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金箍戴上之后,你再也不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如果动心,这个金箍儿就会在你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
      “听到!”
      “在戴上这个金箍之前,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铃——”
      手机闹铃响了,界面提示:8点去教研室开会。
      李向东瞥了手机一眼,按下视频暂停键,拿起手机关了闹铃。
      正式开学还有几天时间,报到流程已经开始,新生们托着行李陆陆续续进了校园。
      李向东今天刚到,相较于开学时间他到的不算晚,但对比他们教研室里其他新生来说,他是最后一个。
      当其他新生还在抱怨为什么不在中秋节后再开学,他们教研室已经有几个被导师提前半个月传唤,进组做项目。
      这所高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两年制学校,专硕学硕全部两年,所以毕业论文和做项目时间会紧凑许多。
      大部分学生都是研一边上课边准备论文边做项目,这也是很多导师会要求学生提前入校的原因。
      自从保研面试通过后,李向东就放飞了自我,天南地北玩了一圈儿。要不是导师下了最后通牒,李向东准备拖到最后一天来报到。
      毕竟研究生跟本科生还是不一样,研究生要想毕业,跟导师有直接关系,更何况李向东的导师在系里也有些名头和权威,他不敢拿毕业来做赌注。
      李向东习惯性地点开空间,下午刚进宿舍时候拍的几张照片,发了条说说,此时已经排着队有十几条评论,占满了手机屏。
      -哪个学校啊?宿舍看着真棒!
      -好好安稳起,以后我来实地看看
      -心向往之,实名羡慕
      -你那是不是已经穿羽绒服了?
      ……
      问羽绒服的是李向东大学同学,不要怪他没见过世面,因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根本不知道气温10摄氏度以下怎么生存。
      或许这么说有些不负责任,大三那年,他就读的大学所在的城市还是飘了不到五分钟若有若无的白色晶体。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如果那叫雪,李向东自己都会抠瞎自己的眼珠子,但是对于这个几千年不曾下过雪的城市来说,足够让大街小巷沸腾一阵子。
      依稀记得那些本土学生,像百老汇舞蹈演员一样,兴奋地在“雪”地里载歌载舞转圈圈,或许这就是少数民族们的表达方式吧。
      所以当李向东执意选择了这个最北端的高校时,他的同学们都癫狂了。无论是震惊的还是艳羡的,都在你真牛B之外隐隐按捺着不要说出你真傻B来。
      李向东的本科学校保送清华的也有,不过保送进985高校的毕竟是极少数,还是值得牛B一下的。但是从中国的最西南45度角直接干到最东北,在那些最远也没去过长江以北的本土学生来看还是要打个问号,他们都想看看李向东脑子里是不是有泡。
      只是他们忽略了李向东本来就是北方人,对于李向东来说,他一个北方人回到北方,没什么值得打开天灵盖卖票参观的。
      只不过是去到一个更北的地方而已,只不过是从小生活的零下10度换成零下30度而已。起初这对李向东来说并不算问题,但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是,过了四年南方生活,他的北方人特性已经有所退化。
      李向东一一回复完评论,起身去教研室开会。
      研究生的教研室跟商业公司的布局差不多,每人一个办公桌,互相隔开。
      研究生的课时不多,而且全部集中在研一阶段,研二基本就没什么课业任务了。
      进入研二就要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开题,全部精力都要跟导师做项目,这时候就和进公司上班没什么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劳务费少,遇到抠门儿的导师甚至会全部克扣,比如李向东的导师。
      教研室分里外间,外间是学生们的工位,里间是几个导师的办公室,里外间由一扇推拉门隔开。
      李向东进门的时候正好碰见一个老师从里间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串钥匙。
      看到李向东进来,老师冲他笑了笑,招呼道:“就差你一个了,正好人数齐了,我们去会议室吧。刘智森,拿钥匙先去开门。”
      李向东在屋里扫了一眼,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着他,猝不及防一下子脸有点红。
