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上篇:天之德第二节-天德好生 ...

  •   正文:

      宇宙太初,天地虚无,万物不存。

      天遵道行,从无到有,化天地、造万物,故天德好生。

      天德之生,生万物、育万物、善万物;从低到高、从少到多、至于无穷。

      天德不生,万物不有;天德不育,万物不久;天德不施,万物不惠。

      天地造万物,曰创;天地存万物,曰命;天地活万物,曰机;天地滋万物,曰养;天地促万物,曰长;天地化万物,曰进。

      创、命、机,育、长、进,生之要。

      故天之大德曰生,天德之生,万物有生,生生不息。

      故好生之德,乃天德之始。

      ________________

      阐释:

      生,《说文注》:“生,进也,象艸(cǎo)木生出土上。下象土,上象出。”

      天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宇宙间的万物,即天以生为最大的德行。

      这不仅讲天生成万物的问题,还赋予了天以最高的道德意义。

      也就是说,在自然界的本身变化生成中,必然有一种相对规律性的发展演化过程,这种发展演化过程包涵着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目的性,自然也包括生命的从无到有、生物的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也包括人类及人类社会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所以,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由天地,也就是大自然界创造的、给予的;万物的生生不息、不断的发展、进化,必然也是天地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

      创造并养育,以及万物不断生长、进化、发展,是天的无上恩德、惠泽,所以说好生是天最伟大的德行,也是大自然最尊崇的德行。

      道家(老子)认为:在宇宙之初,天地还未出现,整个宇宙充斥一片混沌之气,寂静无声、空虚无形,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几乎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所谓的无或者《易经》中的无极状态。

      天地阴阳相互作用,按照天道规律运行,经过漫长孕育分化,形成天地之始的洪荒状态,即初始的有或太极状态,并由此进一步繁衍生成大自然的万物。

      这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万物本质的解释。道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备,不增不减,永恒常存。

      中国古代先哲们数千年前即开始思考宇宙及天地如何形成等极为高深的哲学问题,更形成了殊途同归的道家观与《易经》观两种朴素的、具体的、高度系统化的宇宙观哲学系统。

      先哲们首先排除了神创造世界、神创造人等有神论,而是认为宇宙及天地万物的诞生都是大自然运行、发展的必然的逻辑结果,从而掌握了以宇宙及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作为思想源头的、超越地球上其他所有认知的、朴素的宇宙哲学观。

      虽然宇宙及天地的诞生至今未有确凿证据,但中国古代这种“从无到有、从少到无多又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朴素宇宙哲学观,与现代“大爆炸”理论比较,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不得感叹中国古代先哲们的伟大,也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选注

      一、中国古代天地生成思想

      1.《老子》思想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间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开始,而有却是从无产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道的规律,从无到一(即有),再一(有)到二(阴阳),再从二(阴阳)化生万物。

      也就是说,万物生成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易经》思想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按照《易经》的理论,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朦朦胧胧、虚虚渺渺,好像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无极的状态。

      无极经过久远酝酿、运行,地心(地核)引力逐渐形成,宇宙中的物质逐渐被吸附其上,形成太极,这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

      在物质逐渐被吸附到地心的过程中,污浊沉重的物质逐渐下沉,成为地;神秀轻盈的物质开始上升,成为天,天地开始形成,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天(阳)和地(阴)也就被称为两仪。

      天、地在《易经》中被译为阳、阴,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变化促生而来。天地形成后,开始孕育、生化万物,进而繁衍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当然,这些具体现象与形态也都是变化中重要的一环,只是这个过程极其漫长,漫长到超出人类的想象力。

      3.《淮南子》思想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kuò),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还没有天地的时候,宇宙一片混混沌沌的状态,没有一定的形体也没有一定的景象,因此叫做太昭。清虚空廓是道原始的状态,清虚空廓后来又生成宇宙,宇宙生出元气。这种元气是有一定界限的,其中清明部分往上升腾就形成天,重浊部分凝结下沉就形成地。清明部分的气容易汇聚到一起,重浊部分的气很难融合在一起,所以最先形成的是天,地是后来才形成的。

      天和地的精气相融合在一起,于是孕育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孕育了春秋冬夏四季,四季的精气作用而产生万物。

      4.《清静经》思想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大道没有形象,但它却化育出天地万物;大道没有情感,但它却使日月运行;大道没有名字,但它却使万事万物生长有序。

      二、现代宇宙诞生认识理论

      1.大爆炸理论

      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大爆炸宇宙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4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

      2.宇宙永恒说

      宇宙永恒说是科学家提出的第二种假说。

      他们认为,宇宙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说,一些星体湮没了,在另一处会有新的星体产生。

      宇宙只是在局部发生变化,在整体范围内是稳定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上篇:天之德第二节-天德好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