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左慈 ...


  •   入夜,碧空里弦月初挂,星点幕布,人影渐稀。
      城东北,御府街。一乘青色小轿悄然而至,行至曹爽府前停下。
      从轿中探身出来之人身量瘦削,穿着深色便服,朝左右看了一眼,自偏门而入。

      此人看起来对曹府上的路径布设相当熟悉,由门人提着灯笼在前引着,快步穿过花园,向后堂而去。此人正是当朝尚书丁谧。
      丁谧称得上曹爽身边的首席军师智囊。他是丁斐之子,丁斐是曹操同乡,又曾在潼关救过曹操一命,同乡之谊加上救命之恩,是以曹魏几代君主一直待丁家不薄。
      曹爽辅政后,丁谧由散骑侍郎升任度支尚书,主管财帛赋税、军需粮饷等事宜,不仅是朝里的实权派,也是曹爽最倚重的心腹之一。
      丁谧此人心思异常缜密,喜怒不形于面。平时同在台省担任尚书,他的行事做派要比邓飏等人低调许多。

      被引入曹爽书房,小厮奉上茶水就掩门退出了。
      见已无旁人,丁谧伸手关上半开的窗户,开门见山地问道,“请问大将军,若夏侯太初带兵征西走后,欲以何人掌中护军?”
      “暂未定下。不知彦靖贤弟,有何推荐人选?”

      丁谧原本是不赞同征西的,为此还和邓飏当面争论过几次,闹得不欢而散。但如今见此事已然无以挽回,也只能就事论事,另做筹谋打算。
      虽然他并不想插手征西那摊子事,大魏与西蜀对峙多年,一时半会儿想彻底分出胜负也难。但是夏侯玄调离之后,护军兵权事关重大,不能坐视不理。

      “令弟曹则、曹彦如何?”
      曹则、曹彦是曹爽的四弟、五弟,目前都在朝中为官,一为常侍,一为侍讲。都是在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的闲职。
      曹爽摆摆手,“前几日我跟他俩提过,不怕你笑,我这俩兄弟闲散惯了,嫌护军驻防在城外过于辛苦,不愿去。”
      丁谧沉默片刻,他方才不过是为顾及曹大将军的面子,而故意先提及其两位兄弟。听了曹爽的话后,才终于放心道出自己真正属意之人,“那,王彦云老将军之子如何?”
      “你是说,王广?……”

      王广字公渊,是车骑将军王凌的长子,如今在朝内和曹则、司马师、蒋秀等人一道均为散骑常侍。他待人谦逊有礼,风评不错,尤其和夏侯玄的关系很是不错。
      王家出身名门望族。王广的父亲王凌是汉朝司徒王允后人,早年颇受曹操赏识,已经侍魏四朝,不仅军功卓然,而且甚是体恤部属百姓。因此,王氏父子一直在朝内和民间素有声望。

      这几年,曹爽一直有意拢络王氏父子。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先前曾在曹爽府上任长史,后被曹爽推荐至兖州任刺史。目前,他们甥舅二人共同驻防于淮南一带。
      既然令狐愚是自己人,那王凌也就不算外人了。
      曹爽笑着点头道,“此人稳妥,可以考虑。早朝时我即禀奏陛下。”

      “最近太傅似是在暗中运筹活动,大将军切记,无论如何,万不可用司马氏之人掌中护军。”丁谧微微眯着眼。
      他年轻时曾患过眼疾,后来落下病根,左眼视物不是很清,故看人时习惯微眯着眼。因此,常给人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
      “司马家本身是河内大族,故旧同僚遍布,如今虽然不掌实权,却仍与不少老臣和地方势力有着牵连。尤其司马懿一贯野心勃勃,在军中又有几分威信,他那几个儿子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咱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也不至于如临大敌吧……他们父子如今手无寸权,手里一个兵都没,还能翻天不成?”曹爽道。
      丁谧缓缓摇头,“不可麻痹大意,不知您可还记得太`祖武皇帝时‘鹰视狼顾’及‘三马食草’之说?”

