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缘起 ...
-
清波碧影宝镜分,泼溅枝头万点春。
辗转非为谁相忆,无奈轻寒琢磨人。
天下之事,莫见新事;人间有情,或少至情。曾经故事雪落无痕,仍旧残存一段缠绵公案,待诸位看官点醒。
却说光绪年间桂林有位名士,早年也曾仕命京师,后因他事戍边廿久,终是去官还乡归置产田。名士家产丰足,却是膝下无子。族中亲老有意将一同姓聪慧孤儿过继与他,名士始终谢而不受,却将此子生活及入塾费用完全接负。从此发愿济世乐善好施,不吝恩惠誉满桂林。或是上天垂怜,终在天命之年诞下一女,夫妇爱若至宝,立誓不求再获麟儿,唯由此女继承家业。为表决心,将幼女记名“不悔”。
小姐自是掌上明珠,自幼父母呵护备至,行止仆妇照看殷勤,却始终身体羸弱,灾病不断。城郊双花庙有异人,自言此女命薄,注定不全福寿,名士听闻即至,苦求破解之法,异人隔天飘然离去,后竟不得而知。从此夫妇一心爱女,倍加宠溺更胜昔日。
再说某年名士庆寿,恰有京班路过桂林,虽不是名角生旦,也自然音韵铿锵,名士戏瘾惊动,邀至家中捡那喜庆戏文作了十折。那时小姐垂髫儿童,尚不懂戏,绕在母亲膝下乖巧玩耍。夫人则是性情温雅,亦爱丝竹,于是揽住女儿,只把台上细看。见其中有一小唱可爱,与小姐相似眉目,更添一种非凡英气,便遣婢子引来相见。小僮戏装未改即来问安,看他不过六七岁年纪,口齿伶俐举止大方,端的是讨人喜爱。小姐竟不畏生,拉手不放,邀与同玩。夫人更是一见便觉亲疼,牵至身边落座,又拿果子给他吃,细问何处人家几时入行,小僮一一回答。原来此子竟是一孤女,由班主于外乡流民中捡得,依稀只知家是杨庄,早遗失名姓地址,更不知父母,故班主呼其为“杨”,留在班中只做个串戏教习。夫人听得落泪,真正可怜这孩子,又见两女面庞相仿,比肩双双如并蒂,心下打定注意,取出银两叫来班主,当场为小唱赎身。从此养在家中,并不驱作丫鬟,只是同等相待,也好与小姐为伴。
二女于是一处起居吃住,更有同色状钿衣着,及长更添相等才情外貌,真正“一样花开两不分”。两小无猜,转眼十年,杨与不悔分外要好,何止情同姐妹,但却因为一事,离图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