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五章  肃清宫廷 ...

  •   第十五章  肃清宫廷
      朱厚熜至此,对于毛澄基本上是不满意极了。再加上先前的一些积怨,当初从安陆来的一路上他就没少唠叨,议礼又是因为他而起,这时朱厚熜基本上只想把毛澄撵走了事。
      但是看着一旁杨廷和的样子,似乎是蓄势待发,大约是要保下毛澄了。这真是……越发的让朱厚熜不满了。虽说现在自己的确是在跟杨廷和作对,但是杨廷和对自己也没多恭敬。这些阁臣们现在还都是杨廷和一帮子,等闲小事,朱厚熜还真的不敢惹呢。
      这皇帝做的,真是窝囊死了……朱厚熜眯着眼睛看了杨廷和一眼,然后拖长了声音说:“毛卿所言,朕岂能不知?夏言是奉朕特召前来,朕自然知道他是个什么身份,什么职位!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言身处朝堂,却不能为朕分忧了?毛卿,难不成这天下不是朕的,却是你的么!都是你说了算的?!至于越权——夏言,自今日起,你便调到都察院,做左佥都御史好了。御史言官,可有权议事了吧?”
      朱厚熜前所未有的跟大臣们说了狠话,毛澄在下面已经是色如土灰了,扑通一声又跪下了。
      “行了,你下去吧!你这文华殿大学士也不用做了,事理不明,还参议什么政事!朕的内阁,若尽是你这样的人,便不用办事了!”朱厚熜直接把毛澄撵出了内阁集团,这也是他想做了很久的事情。内阁不能总让杨廷和把持着,但现在内阁是满员,又都是杨廷和的人,总要有个突破口,便是毛澄了。何况,他真是挺不怎么样的。
      不过杨廷和还在一边眼巴巴的看着呢,总要给毛澄留点面子。否则待会儿杨廷和又该来求饶了。与其到时候让他卖给毛澄一个人情,显得自己倒是狠厉了,不如现在就不处置的那么狠。朱厚熜也算是看出来了,杨廷和看好戏是什么意思,不过就是等着市恩罢了。
      “自议礼一事,朕也知你明礼数,这么着,礼部尚书,朕便仍旧用你了。只是你这人,太过迂腐!”朱厚熜的语气缓和下来,也算是安抚一下毛澄了,“处事不分轻重缓急。今日夏言便是越权议事,便也是说道的关乎宫闱的大事!小节有什么好抓住不放?你且记住了!”
      毛澄叩首称“是”,朱厚熜挺满意的瞟见杨廷和张开的嘴又闭上了,脸色显示不出来,但是眼神似乎有些失望。
      说完了这件事,小朝会也就没有什么朱厚熜关心的事情了。他现在仍旧处于实习期间,对于朝政的处理还在学习着,他也的确需要学习。所以虽然王守仁已经占据了朝堂的半边天下,朱厚熜也仍旧在看着杨廷和批好的奏章。

      再一次的大朝会,夏言因为升了官(左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已经能够正大光明的参加朝会了,所以这次的朝会,他可谓是一鸣惊人。
      第一次出现在朝会上一个陌生面孔,却忽然弹劾了一大批内宫位高权重的太监们,顿时就令所有人侧目。曾经参与小朝会的几个人虽然知道会有这么一出,但是除了和夏言一起进行了具体操作的王守仁和赵审,也都被那长长的名单震惊了。
      正德一朝所有得用的太监全都在列,还有些朝臣们闻所未闻的名字,也在靠前的位置上摆着,夏言讲明了,这是尚膳监、内官监、司设监等油水比较多的部门里面的采买太监。
      奏折念完了,所有人也都清楚,皇帝这是准备好好的整治这些内监了。否则,夏言怎么会有这么大胆子,挑上司礼监所有的大太监们。
      皇帝回了一句:“卿可依律处置,着刑部协同。”然后便见夏言退下了。
      而朝会之后,紫禁城可算是天翻地覆了一番,多少风光无限的大太监们全都哭天号地,单只死罪的,便有一十九人之多,其中还有两个,司礼监的掌印秉笔,竟是凌迟。
      除了夏言,朝中没有其他人知道,皇帝在前一天晚上是何等的愤怒,才严令重刑。

