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再见山城 ...

  •   高考后的文蚕陷入了前所未有过的低潮,对勉强能上的大学没兴趣,没兴趣是因为对自己的不满意。文蚕的高三班主任示意文蚕再复读一年,认为文蚕在高三的最后阶段荒废了,再复习一年是明智的选择。
      可文蚕对高中的回忆,只剩下恋爱的失败,同学的孤立,和老师的另眼相加。那大部分高中生涯的放飞自我,那因为自卑而拼命想自大的乖张行为和思想,那特立独行带给文蚕的自我充实和自我满足,那些幻想深处的美丽期盼,都随着高中生涯最后的黯然而混沌无光。都说生活的过程最重要,但阶段性的结果,往往决定了过程在回忆中的色彩,或缤纷绚丽,或昏暗颓然。
      文蚕从心底不想回高中再复读一年,那里只剩下苦涩的回忆,可不复读,对自己就这样上了一所大学又十分不满意。又一项选择题在文蚕面前缓缓展开,文蚕再次举棋不定、犹豫彷徨,于是,文蚕举步不前,不做任何选择,不知在等待谁的裁决。
      文蚕的老叔文涛,认为多复读一年是对时间的浪费,不如早上大学,早出来工作或读研。文涛的意见,一般很容易被采纳,毕竟身在上海,闭塞小县城里的人只能望其项背。文蚕便坦然顺从了文涛的意见,也是全家人的意见。一切水到渠成,可文蚕再次被别人推着,坦然迈向了一个不知所措的选项。什么高考失利,什么暗恋颓然,什么恋爱沉没,都是表象,不做选择、不会选择、才是文蚕最大的问题,一切可叹的根源。
      无论如何,文蚕还是被半推半就着,翻开了生活崭新的一页。文蚕的大学在天津,需要先到北京中转。文霜华带着文蚕再次登上了去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一次乘坐,还是高三时期的那个十一长假,因为那首诗、那个人而烦躁不堪。
      这次乘坐,心境平和,甚至稍显低沉,但,随着火车缓缓启动,随着破旧的山城如一张老照片般,慢慢向后淡去,最后随着火车消失在了前进的隧道里,文蚕的心境慢慢舒展开来,慢慢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无论如何,自己正在远离这个生活了十八年的闭塞山城,远离那个满是暗淡回忆的高中,和,那个正在渐渐温暖起来的家……
      大学,扑面而来的,是自由的味道,开放式的校园大门不足一人高,用镂空铁栅栏围的校园外墙毫不碍眼,一眼望去,里面的一切尽收眼底。古朴和崭新的教学楼错落有致,哪怕层次分明的绿植,在文蚕看来也分外养眼和新奇。终于,眼前不再是那重重的山,和老老的城,而是新鲜的一切,且文蚕将在这里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青春的延续和高潮。
      也终于,文蚕见识到了外边世界的层次。只看文蚕的同学,就已经不是学习好、学习坏、闷头读书和不闷头读书可以简单划分的。当然,也许只是高中时的过大压力,把学生的层次压缩得只剩下薄薄的四层,而到了大学,压力撤去,那一层层的性格和个性,才如层层花瓣般,缓缓绽放。
      大学期间的同学,贫富差距很小,或者说看起来很小,大家吃喝用度基本持平。就算家里富裕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在同学中间,占有什么优势,反而是大学毕业之后,这种优势才突然体现出来。
      2002、2003年的大学食堂,普通一顿饭的花销,一般不超过四元钱,如果花销到了六元钱,可以吃一顿较有特色的小吃,如果花销到了十多元钱,那就是几个同学慷慨激昂地下了顿馆子,分摊了饭费。
      让文蚕受到冲击的,却是其它方面。他不理解一件二、三十就能解决的服装,为什么要花费十倍的价钱买件差不多样式的衣服,虽然贵的穿上身确实养眼,也许确实舒服。可在文蚕的价值观里,那多出九倍的价钱只是为了养眼和舒服,无法理喻,有这个余钱,下馆子不是更合算?这种品味的差距,文蚕用了近十年的时光来弥补。衣服也需要层次,二、三十可以有,二、三百也是需要的,它们会在生活中不同的境况下出现,毫不违和。
      文蚕初到大学,就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吝啬,有的高傲,有的阴鸠,有的火爆,有个同学,这四样全沾。在文蚕以往的接触中,能碰到这四样性格中的一种,实属不易。四样齐全,且还如此明目张胆地展现,此同学的大众口碑可见一斑,是被集体孤立的典型。
      但不知文蚕出于什么样的心里,或许,出于一种自我证明的期望,便如救世主般,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了解他,我要改变他!”文蚕带着丝丝好奇,故意接近他。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光接近就已经困难重重,还想着改变?多年后的文蚕才意识到,要改变一个人,是多么的困难,而当时的想法,又是多么的幼稚,所谓的救世主,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觉。
      大一时的文蚕,也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做简短的讲演,可景象已经和高中时完全不一样。高中时,同学们或响应、或沉默,思想和行动似有个统一的频率和步调。可大学的同学,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着自己的想法,思想和行动再难统一。再后来,文蚕接触到大学里的社团,学生会,甚至授课老师。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开放性的,没有人过多去干涉你的想法和做法,多是提议和建议。
