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土房 ...

  •   河东村最近又发生了大事,就连隔着一条长河的河西村都听见了风声。

      葛老大用锄头锄地,这几十亩的地,他们葛家只有他和老二能做活,得赶着时间将冻了一冬天的地翻好。

      他家的地是下等地,还只有两亩。家中老父老母年事已高,不能再下地。因为他家太穷,葛老大今年二十六了都没个媳妇。

      这一家子全靠着给主家干活赚点口粮,主家心善,回回都会额外给他们好的粮种,自家种。

      如今主家放了话,三月初的时候要将麦子种上。他得赶着些时间,主家的地翻完了,还能用锄头给自家那两亩地翻翻。不然这锄头主家收回去,自己只能用手刨了。他是没那个钱去租借农具的。

      虽说这土还有些硬着,但是为了赶时间,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葛老二和家里老大并驾齐驱,挥舞着手里的锄头,没有彻底回暖的天,两人额前却已经出了汗,“大哥,听说那河东村要盖房子了?”

      葛老大佝偻着背,一锄头下去带起一块硬土,他把土敲碎,“说什么胡话?他们那去年秋收时不是被流民占了吗?还有不少流民游过河来了我们这,你忘了?”

      葛老二光着脚,脚趾缝里塞满了土,他弯腰抠了抠,“也是。”

      其实他也不太信,就现在这河东村,哪里还能盖什么房子,能有口吃的吊命就不错了。哪里来的力气做别的啊?

      只是村子里的刘四说的头头是道的,他也就有些信了。这刘四家里有个小船,长河分开了两个村子,村子之间没有桥。要去对面村子,得绕好远的路。

      往日里只靠着刘四家的撑船渡河。

      长河的水已经开始化冻,只有一层薄冰。刘四便撑着船想去捉两条鱼,打打牙祭。

      结果就看见了河东村的人在不远处的山腰上,来来回回的搬着什么东西。

      正巧碰见河东村的王六叔,王六叔手里抱着个竹筐,里面全是土。他见着刘四,瞪了他一眼。

      刘四摸了摸鼻子,他知道王六叔是怪他收船。虽说他在河东村遇难的时候,收了船,不让他们渡河避难。可那也没办法不是,不收船,他们村也得遭殃。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好在王六叔也知道这些道理,更何况河西村在冬季的时候,也有不少趁着河面结冰,给他们送来些柴火吃食的。

      再加上如今的日子也开始慢慢的过起来了,他心里也没什么怨恨了,就想着房子盖好了,好好过日子。最后刘四用一条鱼探到了王六叔的口风,说是景阳新来的小县令要给他们盖冬暖夏凉的房子。

      刘四听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新来的小县令?他们县令老爷啥时候换了?冬暖夏凉的房子?那是个啥房子?比主家们的大宅子还暖和?

      刘四想不通,也不理解,但这都不妨碍他爱叨叨。回了河西村,逢人就说河东村那边盖房子了。村里人也就听个声,这时候谁也没那个闲工夫真的跑到河东村去一探究竟。

      还县令帮着盖房子?真要有这样的县令,那怕不是神仙真人下凡尘,救苦救难来的。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只当刘四的话是压迫沉闷生活中的调味剂,听完了,该干什么就还干什么。

      河西村那边开始忙着春种的事,河东村这边开始风风火火的盖土房了。

      这土房子赵柯然见过一位老者盖过。

      那时候基地刚刚建立,各项资源极度短缺。土壤受了污染不能种菜,大片大片的荒废。基地里人多,吃住都成问题。后来是一位姓唐的老爷子想了个办法,解决了住的问题。

      唐老爷子年少时住过土房子,还跟着家人盖过,这土壤虽然不能种菜了,但好在也没有什么放射性物质。只要不去吃它,人就没事。于是,基地里便开始建造起了土房子。赵柯然那时候觉得有趣,便跟着盖了一座。

      这土房子建造起来很简单,赵柯然拿着个小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图样。是四片木板,短的两片两头凹进去,长的两片两头凸出。

      赵柯然蹲在地上,用树枝指着地上的图,“长的一样长,短的一样短。”

      流民里正巧有个之前是木匠,一下子就理解了赵柯然的意思。

      很快木片就被做了出来,赵柯然将它们拼起来,凸出的正好能卡进凹进去的。

      一个土砖模具就做好了,赵柯然将模具递给那个木匠,“就是这样,多做一些。”