      朱厚熜拿着夏言递上来的册子,从第一页开始看,看到第三页的时候,便几乎忍不住气得手抖。
      这简直是太嚣张了!明目张胆的贪污,是料定了皇帝不会管吗?
      整个宫廷,宦官有二十四衙门。司礼监不说,手掌重权,保持清廉明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这二十四司衙门里,居然没有一个不贪的,朱厚熜没想到,这宫里真是一个干净的都没有了!
      若是小贪,也不说什么了,就连黄锦,朱厚熜知道他有时也接一些求见官员的“孝敬”。这些朱厚熜都当是看不见,水至清则无鱼,太监们除了钱,还能有别的什么想头?要让他们好好的为自己服务,不时地让他们得到一点好处也没什么。
      可是这可不是小贪了!贪污数目最多的一个魏斌,总计资产就有两千多万两!他一个太监,就算从小就入宫,四十多年来,工资能有多少?其余的,不都是贪污得来的?
      夏言递交的名录,密密麻麻列了足有七八十人,朱厚熜粗粗估算了一下,这些蛀虫们总共贪污的数目,累积基本上能够达到一个多亿两白银。
      大明朝国家财政,年总收入也不过三千多万两而已啊……
      朱厚熜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看。
      从第四页开始,就是证据了。朱厚熜要求过,夏言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能看懂,也只管列了出来,全都是有问题的账目和受贿的记录。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要把人给气死。
      就单只他继位的这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采买的账目上就流失了三十多万两——这还只是日常生活花销产生的出入,并不包括继位大典的全过程中,那些硕鼠们贪走的——为了脸面上好看,大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往外扔银子的。
      朱厚熜看着那一笔笔荒唐的账目,真不知道是该笑这些人太愚蠢,做不出更好的账来,还是该活活的气死——连买一捆小青菜他们都能捞到十两银子的回扣!
      他们以为皇帝是白痴吗?青菜一斤十五两,这青菜难道是银子打成的吗?就算冬天青菜价格高,可是十五两白银,在京城也够普通人家生活大半年了!
      还有专门做玉豆腐的豆子——难道那就是玉做的豆子?一斤十两!正常人谁会买啊!
      至于那些布匹丝革的采买,从原产地到皇宫,不知道经过多少人揩足了油了,怪不得各地织造司的官员们都是肥脑满肠!
      看起来似乎采买上面的油水是最多的,其实不然。这些还都只是小头,真正能拿大头的,还是那些司礼监的。
      冰敬,炭敬,生辰,年礼,中秋,端午,清明,元宵,重阳,万寿(皇帝的生日),圣寿(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生日),腊八,春祭……只要是个节庆,底下的官员们就有一大堆的孝敬递上来。再加上平时托他们传话办事,这些司礼监太监们的年收入也得有百万两。
      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硕鼠,必得杀一儆百!让后来者都胆寒心惊,震慑震慑他们,起码不要在他眼皮子底下做的太过分。
      朱厚熜扫了身后一眼,屋子里伺候的都是他从安陆带来的人,没什么好忌讳的,于是将那本册子丢回给夏言:“告诉刑部,严处!明日大朝会,朕要看到他们的结果!”

