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进京 ...

  •   景佑二十一年,春。

      北方正值春寒料峭时期,卫暄得知丈夫被点为新科状元,进了翰林院,当即决定带其母上京,并准备将产业逐渐搬迁至京都。

      因为庶弟需要准备八月的乡试,卫暄让姨娘暂且留下,等庶弟八月乡试过后,那时她早已在京都打点妥当,到时再上京团聚不迟。

      如今的卫家全靠卫暄一人维持,姨娘见卫暄已经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也就没有勉强。

      离家前卫暄又和姨娘嘱咐几句,让庶弟安心读书,才带着一众伙计家仆朝京都行去。

      路上下了几天雨,道路有些泥泞,卫暄让众人休整几日,一直到五月底才到了京都。

      今上仁慈,不再抑制商业发展,开放夜市,甚至准许商户及其子弟入学读书,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即便如此,民间对商户仍是多有轻视,九流之中商人还是排在最末,这也是卫暄让庶弟继续读书的原因。

      卫暄虽然在这个时代活了十几年,但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哪怕她不知道这是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卫暄也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子不易。

      纵使她的婚事,也不过是为了在父母死后,在一众虎视眈眈的氏族之中保住家业的无奈之举。

      家中无男人而不立。卫暄庶弟年幼,也未曾学过经商手段,父母死后氏族一直给她说亲,劝她相夫教子交出家业,年前卫暄还能用服丧来逃脱,年后她不得已招赘夫婿,特地找个男人堵住叔伯婶娘的嘴。

      好在卫暄眼光不错,虽然夫家穷了一些,但丈夫张知遥是个举人,不仅才华横溢,相貌也颇为英俊,待人和气,说话都带着一股书卷气。

      张知遥家中更是只有一个老母,张母因为卫暄帮她找大夫治好腿疾,对卫暄十分和善,再得知卫暄有意招赘,对入赘这件事也不排斥,当即和张知遥定了日期来卫家求亲。

      再者张知遥是举人,十年苦读将要参加春闱,也不懂经商之事,卫暄也不必担心枕边人插手家业,生出歹心。

      在与张知遥成亲后半年,张知遥便要上京应考,临行前卫暄帮忙打点一切,又让两个书童照顾他起居以免他一路劳累。

      如今听到张知遥高中,卫暄当即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带着自己的伙计一并上京,打算在京都开拓出一条新的商脉来。

      还未进京都,卫暄掀起马车窗帘,便瞧见城外两边都是百姓摊贩,可见今上对商户的宽容。

      进了城门内里更为繁华,沿街的贩夫走卒,来往商贩络绎不绝,酒馆茶肆,旌旗招摇,街道两旁的吆喝声更是不绝于耳。

      这一瞧卫暄便知道自己的决定没有做错,她放下帘子将前面的帘子掀起,看向坐在车辕边的闻夏。

      卫暄道:“你去找李叔,让他带着伙计先去找一间客栈落脚,明日我们再去找住处。”

      闻夏应了一声“是”,便从车辕上跳下走到马车后头去。

      一旁的丫鬟春芽听不明白,问卫暄:“小姐,姑爷不是在京都有了宅院吗?为什么我们还要重新找住处?”

      “你这丫头,就没想过我们这么多人,要是住不下怎么办?”卫暄微微摇头,随后又道:“再说了,总不能姨娘和明文过来,也住知遥家里,这不合适。”

      春芽不赞同道:“哪有什么不合适的,姑爷可是小姐招赘来的,没有小姐他连上京赶考的银子都没有,更遑论参加科举?再说了,买宅子的钱估计还是小姐……”

      “日后你少说这些。”卫暄蹙眉打断她的话,让她去打听一下张知遥的住处。

      卫暄虽然知道是哪条街第几间宅院,但不知道朝哪边走。

      春芽被卫暄打断只好闭上嘴巴,听卫暄让她去打听住处,她连忙点头应下:“哎!奴婢这就去!”

      春芽下了车找了个年纪大点的商贩买东西,顺道问他临安街怎么走。

      对方见春芽身上穿着绫罗绸缎裁的裙子,头发抓了两个双髻,发上翠玉金饰缀着,又听她打听临安街怎么走,心中估摸是哪位官老爷家的,脸上忙堆起笑容。

      “姑娘问小老儿可问对人哩!这临安街啊,姑娘一直朝前走去,走到第二个岔路,再往左转,便是了。”摊贩和春芽指着方向道。

      春芽点头记下,问他卖的樱桃多少钱,给她来上一斤,商贩见春芽十分大方,脸上的笑容多了些真诚。

      “这都是小老儿自家种的!酸甜酸甜!姑娘稍等,小老儿这就给姑娘打称。”

      春芽称完了樱桃回到卫暄身边,她怀里抱着装着樱桃的布袋和卫暄道:“小姐,奴婢都问好了,经过两条岔路往左就是。”