      他说的,是曹操时期的一桩旧事。

      建安十二年,曹操最倚重的帐下军师郭嘉,助其彻底平定北方后,也耗尽心血,以三十八岁之龄英年早逝。
      郭嘉病逝之前,向曹丞相推荐了几人,其中之一是庐江郡奇人左慈。
      左慈,人称三国第一术士,少居天柱山学占星术,精通奇门遁甲与相术占卜,据传凡所占者,无一失算。
      曹操依郭嘉之言,将左慈邀为座上宾。
      次年,曹操任汉丞相,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听闻了河内“司马八达”之才名。据说河内名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个个才能不凡,兄弟八人的表字中都带有“达”字,因此号称“八达”。
      于是,曹操设法将其中的老二司马懿征辟为僚属。

      司马懿到京后,在为十余位新纳贤才举办的隆重的迎贤宴上,左慈坐于曹操之侧,暗暗一一详观细察。
      看到司马懿之时,左慈的目光登时顿住不动了。
      他不动声色地将此人上下左右,细细打量了几遍,心中大为惊异。左慈遂低声谓曹操曰:“此人有大才,可用;然生有“狼顾”之相,需防。”

      何谓“狼顾”之相?曹操纳闷道。
      “丞相可见过狼么?”
      “狼?……”
      “狼转首时,肢体往往习惯保持不动,头首却能转至后方,顾视背后之人。这在相学中,为异相,并非善类。”
      “凡具此相者,心性坚韧无比,与狠厉兼具,乃帝王之相也,必然不甘久居人下。请丞相慎察。”
      “哦?还有如此奇谈?”曹操疑道。

      “仲达!”曹操当即冲着正在背对着他与人附耳交谈的司马懿喊了一声。
      司马懿应声转首,看向曹操。
      明明一副谦恭笑面,目光却锐利如鹰,身躯则岿然不动。
      曹丞相当即心中大震!不过,面上却并未动任何声色。

      身为一国丞相,首先要遇事不慌,宰相肚里能撑船。事后,曹操并未草率行事,而是先将司马懿安置于长子曹丕处,让其留意观察。
      司马懿何等精明乖觉,立即觉出事有反常——丞相对其起了疑心,有试探之意。

      人在屋檐下,不敢不卖力。被打发到曹丕身边后,司马懿用足了心思,在曹丕身上下尽功夫。
      公事尽心尽力,私事不遗余力。大到出力献策,小至喂马添茶,无不殷勤备至。
      又时时对主子嘘寒问暖,施以小忠小信,令当时正处于嫡争弱势的曹丕倍感贴心。从此,逐渐取得曹丕的信任,渐渐被曹丕视为左右不可或缺之人。曹丕在老爹面前对司马懿赞不绝口。

      曹操原本对左慈之言将信将疑。
      他奉行广纳贤才之策,把人招揽至身边,是让他们出谋献策的,总不能因为术士一句话,就给人无端扣顶帽子,寒了一众谋士的心。
      但是,当他听人报知了司马懿在长子身边的殷勤表现,反倒越发起了疑心。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司马懿一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架势,是想干什么?肯定是另有所图没安好心呗。
      这个人的城府深不可测,才离开丞相府没多久,都已经差不多拿下他老曹的儿子了!
      此人心机着实可怕……料想以他的才能及善于隐忍伪装的伎俩,曹家子孙后辈绝非对手,将来必成曹家心腹之患!
      自此后,曹操才真正对司马懿起了警惕之心。

      从丞相进爵为魏王后,曹操有几日连续梦到三匹马,在一个马槽中咀嚼食草。醒后惊出一身冷汗!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梦,他几年前就曾梦到过。
      照理说,西凉马腾已死,他的子侄马超马岱有勇无谋,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但是,为何如今又旧梦重现?莫非是有什么预兆不成?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左慈来解梦。
      左慈并未多说,寥寥数言却令人心惊之至——“三马食草(曹),大凶之兆!名字中带‘马’字之人,丞相尤须提防慎察。”
      “‘马’字?会是谁呢?……”
      他们正在谈着,忽有仆人来报,“司马懿有事求见丞相。”
      曹操和左慈互相看了一眼。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

