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喜从天降 ...

  •   翌日,用过早膳,谢景昭照例去河边散步,没想到在别院门口遇见了谢景恭和周黎,两人都是一身夹棉短褐,头戴风帽。
      “二哥,小将军,你们穿成这样是要去做什么?”
      “我和齐光出去动一动,沿着青湾河跑个十里,好久不练,筋骨都硬了。你这又出去溜达?”
      “嗯,闲来无事,出去走走。”
      谢景恭见到自家大小姐身着黛蓝劲装,外披鸦青斗篷,头戴花白狐皮暖帽,裹得严严实实。
      “离河水远一点,小心别受寒”
      “嗯,我知道了。”
      周黎拱手行礼,随后二人离去。
      谢景昭在河边溜达了半个时辰,回到东苑书房,她刚脱掉斗篷和暖帽,谢明希和谢景恪就先后来了书房。
      行礼过后,两个小家伙就奔着小几上的玩具而去。
      “只准玩一刻钟,看书写字半个时辰后可再玩一刻钟。马上要去书院读书了,不能再懈怠了。这两天你们每人每天写十篇大字,然后再看一个时辰的书。大字和看书内容,你们自己选。”
      “是,大姐姐。”
      谢明希有点儿不开心,读书写字太累了,但大姐姐的话她可不敢不听,只能痛快的答应。
      谢景恪傻呼呼的跟着二姐答是,没觉得多了写大字和读书时辰,有啥区别。
      谢景昭看着两个弟妹的反应,笑了笑。径自坐在藤榻上,翻开了《资治通鉴》,谢明希和谢景恪玩了约莫一刻钟,也都自觉的做到书案旁写大字。
      三姐弟各自忙碌着,互相陪伴,互不打扰。
      谢景昭刚读完“威烈王”和“安王”,正准备出去歇歇眼,就见司芙急匆匆的推门而入。
      “大小姐!厉良娣娘娘来了!”
      “什么?人现在在哪儿,快带我们过去!”谢景昭又惊又喜,放下书,赶忙往外跑,另外两姐弟也跟着向外狂奔。
      “良娣娘娘正往东苑走呢,现在估摸着到大门了。”司芙紧跟着,也是一脸喜色。
      “可使人告知二公子了?”
      “大小姐别急,门房的人已经去西苑了,二公子也刚回来。”
      他们一行人刚到二门,就与厉良娣撞了个照面。
      “厉姨娘!”听到接连三声的高喊,厉氏的眼泪一下子涌出眼眶。从京城一路而来,受过再多的苦,她都没掉过一滴眼泪,可看到孩子们,却哭的稀里哗啦。
      “大小姐,可都好?”厉氏一边摸着谢明希和谢景恪的头,一边哽咽着问道。
      “厉姨娘,我们都好,二哥正在西苑,这会儿也正赶过来呢。”
      话音刚落,谢景恭就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娘!”
      母子二人抱在一起,大声痛哭。
      “厉姨娘,二哥,有话咱们进屋说,外面冷。”看着两个小的衣着单薄,谢景昭狠心打断母子二人劫后余生的拥抱。
      “对对对,咱们进屋说。”四个兄弟姐妹拥着厉良娣往正房堂屋走。
      众人走进堂屋坐下后,谢景昭吩咐司芙。
      “前两天厨房刚炒了炒面,让他们煮些面茶。炒面放入粗茶汁里熬煮,再加点儿都护夫人送来的奶皮,最后加一小撮盐。暖和甜腻,给厉姨娘暖暖胃。”
      司芙应诺出门,屋子里只剩下自家人。
      “娘,两位孺人怎么样?”谢景恭看着谢景恪欲哭不哭想问不敢问的可怜样子,帮他问道。
      谢景恪的娘孺人张氏和孺人齐氏与厉良娣一起走陆路来的西北。
      “两位孺人都在西安府,一路颠簸下来,身体虚弱,需要修养,我就先过来照顾你们。”
      谢景恪听到厉良娣的话,激动的不知所措。谢景昭摸了摸他的头。
      “厉姨娘,你们这一路受了不少苦吧,怎么这么久才到?”
      “能活着见到你们,受多少苦都值得。我们基本饶了大羲一圈了,可不得耗些时间。从直隶陆路南下至济南府,在济南府的时候追兵就少了很多,等我们到了南京府,太子殿下已经发了除奸佞清君侧檄,皇上的注意力就都在西北不在我们这些小鱼小虾了。我和宿豫将军商量着,最后决定稳妥起见,坐船顺着长江拐道成都府,再从成都府北上西安府。”
      厉良娣话音刚落,司芙就领着小丫头端着托盘到了正房门外。
      “大小姐,面茶煮好了,奴婢们端进来了?”
      “进来吧。”
      众人端起面茶,用汤匙小口小口的喝着。
      “大小姐想出来的吃食,就没有不好吃的。这面茶入口绵密,茶香里带着点奶香味儿,冬日里最合适不过了。回去也让厨房做给太子妃殿下尝尝。”厉良娣喝了一口,就对这面茶大加夸奖。
      “咱家大小姐在你们眼里就没有不好的。”
      谢明希和谢景恪非常认同二哥的说法儿,但没人敢附和,他们还小,怕被教训。
      果不其然,听到自己儿子的胡言乱语,厉良娣抬手就拍了谢景恭两下。
      “怎么说话呢!再胡说八道我就让太子妃殿下罚你了。”
      “得得得,怪我,我不该胡说。”
      看着娘亲真的要生气了,连母亲都搬出来了,谢景恭很有眼色的急忙认错。
      “厉姨娘,您这一路舟车劳顿的,赶紧收拾一下歇着吧。这东苑是一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之前没有长辈,我就住在正房,明希和景恪住在东厢房,二哥住在西苑陪着周小将军。厉姨娘您来了,我也搬到东厢房,您住正房,您看也么样?”
      看着厉良娣面色疲惫,谢景昭提议道。
      “我住东厢房就可以了,还方便照顾明希和景恪,天寒地冻的,大小姐就别折腾了。”厉良娣干脆的拒绝道。
      厉良娣是断断不可能同意住在正房的,太子府所有嫔妾,都异常的守规矩,嫡庶尊卑,泾渭分明,从不僭越。
      谢景昭一直不懂,父亲和母亲是如何做到家宅安宁的。别说是皇家了,就是普通世族,那后院也多是鸡毛蒜皮。但在太子府,勾心斗角和卑鄙龌龊等一切不和谐画面都没有。
      想到此处,谢景昭没有再坚持。众人送厉良娣来到住处,纷纷告辞,只留下厉良娣和谢景恭母子二人说说心里话。
      三日后清晨,谢景恭、谢景昭和周黎三人启程赶往会宁书院。
      前一日谢景恭收到了太子妃和谢景麟的回信,母亲对于他和大妹妹去书院读书没有异议,但考虑到谢明希和谢景恪年纪太小,就让他们留在别院,母亲会从西安府请一位先生过来。大哥在信中勉励谢景恭勤学奋进,还特别叮嘱他照顾好周黎,不能让他回凉州卫,边境苦寒,物资匮乏,于身体无益。
      周黎也收到了谢景麟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齐光啊,你可不能折腾自己的身体,要不然我难辞其咎啊。父亲、母亲以及大哥的家书也一同送到,信中无一例外都是嘱咐自己放宽心、养好身体,不忙着回凉州卫,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再回也不迟。周黎无法,只能安心跟着谢景恭去会宁书院,闲着也是闲着,读书总比和谢景恭大眼瞪小眼的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