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栖蝶双宿兮烛华照君,孔雀南飞兮断鸿斜阳。

      梧叶飘黄兮冷缢情伤,蘋梅花老兮空识白航。

      几孤风月兮屡变星霜,海阔山遥兮碧海悲凉。

      故人何在兮盂盆难望,雨上清明兮人间彷徨。

      咫尺长亭兮生死两茫,一江晴岚兮碎尽《画堂》

      安知胡马兮越鸟巢南,塞上青魂兮待君顾反。

      ——题记

      楔子

      康熙三十一的春天来得似乎特别晚,天空灰朦朦的,凄冷萧瑟。无端端的为那向来繁复绮丽的北京城也平添上了几笔非如往昔的清绝寥寒。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气已经过了,紫禁重阙上的琉璃瓦却依旧白得晃眼,皑皑积雪簇拥粉饰着凤阁龙楼,清一色的红墙碧瓦,还未开冻。丹墀下,鎏金盘龙大铜缸沿上挂着一层薄霜,缸里的水纵然一天一换,却仍结满了蜘蛛丝般千丝万缕的细凌。

      卯时初过,凛冽的朔风让天空显得越发干冷。奉菊一身印花水绿色旗袍,掩映着开了一天一地的白梅,搓着手,遥遥地立在庄宜园的石阶上。喝出的白气氤氲着她被冻得略有些微红的粉颊,连带着一双灵秀水瞳亦浸透了三分寒气。平日里,除了丹墀各殿,东西六宫的主子在这个时辰都是未起的。只是不巧,前不久皇帝赏了几匹蜀郡进贡的上等水绸绣缎,也不晓得是敬事房一时倏忽还是原本就唱的这出儿,送来的竟是清一色的素粉雅白,宜妃见了,自然是讨不得喜,只在谢恩之后挑起凤目扫了一眼,兴手翻了翻,便索然无味地挥手让人收起来,压了箱底。

      那些个眼馋的小蹄子见了,本盘算着再过几日连主子自己都将这档子事儿忘了之后再将那几匹物件悄悄儿带出宫去换几张银票。却不知怎么的,昨儿个用过晚膳,闲来无事,院里几人也不分主仆,正在院子里摘梅做茶,宜妃突然对她问起了良嫔,在听得容妃底下的秀玉姑姑只因一个不忍,在八阿哥下学后,偷偷将其给良嫔引了去,只为他们母子见上一面,却在半道儿上被皇帝截个正着,龙颜震怒之余连带着容妃也被狠狠数落了一顿,那良嫔自是也逃不过,本就病着,被万岁这一斥责,竟也伤得咯血后,便是连那向来不动声色,进退有策,几年来宠冠后宫的宜主子亦是禁不住为之一叹。罢了,便也未再追问,只隔了一阵,待梅瓣花絮都置了筐罗,晒出赭台,方才忽然吩咐:“明儿早些起,待禟儿放了课,将那几匹蜀锻提了,咱们瞧瞧她去。”

      “她”自然是指良嫔了。想想,倒也可怜。虽说贵为主子,但毕竟身份卑贱,连儿子也没法子自己养,千辛万苦怀胎十月,生下来了,却连瞧也没瞧上一眼,便被抱走,过继给了别人,任那做娘的哭个昏天暗地也无济于事。在这片天不管,地不念的笼子里,如狼似虎的心思防不慎防,想攀高枝儿的人亦是多如过江之鲫。起初,有万岁爷想着护着,倒是安稳,旁人虽妒忌,亦不敢轻举妄动。现下,君王爱迟,落井下石的、冷嘲热讽的、幸灾乐祸的便像是合计好了似乎,“呼啦啦”地蜂拥而上,狠不得将人生吞活剥了。连那稍得势的奴才,也敢不将她放进眼里,各宫嫔妃就更不用说了,冷眼瞧着,当热闹看了。让她们这些稍有良心的奴才见了,也只能是叹一口气。

      倒是宜妃,似与别殿的主子有那么些迥然不同,作为自然也是南辕北辙的。只要是这紫禁城,乃至整个京师,谁人不知郭络罗氏宜妃心气儿高,性子傲,说一不二,喜怒无常。偏偏不知怎么的,任凭那六宫粉黛、佳丽三千,皇帝好似就犯在了这一个人的身上,无论圈子兜多大,路走多远,最后还是得绕回来。旁人只道宜妃手段高明,城府极深。却只有他们这些伺候在庄宜院的人才晓得,那哪关什么心机算计,只不过是皇帝在一个漫不经心的时候,顺手将宜主子收起来压了“箱底”,纵然心上能放千百,心底却只容得下这么一个。

