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天青石02 ...

  •   殿内纱幔低垂,雾影朦胧,丹药硝砂味甚重。
      拨开重重帐幔,露台上一清灰色的侧影没入薛翡冷的黑眸中。

      “侍郎且先在此处候着,由咱家去通禀。”
      “有劳。”薛翡冷颔首微笑。

      薛翡冷双手负在腰际,微抬下颌,揣视着面前这幅硕大的壁画屏风,上面画的是《瑶池仙乐图》。
      瑶池圣地,仙雾缭绕,仙人聚首恭迎王母莅临。
      空中腾雾而来的王母飘扬的宫裙上因着加了贝母粉做点缀,更显端庄华然而仙气溢飘。

      “未曾想薛卿亦痴迷道术仙法?”
      收回思绪,薛翡冷循着沉稳的男声望去。

      白玉莲冠高束发,竖插子午簪,手秉拂尘,行步间衣袂轻飘的男人正向他走来,身后还随着两个抱着大葫芦的药童。
      这正是当朝皇帝,李琰。

      痴迷炼丹论法的李琰经年辟谷,不入肉腥,尝饮露水服丹药的他而今身形论不上出形倒是可堪瘦削。
      烟雾缭绕中瞧不清他的面容,惟见他两侧微垂着随风晃动的长眉,既在满室昏光的映照下,恍若有几分仙骨附体。

      “臣薛翡冷叩见陛下。”
      薛翡冷本想行臣之大礼,却被李琰一句不咸不淡地‘不必’打断了。
      屏退了身边的药童及余众人,李琰掀袍落座高榻,手间念珠轻动,他阖上了眼,薄唇不时张合。
      李琰是在诵经。

      第一炉香已燃尽。

      内侍捧着第二只鎏金香炉走进时,李琰才缓缓睁开眼,他似笑非笑地看向薛翡冷。
      “薛卿既能轻松伸手高摘探花,自小应当阅书无数充阅历。”清瘦的面上挤出一丝笑容,他问道:“可曾研读过道家典籍?”

      依着李琰的目光应允,朝前行了一步,薛翡冷如实对答,“臣少年时曾浅读过《太上感应篇》。”
      李琰将手间念珠往膝上一拍,轻笑,“可是巧,朕方才默念的正是此。”双眼微眯,他问道:“薛卿可能说出期间宣劝了多少种善行。”
      “二十六种。”薛翡冷不假思索。
      李琰很满意,舒展了下眉目后,他将手中的经卷往案几上一覆,便径直问起了薛翡冷受命赴江南道一事。

      用当地官员事迹引题后,他本想后续细讲,却被打断了。
      薛翡冷微讶然,缓缓向后退了几步。

      “事件始末已有八百里加急告知朕了,薛卿便不必赘述。”将念珠收入袖间,李琰摆了摆手。
      薛翡冷应喏。
      “薛卿以为,此间一事后世俗会如何论朕?”
      由无为扶起,李琰朝薛翡冷身边缓步走来。
      抬头看向步步临近的李琰,薛翡冷目光澄澈冷静,却不言。

      “朕之所为是善亦或是恶呢?”他继续追问,语气稍逼迫。
      似有若无的龙涎香气将要侵向鼻底的那一刹,薛翡冷心间落定了答案,从善如流地对答到,“圣人乃天子,生来便通晓天意,而天下万物轮转不过天命所归,如是而已。是故无关善恶,无关对错。”

      李琰在离他三个身外远的地方顿住了脚步,垂眸睥视着面前这个淡定从容的年轻人。
      “可曾有为自己想过。”他怜悯的目光后面深藏着算计谋略。

      将交叉的双手握得更紧,薛翡冷语气愈发地坚定,“臣少时便四处离沦,幸得赵太师青睐将臣收为义子入学太学院,能面见天颜已然是臣的福气,又何惧世俗论据呢?”
      听着蹋在波斯绒毯上的脚步声渐远渐淅索,薛翡冷藏在低垂面容间的上挑的凤眼竟发冷泠。

      “请薛侍郎过目。”
      抬起头来,无为呈在双手间的一封奏折映入薛翡冷眼间。
      得到李琰的示意后,薛翡冷将奏折打开,快速阅览完后,他剑眉微蹙。
      但不是为战事如何吃急,是他在字里行间揣摩皇帝的用意。

      果不其然,自他目光稍挪奏折,李琰便问道:“薛卿觉得,薛延陀当如何应对。”
      薛延陀地处漠北,风俗和官制都与同为游牧民族的突厥大致无异。太宗时可汗曾被授宝刀及宝鞭,附属豊朝为汗国,尊圣人为天可汗。

