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过来 ...

  •   骊龙乃三朝太尉,是以元老,掌天下兵马已逾数十年,少时骁勇善战,立有赫赫战功。而今年迈,这百万虎卉早在数年前尽数交付,成日赴政已是走个过场。不过是养老作闲,在殿上旁听。

      站在他身后俊雅温润的陌上公子,是北郢闻名在外的大公子,最年轻的二品中书令。

      谢崧看骊忌是真要被拧下耳朵了,才起身作拜
      “老师,无碍。”

      他拜的不是太尉官职,而是从师礼,幼时他与皇兄的将师,算是眼前这位,常去府上叨扰,故才与这冤家混作一条裤子,甩也甩不掉。

      “殿下过谦,微臣不过是受先帝御命,点拨过殿下几次,算不得师傅。”
      谢崧与谢曄师出同门,他骊龙哪有脸皮,敢与先朝太傅帝师作比,那人工书善文,博通经籍,身后更有“国器”美誉。

      若认了师名,后世难免以他这一介武夫作比,实乃愧怍。

      众人唏嘘几句,待到宫侍依旧例,由数十朝臣奉递鎏金纸笺,上面朱笔小楷几行今日论事。才算事罢

      依北郢旧例,天子当日阅尽百余御奏,从中选出几处不可立决的,注于其上,待到翌日复朝,分发百官手中,再行议论。
      谢崧以骨指轻划,笺上朱笔不过旧事,也是大事。

      其一科举改制,此乃定国安邦之本。他早有了应对之策。

      其二兴利南北漕运,虽是国策,难免劳民伤财,归根结底,还是国库虚盈。不急一时。

      其三突厥可汗耶律洪于六安乱战中战败归降。大郢尽收百万漠北疆域,此间舆论却成了眼下当务之急。

      “陛下,投降俘虏的突厥旧部,已逾半年难以安置,又有数十万异族流民流离失所,突厥既为戎狄族人,不如驱逐出境,或尽弑之,以绝后患。”

      兵部侍郎李纯谏言。

      眼下北郢国库虚盈,万没有多余钱银帮扶异族流民,若弃之不用,久而久之,必生乱事。
      又恐突厥卷土从来,届时后患无穷,更打了无妄之战。

      李纯之言,虽有违人伦,却不失为一应对之法。谢崧闭目聆听,慢转骨指间墨戒,南朝陈氏霍乱,不出两载,必有恶战。

      突厥,他更无心力去管。

      中书侍中却言“何不授以生也,教之礼义?”

      “那爱卿有何策论?”皇帝于帘中开口。
      授生教义虽是个可定百年的述论,可其间繁琐之处,数不尽数,更别提突厥和北郢语言文字无一相同。

      眼下盛世有一统大业,谢崧实在没心思理这些定国琐碎,这些腐事就交给这些个饱读经书的士大夫。

      反正,钱,他是不会出的。故其间,首辅淮南王一言未明。

      ·

      知绾与凤后行至许久,本欲在清漪园寻个檐亭小憩,祛除闷热,避遮艳阳。

      走了会远瞧亭内宫婢内宦环绕四周,又有九龙仪仗,随驾御辇佩刀锦衣、前后三四十人。

      在这紫禁宫城,能有这般阵仗的、不外乎一人。

      林兮呆滞原地愣了愣,咬着下唇,许是被手里的纱袋烫了手,方才撷剪挑选的花瓣,被她早早撕做瓣,放在其间。

      怕被难堪,竟欲扶冠上后仪遁逃。遥听檐亭里
      两人士大夫喋喋不休,争得是面红耳赤。

      “眼下北郢百年,尚有一统之战未打,继往开来,乌斯南诏,各分西北,哪里来得钱和精力管那些个突厥流民,若按士大夫所言,
      天下为公,有教无类。何不大敞国门,守这万里江山作甚?”

      李纯气极。分毫不让,眼下若不是皇帝和淮南王坐这,只怕上前撕下那伪君子的嘴脸。

      可知他北郢将士为这江山撒了多少热血,岂是他一时妇人之仁可见。

      “你莫血口喷人,我只是说若以武力吓之是为御国下策,我们既已纳了漠北,就该从长计议。”
      陈经冤的慌。不过各谏其言,李纯却扣了个罪名有意曲解。

      “那你说,如何计议?”
      他一时理屈词穷。显然座上两人没有出钱的打算,也未必想多出兵马御守,他们有后战想打。

      正唇枪舌剑间。园内随侍的近卫,见那冠仪,远远行礼叩首,高呼,娘娘千岁。
      亭上之人,闻言,转了头来,瞧见园里窥听许久的佳人。
      “妾身。”
      “臣妾。”
      “拜见陛下。”林兮乃国母凤后,席上之人,只需拜过皇帝便罢。娇花初来乍到,跟着拜过了皇帝,