      长久以来,为妃为后,便是如那武帝一般君临天下,但凡能走到这一步的女子若非是真正儿的蕙质兰心、八面玲珑,又岂能在这风口浪尖安卧睡榻,高枕无忧?在奉菊看来,宜妃的聪慧不在琴棋书画、更非四书五经,而是尽显在“高深莫测”四个看似极为悬乎的词儿上。她像是什么都知道,了然于心,又好似什么都不知道,大智若愚。奉菊依旧记得,几年前,宜妃入宫奉嫔那天,她还只是一名侍奉皇后的粗使丫鬟,在御花园,瞧着那一身玫红牡丹勾祥云金菊的女子轻易地在太皇太后跟前用一种便是金銮殿上的那些博学鸿儒亦未曾见识过的奇怪字体行云流水地写下:不琴、不书、不画、不舞,八个大字,然后将笑如桃花,面若芙蓉地将那御笔豁然撅断。一时间,四座皆惊,她却淡若浮云。自经指着立于皇后一侧的自己道:“老祖宗,澜儿想要这个丫鬟伺候,可好?”

      从那以后,各宫主子皆会的技艺,宜主子都只道不会。各宫主子皆在殿上弄琴吹笙之际,宜主子都只立于一旁漠然静观,然后笑得一如三月的桃花,漫烂明丽,艳魅近妖。古往今来,天下人道,越是美丽的女子,越是心如蛇蝎。对于旁人的死,宜妃却是漠不关心的,连她自己亦时常对坏了其规矩的奴才怒上眉梢,一顿板子,打得山响。抗得下,便活,抗不下,死了。只差人用席子一裹托去小树林埋了也就罢了。便是这么一个连对自己方进书斋不久的九阿哥亦是管教得极其严苛的艳丽女子,却独独对那性子柔弱到几乎逆来顺受的良嫔颇为上心,珠花丹蔻、胭脂水粉、绫罗绸缎、檀香墨烛,无论是皇帝赏下的还是敬事房分来的,甚至是下边儿的亲戚孝敬的,多少都会差人送去一份。

      尤其是良嫔怀上龙子的那会子,东西六宫,前来阿谀奉承、煽风点火的不再少数。所有自以为是、心怀鬼胎的嫔妃们都笃定宜妃绝容不下这良主子肚里的祸根,又在其模棱两可的答复中更为确信,个个束手只作壁上观,唯有那永和宫的德妃曾含沙射影的劝过几句,可见聪颖如她亦是对宜妃被放不下心的。可谁也不曾想,良嫔的孩子不但生了下来,而且还是个皇子。奉菊至今都记得,那一日雪下得很紧,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铺天盖地的下。华盖晦明,一夜之间,储秀宫内迟迟未开的红梅,乍然盛放,傲雪而立,簇拥繁复。红得似霞,似血,似火。烈烈燃烧,烧暖人心。漫天满地的连成战阵、绘做玄龙、白描出纤尘不染的旷世玄绮,仿佛连这天地也为之惊艳,惊艳于这一场由红梅点燃的连天大火,烧不尽的三千芳华。

      而同样身怀龙种的宜妃,便就这么静如止水地独自站在那铺天盖地的大雪中,一天一夜,直到婴儿的啼哭伴随着微暝的晨光划破夜的伤痕,随之,她浑身一颤,然后以一种仿佛不属于这片天地的声音喃喃自语地说:改不了的,什么也改变不了的……

      最后,良嫔的儿子出人意料地过继给了容妃,所有宫里的人,甚至包括她亦是以为皇帝会让宜妃去抚养那个孩子。现在想来,虽是奇怪却也理所当然,在这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的殿宇中,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其奇怪的一面,它们的怪异一如这里每一颗人心的偏激。然而,八阿哥的出世与其不容置咄的姓氏却并没能让他的额娘摆脱这仿佛无边无尽的迷障囫囵,而宜妃似乎亦像是渐渐忘记了那名深居秋庭,如兰淡雅的女子一般,再未问起过关于她的一切,只是在旁的议论中漠不关心地随意听上一两句。然后不急不予地走开,让仅四岁的九阿哥一遍一遍地抄写道德经上那千篇一律的四句话:不恃功成而不居,不居是以不去,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曰上善若水。

      韶华如水,似云流逝。庭前花开,季逝而落。现下又是一个寒梅盛放的时节,过去了整整八年,沉寂了整整八年,宜妃竟又问起了那病若西子尤胜三分的倾城女子,是一时兴起还是欲来风雨?奉菊暗叹一声,垂下眉眼,又捧着双手喝了口热气,搓了搓。一抬眼,便遥遥地望见春嬷嬷自中园的梅林间甩着帕子疾步赶来,头上的素穗随着她若柳拂风的身子晃动出婀娜的弧度。她是太皇太后指派下来伺候九阿哥的奶妈,原也是属镶黄旗包衣,进宫五年来做事精细,顾虑周全,由她来照顾自是极妥帖的。只昨儿个入了夜宜妃方才说要接九阿哥放课,主子心好,又不让人去打搅春嬷嬷,硬是耽搁到今儿早才由小毛子去传了话,毕竟太急,好歹是让早已迎在门口的奉菊扎扎实实地吹着冷风,候了一个时辰。

