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大汉帝国最顶层新一轮的权势之争,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对定陶傅太王太后和定陶丁太后的限制入宫令为开端,正式拉开了序幕。
      先帝的外家王氏一族开始对新帝的外家傅丁两家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排挤打压,本就在中央朝廷中没有多少势力的傅丁两家很快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朝中大臣看在眼里,都开始各自观望权衡起来。
      董贤看在眼里,虽然有穿越前的做的梦和查阅到的历史打底,还是有些为那个人担忧。

      宣平门德善里董家。
      这天是休沐日,董贤和父亲董恭不用去上值,两人在书房靠窗的地方,放了一张方几,支了一个红泥小火炉,正在烹茶闲聊。
      董贤跪坐在席上,侧身向后探,打开了身后的一个矮柜,矮柜里摆着两个竹笥,一个刻着“槚”,一个刻着“茗”。
      董贤将刻着“茗”的竹笥拿出来。
      刻着“茗”的竹笥里的茶是从阳羡也就是后世的江苏宜兴来的,是近年流行的新茶,从前的茶都是从武阳也就是后世的四川彭山来的。如果细细深究,饮茶风气的也都是蜀人带到长安来的。
      特别是司马相如、王褒这两位蜀人辞赋家将“茶”写入作品中后,简直如同后世的明星带货效应一般,茶迅速风靡全长安 ,二人的“粉丝”都争相买茶烹茶饮茶,想一睹“爱豆”作品里的茶的风貌。
      董贤拿出来的阳羡茶,一是晚采,二是嫩芽,和他没有拿的槚笥中的茶相比更为清甘,槚比较苦,董贤喝不惯。
      此时的茶都是蒸青制法,都是制成团状或饼状,本来就比较苦涩,而槚就更苦了,董贤在穿越前喝惯了炒青制法的茶,此时喝这些茶就已经有些喝不惯,怎么可能去拿更苦的槚。
      不过董父似乎和董贤有不同的选择,他见董贤拿出了茗笥,有点想叫董贤换槚笥,但又宠儿子不想驳了儿子的意,于是伸长了脖子有点坐不住,对着大儿子尴尬地微笑,欲言又止。
      董贤见状哪还不明白呢,只得无奈地把茗笥放回去,把槚笥拿出来:“您也不用太省了,家中现在不缺这点钱,槚和茗的差价现在对家里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董贤真的无奈极了。
      自从董家开了包子铺后来又升级成糕饼铺后,董家已经靠自己的辛苦经营踏进了长安富豪榜的末尾,家中的钱财怎么样都够用三辈子了,但董父依旧十分谨慎节省,毕竟是他已经节省了大半辈子了,成了习惯。
      对此董贤也没办法,他这一世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谨慎又平凡的老好人,一辈子都学不会炫富跋扈。

      董贤拿出竹茶刀,磕下一小块茶饼放到一个带把手的敞口小陶杯里,将笥桶盖好放回去。
      然后暂时拿开放在红泥炉上的陶制小执壶,这个小执壶是董贤特地去陶坊定制的器型,本来这种执壶的器型要到唐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现在还没有。

      董贤伸手将小陶杯放在火上慢慢炙烤直到茶饼变色就将它拿开,把执壶放回火上。
      接着将茶饼放在一个小钵中用小杵轻轻碾碎,倒到一个瓦盂里。
      这时执壶里的加了盐的葱、姜、橘皮水已经滚沸了,董贤握住执壶的把手,缓缓将还在沸腾的滚水注入到瓦盂里,很快水面浮起一层泡沫,茶叶的香气也被滚水激出,四散飘逸开来。
      待茶叶末慢慢沉底,董贤再用小瓢将茶水分到两人各自的茶盏里。
      这种烹茶法在此时刚刚开始流行不久,也是从荆巴之地传来的,直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人们还在沿用此法烹茶,三国张揖《广雅》中也详细记载了这种烹茶法,此法与唐朝的煎茶法相比,一是没有使用碾罗,而是茶汤是浇覆而成的而非直接将茶叶投入水中煮沸。

