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五章  到达北京 ...

  •   第五章  到达北京
      终于来到了北京,朱厚熜心情激动的看着远远的城市的轮廓,灰色的城池在有些阴沉的天空下肃立着。高大的城墙和雄伟的城门,昭示着国都的威严。
      朱厚熜从没来过北京,苏沉照也没有,所以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
      当然,苏沉照不止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过北京和关于这座城市的介绍,但那也只是隔着荧幕的观望而已,事实上他对于北京真的不怎么了解。更何况,几百年后的北京和现在展现在朱厚熜眼前的北京差别大了去了,起码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人民大会堂或者是天安门广场或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根本就没有影儿。
      城门外面站着一群人,朱厚熜知道那大概是来接他的。密密麻麻站了几百人的样子,从胡子的状态可以看出来,其中不乏中老年人。朱厚熜知道他们大概是从早上就在这里等着了,看看现在基本上已经到达中天的日头,朱厚熜顿时有些心虚。
      让一群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头们来这么远的城门外面等他,还一等就是一上午,这也算是不尊老了。朱厚熜赶忙撩起马车帘子,对赶马车的车夫说:“赶快些。”
      “殿下,不要着急。”一直闭目养神的赵审在朱厚熜的对面坐着,这时候才慢悠悠的开口,“此非君子所为。”
      朱厚熜知道赵审一定认为他是急着进京城,但现在他没心情解释,而且他也不认为解释会有用。反正现在马车的速度已经加快了,朱厚熜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无所谓赵审怎么认为,也无所谓他说些什么了。

      马车来到了那群迎候的人前面停下,朱厚熜走下马车,几个老头立即围了上来。
      为首的是一个有着长长白胡子的老先生,穿着从一品补服,瘦高个子,看起来和蔼可亲。但是朱厚熜绝对没有忽略他眼睛中隐藏的很好的精光,这个老家伙一定是一只老狐狸。
      这个老头顿时让朱厚熜因为来到北京而产生的兴奋烟消云散,他几乎在一瞬间就警觉了起来。那眼睛中的谋算和审视没有被恭敬的神色所掩盖。
      我是来继位做皇帝的,我将要统帅天下万民,我需要应对所有狡猾的阴谋诡计,我要避开有心者的算计和利用,我面临着无数的斗争——包括和面前的这个人。
      朱厚熜在面对着这个老先生的这一刻,忽然之间前所未有的清醒地明白自己此来北京的意义。不是观光京城胜景,不是瞻仰首都气象,他是要担起沉重的职责的,他是来接管这个国家的。
      朱厚熜的心情猛然沉重起来,整个人也因为情绪的改变而沉静下来。他收起了脸颊上仍旧残存着的笑意,淡然却郑重的向着那个白胡子老大臣点了点头。

      不卑不亢,没有怯懦,也没有高傲不羁,端的是人君风范,令人怎能不心生拜服?
      日后他才从某个人口中听说,当时他的那简单的一颔首,居然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当朱厚熜真正脚踏实地的站在北京城外的土地上时,白胡子老先生长篇大论但是内容简单可以用“寒暄”两字概括的发言才进行到一半。朱厚熜不得不负手而立,做出一副认真听着的样子,并保持严肃而友好的表情,还必须控制住自己不能打哈欠。
      老先生洋洋洒洒的千字文终于说完了,朱厚熜都为他和他身后与他年龄差不多的那群臣子们的腰感到担心。终于结束了,老先生一直弯着的腰才直起来,朱厚熜可以发誓,他绝对看到了老先生身后的人群中有人的脸上的确出现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但这还没算完,因为还有大礼没行呢。朱厚熜在心里哀叹,这真是折寿。可这是必不可少的礼节,现在的他可不敢说什么最后的大礼可以废掉之类的话,要不然他就真的不用在接受这些礼拜了,因为他可以直接回安陆去了。
      没等朱厚熜哀叹完,站在第一位的老先生已经带头跪了下去,行了大礼。
      “臣,杨廷和。”
      “臣,蒋冕。”
      “臣,毛纪”
      “臣,汪俊。”
      ………………
      跪倒一大片,只能看见脊背。
      等有名号的都报完了姓名,众臣一起高呼:“恭迎殿下抵京!”

