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康熙50年 ...

  •   福建等地人民发动反富户屯粮起义
      康熙五十年(1711)四月,福建发生灾荒,许多农民缺粮。当地富裕大户,乘机屯积米粮,不顾百姓死活,企图获取暴利。泉州府永春、德化两县联界地方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反对富户屯粮。他们首先张贴揭帖,指出如果各处富户,不将屯积米石粜卖,就必定要遭到抢夺。随后,愤怒的人民组织起来,开始只有几百人,很快就发展到数千人。起义的人民抢夺富户屯积的粮米,并竖旗放炮,拒敌官兵。康熙帝得知消息后,曾谕示大学士等说:起事百姓原非盗贼,只因年岁欠收乏食,富户又将米粮屯积,乃不得已而行之。既便如此,清政府还是派军队前往镇压。闽浙总督范时崇檄行汀州镇、漳州镇两总兵官,调延平协游击杨英,从仙游县进兵,同安营游击晋赋,从安溪县进兵;调漳州城守营游击林发,西路入剿;又调汀州镇标游击杨润,把守永定县。起义的农民见清朝官兵四面合围,便躲入太湖岩地方,后又聚众和清军拼杀。经过后洋及叶板两地激战后,起义农民损失较大,一百四十五人被官兵俘获,张振、王富、苏标等领导人先后被擒。起义农民并未因此停止斗争,起义的主要领导者陈五显机智地躲过了清军的搜捕,隐藏到大山深处。后来,范时崇采用剿抚并用策略,派人带领牌照,到深山进行招抚,答应免除死罪,陈五显等二十一人才于本年十月归降清政府。

      清政府审理《南山集》案
      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戴名世当时是翰林院编修,他为诸生时,曾著《南山集》一书,书中关于南明永历朝事多采自《滇黔纪闻》。《滇黔纪闻》为载名世同乡方孝标作。方孝村曾任学士,顺治十五年因科场案牵连遣戍,一年后赦归。康熙十二年赴滇黔,吴三桂反清,他拒官不受,被黔抚曹申吉拘留。方孝标倦装癫狂,乘间逃出,返回江南,追记在滇黔所见所闻,因著《滇黔纪闻》。康熙二十二年,载名世在“与余生书”一书中论写史时,认为南宋灭亡前仅居一小岛,而史书中对此记载非常详细,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隆武政权在闽越,永历政权在两粤和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更应当详细记述。康熙四十一年,《南山集偶钞》辑成时,方苞、朱书作序,龙云锷以及戴名世的学生龙玉王捐资刊行。康熙五址年十月十二日,左都御史赵申乔疏参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今身膺恩遇,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厕清华。康熙帝命有司严察审明。康熙五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刑部审察戴名世《南山集》案,认为戴名世书内,将本朝年号削除,号入永历大逆等语。据此,戴名世立即凌迟,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内也有大逆等语,应剉其尸骸,二人之祖父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之子年十六以上者俱拟立斩,十五以下者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给功臣家为奴。方氏族人拟发往乌喇、宁古塔。汪灏、方苞为戴名世书作序,俱应立斩。康熙帝命九卿议奏。四月初十日,刑部等衙门再议此案。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汪灏在内廷纂修多年,已经革职,免死入旗。方氏族人不应留于本处,命将刑部奏本暂贮内阁。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清政府就《南山集》案作最后处理:戴名世立斩,其家人从宽免治罪。方孝标之子方登峰等免死,并其妻子充分黑龙江。受牵连的汪灏、方苞等免予治罪,入旗。龙云锷、方正玉免死,徙其家。

