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5 ...
-
第十五章
开学前的两天时间,乐悠跟之前一样早出晚归,每天大半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做笔记。跟同一宿舍的黄红玉她们三个也就是点头之交,后面又住进来的两个女学生也仅仅知道叫什么名字,那三个报名后只跟黄红玉她们见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来过宿舍的京都本地女学生,乐悠更是见都没到过。
乐悠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习上,对人际交流本就就热衷,心中更不在意,尤其是她一直以来也不是一个热情的人。偶然听到同宿舍的人私下里说她高冷,没人情味也不觉得什么。找准自己的方向,心无旁贷付出时间去努力,在她看来比一起结伴去食堂,一起看书谈天说地,一起校内校外游玩更重要些。
正式开学当天进教室,土化科总共32个学生,男生占了29人,加上乐悠班里的女生仅仅只有三人。男女比例乐悠并没在意,她在意的是正式上课之后,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寥寥无几,每天更多时间都是带着她们去距离学校不远的试验田里,教他们更勤劳作学种地。
乐悠不知道这是土化的基础知识,还是这个年代土化科就是学习农务谷物和花草种植?要说不失望那是骗人的,这跟她印象中的土化生物科不同,老师的教学更像是农业种植,她本就不熟悉这个学系的内容,开学开半个月做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垦农田,播种深浅和浇水施肥,还是最原始的农家沤肥。。。。
每天干干净净去上课,灰头土脸下课,手上每天都被磨出新的水泡,更是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茫然。每天刨地种地的体力活她在农村时家里都没让她做过,现在竟然考上大学来大学种地,知道的人指定都觉得她脑子有毛病一直坚定的想法出现如此的转折,乐悠身边能咨询的也只有老师。
土化系主任老师姓王,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米七出头的个子不算白净,但气质很温和,乐悠拿着笔记趁着早上去办公室找他。王老师每天都来的比学生早,这会教师办公室他的桌位前,正喝茶翻看着手上的报纸。等乐悠上前走到他办公室前喊了报告,才诧异的从报纸上抬起眼。
见是乐悠,温和的笑了笑,显然没觉得意外,反而有种了然的神色,温和问道:“杨乐悠同学,来办公室找老师有什么事吗?”
乐悠轻咬了咬唇,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自己的想法,又如何解释自己的理念。沉思片刻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专业知识不够就没有底气和把握,只是把自己最近看到她以为与专业有关书籍时,记录下的浅薄知识和想法的笔记递给王老师,认真道:
“王老师,我是农村出来的学生,从小就看着父母兄长和村人,勤恳的侍弄着庄稼靠天种地养家糊口,风调雨顺每季的收成出去交公粮的部分,剩下也仅仅只够一家人勉强不饿死,跟吃饱还有很大的距离。是农民不会种地吗?不,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代代人口口传下来累积的种地经验。
可种出来的粮食依旧不够吃,不是他们不卖力,也不是他们懒惰,最大的原因是土地太贫瘠。老百姓能用的肥料也就是农家沤肥,或者一起烧粪,可这对于土地和种的庄稼是远远不够的。远古没有文明时,野人都会因为本能饮血,因为血液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物质,而后慢慢在时间的推移下,摸索出人体缺少的是盐分。
同理,土地也是一样的,因为土地也缺少养份,所以种下去的庄稼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种子没有改良优化,老百姓就是累死在地里,土地依旧不能产出让所有人都能吃饱喝足的粮食。。。。。
王老师,我不知该怎么仔细解释,毕竟这只是我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理想,还有就是最近在图书馆找到相关书籍做的一些笔记,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多,笔记本上记录的东西,也都是我觉得重要的东西,还有一些是我自己浅薄见解。因为我现在有些迷茫,身边能接触到能咨询的也只有您。
我在图书馆找到的报纸和资料,德国在1843就开始磷酸钙化学肥料,11907年生产了石灰氮,1913年实现工业化氮肥使用,粮食种植增产近一倍的情况下开始扩大种植面积。而咱们的国家咱们的农民却被远远甩到了后面,虽然我觉得国外的单项化肥存在缺陷,但缺陷可以发现后加以改进,而增产却是实打实。
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外汇根本不足引进国外化肥供全国老百姓使用,为什么我们不能研制更适合我们自己国家土壤的农用肥,为什么不能在国外单项肥的基础上,研制更好的复合肥。”
