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8、讲古 ...


  •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推广律法,虽草芥贱民,亦要遵守之,江湖自然也不能例外。

      若今日格外放纵了你们,日后人人仿效之,遇事便以江湖人自居,只道我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如此,则朝廷威严何在?律法尊严何在?这世间的规矩又在哪里?若当真这般下去,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他一番说辞侃侃而来,那三英帮的人却听得一头雾水,眼看鲁王一挥衣袖,吩咐人速速将其带走,这才慌了,当即大叫道:“你不能这样做。我们江湖与朝廷,一向是互不干涉...”

      鲁王听了,当即只冷笑一声,神色厉然,“王土之上,从没有江湖与庶人的区别。”说毕一挥手,“带走。莫要扰了府中清静。”

      那三英帮的人大呼小叫的被带走了。鲁王转过身时,却正对上已旁观许久的上官透,当即笑道:“阿透也在这里?怎么样,此事你觉得本王处置的可还公允吗?”

      上官透淡淡一笑,“我素来不通庶务,也不曾精研过律法,只怕看不出殿下处置的巧妙来。只是,江湖一向有自己的规矩与准则,他们早已习惯了如此,殿下若贸然干预,恐会激起江湖人的反感与不满来。”

      鲁王听了,神色间却颇不以为意,“你未免也太看得起他们了。”他嗓子有些发痒,忍不住拿帕子掩口,轻轻咳了几声方住,“阿透,有句话你要记住。庇佑百姓,是身为君主的职责,可这安分守已,亦是臣下的本分。

      律法的威严不可挑衅,这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既然是根基,便不可动摇,也不能动摇,无论是谁。”

      ...

      上官透叙述完毕,重雪芝良久无语。说起来,鲁王这话听起来很是熟悉,很有点前世依法治国的影子,可不知为什么,她就是觉得很不对劲,却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官透见她神色迷惑,便知她还糊涂着,温声道:“你是不是没听懂?”重雪芝有些羞惭,小声道:“你知道的,我读书不多。实在是想不太明白。”

      上官透闻言,只抿嘴轻笑,他低头想了想,柔声道:“不明白也无妨。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这是前朝的真事...”

      据前朝文人笔记《博闻志》所载,前朝武宗皇帝在位时,京畿附近的一家驿馆之中,发生了一件谋杀案。

      死者是位姓赵的官员,乃是当朝御史,杀人者则是驿馆的一名接待人员,名元庆。这件事最奇怪的地方便是,这位接待人员元庆,在杀了赵御史之后,不仅没有逃跑,反而主动报官,承认死者就是自己所杀。

      当时的京兆尹接手案子后,很快便查明了内情,原来这位赵御史之前在地方为官时,曾因故杀了元庆的父亲--元爽,元庆因此深恨之,处心积虑的要为父亲复仇。他应聘在驿馆中等了好几年,终于等到了赵御史进京,便在驿馆中动了手。

      这件案子过程并不复杂,让人为难的却是到底该如何判决。《礼记》曾道:父之仇,弗与共戴天。是说圣人也赞同,身为人子理所应当为父亲报仇。可是就律法而言,杀人当偿命,更何况元庆身为庶人,杀得又是当朝御史。

      为了这个案子如何判决,京兆尹是愁白了头发,也没能想出个两全之策来,只得一封奏报送到了武宗皇帝案前,请求圣躬亲断。

      武宗皇帝看到奏本,也觉得甚是头疼,便将此事拿到大朝会上,请文武百官都来讨论。朝臣们得知原委后,俱都议论纷纷,各自争执不下,当时有位姓陈的拾遗官,便出列向武宗皇帝进言。

      这位陈大人说,本朝自有律法,杀人者当死,更何况是杀官呢?元庆既杀了人,就该以律处死,以正国法。若轻易纵之,日后人人效仿,律法当属虚设,此举贻害国本,故而元庆当诛之。

      然而子报父仇,圣人亦嘉许之,堪为大义也,亦是王化所推崇。所以他个人建议,为维护律法,应当诛杀元庆,而复仇乃节烈之举,可以在诛杀之后,再由朝廷出面,嘉奖表彰节烈之士。

      ...

      “棠儿,”故事讲到这里,上官透停下来问道,“这位陈大人所言,你觉得可有理否?”重雪芝忍不住抓了抓头发,迟疑道:“似乎,好像,大概是有理的。就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胸口闷得很。”

      她垂目想了想,低声道:“这个元庆,究竟做的对不对呢?若说是对的,却被砍了头。若说是错的,却又被表彰。我倒觉得糊涂的很。到底该不该为父报仇呢?另外,还有点什么,我一时想不起来...”