      事实证明,就算是被朱厚熜认为办事拖沓的明朝司法机构,也是能够雷厉风行的
      三日后,因为皇帝说了,不要死缓,不能便宜了他们。秋后再处斩,岂不又让他们多活大半一年。说不定其间逢上什么喜事,还要大赦天下,到时候谁还记得他们,倒让他们捡了漏。所以死刑的,除了那两个凌迟的,都是斩立决。
      至于凌迟的那两个,倒是皇帝心软了。朱厚熜也算是文明社会的人了,对于凌迟这样血腥残忍的死刑,有一种本能的抵制。所以他虽然气得要死,坚持要参观死刑过程好解解气,但是看着才刚刚剐了三四刀,人犯叫得他心里发慌,最后还是让停止行刑,改成砍头了。所以这两个倒赚了一天,第四日上,才终于人头落地了。
      杀了一批,还流了一批。侥幸贪污数目不够死刑的,都被朱厚熜判了长流。而且不是去云贵这样的,在朱厚熜看来四季温和,气候很不错的地方,而是去了西北。去种树。
      处置了了夏言列出来的那些大贪污犯们之后,朱厚熜很有一种想要矫枉过正的冲动。
      他亲自又查了一遍账,因为数学还不错,不过用了三天就有了结果。他又揪出来了将近一百个他认为应该长流的。最终加上撵出宫的,这次的肃清活动,紫禁城里基本上少了四分之一的非女性人口。
      撵出宫的那些,在朱厚熜看来,可能还不如去种树的那些流放者。起码长流的还有口饭吃,这些撵出去的,基本上生活就没有保障了。
      当然,在账目上的被贪污的钱基本上也都追回的差不多了。损失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朱厚熜已经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了。
      有钱的太监们大都在宫外有外宅,朱厚熜倒是狠狠地过了一把抄家的瘾。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雍正喜欢抄家了。
      实在是气得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看着白花花的银钱从外面流进内库,这还不是赋税也不用自己出什么力气,等于是白得的。虽然这钱本来就该是皇帝的内库的,可是,这钱流出去的时候,皇帝还不是他朱厚熜呢。他既没看着钱流出去,却是亲眼看着钱流进来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下内库里顿时满了,朱厚熜亲自检视了一遍,然后着人造好册子,就封上了库门。

      整治这些贪污犯,还只是个开头。最初时,朱厚熜的本意是借着这个机会,装作实在怒不可遏,顺势废掉十二监还有那些掌事太监们。只是拿到了夏言的报告,却是真的气坏了,一时气过头了,反倒忘记了初衷,着实狠狠地把内宫收拾了一顿。
      现在看着该死的死了,该撵的撵了,朱厚熜的气也顺了,就又想起来废除十二监的事情。
      把张永和魏斌都杀掉了,黄锦在被朱厚熜训了一顿之后,就成为了司礼监新一任的掌印大太监,而他的同僚,一个同样是伺候了朱厚熜十来年,从安陆跟过来的太监陈林,就成了秉笔大太监了。
      他们跟着伺候了朱厚熜十多年,算是他最死忠的手下了,所以朱厚熜决定在最后再撤除他们俩的职务。当然了,因为司礼监的存在能够使朱厚熜的工作更方便,所以他把司礼监排在最后一个解决的位置上,这也是很应当的。
      十二监,不论怎么说,也还是掌管着皇帝日常生活中很多琐事的,不能全部都撤除。再者,宦官们在内宫,总要有个归置,分属那一个部门,必须要明明白白的。
      所以十二监的名称还是保留着,主要职务也没有改变,只是,没有以前掌管钱财政务的权力了。
      财务的掌管,朱厚熜专门另立了会计局,让王守仁从户部拨过来六个算学茂才,专门管账,三班倒的制度,供应一整天皇宫的需要。
      而采买完全和账务分离,朱厚熜又设立了买办局,从宫里调了比较老实的太监,又让黄锦的徒弟,同样是朱厚熜从安陆带来的一个小太监何锡铨做了他们的监工。买办太监今后就只有跑腿和讲价这两项简单的工作了,如果他们报上的账,会计局觉得有问题,就可以不批,那么他们也就拿不到钱了。
      虽然这样仍旧不可能完全避免贪污和浪费,但是相应来说,还是要好一些的。会计局是正常人,他们和太监们勾结的可能性比太监之间相互勾结还是要小的。
      对于那些奢侈品的采购,朱厚熜用守丧的借口减少了很多织锦珍珠宝石珍玩的采买。毕竟是用这个借口拒绝了选秀,现在在穷奢极欲,就虚伪了。再者,朱厚熜自觉大老爷们儿,对于这些小东小西的不感兴趣。而且那些珍珠水晶之类的,上辈子五六块钱就能买到一大堆,真是不稀罕了。他又不喜欢收藏,那些珍玩对他来说也没什么价值。
      但是这些东西皇帝不用,后宫太后还是要用的。所以朱厚熜决定,要让各地织造局学会招标,尽量买便宜一点的东西。他还有很多大计划需要很多钱,必须要节俭一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十五章  肃清宫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