      清政府处理陈四流民案
      康熙五十年(1711),清政府处理陈四流民案,许多官员因此被降级。先是,山东百姓班汉杰叩阍控告山西陈四等聚众抢劫。陈四等供称因康熙四十四、四十五两年本省欠收,故于四十六年自山西带领妇人、子女、亲戚一百三十余口逃荒于陕西庆阳府居住两年半,康熙四十八年至河南,又由河南流移至湖广、贵州。刑部议将该案发往湖广,由总督会同河南巡抚查明严审,陈四等妇人子女发回原籍取保安插。康熙帝认为刑部所议非常荒谬,他说:山陕等省每年都获丰收,陈四等何曾遭遇饥馑?如果是流移饥民,自应徒步荷担,沿途乞食,到有良田地方就应停下耕种,养瞻妻子,为何又乘骡马,手执刀枪等器械绕行各省。似这样十百成群,越界远行,该总督并不上奏,不知是何居心?况且如此多人飘流几年,每日需要许多口粮和喂马草料,都从何处取来?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是流民!以前有伪朱三太子事件,许多人都知道,一些富豪大户还把他迎至家中,供其酒食,请人教他读书,此等事情朕都知道。康熙帝责备刑部尚书齐世武、卞永誉办事草率。十月初一日,经再议,陈四以鸠党抢夺处斩立决,陈六等三十六人及妇女三十六人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康熙帝当日就流民陈四一案召陕西、湖广、贵州三省原任督抚、礼部尚书贝和诺、刑部尚书齐世武、郭世隆、工部尚书陈诜、左都御史赵申乔等,诘问纵容滋蔓陈四等情由,下部察议。经部议,郭世隆革职,陈诜、齐世武等各降五级留任,赵申乔降四级留任,贝和诺降一级调用。陈四等所经过府州县官,行文该督抚查参。

      玉书居官五十年
      康熙五十年(1711)五月十八日,大学士张玉书在热河病故,终年七十岁。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南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他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康熙三年(1664)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右庶子,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九年五月有,他以进讲称旨,经部议叙,加詹事府詹事衔,加一级,六月升侍讲学士。康熙二十年,张玉书为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为教习庶吉士。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升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任刑部尚书。康熙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居官五十年间,曾奉命视察河工,澄清了靳辅治河十余年的功过;审理浙江巡抚金鋐捏造虚款及藩司李之粹迎合附会案,使贪官污吏受到查处;跟随康熙帝南巡,对治理黄河多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跟随康熙帝从征噶尔丹,预参帷幄之议,对最终打败噶尔丹做出了贡献。正因为如此,在张玉书随从康熙帝往热河、并在热河病故以后,康熙帝即命大学士温达会同翰林部院官员,以及内务府总管前往吊唁,赐帑金一千两,料理丧事。还派遣内务府监制棺椁幔帐,沿途拨夫役护送回京。康熙帝亲书挽章,加赠太子太保,谥文贞。张玉书故去的次日,康熙帝又亲作挽诗一首,并对大学士等说:朕自幼读书,立志待大臣如手足。五十年来,许多大学士都以年老告辞林下怡养,朕常使人存问。凡在朝诸臣,朕待之甚厚,他们也矢忠尽力,历数十年之久,与朕同白了须发。朕念宿学老臣辞世者辞世,告退者告退,每每伤心痛哭。

      江南发生科场案
      康熙五十年(1711),江南乡试,正主考官左必蕃,副主考官赵晋。十一月初九日发榜,因主考官徇私受贿作弊,士论大哗。二十四日,数百名诸生聚集玄妙观,抬拥五路财神直入学宫。有的人作打油诗讽刺考官,诗中写道:左邱明两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还有的人用纸糊住贡院匾额,改“贡院”二字为“卖完”。江宁织造曹寅向康熙帝折奏说:今年文场秀才等甚是不平,中者是甚是不公,显然有舞弊行为,因此扬州秀才扰攘成群,将左必蕃祠堂全部拆去。江南乡试主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也疏奏:撤闱后闻舆论喧传,有句容知县王曰俞所荐吴泌、山阳知县方名所荐程光奎,都是不通文理者,臣也感不胜惊愕。康熙帝颁旨命有司严察。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九卿议覆:江南科场贿通关节之副考官编修赵晋改斩立决(后从狱中拖出,借尸冒称自缢),呈荐吴泌试卷同考官句容县知县王曰俞也改斩立决,夤缘中式吴沁及说事通贿俞继祖等照原拟绞监候,呈荐程光奎试卷之山阳县知县方名改斩立决,入场前在贡院内埋藏文字、入场后抄写中式的程光奎照原拟绞监候,请人代笔中式的徐宗轼及夹带文字中式的席玕照原拟枷责,正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失察革职。康熙帝就这一事件谕大学士说:现今考试官不遴取真才,只图贿赂,拉关系作弊的逐渐增多,此等人若不严加议处,即行正法,绝对不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康熙50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