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世俗是多么可怕的牢笼,汤心和李思远虽然勇敢地走了出来,但他们只是打破了自己的禁锢,并没有能力打破别人的。事实上他们反而被一股强大的力量试图强制拉回去。贫穷在乡村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但家门的不幸却让人看不到转机,因此也会坏了这家人的名声。邻居的耻笑与汤家的反对以及其中各种的无奈压得汤心与李思远没有一刻喘息的时间,但放弃爱情只会让他们变得庸俗并失去永久的快乐,而放弃束缚他们的一切除了会让一群无知粗野的人在所谓的道德上批斥他们外,并不能阻止他们通过努力去获得一切。最终,他们私定了终身。
      他们可谓是这片土地上时代的先驱。他们打破了传统,却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只是用沉默在时间里等待,要么努力改造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要么等待世人的觉醒,和他们成为一类人。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生活总得面临着各种挑战,从此没了亲人朋友,在别人眼里这个家庭在没落中又增添了孤独。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在这么一个被孤立的环境中,自然有着许多不一样的特质使得他们不落俗流。乡村传统的纯朴与新世界的自由与热情在他们家得到了完美地融合,但在守旧的大背景下一切终归沉默。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使得李恪在成长中与众不同,但也是因为这注定他将来并无出众,因为一个时代终会觉醒,他只是先人一步,但他最终会和人们走在一起。一个人若对坏没有深刻的认识,那对善亦会如此。这样的一个人纵然一心向善也会是平庸的,因为在他的人生中只有规矩,却没有道理。
      由于奶奶的严加看管,文人少了许多同莫宇他们一起的机会,相反奶奶常在闲暇时鼓励文人多和李恪接触。和李恪一起使得文人对自己本性中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而时常接触李恪的家庭也对文人的性情起到了重要的感染作用。在一个村庄里,两家人并不会相隔太远,但留下朋友在家短住几日则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客人的友好和热情,并能很好地巩固双方的友谊。
      七月转眼便到了,学校放假后文人和李恪更是形影不离。又一个炎热转凉的傍晚,汤心来文人家接李恪回家。由于文人和李恪交好,使得李家似乎找到了与别人交往的途径,对于这么一份小孩的友谊汤心看得尤为重要。奶奶领着两个小孩出门,在分别时汤心向奶奶提出了一个请求:“文奶奶,趁这个长假我希望邀请文人到我们家小住几日,这样两个小家伙也有了个伴。”文人和李恪听后感到十分新奇,满口叫好。奶奶称得上是个开明的人,并没有太多世俗的偏见,她很赞成这个主意,文人带上一身换洗衣服便随李恪而去。
      李家一度人丁单薄生活窘困,但不代表他们一无所有,家徒四壁。他们有着一个和寻常人家一样不小的宅院,但不同的是李家显得十分整洁,一切物品都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由父辈传承下来的一套农具陈列在大堂之内,还空出几间小屋全当储物之用。因为人少,家里的一切都不会显得杂乱。
      李恪是个守规矩的人,家里的整洁仿佛就是一种秩序,李恪从小就懂得去遵守它,逐渐他便学会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他的房间有着许多他喜爱的小玩意儿,有着各种剪纸、竹编等手工艺品。这些都是他父母教会他的,在乡村这些都是辈辈相传的技艺,不久文人也会从奶奶那学到。除了这些还有李恪自己收集创作的一些东西,比如玻璃球、可以碰出火花的白石,自制的弹弓和弓箭等等。一大堆东西塞在他小小的房间里,虽然看上去有点杂乱的感觉,但其中有着李恪严格的秩序。
      汤心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她的热情。这使得她每天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去悉心营造他们的幸福。她喜欢在院子里栽上各种各样的花,野外的花要在山间成片地开放才叫漂亮,但她喜欢寻找那些生来别致喜欢独放的花。她觉得这样的花不需要依靠别人来显得惊艳,栽在自己小小的院中也不会因孤独而影响了它的美感。对于生活汤心还有着她独到的审美,她按照自己的感觉对每一棵花进行布局和修剪,使得它们全无野生的痕迹。野性自然是生命中的一种美,但在人为的环境中,赋予它们人工的创造与灵感更显得精致而美妙。
      除了审美,她还有着生活的其他乐趣,比如饮茶。生活艰难使得他们自然不会买太多茶叶放在家中,但她十分懂得如何在大自然中取材。山中有不少的金银花和菊花,她常摘来晒干平时泡水用。乡村人大多都懂得这些,但却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讲究。另外她还会在野外割鱼腥草和车前草回来晒干泡水喝。这些都是乡村十分常见的东西,算不上什么独特的美味,但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他们总是希望让生活充满滋味。
