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这年头鼓励家家户户养鸡养猪,特别是养猪。
      不养猪的人家,那都是思想觉悟不够高的“后进生”。

      单独插队的陈柚,平日要出工,没有养猪的精力。
      但养鸡,她几年一直坚持。

      陈柚养的鸡现在是村里最会下蛋的母鸡。
      去年一只母鸡能下一百五十只蛋,今年进一步优选,粗略一算一年一只鸡一百六十个蛋都有余。

      连山公社的本地鸡,一年下来只下百来只蛋。
      她养的鸡,两只能抵人家三只。

      因着这些会下蛋的母鸡,让陈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
      此外,还能用鸡蛋换钱、换日用品。在乡村,鸡蛋是硬通货。

      这样会下蛋的母鸡,放到四队任何一户人家,都会被当成宝。
      入乡随俗的陈柚,也不能免俗。

      她将这些改善生活的母鸡看得很重。

      搬到知青点后,这些鸡能不能养,该怎么养?

      -

      四队离供销社有十里路,供销社的鸡蛋收购价六毛九,比副食品站鸡蛋销售价低一毛。

      售货员眼熟陈柚。
      差不多七天来送一次蛋,每次几十个蛋。

      卖鸡蛋在知青里很是少见,像陈柚这样的知青公社里没有第二个。
      售货员本以为陈柚是本地知青下乡,可能下乡前就是户口在城里,人住乡下。听同事说才知道这个知青是沪市来的,可不是什么本地知青。

      沪市是大城市,从沪市过来,路程遥远有七百公里。
      沪市的繁华美好,都是听说来的,售货员没有实际感受过。售货员没有出过江市,更别提出省、跨省。

      从沪市来的知青,是供销社的常客。
      他们有票、有钱买一些紧俏货,他们穿得也跟乡下人不太一样,就连眼神里的劲都是不同的。

      卖鸡蛋的女知青竟然是沪市来的,真的是惊掉售货员的下巴。
      打破了售货员对沪市知青的固有印象。

      售货员是初中毕业生,她入职供销社还掀起一番公社“初中热”。

      女孩子念书念到什么时候,主要看家里头的看重程度。
      念到初中,是爸妈对她好。

      这七天来卖一次鸡蛋的女知青,是高中毕业生。
      妥妥知识青年,放在连山公社,差不多可以傲视群雄。

      能念到高中的,在家里过得肯定不差,也是不知道怎么就成为养鸡能手了。

      “两块七毛六。”

      陈柚开心收下毛票,今天的鸡蛋个头算是大的,足四斤,有时个数一样时只有三斤出头点。

      将钱收进帕子里又妥帖收好,陈柚没有在供销社买什么。

      才走出门口,迎面遇上几个眼熟的。

      “陈柚,碰见你正好。我们商量着回去带什么,你打算带什么回去?”

      说话的人扎着两根辫子,是跟陈柚同年下乡的女知青李丽芳。

      李丽芳也是沪市知青,跟陈柚同岁。
      但是两个人并不是同届的,李丽芳是初中毕业生。

      跟李丽芳走在一起的是林红星林芬兄妹两,他们三下乡后跟刘建军组成四人小队,四人同住。

      几年前,知青点被当作典型批评,说知青脱离农民,从前的知青点大多被打散,知青以分散插队为主:
      单独插队,或者三四个人组成小队。

      陈柚愣了一下,她讶异:“这么早?还没到腊月。”

      探亲知青到了腊月二十才能回家,能早、却早不了几天。陈柚笑着说:“带袋米,几个酸桔?别的家里比这边多。”

      “扑哧!”
      几个人听了这话,不觉得窘迫,都笑了出来。

      李丽芳笑得眼睛眯起来,说:“这个建议好,我采纳陈柚的建议,你们呢?”

      林红星嘴角的笑还没有压下来,他点点头:“成啊。”
      什么光鲜亮丽、什么体面,都不如大米实在。

      “可都是新米,不磕碜。”林红星给出充足的理由,“以前吃到的米,就没有这么新鲜的。”

      能不新鲜么,刚从地里打下来。

      说到大米,李丽芳很有见解:“不知道能分到几斤一茬稻?”