      李向东面子很薄,很容易脸红。
      颀长的身高,俊帅的外形,儒生的气质,加上优异的成绩,李向东从小就活在众人的瞩目中,但依然没能磨练出一种理所应当接受膜拜的坦然来,反而更让他不爱跟人交流。
      李向东走路时候身板很正,但目光始终盯着路面,跟人眼神接触超过两秒就会习惯性地脸红。
      有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脸红,就是出于一种习惯或者说自身体质的应激反应。
      李向东家族有遗传性的喝酒脸红,哪怕一杯二两杯的啤酒下肚,都能在放下酒杯之前先上脸。这或许跟他的家族遗传有关,李向东这么跟自己解释。
      刘智森从老师手里接过钥匙,先去开会议室的门。
      这个老师他面试的时候见过,三十来岁,曾经也是他导师的学生,毕业后留校做了老师,如今是副教授。
      老师的名字很响亮,叫李宗伟,就是羽界千年老二那个李宗伟,但不知打球是不是人如其名。
      李老师又招呼另一个学生:“卜千辉,你通知楼上和地下室的学生现在也都去会议室。”
      李向东的导师有事耽搁一下,李老师招呼着大家先去会议室就座。
      会议室在二楼,30平的会议室中间摆着长长的一圈会议桌,两边靠墙摆着两排椅子,靠近门口一侧有个小讲台,墙上挂着投影屏,这里也是将来他们毕业答辩的地方。
      “随便坐,我们今天就是新生见面会,不是什么正式的会议,大家不要拘束。新生往这边坐,”李老师坐定后笑吟吟地招呼新生往靠近他的边上坐,“让各个老师和你们的师兄们都认识认识。”
      “还有师姐!”会议室里唯一一位女生爽朗地笑了一声,提醒道。
      董清清,李老师的学生,是他们这届来之前现存的唯一一位女生,所以在教研室里比较受宠,加上她性格开朗,李老师又是个温和的年轻教授,他们的师生关系处的也就活跃些。
      “对对对,还有一位师姐,你们唯一的师姐。今年佟老师好像也招了一个女生吧?”
      “是!也就一个。”有人回答。
      “是吧,我听说有一个,我还没见过。你们这一届,清清这一届,再往上断了一届,再往上桂香那一届,这几年咱们教研室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个女生。”
      旁边几个人里突然有人轻声笑了一声,刘智森跟身旁的人小声嘀咕着:“你见过桂香师姐吗?”
      “群里见过照片,她头像不就是她本人吗。”
      “是啊,照片看着很清新脱俗的一个女生,名字叫的这么有年代气息。”
      两人都低声笑起来。
      闲聊间,陆陆续续又进来七八个人。
      都坐定后,李老师先主持起来,“佟老师还得一会儿才能来,赵老师和刘老师马上过来。咱们先简单交流交流,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互相认识认识。从你先开始吧。”
      李老师示意他右手边的人先开始自我介绍。
      大家一一介绍完,中间穿插着李老师的解释,李向东对教研室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教研室是一个组,以李向东的导师佟老师为组长,共有5个老师。教研室共3个,一个在二楼,就是李向东刚才去的教研室,还有一个在四楼,主要由赵老师负责,还有一个在地下室,由一个博士师兄负责。
      5个老师只有佟老师、李老师和赵老师带学生,所以这二十来个人分属于这三位老师门下。
      李向东扫视了一圈,目光正好跟对面的一个师兄对上。从刚才的介绍知道,师兄高他一届,现在研二,叫蔺凌飞,跟他一样都是佟老师的学生。
      李向东有些尴尬,脸微微泛红,习惯了低头走路,很少跟人目光对接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的场面。
      直接把目光移开看别的地方?会不会显得太刻意?但是就这么继续盯着很显然不是正常人的逻辑思维。
      视觉形成时间0.1秒左右,视觉暂留时间0.4秒左右,所以如果目光交汇时间超过1秒,就已经比较尴尬了。
      蔺凌飞似乎并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很坦然地盯着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尴尬。
      李向东扬了扬嘴角,冲蔺凌飞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移开。
      人都有一种错觉,当你跟一个人眼神对上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只要对方的脸与你的角度小于90度,你都会觉得他是在看你。
      事实上蔺凌飞确实还在盯着李向东。
      难道我脸上有东西?
