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义卖 ...


  •   扬州正三月,经冬的杨柳抽了叶儿,吐出一点嫩极的新绿来,满城笼着一层轻纱薄雾似的浅碧色,朦胧得似一场梦境。

      扬州豫章郡最大的酒楼叫八方阁,有迎八方来客的意思,也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内涵。八方阁日日人满为患,除厨子一手好手艺,还因这里是最大的信息集散地。

      ——八方阁上玲珑榜。

      大景不少州郡都开有一个八方阁,每个八方阁都有一张铺满整个墙面的“玲珑榜”,经阁内核查过的消息都可贴于榜上,求货招人的,八卦娱乐的,不一而足。当然全是能过明面的东西,私底下不正当的勾当是不做的。
      许多人爱在这榜上瞧,瞧完就在酒楼里聊,譬如豫章郡的徐郡守最近又修理了哪些富商,譬如朝中那温润且殊艳的丞相又生了病,陛下张榜遍请天下名医,譬如近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千里之外,天子脚下,锦都城中的一件大事。
      ——肖慕联姻。

      “肖家世代为将,满门忠良,慕氏皇商起家,这一代的家主更是得封辅国公。”有赞叹的,“天作之合!”
      也有忧虑的:“肖慕如今在朝堂上都占一席之地,如今联姻,不会势大么?陛下如何想?”
      “多虑。”有人回道,“肖慕两家是我大景忠臣良将,陛下还下旨大办呢!允了肖家女公主之礼出嫁。”

      “肖家女……可是前些日子说的新本子《霸道将军俏慕郎》里的那位女将军?她要嫁的……莫不是本子里那位慕家二郎?”
      “兄台多久没听书了?你说的那本早就不讲了,如今流行的是《真假良缘》,讲肖家女与她未婚夫婿慕家长子的,这才是真的!”

      “哎……不是前不久还说,肖家女心慕慕二郎的吗?怎么又嫁给慕家长子了?”

      “全大景有那么多的姑娘听说都心慕过慕清寂。”有人笑道,“可慕二公子何曾真正入眼过?还是莫祸害人了。”
      “没听人说么?春闺梦里是慕郎,嫁人当嫁小钟相!”
      “……”

      众人笑闹一阵,又请了阁里的说书先生讲那本《真假良缘》,听到妙处便一阵叫好,故而也少有人注意到,八方阁的掌柜亲自从门口迎了位客人进来,径直带入了雅间。客人着一身素色便服,窄袖利落,腰间佩着一把朴素无纹的长剑。摘了斗笠露出一张风流清绝的脸,是少有的一张好容颜,偏生又生了一双多情眼。掌柜张口唤他:“二少爷。”
      慕清寂微微掀开雅间的薄纱帘,往楼下的说书先生那里看了一眼:“这说的是《真假良缘》?”

      “是。”掌柜道,“都依少爷的吩咐,这本子请人写好后,便每日都在楼里讲,还请了人在别处说,这会子估计全扬州都晓得了大少爷与肖姑娘历经波折,终成良缘,倒是少有人提肖小姐先前向您……的事了。”
      “那便好。”慕清寂放下帘子,“先前那本,霸道……那什么的,别让人再说了,肖姑娘是我嫂嫂,平白留着这些,于她名声实在不好。”

      掌柜为他倒茶,闻言称是,尔后又笑道:“夫人日前命人传信,要我们备上整十五车‘出云楼’的顶级香料,说到时候请少爷一并带回去。”
      “母亲来信时说了。”慕清寂随口道,“我在西域许久,这许多事不十分清楚。这‘出云楼’的香料这样好么?”

      “确实不错。”掌柜中肯道,“锦都近日最流行的香料便出自‘出云楼’,每有新香,很快便售罄了。‘出云楼’总铺在江南,夫人特意命我提前订了,这才有货。”
      慕清寂点了下头:“香料贵重,我到时候一路跟着回去便是……母亲说江南现了前朝遗宝‘明月泪’,让我带回去。玲珑榜上可悬赏了?”

      掌柜从怀中取了一个信封,内里一张花笺,海棠纹洒了暗金:“自收到二少爷的信,我们便在各州郡的玲珑榜上放了消息,确有人给了消息,都记在这花笺上。江南年年都有涝灾,民间义商近日要搞一个义卖,捐些奇珍,价高者得,拿到的款子预备着今年赈灾。据说‘明月泪’就在这义卖上。说来也巧,地点就在豫章的奇珍坊。”
      “这是挣名声合民心的事,”掌柜说,“故听说扬州刺史大人也会到,一些富商巨贾也会去露个脸拍下几件东西。”

      慕清寂摩挲着笺上的海棠纹,笑微微的:“那我们到时候也去瞧瞧,就算拿不到‘明月泪’,也可以收些别的,给大哥添份新婚的贺礼。”

      两日后,豫章郡,奇珍坊。
      坊门前车马成群,无数达官贵人携着家眷施施然下了车。奇珍坊的管事早早就等在了门口,接过各家小仆手中的名帖,安排伙计引人进去。坊内早早安置好了义卖的高台,正厅连同四周三层都是坐席,越往上身份越贵重。楼上隔出了雅间,栏杆前垂着蝉翼似的金色轻纱,后面影影绰绰看不清人真容。
      管事立在门口招呼来客,远远便看见官府的车马,眼前一亮,几步迎下去,未及车停便行礼高声道:“刺史大人——”

      马车在他面前停下,帘子被人打起来,一个声音笑道:“我可不是卢大人,管事拜错喽!”

