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不得志的少年 ...

  •   公元547年,晋阳。

      东魏大丞相府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正躺在病榻上,看着天空中逐渐消失的太阳,喃喃自语道:

      “这日食,是因为我要死了吗?就算我真的要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这个老人,名叫高欢,是这座晋阳城的主人,更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权势的人。

      而他的故乡,怀朔,是晋阳西北方向千里之外的一个边陲小镇,他从那里的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到中国北方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用了整整三十七年。

      ——————————————

      高欢(496-547年),北魏末年-东魏时期的著名权臣,北齐王朝追谥的开国皇帝:齐神武帝。

      他的人生起点很低,出身于一个比较低贱的北魏镇兵家庭(大致概念就是这个家族在北魏的重要边防据点有世代当兵的义务,几乎不能离开边镇,而且待遇并不好),他后来依靠个人奋斗、交结关系、阴谋诡计和奋勇搏杀,最终在37岁时成为了中国北方最有权势的人,而他的后代们也就成为了后来北齐王朝的统治者。

      他的一生兼有刘邦的卑微出身和大哥风范,也有刘备的颠沛流离和自我宣传,更有曹操的诈伪诡谲和霸主雄风,但是欠缺了一些曹操的雄才和格局,这就构成了他及后世北齐的整体政治命运。

      高欢的出身,据他自己所说还是比较高贵的,其祖上据称来自于为慕容鲜卑的燕国服务了三代的一个汉族士大夫家族:渤海高氏,该家族从前燕服务到了后燕,而在后燕被北魏灭亡之际,高欢的曾祖父高湖,见后燕的权贵们死到临头还在搞内讧,十分失望,就率领手下的三千户民投降了北魏,随后就在北魏政权出仕。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渤海高氏族谱的说法,他们其实是姜子牙的后人,即“姜姓高氏”。不知是凑巧还是刻意,高欢的次子高澄在称帝的时候,用的也是姜子牙的“齐”作为国号。

      但来自于渤海高氏是高欢自己的说法,其实很多人都怀疑他根本就是鲜卑人而非汉人,至少他的出身绝不像他本人宣称的的那样高贵,证据之一就是高欢作为一个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汉人,竟然没有表字(比如刘备字玄德,玄德就是刘备的表字),而只有鲜卑名小字贺六浑,即使后来他发迹了之后也没有打算给自己取一个汉语表字,即使他身边那些汉族或者汉化的亲朋好友们几乎都有。

      从没有表字这点出发,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出高欢的身世确实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第一,如上所述,高欢本人没有汉语表字,只有鲜卑小名,可他两个弟弟都有表字,分别是永宝和惠宝,如果是一家人的话,按道理他似乎也应该字X宝才对。但身边人几乎都有表字的高欢,本人就是没有表字,其状近乎类似在今天的外企里上班却没有英文名一样。如果类比其他古人的话,那就是“曹操字阿瞒”。

      第二,高欢的父亲高树生出生和高欢的祖父高谧去世(四十四岁)竟在同一年,这说明高树生可能是遗腹子,而更奇怪的是,疑似是遗腹子的高树生,竟然还有个弟弟,这使人对他们家前两代人的真实生卒年份不得不多加一番考虑。更奇怪的是,这个弟弟作为府户的儿子,居然还跑到了洛阳当官,似乎完全没有受到身份的限制。

      第三,高欢本人后来发迹后,认了个干堂弟高隆之,隆之祖上本姓徐,因为其父是由一位姓高的姑父养大的,所以改姓了高,而该高姓姑父本身也没有出自渤海高氏的相关记载。但高欢在认下隆之当干堂弟后,居然很自然地就嘱咐隆之宣称自己也是渤海高氏出身,而绝口不提他祖上本姓徐的事情。这似乎从侧面说明了高欢自己也早已对这种托名高门、偷梁换柱的做法习以为常,所以指导起别人来才会这么得心应手。

      更有意思的是,高隆之的父亲“由姑姑姑父养大”的经历怎么看怎么和后面要提到的高欢“由姐姐姐夫养大”的经历极其类似,这不由让人产生一种遐想。

      但在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极其看重门第出身的年代,即使高欢真是这样做的,也无可厚非,因为那并不是一个英雄可以不问出处的社会,就像高欢出生几百年前的东汉末年,织席贩履的刘备也需要执着于“皇叔”这个称谓一样。而且高欢自我宣称的这样一个出身,对他后来结交一些关键性的盟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性地扩大了他队伍的基本盘,这一点我们之后会再次提到。

