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对对子 ...

  •   这两天,在唐甜大力推广诗籍的时候,小镇等级提升了,一举渡过了新手期,也就代表着,接下来的时间,小镇升级需要的经验值会大幅度增加!

      恭喜小镇升级,获得礼包:金币*5000 特级肥料*10 木桶*10

      等级:10
      地基面积:90/100亩
      田地:11/12
      解锁物品:小学、酸奶厂、甜椒、木屋别墅*3······
      居民:270/325
      金币:36050
      经验值:6/5000

      小学(特殊建筑物)
      需要人口:325
      金币:1000
      时间:5T

      酸奶厂
      需要人口:325
      金币:1000
      时间:5T

      洋葱
      成熟时间:2T18时
      金币:42
      产量:6000kg

      ······

      唐甜看着小镇面板,酸奶厂卡片后面,明确写着岗位要求必须是小学学历,拥有小学学历的人,月工资可增加50金币。

      工资是挺诱人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她连拥有幼儿园毕业证的居民都没有培养出来呢,小镇就开始惦记小学毕业证,就挺为难人的,她只能再接再厉。

      工厂是暂时不能开业了,但该建设的还是得建设,唐甜从商店里拖出建筑物,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后,也就没有关注了。

      小镇升级的事唐甜不过分出一点心神便处理完了。

      当下,最主要的还是诗籍的事。

      这些天,她是请人来誊抄了上千本的诗籍,但她再如何能耐,也做不到日行千里,把诗籍直接送到皇城里去,她只能寄望于商队,

      为了稳住商队,让商队在小镇中多待上几日,唐甜这几日隔三差五就拿出不少好东西,用于吸引商队的注意力。

      这其中,就属医院内的药包最为有用,尽管每次到医院买药,都有限制,例如一个人可以买多少药品;每次买药都需挂号排队和医生开的方子等等。

      但众人都乐此不疲的往医院跑,今天买一盒治疗感冒的板蓝根、明天来一盒可以退烧的布洛芬、后天再买一盒止咳的口服液、大后天再去买上点止泻药······

      短短四五天的时间,行商们就把手里兑换到的积分在医院里花了个精光,这还不算,就连小镇居民手里仅剩的积分也被他们抬高了价格,哄抢而光。

      就算如此,行商们还不满足,找到唐甜,想从唐甜手里大量购置药片。

      对此唐甜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一一拒绝。在医院内的权限,她和小镇居民差不多,也只能限量购买、得排队等医生开药方。

      哦,小镇的正式居民在这方面,倒是有一点福利,那就是在医院住院看病花费三百金币以上的话就能报销一半的医药费,要是小镇的正式居民在小镇分配的职工岗位上有工作的话,还能多报销百分之三十的医药费,也就是只需要交纳百分之二十的医药费。

      不过,当下小镇内的居民也没有什么重大疾病,医药用的花销很小,自然没发现这份隐藏的福利。

      一众商人没在唐甜手里购置到多余的药片,再加上在居民手里兑换不到积分后,一众商人聚集在一处,商讨过后,决定离开小镇,出发继续赶路。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小镇内待了十来天,早前买来的红辣椒早已晾晒成干辣椒,方便运输、储存,车队内的马车也多了十余辆,他们已经在这儿耽搁了太久的时间,该启程了。

      唐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清点了她手中拥有的诗籍,短短几天的时间,在北野伍的帮助下,她手上已经有二十套诗籍,总共千余册。

      在商队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唐甜找到了郭来福。

      木屋内,唐甜让人打开了木箱,露出了里面的诗籍,直言道:

      “我想请郭大哥把这些诗籍带到皇城去,交予有缘人,我必有重谢。”

      郭来福瞧了一眼木箱,并未在意,但他有意交好唐甜,这点顺道的事,自然不会拒绝,便开口询问道:

      “有缘人是谁?请唐镇长明示。”

      唐甜并未应答,只是取出一本书籍,翻了几页,摊开,推到郭来福面前,询问道:

      “郭大哥,你听过这首诗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自然是听说过,只不过,这诗籍上的朝代、署名应当是错的,这首诗是皇城四大才女之首谢满怜所做。”

