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结交友人 ...
-
两人真正地成为朋友是因为志同道合。
有一天,放学后,锦离去办公室找国文老师时,偶然地发现了对方也在写文并看到了他的笔名,夜深。
当时,整间办公室只有他一人,而他又在专心创作,所以并没有注意到有人来过。
锦离思及对方的优秀,不免有意识地关注了一下以这个笔名发表的文章。
傍晚时分,夕阳橘红色的光投射而下,在院墙上映出了斑驳的花影。和风吹过,大片的白茉莉随风摇曳着,漾起了阵阵蛊惑的香。
院子里,梨树下,被佣人放了一张软塌。
软塌旁边,是一张小桌,桌上沏着一壶清茶,摆了几碟精致的点心。
天色有些暗,锦离也就从善如流地戴上了一副银丝眼镜。
眼镜那细长的珠链自他脸颊边轻柔地滑落,配着这唯美的场景,好似也为他氤氲出了几分罕见的温柔缱绻。
他穿了一件宽松的衬衫,雪白的绸面上绣着水蓝色的莲纹,雅致华贵。下身同样穿了一条黑色的丝绸长裤,在家中是难得的轻松、放纵。
他一手撑着头,姿态懒散地半侧着身子,另一手拿了一份报纸,认真仔细地阅读着。
其实,他对夜深这个笔名并不陌生,最起码,听人说起过。
但,当初他课业繁重,又不喜晦暗的文字风格,所以,哪怕这位作家享誉文坛,他也未曾拜读过他的文章。
有文人曾评价夜深先生,赞其:“天下风云,尽出笔下。”
他的写作范围极广,涉及了时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各个领域,内容多为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民生。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
而今,山河破碎、时局动荡,强敌环伺而内战不歇,但文人风骨仍在,战士铁血尚存,当局救亡图存之心未熄,各阶级的探索也始终不曾停止。
所以,哪怕承受着几乎覆国之痛,乃至于后来一寸山河一寸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曾放弃过反抗,他们终是迎来了光明。
夜深,在几年前横空出世,却光辉璀璨如烈日骄阳,写出了无数影响力巨大的篇章。
不久前,他还曾亲身下场,就“女性教育,女子平权”一事,在报纸上,与守旧派展开多次战斗,其言辞激烈、表意犀利,让人不禁怀疑起了他的性别。
他也是那些爱国人士中的一员。
他主张“启民智,以教育救国”,认为社会各界都应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且,学校不仅要教导学生知识,也当培养他们的参政意识,以充分挖掘“学生”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潜在能量。
同时,强调女性教育的必要性,极力呼吁女子学校的建立与落实。
锦离读过他的作品后,倒是少了些对他文风的不喜,反而对他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那年轻俊美的男子,在拿起笔的一瞬,仿佛整个人都盈满了一种不属于他的蓬勃力量,像极了雪中的松柏,凌寒而青翠,有着亘古长存的坚韧。
他收集了夜深的全部作品,吩咐侍从去调查了他的所有经历,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他的风评。
在看过了他的全部资料后,才决定要交下这个朋友,也是将来的盟友。
他一向认为,闪耀的人身边需要同样闪耀的人,需要那个人在欣赏他的闪耀之余,可以让他更闪耀。
夜深,真名穆扬,出身书香世家,是长房嫡幼子。
两人背景相似,家世相当,本身又都是才华倾世、能力出众之人,理想也大同小异,若是再性情相投,二人必然会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
当然,也会是有着共同利益的最坚固的盟友。
锦离虽修无情道,情绪淡薄,能付出的感情少,却极看重因果。
只要与他相关之人无二心、不背叛、尽心做事,就一定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收获,拥有相对美好的结局。
但,即便已下定决心,他也并未急着行动。
他习惯于将事情做到最好后,再谈交际。
入学前,他就仔细地研读过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认真地为自己规划好了学习进程,做足了跳级的准备。
入学后,他熟悉新环境,延续着一贯规律的作息,专心学业,争取着最优秀的成绩、最优异的表现。
唯一的例外,就是夜深,或者说穆扬。
不过,他依旧理智而清醒。
他的任务是成为一代文学巨擘。
会接过下一任家主的权柄与第二军权继承人的身份,都有一部分是为保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而这两个身份关系着家族所有成员的生死荣辱,它代表着的是无比沉重的责任。
这份沉重要求他必须优秀,必须足够出众。
所以,自他有意识起,就决定摒弃所有的浮华与欲望,像最艰难的苦修者一般,持续不断地为自己的成长汲取养分。