      总之结论性的话就是,高欢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即“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因为高欢的爷爷高谧犯法,导致他这一支被发配到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当了镇兵。高谧的儿子叫高树生,也就是高欢的父亲。根据史书上说高树生一度当到了镇远将军,大都督(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师长),但是这一点遭到了普遍怀疑。因为比较显而易见的是,作为高树生嫡长子的高欢,二十岁前的生活应该是比较贫困且不如意的。

      高欢的母亲叫韩期姬,在生高欢时或生高欢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女人除了名字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按照她儿子的说法,她出身于汉族的大姓——昌黎韩氏,但因为昌黎韩氏的代表人物韩王信(不是那个韩信)在西汉初年就叛逃到了匈奴,所以也可能会有一些匈奴人托名到昌黎韩氏门下,就像会有人自称是李陵投降匈奴后繁衍的后裔一样。

      例如高欢的一个亲信手下韩轨,即高欢初恋情人韩智辉的大哥,可能就有韩匈奴的别称,照此推论,不排除韩期姬或许也有匈奴血统。

      如果真是这样,那高欢和他的毕生之敌宇文泰在血统上就可能产生了一种有趣的反差,类似于后世大唐的安禄山对哥舒翰说的话一样(宇文泰是父系匈奴,母系汉人;高欢是父系汉人,母系匈奴)。

      不管怎样,韩期姬去世后,她的儿子高欢被送到了也是由她所生的大女儿高娄斤家里,其夫高树生则重新娶妻,又生了二子一女。高欢则由姐姐高娄斤和姐夫尉景(一个狱卒)一起抚养长大,并且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高欢发迹后他们的多次互动和对话中可以体现出来。

      而相比之下高欢和他的异母弟弟妹妹就相对疏远一些:和妹妹基本没有互动记载,妹妹的名字甚至都没留下来;和弟弟高琛倒是有不少互动,但是最终结果也是真的大大互动了一把。

      而高欢因为穷,二十岁之前一直买不起马,所以没有担任队主的资格(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而且高欢直到二十岁都没有娶妻,这在当时已属绝对的大龄青年。应该是在这期间,他曾到小他八岁的少女韩智辉家里提亲,但是遭到了拒绝,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穷。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没有证据表示韩智辉的这个韩和高欢母亲韩期姬的韩是一个韩,但她的哥哥韩轨确实是高欢不错的朋友,而从这对兄妹后来各自的事迹来看,这个韩家可能是一个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家庭。而我觉得把她写成高欢的表妹比较戏剧化,所以就这么设定了。

      很难想象作为一个镇远将军-大都督的嫡长子的高欢,会到了二十岁还买不起马,当不上队主,也娶不起自己想娶的老婆,所以其父高树生的实际情况大概应该就是一个不怎么管家里,尤其不怎么管前妻生的儿子的甩手大掌柜,职务或许就是个普通镇兵,好一点就是个小军官,没准就是他儿子因为买不起马而当不上的队主。

      值得注意的是,纵览高欢及高欢身边人的相关传记,几乎看不到高树生和高欢之间有任何父子互动或者对话的记载,结合高欢作为嫡长子却从小被送到姐姐家养大的事实来看,很可能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冷淡的。

      当然,高欢的毕生对手宇文泰和他的父亲宇文肱之间也没什么互动记载,但宇文泰确实是他父亲亲手养大的。

      在高欢十九岁那年,北魏的旧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所在的恒州发生了一件大事:那里遭遇了一次剧烈地震,导致了惨重的人口伤亡,据说山都在响。

      按照古代天人感应的说法,这次大地震很可能是一次预兆,因为十年后,正是在恒州以北的广大草原地区,刮起了一场将北魏王朝推至毁灭边缘的风暴。

      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也可以将这次大地震,附会为是恒州在迎接一条真龙的到来,以致于连大山都在鸣啸?因为本书故事的男主角,高欢,很快就要去恒州首府平城(今山西大同)服役,他将在那里偶然遇到小他五岁的平城本地鲜卑贵族少女娄昭君,而他截止目前一直十分惨淡的人生,也将因此出现第一次根本性的变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