王成军的表情随着乐悠的诉说变得凝重起来,从乐悠的话里不难听出她付出的努力用心以及对待问题的认真,以及不知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无能为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是在大学里担任农业的教师,不仅仅怀着育人树人的的热情,还有就是对国家的热忱。乐悠每一个问题都目前农民最根本的问题所在,也是国家目前迫于要解决的难题。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翻开土黄油皮封面的笔记本,映入眼的字迹整齐一律,字与字行于行的章法和整体视觉冲击感先不提,笔划间都透着沉稳庄重,都说字如其人并不是虚言。就是他也没想到班里三个女生里,外表瞧着最娇生惯养柔弱的女学生,反而是最后一个来来找他,而且不是问能不能转系的事,反而是丢给他这么一个大难题。
王兴军沉默,他担任土化系的系主任已经五六个年头,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农业,农民地里什么情况也是知道的。师生两人一坐一站被沉默漫延,等同于从零开始的知识,师生都是思绪万千不知如何下手。这诡异的沉默静默良久,打破的是离王兴军办公桌斜后方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
老者从椅子上站起来,双眼冒着光,甚至双手都因激动握拳撑在桌面上,看着乐悠的视线也跟看个宝贝一样。
“王老师,你这个学生的理念和想法都很不错,这样娇娇弱弱的小丫头在你系里真是浪费了,不如这样吧,把这个小丫头转到我们化学系吧,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可不是天天在地里刨地种植。说起来,咱们对民生的了解,不一定比小同学知道的多。让她来我们系,从最基础的化学学习,让她自己摸索着去尝试,事在人为嘛,只要有想法就能去寻求真理。而这个结果,对国家对全国所有老百姓而言就是大功德。”
王从军不乐意却也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康教授说的有道理,但是这跟我们土化科也有很大关系,不然杨乐悠同学也不会选择我们土化科系。只是,土化科的确有些东西提供不了。。。”
思索片刻,王从军语气郑重的朝乐悠道:“杨乐悠,你今天先回去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我去校长室找校长。康教授,我想请你跟我一起去校长室,咱们一起跟校长提建议,试试能不能让杨乐悠在两系共同学习她所需要的知识。康教授,咱们为人师者在不能给学生正确指引道路时,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开创,咱们能在她开创的路上给与能给与的帮助。”
康教授显然是个急性子,听到王成军的言辞,也想到了很多。握拳的左手重重的按在胸口处,感慨:“我辈先驱本应以身作则,可依旧民不能衣食无忧,国依旧不繁荣昌盛,本就我辈有愧。好在国有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杨乐悠同学,你先回去,我和王老师去找校长聊聊。”
说罢,两人就拉开椅子结伴疾步匆匆往办公室外面走去,其他事情都被抛到脑后。两人的雷厉风行反而让乐悠无措,事情的发现显然已经超出她的预料之外,这神特么的转折?理了理思绪也只能轻叹,空手离开了办公室,打算回宿舍把前天从图书馆借来看了一半的书继续看完。
至于剩下的,只能顺其自然,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她能解决,也不是她能改变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她也不觉得自己能振臂一呼,就能一呼百应。人活在现实生活中,就要面对现实与小说浮夸的差距。
来回耽误不少时间,乐悠回到宿舍时屋里已经没人了,现在是上课的时间点,不是特殊情况的人此刻都应该在教室里上课。乐悠在宿舍静下心思沉浸在书本中时,校长办公室里正经历着激烈的讨论。比起康教授和王老师对乐悠提出新学科的热情,做为校长想到的更多。
仔细看了王老师拿来的笔记本,康教授和王老师又通过各自专业方向的判定,都觉得乐悠的想法很好,只要往这个方向继续摸索下去,从国外氮磷钾单项肥的基础里走出属于国家自己的农用费。而乐悠笔记本里的复合肥的设想,基本适用于国家百分之七十的种植土地使用。
百分之七十代表着什么?产粮最少翻一倍的概念又是什么?越是细思就越是心头火热。能坐到京都大学校长的位置,都不会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而是个顶着学者名头的政客。一个合格的政客,最懂得怎么样把利益最大化,故此在康教授和王老师说了来意,三人从学术和利益角度来谈,决定单独分出一个科系。
新科系由康教授任主任王老师任副主任,科系的的学员就从化学和土化种植中选取,全部事务有两人全权负责。需要配备的钱物,学校都会全力支持给予配备,开新学科的其他报告和事宜校长打包票去解决。出发点不同但目的相同,新科系的事被拍板确定下来。
第二天乐悠和班里的六名男同学一起,被王老师喊去办公室,康教授也带着九个学生在办公室说着话,等他们到了之后。十几名学生跟在康教授和王老师身后,被领到了化学系旁边空出来的一间大教室。一个教授一个老师,外加十五个学生一起的阵仗,一路上惹了不少老师学生的注视。
而路上康教授只简单的解释成立新学系,更多的是对新学系要发展的路程和教学梳理概念。乐悠一直都处于懵圈的状态,尤其是一路上被康教授和王老师当做典范点名表扬,就差没把她给夸成多神奇的天才时,心头终还是没忍住压力满满。一直以来只知道这个年代落后,她不过是结合了自己所能查到的资料,以及后世那点浅薄了解,竟然在这个年代开创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