      “啊……”管事愣了一下,这马车行在第一辆,按理应是刺史才对,他蓦的反应过来,“小人眼拙,不识贵人,大人恕罪。”
      后面第二辆马车上下来一中年人,身材微胖,脸色红润,脚步却虚浮,正值盛年却已有耗空身体底子的迹象。管事见他着绯色官袍,料想这才是扬州刺史。果然,绯衣人几步到了前头这辆马车前:“尹大人,请。”

      “不知者不罪。”车内人笑着,没让人搀,自己拎着官服下了车,是个穿紫衣的中年人,瞧着比扬州刺史年纪还大些,蓄了一把美髯,身形姿态可比刺史有气派多了,周围人一见那紫袍纷纷行礼,三品以上才有资格穿紫色官袍呢,怕是锦都来的贵人。
      果然,扬州刺史卢白扬声对管事,也是对周围人道:“这位是吏部侍郎尹大人,陛下亲封的江南巡抚,到扬州查看防汛事宜,代陛下体察民情的。皇恩浩荡,是我扬州之福,大景之福!”
      他此言一出,周围人更恭敬了些,尹半云在一片附和声中微微笑着,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车队中还有几辆马车,下车的都是随行官员,其中就有豫章郡守徐东亭,他倒是个十分年轻俊美的青年,只是看起来不苟言笑,十分严肃。管事对上他,眼中带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敬意。他又向几位官员行了一礼,亲自带着巡抚等一干人入坊。

      坊内早来的客人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几人甫一走进来,哪怕有侍卫随行拦截,还是前赴后继地过来见礼,这个夸一句治理有方,那个夸一句爱民如子,十分热闹。尹半云等人被簇拥在中间,被引着往楼上去。这位锦都来的巡抚脾气十分的好,面上一直带着笑,回答时也是左一句“都是陛下的子民”,右一句“受之有愧”,十足的谦逊。

      徐东亭落在了后面,他站在楼梯旁,见背光处堆了杂物,稍皱了眉头。
      他招来一个伙计,指着那处:“找几个人,把这里清一清。”徐大人沉着一张脸,“近几日天干,不小心起火了怎么办。”

      “子归?”上方遥遥传来尹半云的声音,巡抚居然注意到随行中少了个徐东亭,“出了何事?怎么不上来?”
      卢白眼中闪过一丝阴翳。

      慕清寂到时人已来齐了大半,管事一见他张口道:“公子锦绣人物!”
      慕清寂折扇半掩着唇,一双眼未语便已含了三分笑:“管事恁会说话了,是江南水土养人,在此地要比别处白上三分。”
      他不喜人跟着,自己递了名帖过去。管事打开来见上首“行云宗”三个字先一愣,往下又看到了“慕喧”,神色更是惊诧。他合上名帖双手递了过去:“啊呀,不想今日能见到慕二公子。”

      他一伸手:“您请。”

      三楼雅间内,帘子已经被打了起来,用金钩松松挂了,外面的场景看得清清楚楚。尹半云坐在靠栏杆的位置,无意间往下一瞥,见管事引着人进来。走在后面那人穿着江南时下流行的春衫 ,烟青色,小玉冠挽了头发,余下的就这么垂下来。一手背后,一手在前,大袖中伸出素白手指,松松叩着一把白玉骨的扇子。看情态似乎十分慵懒随意,步履间却十分有章法。
      尹半云起了兴趣,再要细看,那人却似突然感觉到了什么,扭过头和他对上了视线。

      身侧一随行官员不由道:“这是谁家的儿郎,风姿独绝,以前怎么未曾见过?”

      一屋子的人顿时都被吸引了目光。

      卢白随意往下看了一眼,心中生了不悦。他倒没注意到尹半云的神情,只略有不屑道:“这般年纪,只怕是哪家的公子哥儿,徒有一张脸的纨绔罢了。”

      尹半云笑着看了他一眼,转向徐东亭,和颜道:“子归呢?眼熟么?”

      徐东亭上前两步,仔细辨别。那人还在一直看着这里,对上他的目光,还举起扇子晃了晃,示意人在这里。
      尹半云眼中笑意更盛。
      半晌,徐东亭迟疑了一下:“下官不是很确定,瞧着……很像锦都慕家的二公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义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