      余光撇到自家幸灾乐祸的男人,满眼挑衅。
      他眉眼间不染纤尘,清贵难掩,手执琉璃盏,端着副好男色。

      思及那人的唇齿留香,知绾不由燥热得羞红了嫩耳,娇阳似火,晒得娇柔双颊红扑扑,气色却比晨时好上许多。

      她匆匆拜过谢崧。
      亭上两人身着绯色朝褂,正踌躇不决的想是要拜,还是不拜,要如何称呼。
      就听到亭上两士大夫面面相觑,恍然大悟,跪伏拜道

      “中书侍中陈经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瞧着亭上王侯少帝与那亭下女子神色有异,陈经想着叫错了是死罪,不叫是最多是藐视皇恩,尚有推托之词。他心思细腻圆滑,混迹官场,难出大错,

      另一位直肠子李纯却直拜

      “兵部侍郎李纯,见过皇后娘娘,梅妃娘娘。”看那女子娇媚可人之相、又现于后宫,应该是传说中的梅妃。
      话毕,此间陷入死寂。

      狐媚之相,难以为辩。

      知绾苦读诗书半月,举手投足间却难散曲媚,眉梢流转时更难弃旧习,平白漏了几分艳俗来。亲耳听见士大夫这般看她,涩酸得难以自持。

      “李纯,那是淮南王妃。”
      谢崧瞧着自家娇柔闻言神色黯淡,不禁失笑,谁让她自作主张素衣做辅。要是把府里的鲜衣罗裙,钗环珠佩穿上,李纯必不敢这般猜她。

      梅妃,不过担着虚名,国库纵有百万钗玉,亦有百十妃嫔相争,更被位份所束,穿不得湘黄,妃红,佩不得鸾鸟步瑶。

      淮南王妻,阖府上下,京杭百万食邑,尽侍她一人,可簪雏鸾,垂金玉步摇流苏,怎么不惹人羡。

      李纯缄口结舌,讳的以袖暗拭薄汗。又拜“王妃娘娘恕罪。”

      谢曄倨傲自矜,仿佛不似那晚戏谑调侃她的玉面郎君,冷眼自顾自低头持箸进食,分明要把元妻晾在那,任由她,被烈日爆晒。

      他本是下政赐席劝和,哪知两人变本加厉,高谈阔论的争辩不休。连午膳都没好好吃。
      李纯是怜香惜玉的,许是要赔罪,开口问“烈日炎炎,两位娘娘何不上亭遮蔽。”

      再这么站下去,美人怕要脱水褪皮。
      这是不怕死的,更没能好好揣摩圣意,兵部侍郎的品阶李纯已然触顶。

      谢崧闻言落筷,朝知绾招手,在身旁宽榻上留个位置给她。“过来。”
      亭里冰炉里化着缕缕阴寒,几案上各摆席面,馋着渴着,热的闷的。看谢崧招手,她难免喜于形色,得了令娇娇柔柔的小步入了亭,坐落在男人身边。
      那坐榻只不过比平日的长些,本就是独位,如今众目睽睽下,虽不拥挤,却显得轻浮无矩。

      谢瞱本是说着话,看王侯大庭广众下,毫不避讳的携娇妻同坐。本是君臣间饭后雅集,不知为何竟沾惹了几分男女风月。

      如此这般倒显得帝后生疏不睦。
      “陈生,吩咐下去,再备两张坐几来,两份席面。”谢瞱吩咐。

      “不必,我饱了。”
      这是要同席同箸?谢瞱箸间动作戛然而止。

      “陛下,臣这份还未动箸,先给娘娘吧。”陈经开口。

      此间离御膳房甚远,若是再备份新的,来回怕要大半个时辰,政事还未毕,耗不得时,总不能让皇后干站着。

      谢瞱横了眼王侯,似是不愿,勉强“皇后,上来与朕同席。”

      他的御榻宽长,百年郢史上帝后同席同座是常事,倒不违祖制。
      林兮受了帝御,才谨慎行礼上前,在御榻中挨着坐下。许是多年未靠的太近,还是此间闷热,不消会螓首溢出薄汗。

      “皇后,方才李纯陈经之言,你可听到了?有何见解?”
      执箸间,他的侧肘隔着衮服,刮蹭林兮裸露在外的细腕金镯,惊得她落筷以宽袖遮掩,往御坐边腾挪。

      林兮侧过身子,面对少帝,垂首低眉
      “依祖制,后宫不可干政,臣妾不敢妄言。”

      “皇后乃帝师之后,素有经国之才,何以自谦?”谢瞱面有愠色,

      “臣等,恭请娘娘,不吝赐教。”陈经李纯辩论了许久,急需求解之法。

      谢瞱有意刁难,才推波助澜想让她当众难堪。困束满朝文武数日的难释国政,不过数语她何以为解。

      “依本宫拙见,授业教义虽为上策,却作长久之计。投降战败的突厥旧部,虽国破家亡,百万流民的信仰还在,何不先联姻?

      稳定旧部,再以夷制夷。授业教义方可制效,百姓间亦可互通商贸,婚姻语言,时间久了,就融为一体了。”

      联姻?跟战败俘虏联姻?
      林兮话毕,座下几人,都陷入沉思如雷贯耳。唯独谢曄,气得脸色紫涨。又听她说

      “听闻耶律洪的子女众多,找个貌美的嫡女送进宫来,册立封妃,不费一兵一卒既可安定民心,以夷制夷,这便是妾身拙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过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