      她觉得脑中乱糟糟的,有一点灵光猛然一闪,却怎么也抓不住,不由烦恼的使劲抓头发。

      上官透微微一笑,轻抓住她乱挠头发的一双手,温声道:“别挠了,想不出来,就先不要想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呢...”

      ...

      那位陈姓拾遗官刚说完,朝中便有不少大人点头表示赞同。武宗皇帝也觉得这建议不错,正待要按此批复时,却又有一位官员出列道:“以下官之见,此判决不妥。”

      新出列的官员姓柳,乃是礼部的一位员外郎。这位柳大人道,不管是圣人教诲,还是朝廷律法,其制定的目的,都是要教导百姓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该做的,应该受表彰,做了不该做的,便要受惩处。

      陈大人这般判决,元庆的行为究竟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岂不是让百姓们觉得糊涂?反而违背了圣人教诲与制定律法的初心。这般的判决是绝对不可取的。

      至于该如何判决,这位柳大人认为,还是应该先查清楚,当日赵御史杀元庆之父--元爽,究竟是为了什么。《公羊春秋》亦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

      以这个道理来看,若元爽本人犯了该杀的罪过,赵御史以律法处死他,自然就没有罪过,元庆便不该复仇,自然也就不需要表彰。若元爽本人无罪,是赵御史源于私人恩怨所杀,那便是赵御史有罪,元庆复仇有理,自然也就不该被诛杀。

      ...

      “对对对,”重雪芝猛拍巴掌,“我和这位柳大人,是一个想法。还是要看这赵御史杀害元爽,究竟是否正义。”

      她脑子转的很快,立刻向上官透道:“所以,鲁王在处置三英帮的人之前,应该先去查一查,三英帮的人杀七星帮的人,是否有其正当理由,究竟杀的对不对。

      若是三英帮自己也持身不正,那么鲁王这样处置他们,才是正确的。透哥哥,我说的对吗?”

      上官透微微颔首,“以理而言,确实如此。”重雪芝听了,立刻便高兴了起来,开心了一会,不免又想起方才的故事,遂问道:“对了。后来武宗皇帝,采纳了哪位大人的建议?是柳大人的吧?”

      上官透轻轻摇头,“他采纳了陈大人的。”重雪芝一听,立刻便惊呆了,半响后轻声道:“为什么呀?明明...”明明柳大人说的才是对的。

      上官透道:“我也不知是为什么,笔记上没说。不过,我后来观史,发现武宗皇帝其人,虽雄才大略,堪称一代英主,然其上位的过程,却并不正当。

      为了巩固皇位,他杀了不少的朝臣与宗室,其中不乏有无辜受戮者...”

      听完了故事,重雪芝久久默然无语,只觉精神恹恹,“所以说,朝廷的律法,其实是为我们这些小民而制定的,而不是为上面的人制定的。对吗?”

      她此刻正坐在上官透怀中。闻言,上官透将搂着她的手臂猛然束紧,却一句话也不回答。

      二人相偎良久,气氛压抑至极。上官透想要活跃下气氛,他想了想,缓声道:“我想起了小时的一件事,讲给你听听,好不好?”重雪芝弯了弯唇角,有些无精打采道:“...好。”

      ...

      那是上官透还年幼时候的事。

      那时候,他才刚学完四书,夫子建议他读些子部的书籍,也好开阔开阔思想。然而,子部的书籍实在太多,根本就无从下手,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询问父亲上官行舟。

      上官行舟听完他的问题,便建议他先读《诸子略序》,并言道:“此文对诸子流传下来的思想流派,见解倒还算公允。你不妨先读一读此文,根据文内的介绍,选择自己喜欢的流派,然后再去找具体的书籍来读。”

      上官透那时还是个玉雪可爱的乖孩子,听完父亲的话后,立刻便要去寻文章来读,却被上官行舟给叫住了。上官行舟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待回过神来,问他道:“你如今已要开始学诸子了吗?”

      上官透神色懵懂,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童声稚嫩道:“是夫子让透儿读的,说是可以增长见识。”上官行舟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被他逗得笑了,他想了想道:“也好。今日爹爹有空,咱们就来讲一讲诸子吧。”

  • 作者有话要说:  故事取自春秋大义这本书,略有改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