      这是文蚕很多年都无法完全体会的一种思潮,文蚕心里有着一条明确的、自认黑白分明的判断标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着明确的区分,甚至对一些问题,有着愤青般的执着。这是文蚕闭塞的家乡、以及文蚕的家,给他塑造的一种错觉,对事一刀切的判断手法。文蚕又用了十多年的时光,才完全学会了包容,对各种思想、做派从心底坦然的接受和包容。这也是一种对执着的释然,存在即有理。
      初到大学的文蚕,跳出了那个山城,来到了这个不算大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维度衔接的断层。当然,当时的文蚕是注意不到的,虽有疑惑,却也不会多想。
      受高中生活作息惯性的影响,文蚕依然每天晚上去自习,预习、复习课本内容。可渐渐的,这种惯性没有了初始动力,便有些迷茫地停滞不前,于是,开始模仿、学习别人的生活模式和节奏。
      文蚕开始跟着宿舍里最爱凑热闹、最新潮的舍友,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晚会、文娱活动。这些晚会、活动的结尾,都会有个蹦迪环节,文蚕便也邯郸学步,摇头摆尾,乐此不彼。
      文蚕和他的同学们,无师自通开始寻觅和研究各种流行游戏,并选择了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的几款,开始有组织的网吧组团论战,网吧组团刷夜。每到周末,这盛况让学校周围的网吧人满为患。
      文蚕和固定的几个同学,时常聚餐,白酒、啤酒轮番上阵,天南地北、山呼海啸的神侃,有时,一顿烧烤能从晚上七点吃到宿舍熄灯前的晚上十一点。然后,一个个喝得迷迷瞪瞪的人,就着昏暗的路灯,勾肩搭背地走回宿舍睡觉。一觉醒来,昨天聊了一晚上的话题,一个也想不起来。而大学时期自由形成的小团体,一直维系到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以及可见的未来。
      踢球、打篮球、歌房唱歌,各种活动似把文蚕的课余生活填得满满的,可文蚕还是觉得空虚和迷茫,以前只想着走出家门,脱离山城,这个信念坚持了好久,之后的事情却从来没想过。结果现在终于走出来了,却不知之后该干什么。
      宿舍里的恋爱大师,在高中时期就有过多重恋爱经历,且现在依然能够招蜂引蝶、长袖善舞的舍友,一语道破:“你缺个女朋友!”
      女朋友?文蚕脑海里最先闪现的,是安琪素美的脸庞和夜空般沉静的双眸,可从始至终没有任何交流的他们,此刻更似海角天涯,终不得见。接着,一个浅浅且模糊不清的身影从文蚕的心里一闪而过,文蚕不愿看清那是谁,也不愿再多想。
      文蚕自认为在谈恋爱这件事上,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典型代表。自认为有着一段以诗为始,却凄美终结的恋爱。人,尤其底蕴不厚的青年人,多喜欢给自己的经历贴上各种如诗如画的标签,来突显自己的丰富阅历,可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如此的平淡无奇。
      反而,真正让文蚕珍视的情感,那段无法诉说的暗恋,他不愿拿出来当做自己阅历的筹码,会让她安静地待在自己内心深处一个柔软的角落,时而叨扰聊聊天。
      虽然文蚕的情感经历,和当时的同龄人相比,也算丰富。可在文蚕的脑海里,没有一条成型的恋爱方法论可供参考,他所经历的恋爱,都是被动式的,如果“守株待兔”算是恋爱技巧,那文蚕一直都在采取这个策略。
      但到了大学,一切都丰富起来,不论是遇到的事,还是遇到的人。多元的一切让文蚕应接不暇,便也让他平平无奇。潜意识里的守株待兔,就等于结束了自己恋爱的可能。
      当然,恋爱对大一的文蚕来说,只能算附加品。反而,去品味别人的恋爱特色,让文蚕开了眼界。
      文蚕看着一个比他大两岁的舍友,直来直往、横冲直撞地去追求一个女生,女生似半推半就着同意了交往,又半推半就着拒绝了交往,投入了别人的怀抱,于是文蚕的舍友用刀戳破了自己的肚子,住了院。文蚕无法理解舍友的无奈和纠结,但这种毫无委婉,一往向前的爱情追求,似乎太惨烈了些。
      文蚕也见识了暧昧之间的男女,可以上课时邻座,不言一语,在一张纸上用笔对话。可以在校园里并排走路,相互之间没有语言交流,低头用短信互通。两人的关系似乎非比寻常,又不过如此,两人似有着牵绊,又似相互不受影响。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也一度让文蚕迷惑,原来情感经历丰富的人都这么有分寸感,跟闹着玩似的。
      文蚕看着眼前纷乱的恋爱境况,颠覆了他以往对恋爱的认知,便心生胆怯,轻易不敢涉足,这很符合文蚕的性格。直到有一天,文蚕去网吧上网,像平时一样,首先打开了聊天工具□□,在□□上,收到一条好友申请,申请上写着:时常会想起你。
      2003年的中国,手机都还没有普及,当时文蚕的六人宿舍,只有一个人买了手机。大学生普遍的通信工具,是腾讯的□□,风靡全国,且那时的上网环境,还算清洁,没那么多的诈骗、陷阱。
      看着申请人的昵称、头像、地址和简介,文蚕就猜到了是谁,一个文蚕一直避免想起的人,梁雪。文蚕静静地坐了片刻,直到情绪没有了丝毫波澜,便通过了梁雪的好友验证,并在信息中回道:“你是安琪吗?”回完了信息,文蚕退出□□,下了机器,出了网吧。路上,文蚕长吁了一口气,该过去的都过去了,这似是文蚕第一次直面心境,也是文蚕第一次不计后果的伤人,但也终如释重负……
      无论如何,文蚕在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着一些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无从说起。而自从那以后,梁雪的□□头像没有在文蚕的信息栏里亮起过,他们也真正成为了陌路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