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错悟 ...


  •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明明就是在说我家小主,为了搭配旗袍的美,宁愿忍受高跟皮鞋的磨脚。伪丢尼修在他的《神秘神学》中写道:神性是不可定义、不可命名、不可知的,超越了黑暗与光明、真与假、肯定与否定。只有否定之路才能提供一条达名不可状的上帝的途径。又如我家小主说过的,告别昨天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影响了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了你。能有独立思考的人很少,能坚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很多时候,由于很多的因素,往往就是放弃,并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尼采是阿部比较重视的哲学家,他还受海德格尔和禅宗的影响,当然受怀特海的影响最深,又如我家小主中先生的毒最深。

      怀特海哲学与大乘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在语言的表述方面用了不同的词语。他强调现实实体的“合生”,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这就是佛教的因缘和合。我家小主说诗有佛意,用字来画花,画一草一木,画景,更是在画天地万物的因缘和合,九儿随手拈一首,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先用字画了一幅残秋图:那曾经碧叶连天、红花映日的荷塘春色,如今早已经绿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撑起绿叶,遮挡风雨。又如诗人昔日的境遇和心境,人生走到这一步也是因缘和合,又如自然界的万姿万态,一草一木,花开花落,也是大自然的和合。

      此外,怀特海的“合生”观念强调过程,即“变成”,而阿部认为:变成和过程不适用于表现佛教中万物相互关联的基本性质。他说:“佛教中的缘起虽然有‘变成’(becoming)的一面,但本质上却并非是这样的,就像经常被误解的那样表示“变成’,而是‘存在’,即通过对空的觉悟而实现的‘存在’。”

      对阿部“空”的再认识:

      所谓缘起就是一种由其自身决定和限定的,且超越了一切二元性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超越了二元性存在的东西就是佛学意义上的“空”“无””如“。

      中观的“空”就是对二元性存在的绝对否定,在绝对否定之后又回到绝对肯定的现实境遇中。所以,空是一种圆满的境界。通过否定之否定二元性对立的存在,人突破并粉碎了自我,无我即真我苏醒了,苏醒的真我发现:真我在“空”“无”中,“空”“无”在真我中,其实就是:空是真我,真我是空。由此境界真我重新认识现实境遇的二元东西,亦是冰冰说的本来人的自由自在,圆融无碍连成一体。这就是真我大悟的开始,真我大悟,离涅槃还远吗?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在“空”中,“空”在一切中;或者即说,一切皆空,空是一切;或者可说:一切皆真我,真我是一切。既然你、我、他一切都融为一体,这就是慈悲的基础。

      “如”的意思也就是“就这样子吧,让真我自由自在和圆融无碍地实现。,即是“空”,是一种只有自己决定和限定自己的真我。除了自己,真我没有任何其他决定者的决定和其他限定者的限定能阻止真我的自在和圆融无碍。这也解释了释迦摩尼说的: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即无法之法,无法即法的意思。在“空”“无”“真我”的境界中,一切如期本来面目一样在绝对意义上得以实现,一切如期本来面目一切在绝对意义上得到肯定。在这绝对意义上,般若和慈悲真正体现出来了!

      今天是华哥哥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好吃和不好吃,好看与不好看,喜欢与不喜欢……人的一生,无数个二元性对峙的冲突,是人生痛苦的源泉。

      叨叨不如做菜吃,吃饭时候顾不上二元性了,它们又不能当饭吃,来来来!一起吃饭!

      吃完了您再去想复杂的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