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二十四 青灯 ...

  •   1.
      你从小便把写了聊斋的蒲松龄先生视作偶像,立志于自行编纂一部妖怪传奇,十四岁时便拜别了父母出门远游,每至一个地方都要四处打探故事。
      这日,你行至一镇,照例对一名看起来阅历丰富的老人请求道:
      “敢问此地有什么传说否?”

      老者一捋胡须,讳莫如深答:“传说确实甚少,然灵异事情倒有一桩。”
      “何事?”
      “村中年轻后生,往村东那庙宇里听故事,据传听了一夜的人,都再没回来。”
      你脊骨一凉,却不由产生了猎奇心思——因你听惯了志怪传奇,也没真的遇到过妖精,故而心里很是有几分不信邪,壮着胆色,腿脚便无犹豫向那村东头行去。

      此刻正值傍晚,天色将黑未暗,一路人烟极少,民声罕闻。
      荒废了的庙宇就伫立于一片光秃草地中,周遭有乌鸦低哑鸣叫,更添阴森可怖,你走上前,推开破败门扉:
      “有人否?”

      2.
      话音一落,从斑驳的佛像后走出一名男子。
      他披头散发不修边幅,着一身不甚整齐的青衣,提着一枚纸糊灯笼,灯上绘着几枚形状雅致的兰草,倒同这庙宇的破落格格不入。
      仅存的一点暮光从推开的门中照进来;而他兴致缺缺看你一眼:“想听我述什么?”

      你极为有礼,按照一贯礼节将身一揖,恭谨道:“我予您五文,请您给我讲个故事。”
      美男子闻言不答,只抬手点燃了手中破旧的纸灯笼,将其挂在门扉上,任由夜风吹动火苗,便使那映出的兰花样烛影都摇曳起来。

      然后他才回身打量你,幽幽道:“故事可以,但我要的,绝不是银钱。”
      你不明所以,他却不言,将风情万种眸子一眯,抬手间抚落灯笼上的灰尘,青光闪烁于堂内,在破落墙壁上投下故事的影子。

      【有情】
      1.
      边地并州中,掌州的刺史名唤肖擎,此人自幼天纵奇才,十七岁即三元及第,金銮殿上少年郎意气风发,上思其家世显赫,点至中州任行军司马;不及三年右迁刺史之职,可谓平步青云、顺风顺水。

      其人有才名、心地良善,最爱行善事义举,于百姓之中声名亦是上佳。
      又因其治下有方、并州连年富庶足见一斑,圣上引其回京任要职,然为擎上书所拒,言及为百姓请命,安定一方清明之志,陛下怜其爱民之心,欲嘉赏其身,乃为其赐婚。

      其妻乃名动天下的淑女,也是真正的皇亲国戚、贵妃之胞妹,配得刺史实是绰绰有余。
      肖擎以修身齐家为念,婚十年有余、愈发洁身自好,二人虽一直无子,却倒也算得上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直至一次微服出访,肖擎夫妇于路边救了一名卖身葬父的女郎。

      2.
      她不过十二三岁年纪,稚嫩青涩的面庞满是悲痛,据她所说自己原是边关山中猎户,靠山吃山倒也自给自足,但因毗邻蛮国,冬日将至,村庄被蛮国军队洗劫一空,便连许多青壮年也在此役中身亡,她父亲便是其中之一。

      家中没有旁人,一弱女子又怎么在冬日里存活下来?

      肖擎顿起怜悯之心,夫人虽觉荒郊野岭出现小女孩有些奇异,却并未阻止丈夫行善;于是夫妇二人将其带回家中,名义上是贴身侍女,实则将其当作半个女儿看待。

      几年时光匆匆而过,女孩由稚童变作了妙龄少女,其颜色更甚于当初闻名天下的刺史夫人,何况正值豆蔻之年,花苞一般的鲜嫩,更有刺史府作为后盾,自然引来求亲者无数。

      但她每逢媒人便言及自己已有心上人,俱都推脱了。

      3.
      而古人所谓红颜祸水——乱世中美人往往容易招致祸患,虽是无稽之谈,倒也并非没有道理;女孩姿色愈发鲜妍,一日在城中以刺史大人名义施粥行善时,被敌国潜入城中的王爷看中,其人狼子野心、贪花好色,欲要强行将其纳做妾室,女儿不从,那王爷便回国之后领兵下战,以为威胁。

      然今时朝堂腐朽、民生凋敝;肖擎身为并州刺史自当亟速上书求援,奏折却似石沉大海一般杳无踪迹,没激起一丝水花。
      眼见兵临城下,并州几万百姓便要受这流离失所之苦,肖擎夜不能寝、食不知味;几日内疲态尽显,而立之年却已有华发早生,好不颓唐。
      饶是如此,他也并未将女孩当作止战筹码交付出城。