      一茬稻是一季稻,一年一熟的稻谷。
      下乡后李丽芳才知道,一茬稻味道比双季稻要好。

      这年头粮食珍贵,城里人也不能敞开肚皮吃,每个人的粮食都是有标准的。
      把更香味道更好的一茬稻带回去,那就是排面。

      陈柚不说,他们也要带新米回去。

      下乡知青跟生产队里的农户一样,按照人口、工分分粮食。

      他们这边还成,能种双季稻。
      只要不拖欠生产队钱,分到的粮食就不会让人饿肚子。稻米可能不够吃,那就将稻米换成粗粮,反正是饿不死的。

      出工少的知青,用家里头寄过来的钱补给生产队,也能分到按人头分的口粮。

      陈柚所在的连山公社井塘大队四生产队,去年按人头分的口粮有四百斤,加工成米有两百八十斤。
      除了按人头分的粮食,还有按照劳动日算得粮食。

      去年陈柚分到了粮食660斤,加工后每个月有38.5斤大米。
      这660斤粮食,陈柚能平价购入,不需要粮票。

      出工再少只要知青能补上生产队的钱,都能够分到人口粮。
      这种需要补钱分粮的叫“超支户”。

      知青在乡下一年到头挣不到什么钱,上工的工分只有到结算的时候才会变成钱。
      工分抵掉一年花销后,大多不剩什么,一些知青还倒欠生产队钱。工分价值越低的地方,知青的上工率越低,一来体力不值钱,二来他们的体力没有多么强,就更不值钱了。

      工分价值低的地方,知青日子过得好坏,纯看家里头“资助”多少。
      被家里人挂念着,知青的日子就好过一些;不被家里挂念,做活还不成的,那就是知青里过得最糟糕的。

      就算是自己的粮食不够吃,李丽芳也要带新米回去。大不了新米带回家,再从家里带米下乡,总要让家里人吃吃她自己种出来的粮食。

      她拢了拢围巾,问陈柚要不要一块儿回家。
      陈柚跟她同住筒子楼,两个人算得上邻居。

      “今年我不回去。”话赶话陈柚本还没决定的事,就在这刻决定了。

      李丽芳正摸着自己的两根辫子,听到这话劝道:“进了腊月,我们这些知青都没什么工分。这个时候探亲,最不耽搁上工。这一年到头城里头也是过年最热闹,一块儿回去有个伴,你留在这里多冷清。城里村里,谁不是阖家团聚?”

      再说了:“越了年你就要搬进知青点,今年的屋子都没什么可看的,今年不回去什么时候再回去?”

      林红星林芬兄妹两也劝陈柚跟他们一起回去。

      别说今年的屋子没有什么看头,就是去年他们也都回去的。
      屋子拜托社员帮忙看看,话也就是这样一说,他们离开后的屋子没有偷窃的价值。值钱的棉被直接放在关系好的社员家里,留下的屋子,家徒四壁的恐怕连块好布也找不到。

      陈柚不回去的信念没有那么坚定。
      在别人的劝说中,她算着一笔账。

      车费肯定是大头,来回得二十多,她去年就没舍得回家。

      地瓜是换掉了,剩下的那些不担心变味。
      鸡还不确定能不能够养,若是回家,得将母鸡放在村民家帮养着,得贴点饲料钱。

      ……

      李丽芳趁热打铁:“你爸妈都是职工,过年回去肚子里油水多,留在这里哪里有回去好!”

      这思想虽然有些啃老,但是……下乡的日子是真的没有油水啊!
      这时候谁还管独立不独立,啃老不啃老,乡下的日子是真的苦啊!

      恨不得长双翅膀飞回城里。

      留在乡下过年?
      想一想嘴巴里都开始泛苦味。

      去年回家过年,时隔两年回家过了一个冬,那才叫窝冬!李丽芳不信有人能够忍住回家的诱惑,有人在不是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有韧性留在乡下!

      哦……陈柚听上去能忍。
      那不一样,陈柚去年就没回去。

      “我再想想,你们快点进去,外面这么冷,小林的腿一直在抖。”

      南方冬日的阳光,还带着点温度。
      今日有云,太阳的温度不够提升体感温度的,陈柚察觉到林芬站着哆嗦。

      “走路的时候不冷的。”林芬确实有些冷,也不再嘴硬,“想好了来找我们,要是回去、买同一趟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