      知道了具体怎么做,其他手上功夫灵巧些的也都帮着去做模具。有力气的被赵柯然派去挖土,这土当然是不能挖地里的。所以只能去山上挖。

      挖来的土加水和上,里面的石子挑去,杂草留下。将和好的泥放进模具,留下的杂草可以降低土坯干后破裂程度。

      景阳山山脚的平地上,已经堆满了定了型的土坯,这时候应该叫土砖。

      赵柯然看着一地的土砖,还有那些努力干活的村民,指尖摸着下巴,“要是有麦壳就好了。”

      王六叔搬着一筐泥路过,正巧听见了这句话,“有麦壳的。”

      赵柯然猛地回头,“秋收后没烧吗?”

      王六叔摇头,他放下了竹筐,“今年没赶上烧,流民就进村了。全都堆在了山坳里,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县令大人要这麦壳有什么用吗?”

      如今赵柯然在河东村得了威望,正了名声。村里人都跟着方仲源叫他县令大人,虽说被这么叫还有点不太习惯,但是总比小娃强啊。

      “你带我去看一看。”

      赵柯然跟着王六叔去了他说的那个山坳,说是山坳,其实更像一个土坑。这麦壳数量还不少,估摸着是够用了。

      “王六叔,还得麻烦你带着些人来,将这些都运到山脚下,有用的。”

      王六叔连忙摆手,眼角因笑产生的褶子挤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不麻烦,不麻烦。”

      时间不快不慢的过着,赵柯然每天都要来回跑。好在河东村的房子已经开始盖了,赵柯然全程盯着,强调着细节,“每三块土砖上要覆盖一层泥,打馅。这是为了加强牢固,避免土砖和土砖之间有缝隙。所以千万不要有漏掉的啊!

      留出门的位置,门两边留窗户位置。窗户那记得要用木头撑一下,上头的土砖才好放。”

      外形盖好了后,还需要用泥在外面糊一层。不然土砖很容易被风化,破裂。

      外面这层泥这就需要小麦壳了,土加水和成泥,里面加上小麦壳防止裂缝。

      封顶的时候,门朝南则东西两边顶用木头担起来,架成三角形,里面填满土砖。中间横着一个横梁,左右两边再各横两个,叫“五条顶”。

      门朝东则南北两边架。

      顶上梁架好了,就需要铺瓦片。

      不过这里铺瓦片不太实际,赵柯然当时也问过唐老先生,如果基地没有足够的材料烧制没有瓦片怎么办。

      唐老先生告诉他,以前他住的房子便是没有瓦片的,铺的是芦苇和茅草。

      架好的横梁上面要竖着铺满芦苇,铺厚一点。也可以好几个芦苇捆成一小捆铺上。铺好后,要在芦苇上再铺一层水和的泥,最后盖草。

      回想着当时谈话的细节,赵柯然便带人去拔芦苇,河东村不远处,有一大片芦苇地。

      赵小鱼最近很开心,每天都能跟在兄长身边。虽然兄长忙起来依旧见不着,可是他可以和好多人一起玩泥巴,更重要的是他交到了新朋友!

      “安安哥哥,你的大黄真的不能下蛋吗?”赵小鱼拉着霍安追问着他的那只山鸡能不能下蛋的问题。

      霍安的脾气很好,这几天一直被这个小豆丁追在屁股后面问东问西的,还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但他还是很有礼貌的回他,“不下蛋,大黄是公鸡,不是母鸡。”

      赵小鱼好像是明白了一样,点了点头,“我兄长抓了两只鸡,我给它们取了名字,兄长还夸我取得好听呢。它们一只叫喔喔,一只叫蛋蛋。

      喔喔不下蛋,但是它总是喔喔叫。蛋蛋不叫,但是它每天都下很多蛋。我每天都会吃蛋蛋下的蛋,很好吃的。下次小鱼把蛋带给安安哥哥吃,安安哥哥就知道了。”

      霍安听着这一段话,脑袋有点乱,不过好在还是理解了。他刚想说不需要带鸡蛋给他吃,就听赵小鱼又来了一句,“那安安哥哥,你会下蛋吗?”

      霍安:......

      “不...不会。”说话后,霍安的耳朵有些红,羞的。

      赵小鱼闻言,有些失望,神情落寞,“啊...这样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土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