他的目标,自始至终都十分清晰,所以,他走出的每一步也都不曾犹豫。
多年过去,他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
此时,是1907年,锦离12岁,跳级后,在读高小4年级。
穆扬是他的历史课老师。
锦离11岁,刚入学时,两人初识;半年后,因一个笔名,他单方面做下了结交的决定;到他12岁时,两人才真正有了交集。
穆扬是一位老师,锦离是一名学生。
那么,从课业入手,无疑是拉进两人关系的最佳途径。
为此,锦离一丝不苟地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地阅读他在课上推荐的每一本拓展性书籍,打算有不懂的地方,再借机向他请教。
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非常有深度却又不会过于出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穆扬难免会对拿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生出好奇、欣赏之情。
而锦离身份高贵、容貌出色、气质绝俗,在学习上,天资出众却又勤奋刻苦。
那种一眼就能看见的优秀,让他在众人中出类拔萃,如同鹤立鸡群。
人天性向往光明美好,人天生渴望优秀出众。
果然,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两人就可以单独说上几句话了。
看得出来,穆扬确实十分重视自己。
他是个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人,习惯于将工作与生活完全区别开来,也格外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间。
若将他比作一只猛兽,那么,他的房子就是他的领地,拒绝任何陌生人踏足。
但,他却偶尔会邀请锦离去他家中做客。
他住在一处四合院,院子里种了很多青竹。
屋前是一棵巨大的合欢树,簇簇盛放着的绒花缀满了枝丫,风一吹,就会打着旋儿飘荡着落下。
墙角处有一大片葡萄架,串串深紫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了架子上,大朵大朵的牵牛花沿着那支架一路蜿蜒而上。
浅粉、深紫、翠绿三种颜色相间,硬是让这不大的小院有了一种如诗似画的高雅、浪漫。
第一次来,锦离并没有进入室内。
两人只是在那合欢树下,端坐于石桌旁,下了一盘棋。
临别前,锦离淡淡地道:“棋道,非人道,你不应以一局棋来评判一个人,吾之才能亦非一局棋可以展现。”
后来,两人交往渐深。
他开始时常邀请锦离到他家中做客。
品一盏茶,试一道菜,听一曲琴,评一首诗,饮一壶酒,都可以作为理由。
锦离也从不拒绝。
他们明明是性情、经历迥异的两个人,但,在一起时的感觉却极为美好、太过和谐,以致于会不约而同地珍惜。
记得有一次,两人分别时,穆扬望着天边的云霞,淡淡地道:“我从未想过,这一生还能够拥有一位挚友,一位同行者。
尤其是,当我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的时候。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是我一生之幸事,纵然相处的时光短暂,却足以在我心中凝成一段永恒。”
锦离心有所感,分别在即,他打算离开了。
但他也不阻拦。
他清楚,对方是怎样温柔又坚持的一个人。
他会用尽所有的力气,都不过是为了心里的人和肩上的责任。
古语云:文人治国,武将安邦。
当整个时代都在迷茫时,文人关系着一国命脉。
他们以笔为刀,劈开重重黑幕,凭借着巨大的影响力,碾碎了这纸醉金迷的虚假繁荣,让无数人终于正视了这片土地穷困、羸弱、无力反击的现实。
创作,从来不是毫无意义的。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切实地改变着这个世界。
这一年,在清政府授意下,学部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打破了中国数千年以来学校教育的“女禁”规则。
这意味着夜深、婉兮等文学、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穆扬作为女子教育的倡导者之一,必然会想要进行实地考察。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么写道:“即便吾之所见仍旧满目疮痍,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我们也不应蒙住眼睛、捂住耳朵,我们该有看见、听到、表达的权利。”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一生,不曾虚度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