视他在朝中的影响力。

      右相也许不擅军事,才不插手军队事务,但韩非却更倾向相信,她是为了避嫌才不去染指军队。

      秦王毫无疑问是一位优秀的君王,可正因为他的优秀,才不会容忍自己的臣子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韩非不确定卓玖和嬴政是否真的君臣相合,只能做最坏的猜测。

      ‘可右相长于民政,也并不结党营私,王上也没有理由轻易申斥她。’

      韩非全然不知自己的心声被嬴政听得一清二楚,他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分享给卓玖。

      ‘寡人本以为韩非并不喜揣度这些事情。’毕竟旧韩国的朝堂就因为君臣互相猜忌才乌烟瘴气,韩非则因为厌恶这样的风气才闭门著书的。

      ‘臣有时也会揣度同僚的心思。’卓玖并不介意韩非对自己评头论足,‘毕竟,大抵知道同僚的想法后,能避免很多麻烦。只不过这样的猜测只能停留在心里,绝不能影响处理公务。’

      ‘律法还需要完善。’嬴政偏头看着手中的公文,‘不能用官员的道德去赌他们不会有私心,而是需要完善的律法监管体系。御史监察并不保险,他们也是人,在纠察百官的过程中也会出纰漏,还请芈姬想些整顿吏治的办法了。’

      两人这样在心里闲聊着,韩非那边则还在打量自己的师兄李斯。

      荀子门生众多,两人在读书时并不算太过亲近,只是两人都读法家文章才有些交际。任职秦国后,韩非也参加过几次官员们的聚会,可明显能感觉到以李斯为首的官员们对他的忌惮,几次三番后也不再有和同僚们打好关系的心思。

      他本就孤傲,耐心去和同僚交流不过为了不让芈相为难,既然秦官们不愿与他交往,他也不必屈意迎合。

      只是自己这位师兄,好像不仅是想为难自己,韩非敏锐的察觉到李斯平静面容下的暗潮涌动。

      ‘但也不必太过忧心。’他不着痕迹的看了眼正低头向嬴政谏言尽快出兵的李斯,‘王上既然欣赏我的才华,便不会轻易为难于我。即使我如今为李令的属官,他想要污蔑于我也颇为困难。’

      韩非虽然没有将话说明白,但一直分神听他心声的嬴政却清楚,他指的‘污蔑困难’是因为韩国如今已经亡国。韩非笃定嬴政不会因为除去‘为了助韩而阻碍一统天下’以外的事情问罪于他,所以才在意识到李斯不善的情况下,也无动于衷。

      御史腾对于朝堂上的暗潮涌动毫不知情,他看着正盘算军粮费用的卓玖开口道,“王上下令在明年秋收前颍川郡沿用旧韩税,如今旧韩地已经趋于稳定。王上与芈相若是放弃在颍川征粮,未免有些浪费。”

      刚刚还在听韩非心声的嬴政立刻回神,看向御史腾。

      卓玖轻笑着看向一脸严肃的御史腾,偏头问道,“御史可有建议?”心里却说,‘王上,各位臣子管的事情也太杂了吧。臣提请在建立监管体系之上,再彻底整顿一下官吏制度。’

      ‘准了。’

      在御史腾不知道的地方,两位已经飞快的敲定了下一步计划,而他则在嬴政的首肯后才开口道,“先前为了稳定民心,王上下令开放旧旱地的府库,以资民耕作修养,是以才难以短时间内拿出攻魏的军需。”

      “臣以为,没有经历战乱的韩贵们,应有充足的储粮......”

      卓玖有些诧异的看向这位以善于治理闻名的大臣。他们在接受韩国投降后,就已经收缴了各个贵族大片的土地,但处于在韩王死前,不能将韩贵逼得太紧的考虑,实物财产和存粮是分毫未动。

      御史腾沉稳的提出要求旧韩贵献粮的计划,“可许诺他们献粮万石,加爵一级。”

      “不可。”

      “不,不可。”

      李斯和韩非异口同声的拒绝,只是韩非因为着急磕绊了一下,没有抢得说话的先机。

      “王上,如今臣等所做一切皆是为打压旧韩贵,怎可在此时抬高他们?”说着,他还意有所指的看了眼韩非。

      一着急就有些口吃的韩非想质问李斯,为什么不去看提出建议的御史腾,而是针对自己,但张了几次嘴都说不出话,只能涨红着脸向卓玖投去目光。

      卓玖示意他稍安勿躁。

      嬴政没有在意李斯的暗示,而是挑眉思索了片刻,最后道,“听闻许多旧韩贵都随韩伯陈县?不知陈县储粮可还够这些人挥霍?”