      李思远很小时就懂得分担家务,现在更是家中的支柱。在他的性格中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但年轻在他的生命中同样显示出生机。在他的行为中多少有一些臣服于现实的隐忍,看上去他的生命苍老而上了岁月,但每日处理完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他也会做回生命的主人。他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心思与情感让这个家庭更加和睦与快乐。他很孝顺他年迈的母亲,但由于衰老她已没有太多精力带给这个家庭什么欢乐,甚至是多余的言语。她现在只能安静地度过她的晚年,享受李思远和汤心最好的赡养。
      来到这个家庭的第一天,汤心夫妇希望文人有一个不一样的经历。一大早汤心用糯米做了许多饭团并用玉米叶包裹着,看上去并不太像粽子,但蘸上一点白糖,吃着也是十分香糯可口。准备好饭团汤心和李思远召集孩子们打算带他们去野餐。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地方,野外并不能带给乡村人太多新鲜感。对多数人而言将餐桌搬到野外更是一件麻烦的事,但这正投了小孩们的意。学校倒是偶尔会组织学生们野餐,目的多是培养孩子们动手与生活的能力,但对一个家庭而言,他们需要在其中找到更多的乐趣才会显得有意义。
      文人和李恪看汤心只带上一些饭团就出发不由有一些疑惑,若没有丰盛的美食,野餐也只会让人觉得无味。他们略带失望地问道:“我们野餐就吃这些饭团吗?”“不会,一会儿会有许多美味,定能让你们尽兴。”汤心自信地说道。这时李思远背上背着一个小筐,里面杂七杂八地装着一筐东西,但显然都不是吃的。
      他们顺着河边一直往下走,在一个河湾处有一个石滩直伸到河中,在河边是一个小树林,一棵大树正好为这个石滩遮住了阴。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目的地,河水浅而平缓,河床上铺满了鹅卵石显得十分平整,对于玩耍这里是再安全不过了。
      汤心把东西铺展开来,李思远从背筐中拿出一张渔网和一把小锄。渔网是呈方形,大概是从以前破旧的渔网上裁剪下来的,但现在看上去还是一个可用的工具。小锄把手很短,像是用来采药的一样,平时汤心就是用它去采集鱼腥草和车前草的。
      今天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李思远显得有一些兴奋,当一切就绪,他像要宣布一个重大事件一样对李恪和文人喊道:“孩子们,走,我们捉鱼去。”文人和李恪并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事,但无疑他们被李思远的兴奋劲感染了,随着冲进了河里。这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这里水刚好没及文人和李恪的膝盖。李思远教他们抓住渔网的两个角顺着他的姿势由河心向两岸捞,并且双手缓慢合拢,这样鱼儿就会在惊吓中往渔网中间逃窜。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满是石头的河床上并不容易抓着鱼,只有在靠近泥和水草的地方才更容易成功。
      一开始他们在水里的动静太大,并没有什么收获,文人和李恪开始怀疑李思远的这个想法,而李思远则一直鼓励他们并教他们如何在水里轻微地行动。每一次从混暗的水中拉起渔网都是对他们神经的极大挑战,当失望快要磨灭两个小孩的耐心时,一次成功调起了他们无尽的兴致,以至于几个小时都不知疲倦。
      此时汤心早已到处去寻找吃的归来,乡村是一个将土壤变成食物的地方,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汤心采摘来许多野果子,现在不是吃桑葚的时节,但汤心找到一种外貌和桑葚相似的莓,味道酸甜可口。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为牛奶果的野果子,大小有指尖般大,里面有丰富的浆液,口感浓香甜美,熟透了呈暗红色。当然还有乡村最美味的野果——地果。
      经一上午的忙碌现在已有了不少的收获,大大小小抓了十多条鱼。汤心升起了火,李思远将鱼杀掉插在树枝上,就地便烤了起来。文人和李恪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他们仿佛是体验了一番另一个星球的生活一样带给他们新奇与满足。而这也是一项技能,他们将在今后时常这么做。
      现在他们对食物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文人发现那把小锄并没有派上用场,便好奇地问道:“这小锄有什么用处?”“一会用来挖蚯蚓,拿去钓螃蟹。晚上回家给你们做油炸螃蟹吃。”李思远笑着说道,并抚摸着孩子们的脑袋,似乎今天他要给这两个小孩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春季折杨柳时李恪便向文人提及过捉螃蟹的事,现在正值盛夏,在清凉的河水中玩耍对两个小孩来说是多么大的乐趣。活动结束后,结果证明今天是成功的一天。他们的兴奋一直保持在随后的几天,让他们的相处一直保持着快乐的状态,直到文人的奶奶来接文人回家。通过小孩的友谊大人们加深了彼此的来往,此后两家人相处十分友好,时常会互赠一些礼物或在农忙时互相帮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