      见完了臣子们,却还不能进京。朱厚熜无奈的进入临时搭建的行辕,被一群太监摆弄着,换上大礼服,重新梳头,戴冠,就差描眉画眼了。
      好不容易换好了衣服,外面车马仪仗也都准备齐全了,朱厚熜这才终于能够继续他往北京城的进发。此时太阳已经是偏西四十五度了,朱厚熜摸摸肚子,真有些饿了。
      登上车辇,事情又来了。那个杨廷和一副眉恭目顺的样子站在车架前,弯着腰的样子让朱厚熜都替他累得慌。
      “杨卿无需多礼,有何事,且禀来。”朱厚熜咬着字说,生怕有一丁点儿的不妥,能少说一个字就少说一个字。
      “车驾将起,请殿下自东安门入宫,临文华殿。”
      这是在安排行程?朱厚熜挑了挑眉,忍下了已经到嘴边的“我要走天安门”这句话。
      杨廷和看着他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安,又补充了一句:“殿下随行甚众,文华殿最为安妥。”
      朱厚熜听了他这句话,才明白这个老头在想些什么。
      依明例,皇帝入京应自大明门至奉天殿,而不是从东安门到文华殿。在马车上赶路的这些日子里,赵审已经把这些常识都跟他讲过一遍了。
      所以现在,这表明了这些大臣们还没有承认他是皇帝咯?
      朱厚熜保持着端正的坐姿,微微侧过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杨廷和,没有答话。

      杨廷和现在如果还不明白朱厚熜的不满,那么他在朝堂上的几十年也算是白混了。不过,如果他在这样的目光下就退缩,那他就更不用提他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了。
      于是杨廷和表面上诚惶诚恐,实际上波澜不惊的说:“殿下入京为皇嗣,此举最宜。”

      这是警告?朱厚熜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个老人,用一种恭敬的口气说出了威胁的话。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大概就是,你进京是要做皇嗣的,你还不是皇帝,要规矩一点。
      朱厚熜没想到在北京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么大胆的,不过大约也和他的地位有关系吧。看着老人身上的官袍,再想起迎接时他所站的位置,朱厚熜在心里已经明白,自己的继位,大约就是他一手推动的了。
      这么说,这个人还真是不能得罪了。朱厚熜暗暗想着,微微眯起了眼睛。
      可是,就一定要听他的了?
      这算是这群大臣们给的下马威吧?
      虽说的确是按着规矩来的,但是现在自己要做皇帝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就算按照天子规格入京,也没什么违制的。
      再说了,按说新君即位,又是个空降兵,和朝中大臣都不熟悉,正是朝堂大洗牌的好机会,应该有很多人都忙着巴结才对。这时候给皇帝面子上一个好看,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可是这些人却是按照着皇子进京的那一套来的……
      朱厚熜微微低头,看了一眼刚刚并没有注意到的袍服,果然也是皇子礼服。再看看车里的陈设,和刚刚瞥了一眼的仪仗队的规格,也都不是按照帝制来的。
      这起码说明两点。
      一,大臣们的确并没有把他看到眼里,起码并不是诚惶诚恐的,真正的把他看成了皇帝。
      二,这个杨廷和在朝廷里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不然的话他不会这么不客气地威胁呵警告未来的皇帝。
      朱厚熜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北京城,嘴角慢慢地浮现一丝微笑。
      这个下马威,我到底要不要忍了?