      郭来福不自觉照着读了出来,说出来的话带有几分迟疑。

      唐甜不语,又翻出了一本诗籍,推到了郭来福面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维

      这首诗好像也是谢满怜所做,唐姑娘这诗籍···”

      唐甜还是不语,继续翻出书本,摊开,推到郭来福面前:

      “《小池》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原来这两句是出自一首诗啊,我还当谢满怜出口成章呢,随意两句话,便引起多少男忧女怨来。“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就说差点什么,原来还有这么一番故事啊。”

      “······”

      郭来福瞧着诗籍上自己知晓的诗词歌赋,嘴里喋喋不休着。诗籍上的诗歌读着便是一副画、一个故事,讲述着一个个或悲欢离合、或阖家团圆的故事。

      但这些足以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却被谢满怜或断章取义、或拦腰而斩,成为自个出口成章的语句,着实让人惋惜。

      唐甜同郭来福说明情况后,再次开口询问道:

      “不知郭大哥是否能把这些诗籍带到皇城,交予有缘人?”

      她来寻郭来福,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人在她跟前提过,郭来福背后的靠山应该很愿意拿这些诗籍去讨伐谢满怜。

      郭来福没有立即同意,只是询问道:

      “这些诗籍墨迹还很新,想必这段时间唐镇长大肆招揽抄书人,就是为了这些诗籍吧。”

      唐甜不喜欢来回打太极,直言道:

      “是的,我不想让这些诗人呕心沥血的诗作,成为谢满怜骗取世人的垫脚石,她只是一个抄袭者、一个连窃贼不如的家伙,世人有权知道,她真正的面目。

      我要让这些诗籍传遍大廉朝的每一个角落,让那些读书人都知晓,她谢满怜只是一个欺世盗名之人。

      有人告诉我,把这些诗籍交到你手上,它们会发挥最强大的力量。”

      郭来福闻言,深深的瞧了一眼唐甜,很严肃的询问道:

      “这些诗籍,现在有多少人知晓?他们都在掌控内吗?”

      唐甜觉着郭来福这话有点古怪,但没深想,只是琢磨着道:

      “只要抄写过诗籍的人都知晓,我只是聘请他们誊抄书籍而已,不是为了掌控他们。

      而且,这些诗籍的事,越多人知道越好,我不会阻止,而且很乐见其成。”

      郭来福一听这话,眉间的皱子都能夹死苍蝇,话语中有几分不满道:

      “这事,知道的人越多,传播的便越快。要是四皇子提早得知消息,迎接我们的便是杀身之祸。你最好把这消息瞒得紧一点,等我把这些诗籍带回皇城,请二皇子定夺后再说。”

      唐甜听了这话后,总算察觉出哪儿不对劲了,这郭来福怕是误会她了,以为她也是二皇子的人,认为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想对她发号施令呢。

      唐甜有几分好笑,开口道:

      “郭大哥,我想你有一件事误会了。我不知道你口中的二皇子是谁,我也不会把诗籍的事情瞒着,相反,我还要在短时间内堆诗籍的事大加宣传,让所有人都知道。让谢满怜在皇城担惊受怕。”

      郭来福闻言,一时间也不确定起来,或许唐甜说的是真话,她不是二皇子的人;或许,唐甜只是不满意他的态度,说这些话只是想拿捏他。

      但无论哪一种,郭来福对待唐甜的态度也谨慎起来,不如刚才的轻慢。

      “唐镇长,郭某明白你想要真相迅速大白,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谢满怜是相国之女,四皇子未过门的未婚妻,皇后亲口夸赞的才女,是皇室的门面,想要掰倒谢满怜,只能从长计议,急不得,不能让四皇子的人抓到把柄。”

      郭来福也喜欢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同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一般无二,只可惜,唐甜并不吃这套。

      “我只知晓,这些诗籍多在我这儿耽搁一日,谢满怜便会多抄袭一首传世之作,我不想让这些传世诗词被谢满怜玷污,这些诗词从谢满怜嘴里说出,就是对这些诗词的亵渎!

