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我这是要当地主了?(2) ...

  •   薛鸣可不像李复这啥也不懂的愣头青那样好糊弄,他皱皱眉,问到:“尚未丈量?那便是从未开垦的荒地?”

      李复不懂这个,便又看向薛鸣。

      “若是从未开垦的荒地,头三年很难种出粮食来。若还要上缴课税……”薛鸣话未说完,李复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要倒贴帮人开荒的节奏呐。

      两人一起看向里正。

      里正心下一慌,连忙道:“哎哎哎,也不都是荒地啊,那片地方原本也是有人耕种过的,只是这连年兵祸,人丁不旺,就少有人顾得上了,即使现在迁了些人来可依旧人丁不足,看着自然也就荒废了嘛。等明年你们开春收拾出来便又是良田。而且你去其他地里瞅瞅,大家的土地其实都差不多,今年那天杀的蛮子前后来了两遭,收成都给祸祸得差不多了。”里正的话虽有卖惨嫌疑,但不得不说又有几分道理。

      “况且,”里正继续辩解道,“由于咱们村今年遭了兵祸,收成不佳,土地荒芜的,所以知县大人还特意减免了明年一半课税,原本每年纳粮二石,现改为一石,只是这劳役和户调不免,依旧劳役二十日,丝绢五匹,若是有钱,亦可用钱财来抵。你是市籍,你若能有其他法子赚到钱,也不一定非要靠种地营生。”

      赋役确实不多,薛鸣表示可以接受。

      可一旁的李复已听得云里雾里,课税是什么他懂,但是他目前对大威的度量衡一无所知,什么石,什么粮,什么丝的……脑袋里面全然没有概念。听意思,好像是官府减免了来年的课税,算是好事吧,但因为他自己对数量没概念,所以一时又确实很迷茫。

      在他的认知里,公民纳税是义务,既然现在要在此长居,那完成自己的义务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最后一句他听明白了,那些东西都可以用银钱来抵,只要他想办法多赚钱,那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应该问题不大。

      “田地的事咱们先不急,待我们去看过后再来同您商量不迟。只是……”薛鸣换了个话题:“除了授田以外,不知园宅地又是如何?”

      里正不由再次打量起薛鸣来,此人气度不凡,出手阔绰,又对各项政令知之甚深,该不会也是公门中人吧?这……里正忽然觉得刚才收的银子有些烫手,但既然对方肯给,那要他吐出来是不可能的,不过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只要他照章办事,想来便没有问题。

      里正想通这一节,便决定不再敷衍,不过是把流民返乡的一应安置办法都告诉他们罢了,也算结个善缘,毕竟以后乡里乡亲的,便对李复道:“你虽是市籍,但也算良民,园宅地的话是三口一亩,你便去同样去村中挑一亩地,自行修造便是。”

      啊?得自己建?李复讶然,有地固然好,但是这建房……眼下他身无恒产,可拿什么建?

      李复算是有点明白过来了,就是地得自己垦,房得自己建,前期投入没人管,回报周期非常长,中间全部吃自己,该缴的税该服的役还都得自己贴,若运气不好,遇到蛮子来烧杀抢掠……李复觉得头皮发紧脑仁儿青疼,不过还是有一点好的,起码地是包分配的。

      李复心里发苦,这大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这个……里正您看我们这骤然返乡的,就是建房也得花些时日,可是有什么空置无主的房子可容我等暂居的?”李复想和里正先打个商量找个临时住所也好。

      里正看看他,又想想薛鸣,便到:“村尾还有几间空屋,就是屋顶漏了无人修缮,你们要不介意,可以先过去住着。”

      “不介意不介意。”李复赶忙应下。

      拉拉杂杂地说过这一通,李复大致把他目前能了解的和能争取的在心里都给过了一遍,也算心里有数了。此行幸亏有薛鸣同路,不然他根本不知道这其中还有那许多的讲究与举措,看来要想在大威把日子过好,还得越发努力才行。但好歹他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正所谓否极泰来嘛,怎么算都比当奴隶划算。李复自我安慰地想。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了,簿子上该添的改的,等之后田地敲定下来再写上便是。趁现在天色还早,我让柱子他阿父带你们先去暂住的地方瞧瞧,还能拾掇拾掇。”里正开口撵人,这有些事情处理起来是麻烦了些,但薛鸣给了那么多银子,他也算“竭尽所能”了。

      “那个大顺呐……”里正唤一声儿子,肖大顺本就在屋里坐着,刚就已听得分明,已经做好带几人出门的准备,还朝屋外做了个“请”的手势。

      “那我……”李复起身刚要道谢告辞,突然想到还有一事未办:“对了,我不仅受伤失忆了,这‘节’也遗失了,还得劳里正您开个文书。”

