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八零年代(一) ...

  •   沈千浔初醒时,已是日上三竿。
      今日的村里格外热闹,孩童成群结队,大人们也都放下农活,往村东赶。

      千浔不明所以,打开窗问院子里劈柴的舅妈:“今日有何事发生,为什么这样热闹?”
      她方睡醒,眼中朦胧,披头散发的模样像个洋娃娃。

      院子中穿着粗布衣裳手中抱着柴的年轻妇人一脸笑,摸摸她的头,赞叹道:“啊呀,有文化的娃儿就是好,说话都这么好听。快带你妹收拾收拾一块去村东头吃饭,老卫家那出息儿子从城里回来了,请咱们大家伙去吃饭哩。”

      千浔没有听清,呆滞道:“是吃席吗?”

      妇人大笑一声,“哎哟不是不是,是小卫自掏腰包请乡亲们吃饭嘞。”

      在千浔的记忆里,村里只有红白喜事时才会请大家吃饭。平日里大家饭都吃不起,谁会自掏腰包请这么多人吃饭?

      沈千浔回了屋,将门轻轻一碰,然后将柔软的丝绸睡裙脱掉,换了条墨蓝色裙摆绣花的连衣长裙。

      她执起木梳,一点一点地梳理着头发,又喷上好些梳头水,有清新的栀子花香。
      她目光看向窗外,青山绿水环绕,一片大好光景。

      这个地方四面环山,溪流遍布,是个远离纷扰的清静之地,名叫清江村。

      今年的千浔堪堪十五,在城里上高中。好不容易放了假,父母工作太忙,被送到乡下舅舅家暂住。

      刚来到清江村时,沈千浔一身光鲜亮丽的漂亮衣裳,带来大包小包城里的东西,连床铺都是用丝绸被单铺的,床边围绕一圈大大小小的布娃娃。村里小孩好奇地探着头去看,光是那满床娃娃,就令人艳羡不已。

      沈千浔带着小妹乐乐出门时,路上已经看不到人影,只有天上的太阳正烈,晒得乐乐脸红红的,却不吭不响,安静地牵着姐姐的手。
      小妹今年四岁,大名陈嫙,是舅妈的女儿,这名字还是舅舅请村里的知识分子取的。她头上一边一个挽着两个小揪揪,一双圆圆杏眼,很是灵动可爱。

      走到树荫下,蝉鸣不断,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黛色山峦。千浔叫她坐在树桩上等一会,她自己去田边摘了两张芭蕉叶,给乐乐拿着当扇子扇。

      乐乐呆滞地仰着头,问道:“千千姐姐,我们去到那会有糖吃吗?”
      沈千浔想了一下,觉得卫家那儿子也是个阔气人,村中有不少孩子,估计会准备些便宜奶糖。

      于是她点头道:“会。到时候记得谢谢那个哥哥。”

      *

      一片空地,摆着大大小小的圆桌,桌上铺着红布,路边打着红灯笼,喧闹嬉笑声不绝于耳。汉子们挤在桌上喝酒划拳,孩童们蹲在地上玩石子儿。

      人声鼎沸。

      打眼望去,沈千浔便知这样的排场定要不少钱,这卫家哥哥也真是出手大方。

      村长和老卫自小相识,也算是看着卫承绪长大的,如今见他长大了有了出息,眼中有艳羡和欣慰,拍了拍那青年人的肩,高兴道:“小卫果真长大了啊,瞅瞅,多板正的大小伙子。这是在城里过好日子赚了钱回家乡扶贫来了?哈哈……”

      沈千浔来清江村一月,在村里人议论声中也听见这卫家哥哥的名讳不少次。
      村里孩子的名字大多俗气,而这哥哥的名字很是好听,使得千浔两眼一亮,立刻就有了些许欣赏之意。

      卫承绪。

      承绪承绪,有担当重任之意,是个极大气的名字。
      也正是在第一次听他名字时,沈千浔心中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少年多多少少生了些好感。

      卫承绪本人,模样也像名字一般板正大气。

      她抬眼望去,被几个男人围着夸赞,举着杯敬酒的那个青年,脸上神采奕奕,挂着意气风发的笑,肩宽腰窄个儿高,有种气势压人的感觉。
      风华正茂的卫承绪,很是风光。

      众人眼光望去时,皆是艳羡、欣赏之意。
      也有些眼红的小伙子,背地里偷偷地说:“哎呀,卫家老三,进城打工挣点钱就洋洋得意的,神气什么嘛。”

