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天下 ...

  •   何谓法?

      法者,刑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殷戎之强,始于法治,历六世先王,传至阳泽,已然独步天下。

      “......卫君之法,行于殷戎微时,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谈及法道,重华便一改局促之色,便是面对阳泽时起初有些拘谨,很快也随着他侃侃而谈消散了,“殷戎虽强,然连年兴兵,已致疲弊,律法严苛,更生忧患。大王今日忧心臣子不通法道,盖因大王之臣通卫君之法,而不通大王之法。”

      “卫君之法,殷戎之法,寡人乃殷戎之君,缘何寡人之臣,不通寡人之法?”

      “大王之殷戎,非孝公之殷戎;大王之志,非孝公之志。”重华以箸击酒,“六世先王,盖雄才也,大王不改先王之法,而欲行先王未能及之事,先王之臣,必生孤愤,臣之孤愤,当以王道御之。”

      “何为王道?”

      “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巧,不自计虑而知福咎。”重华答道,“臣不可知君,君不可不知臣。臣若知君,君即蔽也;君不知臣,君亦蔽也。君不可蔽,臣亦不可蔽君,明君御臣,当以君威。”

      “何谓君威?”

      “君欲之物,即君威也。若鹤原之卞玺,连城之价,殷戎求之,非为此玺,而欲以威服。昔日鹤原尚有回旋盘谋之力,今日......”

      他忽然停住,两眼怔怔,似乎想到了自己现下的处境,正如那为殷戎索求的卞玺。阳泽将他神色收入眼中,心中满意:这样刚好。

      “公子比卞玺贵重。”他起身,深深看了重华一眼,“卞玺之价,值十五城,城池可得,可失,可建,可毁,公子文章,却是虑千秋事,千载未易也......这样的文章,寡人不会让六国看到,也不希望公子背井离乡之后,满腹才华,不得见诸人前。”他睨视重华,“公子知道吗?”

      重华脊背一颤,须臾,他拱手行礼,低低道:“外臣知道。”

      ,

      重华不擅人情世故,可他是聪明的,阳泽相信,经过了那夜的一番对答,重华应当明白他要他来殷戎做什么,他于自己的价值又是什么。至于重华是否明白他并不欲以他口中的君王之道待他,就不得而知了。

      他开始上朝,每每写了新的文章,也都自楚公子府中献上。阳泽愈看那文章,愈为之惊异:不知重华年纪如此之轻,是怎样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或许人世之中,就是有人生来就要震炳古今,可惜阳翟王室肉眼凡胎,才教他踽踽独行。对此,阳泽并不觉可惜,他已经认定,他期冀的志向,唯重华能助他,而除却殷戎,重华一身大才,本也无处可用。

      是夜,他提了坛临姜美酒,到重华府中。重华早已习惯了他来访,在他面前也不再拘谨。酒过三巡,重华脸颊上已浮起醉色,话也多了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为君者,智者尽其虑以断事,贤者敕其材以任之,故君不躬于能,不躬于名,唯志不可短也,君王之志千里,则国行千里;君王之志毫厘,则国圄毫厘......”

      “君王之志,国之志。”阳泽凝眸,“寡人乃君王。公子以为,寡人之志在何处?”

      “大王欲做夏天子吗?殷戎先王取夏之九鼎,大王欲取夏之天下。”

      “夏天子?”阳泽轻轻嗤笑,“名为天子,诏令不出二郡,如何称天子?寡人之志,古之三皇五帝,未尝及也。”

      他拂袖,在重华微微错愕的眼神中坐下:“殷戎强盛,独步六国,然国之兴衰,未有定数,六国犹在,如眠殷戎卧榻之侧。如欲万世永昌,当再造一国!”

      “寡人之志,在于天下。夏之天下,盖归一国;诸子百家,盖归一法。六国,不会再存在,就连殷戎,也不会再存在。”他目光灼灼,这一刻,他甚至忘了眼前的重华,满眼只看得到他未来的天下,“届时天下一统,九州归一,车同文,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无华夷之分,裂土之祸,兵戈归甲,做到这一点,寡人才能为万世开太平啊。”

      他一口气说完,犹觉心中激荡,看向重华,却见重华失手掷碎了杯盏,双目空洞,似失魂落魄一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