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康熙51年、52年 ...
-
清政府实行“孳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九日,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朕览各省督抚奏报编审人丁数目,并未把加增之数开报。天下承平已久,户口日多,若按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土地并未扩大。应令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不增不减,永为定额。此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这样,清政府遂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清政府衽这一政策有其历史原因。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地税、丁银分征。清政府虽然多次实行蠲免钱粮,但田赋蠲免不等于丁银减轻。虽然丁银也屡有蠲免,但清政府对人丁一直没有进行彻底清查。康熙年间,人丁增长很快,他们大都不入户籍。这样,国家对这些人无法进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由乘机压榨,使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流动人口日益激增,必定要干扰社会安宁,引起社会动荡。清政府为了通过改革赋役制度来控制人口,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便决定实行“孳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孳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从中央到地方不得随意增加,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它还为以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奠定了基础。
允礽太子位再度被废
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三十日,康熙帝宣布再废允礽太子位。当时,他巡视塞外刚回到北京,便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允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康熙帝奏知皇太后以后,便命人将允礽拘执看守。十月初一日,他又向诸王、贝勒、大臣等宣谕重新废黜允礽的原因: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是非不辨,大失人心;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康熙帝还告诫诸大臣:今后如果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立即诛杀。允礽太子位再度被废,根本原因是皇帝与储君、皇太子与皇子之间争夺权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太子复立不久,太子党就又团聚在一起,他们谋求权力和地位,从而与康熙帝要求皇权必须绝对统一发生了矛盾。太子复立后,与诸皇子的矛盾也立即尖锐化,从而遭到了皇子党的大肆攻击。在这两种矛盾中,皇帝与储君的矛盾是主要的。复位不久的太子允礽曾发出怨言:古今天下,哪有四十年的太子?康熙帝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曾对太子党提出警告。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畅春园大西门内箭厅召见诸王大臣宣称:有人依附皇太子而结党。各位大臣都是朕提升的,受恩五十年了,现在要依附皇太子,不知是何居心?为了彻底粉碎太子党,康熙帝还令将都统鄂善、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悟礼锁拿候审,将步军统领托合齐解职拘禁宗人府。但是,这样做并没有缓解皇帝与储君的矛盾,于是,康熙帝决定再次废掉皇太子允礽。
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
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遣图理琛等人出使土尔扈特部。图理琛,字瑶圃,号睡心主人,姓阿颜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他步入宦途后,曾任内阁侍读。康熙五十一年,迁往伏尔加河流域的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派遣使臣到北京朝贡,乘此时机,康熙帝决定派遣使臣前往该部慰问。康熙五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图理琛使团一行由北京出发。他们经张家口,过喀尔喀蒙古牧地,进入俄国境内的楚库柏兴(今苏联色楞格斯克)在这里,因等待俄国沙皇准行的谕令,而耽搁五个多月。康熙五十二年正月,他们继续前进。途中,渡过了柏海尔湖(今苏联境内贝加尔湖),穿过了西毕尔斯科(即西伯利亚),终于在康熙五十三年六月初一日,到达了阿玉奇的驻地玛努托海(今苏联马纳特),受到了阿玉奇派出的喇嘛和官员的热烈欢迎。第二天,使团与阿玉奇汗会面,宣读了康熙帝的圣旨,转交了康熙帝赠送给阿玉奇汗的礼品。阿玉奇感激不尽,大张筵席,款待使团一行人,阿玉奇汗还叮嘱使团成员,回国后一定要问候大皇帝。图理琛使团一行在玛努托海停留了十四天,在完成使命之后,于六月十四日启程回国,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二十七日回到北京。图理琛使团是清政府派往欧洲的第一个使团。图理琛回国后,编有《异域录》一书,叙述俄国及土尔扈特山川、民风、物产,翔实地记述了使团与俄国交涉,和阿玉奇等人往来的情况。
噶礼、张伯行互参案发
康熙五十一年(1712)正月,江苏巡抚张伯行上疏力劾两江总督噶礼,告他在上年科场案中,以五十万两银,徇私贿卖举人,不肯审明实情;初到两江总督任,就对两省文武属官,逢迎趋附者,虽秽迹昭彰亦进行包庇,守正不阿者,虽廉声素著也要吹毛求疵。噶礼秘密购到了张伯行的条陈,也捏撰数款,星夜驰奏,劾张伯行有七项罪行,并否认得银五十万两事。一时间,朝野大哗。噶礼,满洲正红旗人,开国功臣何和礼四世孙。他在康熙三十八年七月至四十八年四月任山西巡抚期间,就因贪婪无厌、加派私征、虐吏害民而屡遭御史劾奏。只是因为他矢口否认,康熙帝又未加觉察,才不但未被处理,反而升任两江总督。从此噶礼更加肆无忌惮,上任才几个月,就把江苏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官一律劾罢。张伯行,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东)人,进士出身,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曾任内阁中书、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司按察使、福建巡抚等职,为官廉正,刚直不阿。互参案发生后,康熙帝极为重视,先后令尚书张鹏翮、总漕赫寿、尚书穆和伦、张廷枢严审。由于这些人偏袒噶礼,问题未能澄清。还是康熙帝明察秋毫,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二日作出决定:噶礼革职,张伯行留任。后来,噶礼欲毒其母,经过严审,问题终于搞清,被令自尽。
康熙五十二年
清政府处理顺天乡试案
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处理顺天乡试舞弊案。顺天乡试中第一名查为仁之父查日昌,请人为其子代笔,贿买书办,传递文章,事发后脱逃被获,处斩监候。查为仁及书役龚大业处绞监候。代作文章的邵坡,革去举人,杖徒。失察的御史常春、李弘文罚俸一年。二十六日,继续处理顺天乡试舞弊案。中式的周启,本系原任步兵统领托合齐家人周三之子,请人代笔,串通誊录吏役通同作弊。事发后,周三又贿嘱司狱弄死首告伊子的邵文卿,希图灭口。周三、周启俱立斩。说合通贿的谈汝龙、高岳,受赃书吏何亮公、钱灿如绞监候。代周启作文的王廷诠杖徒。失察的誊录所、受卷所官、监察御史、提调官等均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