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关于科举 ...

  •   科举:说的是隋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因是采用分科选取的方式,所
      以叫科举。到了明朝时期,才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考试一共分四级:院试(也叫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考试内容基本都是儒家经典,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需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八股文:也叫“四书文”、“八比文”,始于明代,兴于清代。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
      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破题”:2句,说破题目意义。【个人感觉像是根据所给材料,然后给自己作文起一
      个“名字”,或者说是2句话总结一下材料内容。】
      “承题”:3-4句,承接破题的意义而加以说明。【倒有点题记的味道,或者说是任务
      型材料作文里面阐述自己观点的那部分】
      “起讲”:概述全文,议论的开始。【像不像议论文里面的总起句、总起段,又或者是
      新闻里面的导语?】
      “入手”:作为“起讲”的衔接。【简单点说:过渡段,比如材料作文里面,我从材料
      得到了信息,总结完以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么接下来我就需要一个过渡,承接我的结论,
      同时又引出下文我议论的具体内容。】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才是正真的议论,而“中股”则是全文的重心。在这
      四股里面,每股又有两相排比对偶的句子,每股少则4句,多则20多句,合共八股,所以
      叫“八股文“或“八比文”。
      【其实仔细观察下来,八股文的格式死板固化,但是要想写好八股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考生也必须有很扎实的文化基底。现在的考场作文其实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写作格式或
      者说手法:(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或者材料作文)总结所给材料—提出观点—过渡一
      下,引出自己观点的例证—举例啊,对比啊等等一系列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段落与段落
      之间可以形成排比) —总结全文(也可以升华一下自己的主旨,上升一个层次)】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
      阶段,院试合格以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
      试,所有应试生不论年龄大小都叫童生。
      【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小学入学考试的感觉,但是你可别小瞧了秀才,在古代秀才是有很多特
      权的,比如:
      免除杂役(要知道在明朝时期,差役负担是相当重的,但是只要你考中秀,按明朝的
      法律规定便可免户内二丁差役)、
      可以购买奴婢使唤(明朝普通百姓是不可以有奴婢的)、法律上也享受优待(明朝初
      年的律例规定,进士、举人、贡生、秀才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比如当秀才犯了法,地
      方官在学政革除他功名之前,是不能对他用刑的。如果犯的是轻罪,便只告知学校加以处分
      了事。{对于这个操作,我是比较抗议的,因为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免粮(对,你没看错!明朝法律规定秀才、举人可以免粮,不仅如此每年还可以从国
      家领取为数不少膏火银。更过分的是,有些秀才和举人仗着自己可以免粮的优势,将地主的
      钱粮挂在自己的名下,帮助地主豁免,从中牟利{哼,这个就很过分了,应该严厉打击})、
      可以受到尊重、享受很好的待遇(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是地方士绅阶层的重要组成
      人员,明制规定,庶民见了士绅要用官礼谒见,而士绅们见了官员不必下跪。{就是电视剧
      里面常有的桥段,秀才可以当讼师,秀才在县衙大堂上可以站着,不用跪县官}】

      乡试:明清两代选取举人的考试,每三年在京城和各省城的贡院举行。每逢子、卯、午、酉年考
      试叫作“正科”,遇庆典加考的叫作“恩科”。考试分为三场,每场3日,考生吃住都要在
      面。考后正式发榜,叫正榜(记录着本次考试考中被录的举人),第一名叫作“解元”;另
      有副榜,录取副榜举人若干,为“副贡生”,没正榜5名取副榜1名,以后可以不参加岁试、
      科试,而直接参加乡试(乡试也叫“大比”,因在农历八月举行,所以也叫“秋试、秋
      闱”。【个人感觉像小升初的感觉。当然,秀才的特权不小了,举人更是,在秀才的特权之
      上:举人可以当官了!!!但是一般都是担任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的佐官,也
      有极少数可以出任知县主的。】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办的考试。一般在乡试后第二年二、三月举行,由礼部承
      办,所以也叫“礼部试、礼闱”。参考者都是举人,所以也有天下举子进京赶考一说。多在
      丑、辰、未、戌年举行,由皇帝派正副主考官主持,也有同考官和各类工作人员。考试分三
      场为正科,与乡试相似,也有恩科,因为多在二月举办,所以也叫“春试、春闱”。会试考
      中后都叫“贡士”,也可以说是“中试进士”,可参加殿试。一般录用300人,第一名叫
      作“会元”。【这一路下来给我的感觉:终于考高中啦!也够不容易的,想想范进中举,
      哎,难啊】

      殿试:也叫“延试”,皇帝会在殿延上亲自对录取的贡士进行策问的考试,殿试一般在三月初
      一。一甲3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但是
      我在某个小野史里面看到过,有个人好像文采挺好,堪当状元的,但是皇帝觉得他长得太好
      看,给他封了探花,所以也有一甲中,长得最好看的封探花这种说法。但是说的是谁,在哪
      看的我已经记不起来了。】,这三人也可以说是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
      叫“传胪(lu,二声)”。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哎,总算高考了的感觉,但是不
      要觉得送了口气,因为同高考一样:这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生活(仕途)的开始,一切都
      刚刚起步。】

      金榜:古代殿试以后放的榜因用黄纸书写,所以也就有“黄甲、金榜”的说法,多由皇帝点定,
      所以也叫“皇榜”,考中了进士也就有了“金榜题名”的说法。【反义词好像有个:名落孙
      山,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表示没有被录取。但是不要乱用哦,因为他出自宋代
      范公偁的(cheng,一声)的《过庭录》,要是写宋以前的科举文的话,可别说这个词哟~】

      连中三元:也就是集齐了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的意思。

      及第:科举考试中选,也可以说是“登科”,要是没有中的话可以说落第、下第。

      鼎甲:说的是一甲里面的状元、榜眼、探花,就像鼎的三足一样,所以叫鼎甲。【毫无疑问:状
      元是鼎甲之首了,所以也可以说是“鼎元”】

      披宫棉:古时候考中了进士,是要披宫袍的,所以就有“披宫棉”来代指进士的说法。

      同年: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 作者有话要说:  科举是古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男子科举兴家之路,但是好多人会迷茫:春闱、秋闱有区别吗?什么人参加乡试,什么人参加府试,这都有什么说法吗?高三考学的小朋友,对于文言文翻译里面关于科举考试的常识掌握的熟练吗?那么看看这篇吧!我们来探讨探讨这关于科举的讲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