      李向东又为难了,余光中瞥见蔺凌飞还是在看他,这让他不好意思在别人的审视中明目张胆地去擦脸上是否有东西。
      他开始后悔,刚才如果不那么尴尬地把目光移开,而是故作惊讶地以为自己脸上有东西,直接上手擦就好了。
      李向东经常会羡慕一些人,可以大大咧咧,对什么事儿都没心没肺地一笑了之,哪怕是看带颜色的小视频被当场抓包,那些人都能招招手让你跟他一起分享。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李向东身上,他一定会尴尬到脚趾抠出个城堡。
      李向东是个心事很重的人,他不敢直视别人的目光,就是怕别人看出他的心事。不知道这算不算社交恐惧症的范畴,但是遇到尴尬的事,他就会钻进牛角尖里尴尬至死。
      李向东左右为难地举起手在脸上假装挠痒,寻摸着脸上是不是有东西,一边又假装认真听李老师讲话,还时不时地对李老师点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这在旁人看来,尤其是盯着他的蔺凌飞看来,实在尴尬地滑稽可笑。
      李向东似乎看到蔺凌飞真的咧着嘴憋着笑,脸唰得一下红到耳朵根。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打开,结束了这一场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社会性尴尬。
      进来的是一胖一瘦两个老师,李向东突然想起鹿鼎记里的胖头陀和瘦头陀,没有关联但确实有点像。
      两位老师挨着李老师,又让出了主位置分两边坐下。
      李老师一一介绍。胖头陀是刘老师,满头银发,脸上堆着和蔼的笑容,一副不问身外事的淡定从容。瘦头陀是赵老师,笑容虽是发自内心的,但很明显比刘老师的云淡风轻要严肃许多,笑都能笑的这么严肃,也是不容易。
      没过一会儿,佟老师终于来了。
      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老师,是金老师,也是佟老师的学生,去年刚博士毕业留校当老师。师兄们还是习惯性地叫金师兄。
      佟老师在主位坐下,简单说明了来迟的原因,就开始正式的新生见面会。
      面对新生,佟老师保持着笑容,但一看就是刻意维持的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
      佟老师的威严跟赵老师的不同,赵老师是严肃的笑,而佟老师就是流程式的笑,台词到了该笑的点就笑一下,然后马上恢复到严肃状态。
      从所有人的反应也能看出佟老师的笑容并不是常有的,师兄弟们安静了,所有的老师也都保持沉默,刚才的活跃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佟老师先点了一下今年新招的两个学生,李向东和吴晓宇,然后又点了一下同在他门下的其他几个博士和研二师兄,示意他们互相认识一下。
      刚才已经做过介绍,所以各自只是互相点头示意一下。
      在点到蔺凌飞的时候,李向东只在他面前扫了一眼就略过了,但依然看到蔺凌飞嘴角还挂着一丝笑。
      佟老师又让其他两位老师门下的新生再做了一遍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下一个流程。
      李向东本以为就是个简单的新生见面会,但现实很快就打了脸。
      首先佟老师介绍了一下整个教研组所有老师的课题和项目,并自我幽默地讲解了一下硕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区别。
      然后每人发了一张教研室规章制度,所有人起立,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庄严宣读了一遍。
      宣读完毕,佟老师要求所有人一周之内把规章制度背下来,下周全体默写,而且要求标点符号都不能错。
      所有的新生都惊呆了,谁能想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教授会有这种骚操作。
      然而他们从研二师兄们淡定的表情中得知,这并不是一个玩笑。
      噩梦并未就此结束,只是刚刚开始。
      佟老师紧接着又宣布教研室的考勤制度,每天六次考勤,早中晚各两次,从早8点到晚上10点,期间12点午休两小时,下午6点到7点休息一个小时。
      有课就上课,上完课马上回教研室考勤,做项目。
      一周考勤六天,周日为休息日。
      得益于佟老师的抠门,考勤没有指纹机之类的设备,就是一本厚厚的考勤签到表,按时手签。
      佟老师由于名头较多,他在其他地方还有一个办公室,所以并不经常来教研室,这就给他们偷偷旷工和找他人代签提供了一些条件。
      但有机遇就有挑战,如果被突然查岗的佟老师发现你旷工,那下场也是极其惨烈的。
      曾经就有一位师兄在晚上9点45的时候被突然查岗的佟老师发现不在工位上,于是被千里迢迢叫来批评教育到午夜12点。
      而且不出所料,佟老师也真的会发现代签的笔迹不同,这就更严重了,因为相比于旷工,代签属于造假,在佟式刑法里是要“诛九族”的。
      曾因为发现有某位师兄代签,很长一段时间里佟老师要求每天六次考勤同时发送实时定位,而且会时不时打电话到教研室查岗。
      每天要写工作总结,每周汇总一次,打印好交给刘展麟,一位博士师兄,然后上交给佟老师。如果佟老师好几周都没空来教研室,刘师兄要负责给佟老师送到家里。
      李向东默默地有些后悔选择佟老师当导师。
      见面会结束后佟老师把他的学生都留下分配项目,主要是给李向东和吴晓宇分配项目,因为其他师兄去年已经都分配过了,而这个项目基本就是他们的毕业论文。
      吴晓宇的项目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一个博士师兄带着做。李向东的项目是跟某国家科研单位合作的项目,由一个研二师兄带着做,而这个师兄就是蔺凌飞。
      李向东从蔺凌飞的笑容里似乎错觉地发现他好像在说,你终于栽到我手里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