      “那些都是小事,你隔日来取便是。”里正摆摆手。

      “多谢,告辞。”李复同薛鸣对里正拱手一礼。要去牵薛承平的时候,才发现小孩儿已经歪在一旁凳子上打起了瞌睡,难怪一直这么安静。

      薛鸣上去单手就把儿子举进怀里。

      其实里正很想问问薛鸣到底是不是公门中人,不过他忍了忍终究没问出口。既然对方不说,那他提了估计也得不到答案。

      从里正家出来。几人沿着田坎往村里深处走,放眼望去尽是梯田,一圈一圈的绵延在山坡上。大部分田里都没有水,偶有泛着波光的地方倒是把阳光照得亮晶晶的。

      李复从没想过他有一天也要过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安之余又有一丝新奇。

      山间有房舍稀稀拉拉地分布着,确实看着不太像很兴旺的景象。

      “那……那个大顺兄,现在咱们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啊?”大家一路都不说话怪尴尬的,于是李复率先开口问到。

      “原本就二十六户人,现在你们来了,二十七户吧。”肖大顺回到。

      “哦……可这一路上也没碰见什么人……”李复问出心中疑惑。

      “又不是农忙的时候,哪有人往这地里来的,今年遭了祸,村里好多人都去县里谋生计了,要么就是进山多砍些柴为过冬做准备……你是没种过地吧?”

      “呵呵……”还真没种过。李复只得干笑,他好像尽问一些傻问题。

      “我之前生活在县里,结果刚搬到村里就遇到蛮子打来了,然后就……咳……”李复差点说漏嘴,立马转移话题:“哎,对了,你们之前说的口分田和永业田是什么?有什么分别吗?”

      肖大顺用一种“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的眼神瞥了李复一眼,李复理所当然地看回去,脸皮要厚,不懂就问,这可是他曾经行走职场的又一技能。

      “口分田是官府按照人丁分配的田地,一般都是粮田,你可以一直耕种到老,只是死后儿孙不能继承而已,官府会收回去。”薛鸣帮李复解惑到。

      “至于永业田,则是可以世代传承的,只是必须种桑树或者榆树。”

      李复无奈,敢情这三十亩地有一多半都不是自己的啊?原来自己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而且种什么都是有要求的……李复成为大地主的心愿瞬间破灭。

      “那这些田能卖吗?”

      闻言肖大顺脚下一歪,差点滚到田里去。

      “哎哟,大顺兄你小心一点……”李复见状连忙伸手去扶,所幸肖大顺自己站住了。只是溅了一腿的湿泥。

      肖大顺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田地还没到手就想要卖掉的人,在他看来田地就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家里这么多口人都指望着田地过活,卖了地那就是作法自毙的事。果然这市籍之人最是投机,哪是安稳过活的实在人。

      李复可不知道肖大顺已经给自己贴上了“贪财逐利”的标签,不过就算知道了可能也不会太当回事。毕竟在他看来,只要是合法得利就没什么见不得光的。

      “口分田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以。但是只能够买名下不足的量,卖也只能卖出名下份额多余的量。”

      李复琢磨了一下,行吧,估计是没法靠卖地变现了,他名下就五亩,按他们这里的规矩,一般百姓都是十亩,他哪有多余的地来卖?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了村尾,背后是大片的山林,有几间破败的屋舍落在山脚。原本村中各家各户就挨得不太近,这里与之一比,便离得更远了。

      肖大顺朝那边一指,道:“我阿父说的就是那儿了,你们自去选一间就成。至于田地的话,这边往西一里的样子,那一片儿都是无主之地,你们可以自己去看看,看好了再来找我阿父商量吧。”

      “多谢大顺兄。”李复拱拱手。他目前也就拱手礼适应得还不错。

      “我回去了。”肖大顺转身便走。

      “阿兄……”薛承平揉着眼睛,看来刚刚睡醒。

      “平儿你醒得正巧,咱们新家到了,一起去看看?”

      “新家?在哪?”小孩儿一下就来精神了,立即从他阿父身上跳下来。

      “阿兄,是那儿吗?”小孩儿用手一指,蹦蹦跶跶地就跑过去了。

      “平儿,小心看路!”李复招呼道。

      注①:园宅地,用于建造田园第宅的土地,唐朝按“良口三人已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给百姓。
      注②:口分田,永业田,文中已作说明,就不赘述了。授田相关均参考唐朝均田制,但有杜撰和调整,勿深究。

  •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喜欢这文的话可以收藏+评论哟~不然单机写文好无聊~(捂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