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五 两情 ...
-
“娘,孩儿还不想嫁人,我不嫁!”不悔扑在母亲怀里撒娇,扭得像股粘糖一样。
“说什么傻话呢,你也这么大了……不过你爹也是,为何非得征诗?娘只想给你挑个好人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就罢了……”夫人慈爱地抚着女儿吹弹可破的脸颊,看掌心羞色乍起满面桃花。
“不要啦……”不悔嘟着嘴继续撒娇继续磨,杨在一旁看得有趣,唇边的笑意愈发的浓了,藏也藏不住。
喁喁哝哝了小半会儿,夫人推了推怀中长不大的孩儿:“回吧,闹着这半天的该乏了,让娘也歇一会儿。”
“哦……”不悔心不甘情不愿的起身,依依不舍的告退。
杨也默默福了一福,正想跟上,却见夫人招手唤道:“杨先留下。”
又指了指绣台畔的圈椅:“坐吧。”
杨依从了。她疑惑地看着夫人,无声询问是为何事。
“杨啊……这些年,辛苦你了。”
“夫人说哪里话。”杨有礼应答。
“你可知道当年为何留下你?”夫人并不看杨,只是缓缓道来,“因为你和不悔太像了,我正需要你这么一个人……”
杨只是凝神静听。
“你是知道的,不悔随我,一直身子不好……”夫人继续说着,“当年,有位直断先生说,这孩子命薄,注定活不到成婚之日,除非……”
夫人忽然停下,探过身子,拉住杨的手:“除非,有人能为她替命!有一个形貌相同、品性优良的女孩儿……”
杨睁大了眼睛,却仍然没有说话。
“杨,你是个好孩子,我一直也把你当自家女儿看待,不曾厚此薄彼。自从你来到我们家,不悔就一天比一天好,开开心心的长大。想来那先生说的也不是每每准的……如今你们都大了,若是得着个有缘人,等不悔做亲之后,也一定把你风风光光嫁出去!”
“夫人……”杨低下了头,秀美的颈子光滑细腻如瓷器,仿佛泛着丝丝寂寞凉意,“还早呢,最先要保证小姐幸福才是。”
……
“杨,娘和你说什么了?”一近轩门不悔就扑了出来,扯着杨的手左问右问。
“没说什么……就是问你最近还淘不淘气?”杨刮了一下不悔挺翘的小鼻子,“大姑娘了还整天顽皮,以后可怎么做新娘?”
“谁要做新娘啊,结亲实在太拘束人……”两人拉着手同上小楼,私密笑语中都是少女甜蜜的抱怨和纯真的幻想。
女孩儿们促膝而坐,刚想要开始描花刺绣,就又迎来了热心的奶娘。老妇人唠唠叨叨的说了些闲话,突然笑道:“哎呦!我怎么给忘了,今早有个笑话,不知小姐爱不爱听?”
“什么新鲜事儿?快说啊快说!”不悔果然立刻就钓起了好奇心。
“小姐还记得那天上香时看见的,庙门口的俊哥儿不?打自这征婚题诗在咱府门口一贴上,他就没停了在那转悠!皱着眉头念念有词的,可神道了!连路过的马车溅了身泥,他也一点儿没发现!”
“……是他?”不悔想起那天那个站在高处的身影,脸偷偷地红了。
杨看着她,没有说话。
后来隔三差五的,奶娘就会提起那人,不是说他多傻就是说他多呆,但也忘不了夸他多俊。这期间听说有好些人来对诗,但都不能让老爷满意。再加上名士家声,渐渐地也就不敢上门。只有这小哥儿,虽说还没对上一句,却也天天来看,真是痴心得足够可以。
不悔早先还只是听听笑笑,后来却时常发呆,坐在窗前盼着奶娘来。等真来了又不言不语,只是若有所思的搅扭手中罗帕,不觉指下花绣都已经脱了丝。
杨一如往常。
终于一天不悔忍不住提起:“杨,爹爹这次出的诗题难得明白易懂,为何却……”
“要想凤求凰,须知弦中意。”杨淡淡地说,把精力都专注在手边的绣品上。
“哦……”不悔无聊似的应了一声,就再没有了声息。
过了好一会儿的安静时间,杨才抬头看看。不悔已经伏在桌上睡着了,正对着半开的轩窗,透进来的小风拂得她鬓发轻轻摇晃。
怎么白日就思睡昏昏,当心风吹头痛!杨无奈的摇摇头,想要去摇醒她扶到床上睡,却看见不悔手中尚攥着枝笔,腕下压的彤云笺上抄写了首诗。
正是老爷贴出去的那首《关山月》。
“形泉适真色,鸣沙现流痕。务本归自在,宁静去下尘。一梦秦楼夜,几度玉胡春。谁承长安意,复起变昆仑。”杨蠕动唇角,无声的念着。招亲诗竟写志如此,难怪世人不解其意。但这毕竟是为引凤,所以关键不在“昆仑”,应在“真色”……
凝视良久,终是取一件披风,轻轻为不悔附上。
然后,她也提起笔,在诗旁注着什么……
……
第二天一早,府内就传出小姐偶得风寒、卧病在床的消息。一辆小车轻出角门,往药铺径去。路上忽然帘幕急卷,中有一位丽人相注,将一团小纸掷在一名少年怀中……
……
再后来,一日清早,作为亲戚的羽领着自己的朋友上门求见。
那个少年面带笑容,微一躬身:“在下伏见,请对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