      自此后,曹操便下定决心要除掉司马懿!只待找个合适机会,借机除之。
      他对司马懿处处戒备,只让他作幕僚参谋,不给他一兵一卒的兵权。还再三提醒叮嘱长子曹丕,司马懿生有鹰视狼顾之相,狼之本性嗜血,就算装得再好,必不甘久居人下,须小心戒备提防。

      当时,曹丕已然争嫡胜出,明确了魏王世子身份,并晋为五官中郎将。
      司马懿在曹丕帐下几年如一日的小心,如同主子的左右手一般殷勤周到,已是曹丕相当倚赖之人。
      因此,听了父亲告诫之言,曹丕虽表面唯唯诺诺,内心却不大以为意。不仅未依曹操之言疏远司马懿,反对其多加维护,不愿取其性命。
      毕竟人非铁石,这些年,司马懿在他身前身后设谋划策,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不忍心杀了他。
      曹操就想自己找个机会把司马懿除了。
      但是其后,刘备攻占汉中,取荆州,前线吃紧。为战事全局及父子感情考虑,曹操最终未曾对司马懿动手,一代枭雄却先病逝于洛阳。
      弥留之际,曹操再次唤来长子曹丕,屏去左右,殷殷叮嘱,“为父将去,诸葛村夫和那孙仲谋却犹在壮年,江山得来不易,须得有人辅佐于你……”
      曹操不放心地拉着儿子的手,叹了口气,“仲达此人,为父还是给你留下了……”
      “但是,吾儿切记,对司马懿,用他可以,却万万不可付其军权,否则,必给曹家带来大祸。”
      ……
      从那之后,“鹰视狼顾”及“三马食草”的说法渐渐在曹氏子孙中传开。曹家后辈在暗中一直提防着司马懿。

      “大军征西时,为牵制太傅一方,最好能从司马氏一众子弟中择一人,作为副将,参与伐蜀。”丁谧起身,伸手挑了挑烛芯,对曹爽献计道。
      “这,又是为何?”
      “大将军想想,此次征西,魏军精锐大举出动,京师空虚。司马懿虽无兵权,却仍有一些昔日部下分散于各地,譬如荆豫都督王昶等人便是他的亲信。为防有人趁机生变,令司马氏子弟随军同行,才能予以牵制。”
      “嗯,言之有理……”曹爽略作思索,点头,“那依彦靖之见,择谁较为合适?”
      “司马师。”

      司马懿的几个儿子中,从年龄、才干等方面兼而考虑,司马师、司马昭是其中佼佼者。两兄弟相较而言,司马师的作战经验更多。
      若以司马师为征西将军副将,护军兵权便没有可能旁落司马家之手。
      “不过……”曹爽有些犹豫,“那司马师一向是个怪脾气的,怕是不太好相与吧。”

      曹爽说这句,心中更多顾忌的是表弟夏侯玄的感受。
      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司马师平素寡言少语,不苟言笑,给人的感觉极难接近。而且自从青龙二年曹爽表妹夏侯徽离世之后,司马师与夏侯玄之间形同陌路,人尽皆知。
      二人之间既有嫌隙,若以其为夏侯玄的副将,恐其趁机掣肘,贻误军情。

      丁谧却道,“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一切从大局着想。这些细枝末节,无须太过计较。”
      曹爽想想又道,“我看司马家老二司马昭,倒是恭顺勤谨,不似他大哥……”说到司马昭,曹爽脑子里浮现出一张无懈可击的笑脸。
      丁谧摇头,眯着左眼,“人不可貌相。不过,他们兄弟俩比起来,司马昭尚且羽翼未足。若换了司马师留在京城,护军兵权可就难料了……”
      曹爽点头,“就依彦靖之言。不过,太傅原是反对此次征西的,也未必肯让儿子随行吧?”
      “那倒未必,凡事不可只看表面。”丁谧轻轻摇头,道,“司马懿老奸巨猾,谁知他背地里打的什么算盘?”
      “不过,无论他作何打算,咱们都须小心应对。”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左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