      “行,你和闻夏说一声,免得她找不着地方。”卫暄回答。

      春芽将装好的樱桃放车里,转身去后边找闻夏说话,闻夏正在和李叔清点人数,哪些人跟着卫暄一起走,哪些先进客栈住下,到时好算账。

      春芽和闻夏说完又回到卫暄身边,她坐上车先和其他人去临安街,找到了新科状元的府上,春芽才知道卫暄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

      春芽先去找了门房说明来意,门房看见宽敞的两辆大马车停在门前,即便之前被张知遥嘱咐过妻母将要上京,也还是被眼前的架势给镇住。

      他见马车后面还有两辆小车,小车上坐着数十奴仆,一个个皆穿着上好绫罗,相比自己身上的布衣则显得尤为寒颤。

      门房让春芽稍等,去请在府中随张知遥一路上京的书童,免得有人家蓄意冒充,书童得知自家小姐上京,连忙出来让人开大门迎接。

      卫暄下车后看了一眼住宅,见牌匾上写着张府二字,转身去了后方的马车上,和里面的张母说道:“娘,我们到了。”

      张母听见卫暄的话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眼前的住宅,见上面写着张府二字,门匾崭新,似乎刚做不久。

      张母让随行的丫鬟扶她下来,卫暄见了连忙上前搀扶,一旁的下人在车边放了小凳,张母踩着小凳下来后,望着眼前的宅邸。

      “这是我儿住处?”

      张府的大门一开春芽见到熟人,看见对方身上的粗布衣衫,不禁捂唇轻笑,“呀!这么久不见,春生你怎么这般穷酸?”

      春生开门见自家亲姐站在门口,一见面就开始打趣自己,也不搭理她,径自走到卫暄和张母身边,“小姐,张老夫人,房间早就备好了,春生领你们过去吧。”

      张母没瞧见张知遥,不免问了一句:“我儿知遥呢?”

      “姑爷在翰林院当值,还没回来。”春生解释道,说着又去找了个跑腿的,去翰林院通知张知遥说卫暄和张母已经到了。

      门房见果真是状元家的妻母,不由朝这一行人多看了几眼,先看被丫鬟和妇人相扶的老太太,见对方穿着颇为稳重,深蓝锦袍像是真丝绸缎裁成,用五色丝线绣着蝙蝠蝴蝶纹,黑白交杂的白发挽着发髻,只戴着一根翡翠玉簪。

      他又望向扶着张母的妇人,对方瞧上去比老太太要清贵许多,上身罩了一件米色外衫,下裳天水碧罗裙,绣着莲花缠枝等纹路,雪白皓腕上只戴着一只翡翠玉镯,头发挽着妇人发髻,只简单缀着几根发簪,面容清艳不可逼视。

      卫暄扶着张母进府后,问及张府里的管家,张府管家从下人那得知夫人和老太太来了,就在一旁候着,听卫暄要见自己,连忙上前。

      “夫人有何吩咐?”管家在京城也算是见过大场面,对卫暄的打扮也没露出什么诧异神色。

      卫暄将人打量了一番,见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没有多说什么只问府上几间院子几间屋子,打算先将自己带过来的下人安置进去。

      她们这一路舟车劳顿,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卫暄让丫鬟将张母扶去休息,才抽空让管家领着自己在宅子里四处看一看。

      张府是三进的院子,不算小,卫暄和张府管家走了一圈回到前院正厅后,让管家安排她带过来的几个仆人住处,和春芽并两个小丫鬟朝正院走去。

      春生派去的跑腿寻到张知遥,和他说夫人和老夫人已经到了,张知遥微微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些笑容朝他摆手让他先回去。

      张知遥又觉得不妥,将跑腿的小厮召回来道:“和暄娘说一声,我散值就回。”

      母亲和卫暄已经到了京城,张知遥自然高兴,回到翰林院后众人见他满面春风,问了一句才知他老母和夫人已经到了京城了。

      和张知遥交好的都道了声恭喜,觉得张知遥为人虚伪的则冷哼一声,甚为瞧不起他平日左右逢源四处奉承的模样,心中觉得穷书生的糟糠,遇到张知遥这种虚伪之徒怕是迟早被休弃。

      临到散值,张知遥准备回去时,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书童添墨见他往张府走去,不由得凑近了小声提醒。

      “大人今天不去楚娘子那儿?”

      张知遥这一天都沉浸在母亲妻子已经到张府的喜事中,乍然被添墨提醒这档事,犹如被一盆冷水浇了个彻底,心底泛凉。

      随即他回过神来,这事不能让卫暄知晓,亦不能让母亲知晓,他让添墨日后仔细一些,别说漏嘴。

      等冷静下来,才和他道:“你去和芊芊说今日不能去了,快去。”

      添墨应了声是,转身迈着腿跑远了。

      张知遥望着他跑远的背影,微微眯了眯眼,心中极为忐忑,脚步沉重朝家中走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进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