      董贤和董父各自拿起茶盏开始享用,董父享受地发出一声喟叹,而董贤则显得兴致缺缺,颇有心事。
      他左手扶在茶盏下,右手在盏身回环轻抚,沉吟片刻他道:“父亲,不知对近日朝中两家外戚风波,你们御史府中人有没有什么议论?”
      董父想了一下,道:“御史府中对这个的议论不多,不过我看傅丁两家形势不太好。”
      董贤轻抚茶盏的右手停下了,变成紧紧捏着盏身:“这个又是怎么说?”董贤是内朝官,且身上的实际职务是天禄阁校书,整日闷在阁里,很少有机会在外面行走,对很多事的了解不够直观细致,只能旁敲侧击地从同僚亲朋处打听。
      董父低头看着茶汤道:“你看,这陛下一登基就封了定陶王太后的表弟傅喜为卫尉,卫尉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可以说陛下在内宫的安危都握在卫尉手里,由陛下最亲的外家掌握这个职位无可厚非。但近日我观傅喜与大司马王莽、丞相孔光还有左将军师丹走得越来越近,大司马、丞相和左将军经常邀他去研讨经典,他在朝中的发言也丝毫没有站在陛下和傅家的立场上。”
      董父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就这傅喜的事说下去,而是突兀地道:“我与几位好友官小势力微,都秉持中立,不想参与新旧外戚之争。”
      他抬头看着董贤:“我接下来说的话你不要在外面说。”
      他肃容道:“我与几位好友近日越发觉得陛下处境艰难,朝廷局势诡异,恐汉室危矣。”
      董贤浑身一个激灵,手上一抖险些将茶汤泼出来。
      董父继续严肃道:“自文景以来,一朝皇帝有一朝外家荣耀,从没有一朝像今日这般,前朝的外戚完全制霸了今朝的朝廷内外……也不对,有三朝有这样的情况,一是孝昭时,二是废帝昌邑时,三是孝宣朝早年。”
      “这三朝的朝局都十分诡秘莫测,危险重重。孝昭时霍光先是与上官家相斗,上官家被斗倒后,他为了让外孙女上官皇后独宠,居然在孝昭帝快成人时,‘令宫人皆为穷裤,多其带’后来孝昭帝成人快亲政时,居然就病死了。废帝昌邑时霍光又与上官太后主废立之事。而孝宣早年,霍家居然跋扈到毒死了许皇后,只为让霍家女上位。后来霍光之子霍禹更是阴谋反叛,所幸孝宣皇帝英明果果决,挫断了他的阴谋,要不然,这大汉天下,可能就换了一个姓氏坐了”
      “而近日朝中诸事,王家权势几乎遮天,不得不让我们几个小官联想到霍家旧事啊。”
      董贤听到这里,只觉得喉头紧绷,他艰难道:“那父亲和朝中诸位大臣希望谁赢?”
      “谁赢?真是年轻人,说话就是天真。”董父苦笑,“我们希望谁赢有什么作用和区别么?且不说我们对局势所能做的微乎其微,更何况只要不站队,谁赢我们都是继续做朝官。”
      “说实话,这种层面的斗争,其实还是看最上头的人,现在就看陛下和王家,谁更能忍,谁更有魄力能看出时机一击必杀了。”董父最后下结论道。

      就在董贤为刘欣担忧不已又帮不上忙的时候,新帝刘欣对王家的种种挑衅选择按兵不动,暗中积蓄力量。
      他表现得对王氏的打压毫无芥蒂,依旧十分孝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样子,对大司马王莽的诸多政令也是言听计从,非常完美地扮演了王氏一族最需要的软弱无能的傀儡皇帝的形象。

      但大司马王莽与太皇太后王政君感觉自己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十分气闷,又对新帝刘欣的态度还心存怀疑,决定试探一二。
      于是王政君和王莽联合起来演了一出戏。

      太皇太后王政君先是下诏书,以避让新帝外家的理由让王莽辞官回家。
      接着王莽做足了姿态,上疏乞骸骨,表示要还政于新帝。
      二人的作态不仅令朝野上下盛赞王家不争权夺势,王家的名声因此大涨,也是一个更大的以退为进的陷阱。
      只要刘欣一时不察,真的顺势同意让王莽辞官回家,朝野中众多的王氏党人就会集体上书,请求皇帝留下王莽,到时刘欣不仅没能免掉王莽的大司马之位,还会处于道德舆论的被动位置。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 1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