      其实从哪个门走,晚上住到哪里,对于朱厚熜来说都无所谓。反正这都不能改变它将要做皇帝的事实。
      要让他自己选择,他更倾向于从天安门入宫,毕竟从小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长大的人,却从没真正亲眼看到过天安门,现在有了机会却不能把握住,的确要让朱厚熜扼腕叹息。
      但是当这些行走路线和某些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之后,朱厚熜就不能不在乎了。
      如果现在他向杨廷和提出要走大明门,杨廷和基本上是没有同意的可能的。一力坚持自己的意见,就算最终他的确是从大明门进的宫,那也已经得罪了杨廷和了。得罪杨廷和,就等于得罪了他身后一大群文官,日后收服他们大约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现在他向杨廷和妥协了,那么有一就有二,以后向他妥协的日子不知道还有多少呢。而且这样一来,新君的威仪,基本上也就荡然无存了。将来朱厚熜想要震慑住这些老头们,大约会很辛苦。
      这,算是个两难呢。

      朱厚熜心里飞速的盘算着,脸上仍旧保持着淡淡的笑容,这却让杨廷和有些赞叹了。
      是他提议了让这位藩王进京继位,当时也算是危急关头稳定住朝廷社稷的举措,他本人对这位少年藩王并不了解。
      当时与几个同僚一起在灯下审视皇室子弟的名录,杨廷和几乎是第一眼就锁定了朱厚熜这个名字。这个少年王爷无论是血统,年纪,或是资质都是最佳的。
      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算起血缘,离大行皇帝相去不远。
      年尚十五,就算是有什么不妥也好调教改正。是在不然,臣权代替了帝权,这样年少的皇帝在位,也算是方便。
      至于资质,据说打小就是聪明无比,也因此甚得兴献王喜爱。杨廷和还专门向才打从湖北调回的门生打听了朱厚熜的事,那门生是交口称赞。杨廷和自己想想近两年来安陆的繁盛和京城流行着的那些小器物,也觉得这的确是个聪慧的少年。
      杨廷和思惴再三,又与其他几个阁老商议再三,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诏书发出的那一刻,他心中只是默默祝祷,但愿这会是个真正聪颖的少年。
      但是今日一见,杨廷和几乎是大喜过望。
      何止是聪颖!
      不提那通身的皇家气魄,也不提那温雅端庄的做派,单是那澹泊悠远的凝视,就不是一般的少年可比的。
      当想起自己年过而立却还不如这个少年沉稳的儿子,杨廷和就不由得为此感叹,并将两个人进行了对比。越比越觉得,这个嗣皇帝人选真是挑对了!
      现在看着朱厚熜淡然微笑,光华内敛,却威仪凌然的样子,杨廷和暗自点头。
      不错不错,现在还能不动如山,大约真会是个有道帝王。
      只不过,这样还不够啊。他现在要是想从大明门进宫,那还没有得到他杨廷和的认可呢。

      “杨卿。”朱厚熜终于酝酿好语言,慢慢地开口,“怎么孤听说,进京应行走至大明门,而后入奉天殿,才是正道?”
      “殿下,那是为帝君之道,殿下尚未即位……”杨廷和皱着一张老脸,一副为难的样子。
      “哦?难道孤此来不是为帝君者?”朱厚熜用单纯的疑问的口吻说,“孤以为,礼者,昭示天下,为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意味悠长的尾音,持续了不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杨廷和才接话:“殿下,大行皇帝遗旨,奉殿下为皇嗣,理应走东安门。”
      “孤记得,诏书上是嘱孤继位为嗣皇帝。此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吧?”朱厚熜用手撑着下巴,抚摩了几下,“诏书现在赵师处,杨卿若有遗漏,可寻他去验证。”
      “殿下,这嗣皇帝……”
      “自是为承祖嗣。”朱厚熜微笑道,“并非大行皇帝嗣子,杨卿以为如何。”
      “那是自然……”
      “如此,为何不走大明门?此为正道。”朱厚熜下定了结论,一副“你怎么还不去办事?”的态度看着杨廷和,撵人的意思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
      “臣……再去与诸位侪辈商议。”杨廷和自然是明白朱厚熜撵他走的意思的,行了个礼,留下一句话,一溜烟的趋走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五章  到达北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