      想着总算是千呼万唤的等了来,几步迎上去,任凭风尕子刮得脸颊微有些生疼,一把挽住那也是一脸急色,喝着白雾的双十女子,半嗔半怪地说道:“怎么这会子才到,宜主子等得近两个时辰了。”

      由着奉菊挽着她一并拾级而上,来不及多做解释,春蓉只啐了句小毛子的不是,一个闪身,步入暖姝阁,抬眼便见高堂之上,一身紫荆剑兰银雀穿花白子旗袍的妖媚女子,烟眉凤目,凝脂腥唇。旗头一侧长长地东珠流苏连成冰凌的粉串儿雨滴般地噼啪落下,艳而不俗,媚而不娇,乍一看去,美得竟分不清,到底是因近妖而非人,还是因非人而近妖。

      斜倚榻上,宜妃翻动着手中的刺贴,心不在焉地扫了一眼,而后又一次抬头,下意识地朝玄关张望片刻,在只望见满目的寒梅皓雪后才悻悻地撤回视线。明知小毛子刚去了没一会儿,现下离皇子放课尚算过早,却怎么都静不下心神。好容易待春嬷嬷进了来,见了礼,行了规矩,正欲说话,又忽然想起好似昨儿个胤禟请安时提到关于今日皇帝要过去书斋查验皇子课业的事儿,不禁沉了脸色。

      见主子不知为何莫名地敛了笑意,奉菊与春蓉不约而同地相视一望,也不敢妄做揣测,过了半晌,只见宜妃缓了神色,只道了一声“罢了。”一屡东珠长穗,拂开华袍,不紧不慢地起了身,对眼前二人施尔笑道:“今儿就不带九阿哥凑热闹了,春嬷嬷既然到了,便也别回了,与本宫同去瞧瞧吧。”语毕,抽了腰间紫绡银绢,婀娜地步下台阶,正欲带头儿走出去,却只闻屋子外的梅林中出其不意地传来一阵银铃般的清脆笑声,宜妃足下一顿,旋即蓦然扬了朱唇,霎时间的惊艳天地,百花失色。几步经至堂前,放眼望去,只见一抹火红的身影点着雪似的绒羽,鸟儿一般地穿梭在白梅纷乱的疏舞花雨中,若蝶翩翩,飞奔而来。

      待那六、七岁的女娃娃一身蒙古骑服地挽着马鞭跑至跟前后,宜妃这才故作温怒地暗了烟眉,蹲下身子,将那些贴在女娃娃粉雕玉琢般的脸蛋上的梅瓣一一拂落,不得不端了长辈的架子,轻声斥责道:“又乘着你表哥不在偷跑去骑马了?”

      见一向在骑马这档子事情上十分纵容自己的额姨这会子也像表哥一样斥责自己,芸蝶这才故作可怜地撇撇嘴,颇为不服地甩着鞭子跺着脚道:“额姨,阿玛说咱们郭络罗氏的女儿都是草原上的公主,阿玛还说,额姨五岁便能御马而行,表哥不晓得,这会子额姨到也数落蝶儿了么?”

      草原上的公主……

      宜妃闻言,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微一忡神,却又在下一刻收了思绪,见她那可怜兮兮的模样也不忍再斥责什么。无可奈何的一叹,便也未再多言,直起身子,正想唤人将自己这宝贝侄女带进屋里去打发安置,话到嘴边,却是一转:“走,同额姨去瞧瞧蝶儿的外额姨。”

      “外额姨?”芸蝶一听,便有些不大乐意地挣了挣自己被宜妃握住的手,却也并未真正儿用力,只忿忿地嘀咕了一句:“自从蝶儿进了宫,就好像这宫里的每个女子都是蝶儿的外额姨似的。”

      怎会不晓得她一个草原上长大的格格对这宫中规矩的深恶痛绝,连宜妃自己也是不大喜欢的,放眼天下,这皇宫便是那围城,里边儿的人想出去,外边儿的人想进来。只叹红颜白头,情觞命殃,这进出之间,怕只有那老天爷做得了主。宜妃不由分说地拉着芸蝶,又唤上了四名贴身丫鬟,便一路往储秀宫走去。许是心中另有其事,殊不知,在她道出“良嫔”二字时,芸蝶那小小的身子突然不着痕迹的微微一顿,眼睫一闪,那双黑白分明的秋水皓眸中竟划过一抹与宜妃自己如出一辙的灵明异彩,同样的无所不知,同样的高深莫测,甚至是同样的不动声色、进退有策。只是一个白驹过隙的转瞬即逝——洞悉轮回,算尽先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