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腾空 ...


  •   阿部说:“佛教的终极实在不是上帝、存在、或实体,而是空。”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打开这个世界方式真的不太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妈妈,更有甚者是失去双亲,这样的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双亲健在的,又有很大的不同。又比如人到了青春期,遇到的人也有不同,经历的情感也不太相同。

      在三维的世界里,人总是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物质,我家小主把凡间的这样物质统统叨做“硬物”。而人精神的世界是可以超越三维世界,甚至去到更高的维度空间,在高维度空间里,一切凡间的硬物都是软的,亦是虚无的,即是空。

      所谓“万物皆空”,就是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佛家用“自性”这个词来指某种自我存在的,永恒的,单一的实体。如果我们把一种“大自然的意志力”看作存在或不存在,那么,事实上,人类己经与这种神秘的大自然意志力产生了某种联系,而这样的相关性会在自我的意识流里有所体现。

      如果现象世界的事物有自性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上为什么存在因果关系,也无法理解事物为什么会有成、住、坏、灭,而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经验。因此,佛教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每个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在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存在,这也就是“空”。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变的“自性”这种观念呢?阿部指出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将词语或概念实体化,以为存在着某种永恒的、不变的实体和这些词语或概念相对应。青石说的一段话倒是很有意思:假设英国人一直没有发明桌子这个东西,就意味着“桌子”在英语里是没有对应单词的。汉译英的时候,即便音译出“zhuozi”这个词,英国人也不能完全理解它是什么。更严重的问题是,桌子是有型的,可以描述,大不了搬一张拿过去给他们看看,或者造一张摆到他们眼前。有些关于思想的,哲学的东西,你很难把一个完整的东西用其它词语代替表述给别人,一旦这种词在另一个民族没有对应词汇(一般很难有,即便有类似,两个词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就没法传达意思、哲学观点了。特别是古往今来的形而上学,它们把概念实体化,认为自性是真实的,而实实在在的一个个事物不过是现象而已。佛教的般若经典和龙树的《中论》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对形而上学的执著。

      除了一般事物的非实体性,阿部还特别强调人们关于对错、美丑、善恶等的价值判断也是非实体的。他指出,在龙树的哲学中,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来自于”分别”,也就是人类区分性、二元的思维方式。龙树认为,“分别”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因为人会执著于此,而将区别性的、二元思维当作真实的存在。只有当人从分别心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二元性区分的“空的本质,才能够从痛苦中解脱。

      紫柏大师说:“就好比冰一旦融化成水,就可以被盛水的容器随意赋予形状。容器或方或圆,代表的无非是我们所感知的外境,外境会有生灭、垢净、增减的变化,就如同水会变成冰,无非是色法的表象。学佛之人如果理解了它空幻的本质,则同样可以理解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和四谛的空幻本质。尽管如此,外境是不会自己变空的,仍然需要我们通过般若观照来领悟其空,这就是悟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