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远远地一曲清唱,淡雅而清香,自岸边一个青砖黛瓦的楼台上传来,渐渐地传出好远,吸引了河水之上,小小的乌篷船。
“清蓉,清蓉……”
远远地,一个穿着淡粉旗袍的女孩①喊叫,穿过无数听客的诧异,带着江南女子所特有的哀伤向我跑来。
她叫安锦。
我叫清蓉,清明的清,芙蓉的蓉,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清明时节的芙蓉。
我住在乌镇,一个美丽到骨子里,却也哀愁到骨子里的江南小镇。如果定要给它一个身份,再适合不过的就是美丽的怨妇了。这里有潺潺的流水绕镇而过,水上也有摇曳前行的乌篷船,还有精致的石桥横跨水面。岸边有勤劳的妇女,在浣洗蓝印花布②做的三角头巾,或许我的母亲也会像她们一样的勤劳,但我不曾见到过。
我是个艺女,因为家里穷,从小就被送到了唱班学习唱词。每日面对众多的听客,商人或是艺术家,又或者是学生,形形色色,但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太大的不同,都不过是来旅游的匆匆过客。
安锦在众听客的诧异和嘘声中,跑到台上,就站在我的身旁看着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还没有说话,班主已经骂骂咧咧的跑了上来:“安锦,你个死丫头,刚刚本该你上场了,你刚死哪去了!”
班主揪住安锦的小辫把她拉下台,然而我却听到安锦在歇斯底里的喊叫。她在喊:“清蓉,快回家,你妈妈跟别人跑了!唉吆,你轻点……”
“快回家,你妈妈跟别人跑了?”我的脑子里盘旋着这样的一句话。是安锦在开玩笑吗?为什么?我想不明白,却感到一种强烈的恐惧、无助和迷茫,在众听客的嘘声中逐渐升起。
班主把安锦拉下台,看我走了神,在台下小声的喊我:“清蓉,你个死丫头怎么了?快唱啊!”
我听着他的话,眼睛里却忽然看到了小时候和萧萧一块练习唱词的场景。在夕阳里,萧萧“依依呀呀”的清唱,实在难听。班主说:“清蓉最乖,来给萧萧示范一下。” 我清了清嗓子,故意 “依依呀呀”的,将唱词唱的比萧萧还要难听。班主听了,怒骂了我们一顿,让我们到门外的河边罚站,晚上也没有给东西吃。
晚上我们就蹲坐在河边,看着水里清凉凉的月影嬉笑,萧萧说:“蓉儿,以后如果我有了钱,我一定不会再唱词了,我也不许你再唱!”
“可是我家很穷,我得吃饭啊!”
“没事,我养你!到时会给你买你爱吃的姑嫂饼③,还有……”萧萧想了想,兴奋的说,“还有三珍酱鸡④!”这时我们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来,我们哈哈大笑。“到时,我一定让你幸福!”。
后来萧萧的母亲跟一个外乡人跑了,萧萧的爸爸整天的喝酒,喝醉了就打骂萧萧,说萧萧是孽种。再后来萧萧跳了河,当被人发现捞上来时,肚皮已经泡的白白的,鼓鼓的像个白皮球。
但我还记得她说的那句话,到时我一定让你幸福!
我看向窗外那一晚和萧萧一起聊天的地方,那个她说会让我幸福的地方。
“清蓉,死丫头,你傻啦!”班主见叫我不应,上台来揪我的耳朵,疼的我“呀呀”直叫。台下的听客此时已经连连摇头,逐渐走的没了人。这时安锦从后台跑了进来,咬了班主的手。班主松了我的耳朵,抓住了安锦的旗袍,把她提了起来。安锦大叫着:“清蓉,快跑!快跑。”
我疯狂的跑出了唱馆,穿过一群群从唱馆扫兴出来的听客,身后传来安锦的喊叫,还有“啪啪”清脆的响声。
我疯狂的往家里跑,我不相信安倩的话,安倩一定是骗我的,我的妈妈是不会跟别人跑的,尽管他不是怎么喜欢我。我感觉我的眼睛有涨涨的感觉。
穿过了无数的石桥,转过了无数的巷角,终于我看到了那个破败的房子,在巷子的深处蜷缩成一点点,像是个冻得快要不行的乞丐。
门关着,我轻轻的推开,却忽然感觉天空下起了小雨。爸爸独自坐在屋檐的石阶上,眼神呆呆的,说不出一句话。
“我妈妈呢?我妈妈呢!”我跪倒在他的身前,摇晃着他单薄的身子吼着。
“啪!”一声,我感觉我的脸上火烫火烫的,从不打我的他打了我一巴掌。
“他不是你妈妈!”
良久,雨淅淅沥沥的淋湿了我的旗袍,那身素蓝的在台上才能穿的旗袍像是一身包袱,黏贴在身上,甩也甩不下来。
我拿起屋檐下的油纸伞,扭头出了门。走在小巷的青砖上,凄清惆怅的小巷那端,变得悠长悠长……
雨水渐渐地演变成了牛毛,如烟般的阻碍人们的视线。我沿河走着,河两岸大红的灯笼逐渐点燃,却又逐渐的湮灭在了烟雨之中……
烟雨的江南,油纸伞撑开,眼泪你看不见。
清晨的乌镇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暮霭中,雨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整洁的青石板马路上,传来小贩偶尔的吆喝,一声一声却打不破清晨乌镇的宁静。
我斜倚着唱班的木门板坐在台阶之上,穿着一身湿哒哒的蓝色旗袍,有些微凉。眼前是一条绿莹莹的水,绵延的穿过石桥,消失在了远方。
我清晰的记得萧萧就葬在了河的尽头,一个很远很远却又很近很近的地方,那里没有墓碑,只有一个土堆,上面长满了美丽的杭白菊。
“清蓉?你在这坐了一夜?”