      但直至并州之中粮仓已罄,也没有两全法来解决困顿局面,就在此时,女孩失踪了;伴随着她失踪的是刺史大人的桌案上出现了她留下的几句话:
      【不愿百姓居无定,不愿夫人愁眉蹙,不愿大人心间苦。】
      ——是教了无数次,但她怎么也学不好的行楷小字,歪歪扭扭躺在那里。

      4.
      据百姓传言,那日女孩凭空出现在城楼上,向着驻扎在城外的官兵纵身一跃,化作一道白色流光;再之后敌军莫名其妙如潮而退,再也没打回来。

      她消失之后,刺史夫妇二人欲为她立下衣冠冢,循着她所说过的“山间小村”地标前往,却只寻到一个狐狸洞。

      再后来;有人传言敌国那热衷于猎杀狐狸取皮毛的将领——暴毙横死于营帐内,而那些上好狐裘一夜之间不知所踪。

      ………………
      【是夜】
      他灭了灯,回眸看你:“还想要听下去吗?”
      你心里不喜欢那样的结局,于是此刻并无犹豫,只点了点头,便听他再问:“你难道不曾听闻,故事讲完后,无人能从我这里踏出去?”
      “人世众生皆苦,反而诸般故事中能有真情。”你抬目看他,坚定一笑:
      “我想那狐狸精愿意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想必有大爱。
      赌鬼为钱丧命、酒鬼为了佳酿身死——为了此故事后续可能会有的好结局,我便是成为先生你灯中的火苗又何妨?”

      他露出一点惊讶:“原来,你知晓从前听故事的人俱成我一线灯蕊?”
      你极为淡然一颔首:“怎会有灯火泛出青色?我听闻人之生魂才会泛青,故而进门时见先生点灯,就已猜到了。”

      直至此时,那漂亮的眼眸才首次认真将你打量:“姑娘倒是好胆色。”
      “想进入先生的灯里,又算什么胆色?”你像是整理遗物般,将自己行囊中故事封存好,埋在寺庙外的树下,叹息道:
      “世间能有几人,可与自己心爱之物永远相伴?如若与先生的灯合为一体,时时能听百样故事……我也算求仁得仁。”
      他品咂一下你的句意,忽道:“你如此看开——我却不依。”
      “此话何意?”
      他反问:“未经诸事,何言轻率决定?”
      “先生这是暗指我不经世事?”
      他看着窗外逐渐昏黄的天光,掩袖太息:“非也……约莫是我未经世事,今日骤然因你动了凡念,还望姑娘成全。”

      既非人类,便不能以常理揣度;但当对方的面目隐露几分颓然,你忽然发现自己克制不住想对他俯首称臣的欲/望。
      你无法拒绝这样的他,你知道,无论此刻他提出什么要求,你都会答应。

      他像是知晓你的答案一般,并未等你开口回话,便坚定伸出手掌握住你的小臂。
      天旋地转之间,你落入他怀抱中,背后紧紧贴着他宽阔的身体,幽然兰香袭来,合着他绝美笑意,模糊了你本来清明的眼眸。

      青灯骤亮,长夜无眠。

      【次日】
      门外挂着的灯烛彻夜未熄,时强时弱燃了一夜,此刻终至黯灭。
      微风伴随晨光吹进摇摇欲坠的佛堂,掀开了你身上盖着的一件单薄青衫。

      你是在对方怀里醒来的。
      而衣衫半敞的美男就靠坐在佛像前,你们的身下是极其简陋的茅草床,他有几分体贴的把你放在了怀里,免你身体被稻草粗糙所伤。
      入目是早就无人打理的巨大佛像,坐姿垂首,角度像是在一直以慈悲神色盯着你看似的。

      你们就在这里……就在这佛像注视下旁若无人地纠/缠欢/好,整整一夜。
      意识到的现实让你猝然脸红,更让你回忆起那彻夜未断的颠覆感官的享受,那像是一场不真实的幻梦,紧推曼凑,耳鬓厮磨,最终记忆定格于有什么灼烫之物在体内砰然撞击,炸裂出焰火一般的刺激。

      “先生……”
      开口才发现自己嗓子哑的不像话,是使用过度的结果。
      他手掌划过你并未穿上衣衫的背脊,轻声应你:“嗯?”
      “若经世事所指为昨夜之事……”
      他不急不徐的厮磨于你,等着你羞赧说出后半句话:“吾如今荣登极乐,便不再想要避世了。”

      他闻言在你耳边轻声笑,字句以错落语气一顿:“你倒很会说求饶的话。”
      “是先生之色,过于销/魂。”
      他轻声曼语道:“比之故事何如?”
      你叹息一声:“直叫人生死相许。”

      “不用你生死相许。”他道:“只需日后长夜相伴,足矣。”

      自此而始,你拥青灯一盏、足抵浮生万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二十四 青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