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第 77 章 ...

  •   ‘魏国撑不了多久的。’

      章台宫中,正低头看颍川郡奏章的嬴政忽然在心中想着,而殿内坐着的几位重臣,只有丞相卓玖忽然从公文里抬头,和他对视了一眼。

      ‘但大梁难克,即使围困也需至少三年,即使如今加上颍川的税收,如今也是入不敷出的。’

      两人熟练的一心二用,一边看着韩非和腾一起编写的民律。两人隐晦的交流没有让任何人知道,但如今已被命为御史的腾还是察觉到王上和芈相好像心照不宣了些事情,他偏头看了眼对自己宽容待民政策依旧有些不满,正皱着眉头思考怎么说服王上的廷尉丞韩非,心里暗暗摇了摇头。

      在他被召来咸阳任御史后,便被委任与韩非一起编撰可以通行六国的民法律条和官员条例。在还没有定下基本方向之前,两人就因对百姓管理和任用官吏的标准不同,争论过许久,直到最后闹到王上这里。

      韩非是毫无疑问的法家,在荀子身边读书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接受儒学,但他却学会了帝王之学,并在和王上的交流中将其融入进自己的观点里,引得王上连连称赞。

      腾边想边沉默的看着手中的律条,他无姓无氏,出身微末,因当时南阳郡已经是韩秦边境,时刻也被攻破的危险,他才被委任为郡守背锅。而正是因为南阳得不到韩国的任何帮助,他又受到韩国亲贵们的打压,最终才投降了秦国。

      这样的经历让他对于百姓的生活更加了解,所以对于民政的看法,与身为宗室的韩非不同。

      在腾的看法中,许多百姓并不是本性恶略,而是对于法律和礼仪的无知,才导致成为官员眼中‘刁民’,所以他更看重对于百姓的教化。同时,如果任用恶吏,则会进一步激化官民矛盾,致使社会动荡。

      “所以臣以为,应培养官吏的为民思想,少恶慎刑。”

      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又反问韩非道,“廷尉丞常年于府中著书,又怎知黔首艰难呢?”

      韩非皱着眉头看向若有所思的秦王,立刻起身对御史腾说道,“非久居书房,却并非、并非视野狭隘之人。若,若不对新占领之城,用严官酷吏,当地豪、豪强定会以为、以为大秦好欺,犯上作乱,此责任,御史可担的起?”

      原本因口吃不愿在朝堂上多说话韩非,在这些天察觉王上同僚都不在意他说话的缺陷后,也开始喜欢和人争论起来。

      “廷尉丞所言乃战时之策,乱世当用重典。”嬴政翻看着两人合写的民政条目,“御史所言可安邦定国,也颇为有用。二位卿也不必再争,廷尉丞负责新占领地的战时条例,御史负责安定后所用民法。条例作为过度,后续可长期使用民法。”

      一边说着,一边还在心里问卓玖,‘临时加税?’

      “臣认为在集权的论述方面还需要再完善,不知廷尉丞可有什么想法?”朝中虽然法家占大多数,但出身儒家,黄老的官员也不少,很多儒生如今还支持分封,想要说服他们想必要费不少口舌。

      卓玖便想着如今正好修法,就将这些直接定下来,日后也不用再和那些支持分封制的人折腾口舌。

      “王在中央,而号令四方。分封制下各诸侯也任命官员权利,也掌握着封国内的军政钱粮,此乃分封之国对中央最大的害处。而如今、如今郡守们时有变动,可郡丞手下、手下负责具体政务的官员,却很难改变,甚至许多新到任的郡守郡丞,都、都需要向这些长期在本郡为官的官吏问询。所以臣以为,中央不仅要收回军权,还要防止各郡也封疆大吏的出现。”

      “臣同意廷尉丞的看法。”御史腾插手回复道,“但频繁调动官吏显然不利于政令的实施,可如果任用内部官吏监管,也可能出现相互勾结的情况,可另立府衙又可能造成冗官冗员。所以臣以为,应该扩大百姓向上监督状告的途径和权利,以此震慑监督官员。”

      腾本质上还是法家出身,在这点上同韩非一样,极度不信任人性——即使品行再高尚的人,在掌握一郡的生杀之权时也可能忘乎所以。这非个人之错,乃制度之责。

      ‘臣以为不用加税,王上可是要使各地都使用秦半两?臣倒是有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卓玖边听,边在心里回复嬴政。

      “这点二位卿与廷尉一起拿出具体章程后,再呈给寡人。”嬴政低头批了几条律条,这些他同意的律条随后会交给御史大夫再看一遍,没有问题才会传达给下面。

      几人又谈论了一下关于民法典细则,廷议才算告一段落。韩非和腾告退后,嬴政又召来治粟内史和其属官们,才详细询问卓玖的办法。

      “先前平准令与臣提过军中粮草辎重的问题后,臣随后又与少府监商议,可通过盐糖之物,增加内帑。如今各国盐铁皆收重税,但只有秦才实行盐铁官营。如此,大可在各国售卖精盐,换取钱粮。”卓玖笑着说,“如今各国所用粗盐可再次提纯筛选,制成精盐。王上可命商队在各国贩卖精盐,然后得钱后再购买粮草。”

      “商队只用秦半两,各国百姓买盐用各国货币,但商队可他们找零时用半两钱,当地购买粮草时也用半两钱。长此以往,可让各国百姓习惯使用半两钱......”

      ‘日后统一货币时,也不用再强令要求了。’

      “但各国不一定会愿意买秦盐。”治粟内史皱着眉问道,“精盐的产量是否比粗盐多?”他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卓玖摇摇头,“精盐是从粗盐中提纯出来的,只是去除了粗盐中的杂质。”秦国楚国吃的是来自巴蜀地区的井盐,呈青色,而其他国家大多购买齐国鲁国生产的海盐,呈白色。

      如今的工艺导致海盐杂质比井盐多,产量上却不相上下,谈不上谁比谁贵。

      “那就不能保证各国百姓愿意买秦盐。”尤其是本就产盐的国家。

      “垄断不就行了?”嬴政支着头,随口说道,“让蒙武带兵去威逼临近几国,只买秦盐。”不产盐的国家本就要从外地购买盐,既然价格上没有太大差距,那从谁那里买都一样,不如让秦军替他们选择。至于本就产盐的齐、楚,他也没打算在经济上侵占这种体量的国家,所以也不用在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第 7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