      我唐甜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无论走到哪儿,我都能肯定的说,这些诗籍就是我让人抄的,我让人传播的,那谢满怜就是欺世盗名之人。谢满怜能拿我怎么样?那四皇子又能那我怎么样?”

      郭来福深吸了一口气,一言难尽的开口道:

      “他们能派人杀了你,除掉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这就是后果。”

      郭来福还在试图着和唐甜说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唐甜刚说出的话,在郭来福看来,便是自大无脑,有点说话不过脑子。

      “哦,第一,我很厉害,他们要杀我,怕是很困难,压根做不到;第二,我打算把这些诗籍低价出售给周围的县城,还要请说书人在茶楼酒馆一遍一遍的练、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这些诗词大家的过往,写出诗词时的所思所想。让普通百姓也知晓其中故事。

      他们想要杀人灭口,莫非是想屠城?”

      唐甜一脸认真的道,按照伟人说的话,她这波,打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郭来福听了这话,语气一顿:

      “这些地方,天高皇帝远的,怕是传不到皇城里去,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不是有你们吗,等会儿,我就去找其他行商,请他们把这些诗籍带到他们途径的每一处。当然,我也会努力一下,争取多去几个县城、府城,把这些诗籍传播出去。”唐甜计划着道。

      “他们要是知道你这些诗籍里的内容,怕是没人敢接手。”

      郭来福开口道,就算是他这种身后有大靠山的人,也要担心把这些诗籍带上路的话,会不会半途就遭到截杀。其余的小商小贩就更别说了。

      “没事,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诗籍的内容而已,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让谢满怜担惊受怕一下也好。至于能不能帮忙带去皇城,那得要看缘分。”

      对于这事,唐甜并不强求。她既然打算参与其中,就不会像之前一般片叶不沾身。

      郭来福听着,眼皮抽了抽,说什么缘分,还不是盼着他带着诗籍到皇城里面去。

      而且,这事压根不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他不愿意也得带的问题。只要诗籍的事传播出去,无论是四皇子还是二皇子都必定会打听消息的来源。

      二皇子想要拿诗籍作文章,他途径于此、听到了这事,便注定了要参与到这件事内。

      无奈的,郭来福拿了两套诗籍,还让唐甜保证别把他拿了诗籍的事说出去。

      唐甜可不知道郭来福心里的那些弯弯道道,郭来福要了两套诗籍她便给了两套,也保证不把这事说出去,这才离开了郭来福的住所,去拜访了其余的行商。

      结果不太如意,大家嘴上说着恭维唐甜的话,但愿意帮忙运输的只有少数几人,还是偷偷摸摸的那种。

      这些人或是立场的问题,也有抵抗不了她拿出的报酬的缘故。总之,达成了目的便好。

      第二天,商队便带着一应商品和诗籍,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小镇。

      唐甜这头,也独自一人打包好诗籍,穿过次元门,来到了兰舟县,拿出小桌子,开始摆地摊。

      摆地摊自然少不了大喇叭,唐甜没有大喇叭,只能出钱雇了几个大嗓门的人,站在书摊前面说着广告:

      “好消息、好消息,江南老字号、最大的书铺开分号了,为反馈新老用户,在场的书籍降价出售,全场一折、全场一折!各位才子佳人只要对出老板出的对子,在场所有书籍免费挑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好消息、好消息·····”

      兰舟县内的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售卖书籍的,街道上不多的行人都跑来书摊凑热闹了。

      有些喜欢占便宜的家伙,一张口便询问起了书本的价钱。

      “第一次听说书籍还要降价出售的,小哥,你们这书摊上的书籍降价多少啊?一折是什么意思?”