      “臣以为…”薛翡冷看向李琰的眼神稍闪躲,抿了抿嘴唇低垂下头,似乎酝酿了甚久才接着道来,“臣愚笨,粗浅以为当伐战而非求和。但就今势而言,寻和平安宁似乎才是民心所向。民乃一邦之根本,顺民意才能定邦。我朝边境与薛延陀鏖战近十年,民皆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每近冬日,薛延陀精锐便从边境薄弱突破直杀边陲小镇,肆意烧杀抢掠,常有百姓被掠夺冬藏而难熬严寒至死。”

      李琰抬了下眉头表示确有此事,薛翡冷的描述他不可否置。
      “既薛卿认为当求和,倒是如何个求和法呢?”
      “臣以为,我朝自来为尊,不可因求和从急而失了气度,亦不可老持尊卑而固守成规而乱了大盘分寸。如今之策,当顺折中求意,却非全然应允为上。”

      “哦?为何?”李琰长眉轻挑,饶有兴致地看向他。
      他解释道:“而今四向藩镇使节蠢蠢欲动加之三王乱京华后国库空虚而兵力不足,若是如奏折中所言,以和亲为举并附上一些种子书籍文典作嫁妆,再授予薛延陀几位汗王虚衔也算是上策之上。”

      李琰再发问,“既如此,那薛卿认为,何人可堪为此策的提出者和践行者呢?”
      “臣以为,与他邦解恶定交当属国之大事,或是在朝廷中有所分量为人所信之人当可。”
      随后,薛翡冷缓缓地准备说出一个名字来,李…
      却被一声叱喝打断了。

      “荒唐!”
      “满口仁义的蛇蝎小人!”
      丝毫不加克制的冷声呵斥将殿内李琰、薛翡冷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他怎么来了?
      薛翡冷的心神微动,却是面不改色。

      觑了一眼白眉倒横胡髯随着波动的怒气轻飘的张阁老,再暗自觑了眼面带笑色的李琰,薛翡冷藏在袖间的手淡定收紧。
      定是他宣了张渊,并且让后者听全了方才的对话,张渊才会如此勃然大怒的。
      圣人到底是在打何如何算盘。

      执着白玉朝笏的张阁老略过薛翡冷的颔首问礼直接走到了李琰面前。
      “臣,张渊参见陛下。”张渊面色严肃,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
      “免礼。”

      “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切莫凭黄口小儿稚嫩之辞便当下论断。”他高举手间的白玉朝笏对向画着琼宇的水晶屋顶,“李家宗室辉煌百年,从前光辉灿烂的时候可有万国来朝的盛象,而今却是沦落到以公主姻亲求和的地步了!若是如此,这高耸的九重天岂不成了用女子悲戚堆积的,圣人高居上头可敢心安?若是列为先皇故长泉下有知,也定是不会应允的!”

      “你…”李琰遽然沉脸,登时便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他可是天子,一介臣子便是载功高也不堪如此不与他面子。
      但训斥的话甫一到嘴边,觑到张渊执拗而严肃的表情他便又生生忍了下去。
      张渊为首的一干入太极宫东北隅凌烟阁的老臣所提之见向来无商量和回旋的余地。
      李琰若是今日因面子大小与他辩驳起来,不及宫门下钥这帮老臣便要联合着来找他讨要说法。

      张渊又添补了几句。
      端坐在高榻上的李琰干脆一甩拂尘,垂眸抚动起了手间的念珠来。
      正挑眉示意身侧的无为去传唤卫慎,一声轻笑却让他抬手中断命令。

      “晚生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薛翡冷对傲僻的张渊依旧礼数周全。
      丝毫不瞧他,张渊端直了腰背硬声道:“不当讲便不讲。”

      薛翡冷微笑,“方才阁老的一席话所言极是,晚生胜读十年书,但某之浅薄见解阁老不妨细听。”
      紧绷着一张脸,张渊横着他,丝毫无半分想听的意向。
      “薛延陀这蛮夷小国生人,自是分不清公主尊贵与否,某认为,择优宗室女何如?一者不至如阁老所言,辱没我豊朝皇室,既也全了与薛延陀间的约定,还能获一份受降书,不至损我朝颜面。再者,阁老方才所言极是,而今战事吃紧,边境兵力既要与蠢动的藩镇抗衡又要应付蛮夷侵境,自是分身乏力。而今有回鹘、同仆等归顺的薛延陀当不可同往日而语,倘使豊朝能以姻亲为故与薛延陀重修旧好,养精蓄锐一番后再行打压未必不可。”

      瞪着他,嘴唇翕动半日却未难言半字,张渊的胡须亦是气得颤动。
      始料未及的是,自己陈理极言的每一句都被薛翡冷当成纰漏钻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