      少女望向人群中高挺的青年。
      卫承绪很快便察觉到角落里这道目光,朝那方向瞥去。

      这是个娇小少女,模样很扎眼,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长相漂亮得与大环境格格不入。

      她打扮洋气干净,乌发红唇,活脱脱的淑女气质。过肩长发如丝绸般落下,戴了个墨绿色发箍,她本身皮肤白皙,发箍便更衬气色佳。
      额前碎发自然地向两边分开,恬淡的鹅蛋脸上却缀着一双气势十足的丹凤眼,矛盾却有种倔强俏皮的可爱。

      村长媳妇见了,笑嘻嘻拥上来,将她接走,“陈家女娃是吧,来来,去这桌。跟你妹妹稍等一会啊。”
      待看清千浔的脸,笑意更浓了,不可思议道:“哎哟,十几岁就长得这么漂亮哟,可太好看了,怪不得是城里来的女娃。我家妮要是有你一半出挑就好了……”
      ……
      乐乐跟着同龄人玩了半晌,蹦蹦跳跳地回来,嘴里吃着糖,环住沈千浔,模糊不清道:“姐姐,铁蛋说,这个哥哥家有电视机,晚上俺能不能留在这看电视呀?”

      电视机?!

      这种东西,也就是城里才普及,村子方圆几里也看不见几户人家能安上电视机。
      也就是村中那些少之又少的万元户,家中才有。

      因此电视机在这里很是个新鲜物,一运来,村里小孩便叽叽喳喳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盘算着晚上怎么才能留在卫家看电视。

      卫家老三进城一趟,还带回来个稀罕物。
      本意是给年迈父母在乡下解闷用的,如今却让村里小孩围着转。

      好奇心驱使下,一群孩童围在未拆封的电视机前指指点点,很是惊奇。
      “这就是电视机?”
      “我听我叔叔说过,城里人才有。”
      “我进过城,看过一次电视。我跟你们讲,这个小屏幕一亮,就会有好看的叔叔阿姨这里面唱歌跳舞……”
      “……”

      宴席已然结束,人群纷纷散场,只剩极少的乡亲跟那轮椅上的老卫说着客套话,拉扯着家长里短。
      这时早已没了方才的热闹喧嚣,千浔顿时觉得安静了许多。

      角落里那个头戴发箍的少女哒哒走了出来,到卫承绪面前。
      这一年他十九岁,比她高出许多。
      她站在他面前,仰起头看他,眼中似有好奇欣赏和一点点矜持。

      树影婆娑,高瘦挺拔的青年回头。
      他身上那件绿色衬衣很有质感,外面搭配的是带暗纹的灰色西装外套,颇有几分体面。令沈千浔视线停留片刻。只是这样的配色很挑人,也就只有卫承绪撑得起来。

      卫承绪也看见她,没多想,下意识地从兜里掏出一把糖,红皮的喜糖和奶糖掺着。“吃糖吗?”

      卫承绪只把她当小孩,沈千浔便也没在意,将他手掌心的糖挑出一颗拿走,低眸想了一想,觉得按辈分是该叫声哥哥的。
      于是黑发少女仰起脸,直直地看着他,清脆地道了声:“谢谢哥哥。”

      这一句哥哥,令卫承绪一挑眉,弯下身子与她平视,“你是哪家的孩子?”
      她不习惯这样的问法,只是直白地自我介绍:“我叫沈千浔。”

      他似是一愣,随口接道:“我叫卫承绪。”
      “我知道。”

      她看卫承绪顺眼,总想多说两句,他转身收拾东西,她又鬼使神差地将其喊住:“……哥哥。”她指了指电视机:“我妹妹晚上想看电视,可以吗?”

      除了她,陈家这一家人都没见过电视机,小妹机灵乖巧,她觉得卫承绪定会看在妹妹可爱,一口答应。

      卫承绪抬头看她一眼,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八点钟?”