      “不对,我刚刚可听得清清的,这位小哥说了,这儿的书籍免费、免费,自己拿就好。”

      还有人想浑水摸鱼,嘴上说着,伸手就要去抓摊子上的书本。

      唐甜就坐在旁边,见状,从腰包中拿出一把匕首来,抽出匕首,刀尖对准了男子偷偷摸摸的手刺了下去,男子只觉着眼睛被一道亮光刺了一下,回过神来,指缝间就插着一把锋利的刀刃。

      男子惊恐的发现自己控制不足手脚的颤抖,哆嗦着,只感觉下身一阵热意,一股尿骚味在周围传播开来,颤抖着身子,看向对面平静无波的女人。

      唐甜没想到这人这般不经吓,为了避免这人自己不小心误伤了自己,唐甜只能抽回了匕首,警告道:

      “再让我看到你来偷书,这只手就给我留下来。滚吧。”

      男子闻言,颤抖着身子,头也不敢回的挤出了人群。

      书摊周围的众人,瞧着书籍上面留下来的刀口,纷纷咽了一下口水,不自觉的便退后了几步,远离唐甜。

      前后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被广告吸引来的百姓便散去了一半,剩下的只敢远远观望着,不敢上前询问。

      唐甜见状,很是无奈,但她的主要目标是会识字、看得懂诗籍的读书人,对于那些被自给吓走的行人倒是没有多少心疼。

      不过,为了能更加直观的吸引道读书人,她还是把这些书籍的价格标上去吧。

      唐甜出来摆摊之前,调查过书籍的市场,了解大概的价格。

      总之就是一句话,书籍很贵、非常的贵!纸张发明到至今不过三百余年,制作法子只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并未普及到平常百姓,导致纸张的价格居高不下。

      一沓(100张)能写字的、最便宜的纸张也能卖到四钱银子,最便宜的墨一斤也要四钱银子,最便宜的笔得二十个铜板、最便宜的砚台也要一钱银子,一套置办下来少说也得一两银子。

      在加上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一切书籍都得靠誊抄,也导致了书籍的价格居高不下。

      一卷五千字约有三十页的书籍能在书铺出售到一两银子一本。她让人誊写的诗集最多的有十多万字,分为百卷,也有十多首诗词为一本的书籍。

      但这些诗籍最厚的也不过百来页,最薄的也有十来页。唐甜按照不同的厚度把书籍放置在不同的角落,价格最高的不过一百文钱、最低的也就十文钱一本。

      书摊前还摆放这一面小木板,上面贴着对联,只需对上一副对联,就能免费拿一本诗籍。

      唐甜让几个临时工拿着广告纸、提着嗓子,走街串巷的宣传着。简单点的广告就是对对子、免费送诗籍;诗籍大降价,一卷诗籍只需10文钱的夸张字眼来达到宣传的效果。

      很快,唐甜的书摊前便再次热闹起来,这一次,不再是一窍不通的市井小民,而是穿着长衫、操着一口官话的目标群体。

      “老板,你这儿有四书五经吗?”
      唐甜:没有,只有诗籍

      “老板,这儿有三字经吗?”
      唐甜:没有,只有诗籍

      “老板你有百家姓、千字文吗?”
      唐甜:没有,只有诗籍

      “老板,你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唐甜:没有,只有诗籍

      众人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满脸失落,嘴上嘀咕着:

      “什么都没有,那还卖什么书,难怪这儿的书这般便宜。”

      “是啊、是啊,这些诗籍虽好,但你我都是要考科举之人,这些诗籍并无太大用处。”

      当然,其中也有爱诗之人,翻看着书摊上诗籍,爱不释手扯下腰间的荷包便要掏钱购买。

      唐甜见状,摆了摆手,没收钱,指着木板上的贴着的对联道:

      “公子只需把上面的对联对出来,写在这本书上,这诗籍就送给公子了。上面有五副对联,公子每对上一副对联,便可在书摊上多选一本诗籍。每人最多只能选五本。”

      唐甜对眼前的公子说道,同时,也是说给在书摊前逗留的众人听。

      众人一听,立即来了兴趣,既能当众展示才艺、又可免费拿到书籍,一举两得之事,大家自然积极参与其中。

      一整天的时间,唐甜手中的诗籍便散发出去了两百余册。其中有用银子购买的,但大部分还是对对子换来的。

      接下来几日,唐甜又用同样的法子把手中的诗籍散发到周围的几个县城,一时间,诗词之风在边塞弥漫开来。

      诗词文会上,要是有人不认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程子昂,那就说明这人落伍了,跟不上时代,融入不了圈子。

      唐甜以这种轰炸式的宣传方式,让诗籍大刀阔斧的进入世人的眼中,在世人的心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