      卓玖张了张嘴,俯身拜了下去,“臣明白,还请王上静候佳音。”

      两人没头没尾的对话让在座的其余三人一头雾水,只有韩非眨了眨眼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

      ......

      “子房,难道这秦王真的未卜先知?”张平看着从丞相官署发来的政令,深深地叹了口气,对坐在一旁的长子说道。

      先前韩伯在迁往陈县时,便有留在新郑的韩贵私下联系他,说是已经得到君上首肯,要以‘韩王’的名义在新郑发动叛乱。可如今这道以陈县粮食短缺,命旧韩贵献粮给在陈县的韩伯的政令,却让所有旧韩贵都处在了尴尬的境地。

      在张平看来,若是不献粮,那位心思深沉的丞相定会将旧韩贵不恭的消息传给韩伯,借机离间他们,从而破坏‘叛乱’。

      可若是献粮——

      “这芈相开出的数量,看上去是想将我等掏空。”原本就失了土地,如今再没了储粮,恐怕更难组织反抗了。

      “真是阳谋啊——”

      张平无奈地看向张良,好像希望自己聪慧的孩子能说些什么,可惜只得到张良轻轻摇头的回应。

      “儿子并无旁的想法。”张良恭敬的对父亲道,“只是如今大势已去,还望父亲能以家族为重,再去图谋复国之事。”

      张平点点头,贵族的责任就是延续宗族,无需张良提醒他也不会拉着全族往火坑里跳。只是张良的话倒是让他忽然有了一个问题,“若是为父不在,子房面对韩国国灭,可会怎么做?”

      张良先是否认了父亲的假设,但在张平的坚持下还是略做思考后答道,“也许会不计后果,为韩复仇吧。”毕竟,如果父亲去世,他还没有到为官的年纪,那么他们在韩国灭亡后恐怕会过得艰难。而弟弟和母亲体弱多病,怕是受不了打击。

      若是全家只剩自己一人,张良不能保证他真的能理性的选择保全宗族,而不是去行刺秦王。

      当然,这些话他不会和父亲言明,只是在父亲有些无奈地表情下静静的替他磨墨。在察觉父亲写给陈县的信中,隐晦的提及献粮的事情后,张良才在心中暗叹,‘张氏,恐怕要和旧韩贵割裂了。’

      张氏五世相韩,对于历任韩王的秉性都了如指掌,如今张平这样提及,并不是还忠心于韩伯,而仅仅是出于自己的良心发出的最后的警告罢了。

      ——韩王,恐怕会不计后果的赞同秦相要求旧韩贵献粮的要求吧。

      而发出的警告的父亲,则会被可能打算瞒着韩伯的贵族们记恨,从而失去韩贵之首的号召力。

      ‘这才是一箭双雕的阳谋。’

      张良暗自感慨,只是他并不清楚秦王和秦相,究竟为什么如此了解自己父亲的性格,并且基于此设下圈套的。

      同时,卓玖也在丞相府中感慨嬴政只见过张平一面,就能如此了解他的秉性——即使有读心术帮扶,也绝非易事。

      圆月当空,得到消息后的韩伯却无心去赏。

      “岂有此理!”

      随着韩伯的怒喝,还有漆杯掉在地上的闷响声,以及侍女奴隶跪地的噗通声。

      “我乃武子之后,这些硕鼠献些粮怎就这样为难?”

      韩伯的妻子姜姬冷眼看着自己暴怒的丈夫,在失去王位后,他也只能通过回忆祖先才有些尊严了。韩伯像是看不惯她的样子,转而厉声呵斥她。姜姬手边是来自咸阳的书信,冷静的伯夫人用袖子遮住脸,状似掩面哭泣的样子,实际上却微微抽动嘴角,思考起如今的处境。

      张相如今送信来,她不信沿途无人查阅,可这称得上高密的信却还是送到他们手上,这只能说是秦王默许的。可为何会默许,姜姬一边听着韩伯对自己只会哭泣的指责,一边思考着。

      联想起那些想要复国的贵族,她很快就得出和张平同样的结论。

      可在想明白后,往日冷静的夫人也惊出一身冷汗,她立刻站起身无视还在埋怨的丈夫,将他的声音抛到脑后,步履匆匆返回了自己的寝室。

      半月后,卓玖的案上多了一封来自陈县的书信,上面娟秀的韩文写着‘姜’字,显然来自于韩伯夫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8章 第 7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