      千浔道:“好。”

      这大概是沈千浔和卫承绪之间的第一个约定,此时正值酷暑,大槐树下站在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女孩刚到青年的肩膀,很像兄长带着妹妹乘凉。清风拂过,枝叶轻摇,树影斑驳,别有一番风味。

      *

      卫承绪在家中排行第三,上头有两个哥哥,下头有一个妹妹。
      进城半年,打工三月,领了人生中第一份工资。便给家里的兄弟姐妹各买了礼物,还请了父老乡亲吃了顿饭。

      重病在床的母亲和坐着轮椅的父亲常年在家无法劳作,只得卧在房里。于是这个家,便靠卫家三个儿子支撑着。
      大哥二哥没文化,留在家乡种田,以稀薄积蓄支撑着这个家。
      小妹刚满八岁,正在村里上小学。

      全家人的希望,便在三子卫承绪身上。

      小时候,卫承绪成绩不错,曾说过梦想是到城里做人民教师。
      那时候家里人觉得这地位遥不可攀,笑吟吟地抚上卫承绪的脑袋,“阿绪长大了能带我们进城看看就好了。”

      父母都是淳朴农民,没有什么大志向,只希望四个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
      但年轻人,总要出去闯一闯。卫承绪年少有志,刚长成便背井离乡,去更远的地界闯荡。

      ……

      傍晚的月很亮,水面荡漾涟漪,映出半边月的轮廓,很是朦胧。

      卫家正要做饭,沈千浔带着陈乐乐敲开了门。
      乡亲们之间都认识,因此街坊邻居串门也是常见的事。
      敲了许久,也等了许久。开门的却是卫母。
      卫母拖着病体,行动十分不便,因此拄着拐杖走了许久。

      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个半大的漂亮姑娘,正处于孩童与成人的过渡阶段。披着黑亮的乌发,头上的发箍是墨绿色,还有淡淡莲花印。一袭如月光般的长裙铺泻,连款式都是她没见过的。

      卫母脸色苍白,笑吟吟地迎她进来,道:“你是陈家那个城里来的女娃吧。”
      沈千浔手中掂着半个西瓜,送到她手里,说来也不能空手来。
      “哎哟不用不用,哪用这么多虚礼,直接来就好了。”
      “姨,这是我舅妈让带的,拿回去我不好交差呀。你收着吧。”

      拉扯半晌,最终这半颗西瓜还是留在了卫家。

      她身侧,还有个懵懂的小女娃,正嗦着手指头,脸颊粉红。
      沈千浔说:“三哥哥在家吗?”
      卫母拄着拐杖,走路极慢,千浔搀扶她一段路。
      “阿绪刚上山砍柴去了,还没回来哩。你和你妹是来看电视的吧,在里屋,我带你过去。”

      卫承绪下山回来时,已是深夜。
      乐乐围在电视机前盯着屏幕看得认真,手中拿着一颗橘子,她不会剥,只是攥着玩。
      白裙少女靠在窗边,发黄的墙壁旧得裂皮,唯恐掉在女孩身上。那少女似在走神,手中执笔,按着一个薄本子写字。

      卫承绪放下几捆柴火,看见屋内场景,洗干净手,剥了两个橘子给两人一人一个。
      那橘子很小,像没长熟,酸涩得倒牙齿。千浔一蹙眉,眼角浸出泪,却依旧是礼貌道:“谢谢哥哥。”

      乐乐将橘子瓣塞得脸颊鼓鼓,却模糊不清地来了一句:“谢谢叔叔。”
      “……”沈千浔大惊失色,将妹妹拉过来,纠正她。
      因为她和自己是同一辈的人,所以要喊卫承绪哥哥。

      沈千浔哪怕到了乡下,也得写算数题。
      她苦思冥想许久,还是无法下笔。
      于是看向专心致志盯着电视机的卫承绪,试探性的,小心翼翼地喊了一句:“哥哥。”

      她想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应该不会连算数题都看不懂。

      卫承绪看向她:“怎么了?”
      她将本子推过去,上面是很浅的印刷体,写着几行题目。她指第一题,求助道:“你会吗?”
      卫承绪嚼着橘子瓣,饶有耐心地看了半晌,千浔等了好久,都有点困了。“答案是25。”

      千浔一惊,这题目要素很多,十分复杂,本以为他在想思路,原来是在算结果。
      “你是在心里算的吗?”问完,她意识到铅笔在手里拿着忘了给,忙递了过去。卫承绪大概是以为没有笔,便也没有打草稿列式。

      他接过笔,在纸上开始唰唰写过程。一边写一边问道:“你是上高中吗?”
      “是。”
      “在县里?”
      沈千浔摇摇头,“不是,我家住江城,在那里上的学。”

      卫承绪动作一顿,抬眸看她,骤然一笑,“巧了,我也在江城打工。”

      他写完,将本和笔给她,沈千浔注目,上面是满满的式子,他字写的很整齐。“好了,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