我听到有人叫我,木木的回头,是安锦。她轻轻地把木门打开,正悄悄地向外探着头。
“你没事吧?”她问我。
我没有回答她,只是轻轻的转头,看那条静的如死水一般的河。眼前忽然又浮现出和萧萧嬉笑的那晚,她说,蓉儿我一定让你幸福!
油纸伞依然撑着,在地上宛若一个小小的半开的窝棚。远处小贩的吆喝再次传来,“青团子,青团子……”,渐渐地却又远去了。
“清蓉……”安锦出门来,用手推我的肩膀。
“干嘛?从今天起,我也是个没人要的孩子了。”说这句话时我没有感觉到太多的伤心,反而有些洒脱,就像当年听萧萧说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是一样。或许这样的结果我早就猜到了,在爸爸妈妈每天吵架的晚上。
我记得妈妈常说的一句话,迟早,我是要和别人走的。
“怎么会!你还有我啊!”安锦安慰我。
“陪我去个地方吧?”没等安锦有所反应,我已经拉着她的手飞快的向不远处的石桥跑去。身后传来班主的嚷嚷声。
我拉着安锦到了最近的一家姑嫂饼作坊,在这里吃的姑嫂饼全是没有经过包装的原产品,味道要比包装后的好得多。
我们站在姑嫂饼作坊的门口,听着周围不断传来的悦耳的鸟鸣声,忽然觉得那鸟鸣是那么的刺耳。阳光已经渐渐穿透了薄薄的暮霭,投在那青色如黛的屋瓦上,河水也显得清澈了。
“你要吃姑嫂饼?”安锦怀疑的问我。
“恩!”
“可是我没钱!”安锦摸了摸自己的口袋说。
“我也没有。”
“那我们怎么吃啊?还是回去吧!”安锦说着,扭头就往回走。
“安锦,回来。在这里等我,我一会就出来!”说着,我走进了那家古色古香的姑嫂饼作坊。
片刻之后,我从作坊里跑了出来,身后是一个穿着蓝印花布衫,手里拿着一把笤帚的女人。
“安锦,快跑!”这是我出门时的第一句话,与当年萧萧刚跑出来时对我说的一样。
我们坐在逢源双桥的石阶之上,看财神湾里风吹起的涟漪,手里拿着偷出来的姑嫂饼。沿财神湾的水阁像是飘在了湾水之上,开了窗的几处,几个妇女正摇着手里的扇子,探出头向远处张望。
“我们都会幸福,是吗?” 我问,然而心里却感到无比的恐慌,生怕安锦会给我一个否定的答案,让本来就不干净的世界更黑更暗。
“恩,会的!”她说着,张口将一个好似棋子般的姑嫂饼放入了口中。我也吃了一块,甜中带咸的味道把我带回了第一次和萧萧吃姑嫂饼的时候。
她说,姑嫂饼,甜中带咸的味道好似人的一生有喜乐也有哀伤。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姑嫂饼么?”我看着安锦问。
“不知道。反正我觉得好吃我就吃。”
“是因为萧萧……”我说,可是眼泪却不知道为什么悄悄地流了下来。
安锦看着我,口里吃了一半的姑嫂饼硬生生的咽了下去:“清蓉,别哭!“
“你说我会向萧萧一样的死吗?肚皮白白的,像个皮球?”
“不会,我们一定会幸福的!”
远处“依依呀呀“的清唱传来,唱戏的小姑娘又上台了。
回到唱馆时已是将近中午,班主见我们回来大声的嚷嚷:“你们这两个小丫头片子,就知道玩!快去准备上台了!”
我看着安锦肿的老高的半边脸,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忽然只感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我说:“让我自己来吧。安锦的脸会很疼的!”
“哼,我不管你们谁上台,要是不把昨天的损失挣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说着,班主自是到后台去了。
我到后台换下潮湿的旗袍,缓步的上台。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感觉到恐慌,我开始记恨台下的听客了,或许是因为他们只是过客。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
①淡粉旗袍的女孩:乌镇并不是所有人都还在穿旗袍,他们也穿现代服饰。在乌镇,只有特定的人员,只是在做某项特定工作时才穿旗袍,他们把旗袍视为这种特定工作的工作服。在文中乌镇清蓉和安锦是一个唱词班的演员,穿旗袍近乎与是穿工作服了,不过却也成为乌镇不小的亮点,即使是在现今都市繁华的年代。
②蓝印花布:俗称“石灰拷花布”、“拷花蓝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精品,用棉线纺织、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纯粹手工、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 、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袋、钱包、背包、各式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③姑嫂饼:乌镇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它是因姑嫂二人斗气而成,故名。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所有配料跟糖相仿,也是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其味比酥糖果可口,具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
④三珍酱鸡:选用本地农民当年放养的土种雌鸡作原料。整只原汁浸烧,三次出汤;再放入上等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焖烧;出锅后又得涂上一层麻油,外观酱红油亮,入口脆嫩鲜美,后味无尽,现已有方便携带的真空包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