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关于年龄 ...

  •   幼年时期(0-1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
      【据说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身体多为红色,故而用赤子代之】

      汤饼之期:婴儿刚出生3天
      【据说: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家里要摆宴席招待亲友,而这时的宴席叫作“汤饼宴”,故而这个时期也叫做“汤饼之期”。当天在某些地区还会有“洗三礼”,这个咱们说礼仪的时候再谈哈~】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褓:本义是说包裹婴儿的小被子,在《论语·子路》篇中有:“则四方之名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在这补个题外话:襁褓跟蜡烛包是不一样的哟~
      襁褓的包裹方法:首先将毯子的上角往回折,将宝宝放置在毯子的上方,将头部放在折角上面的位置。然后提起毯子的一侧,贴着宝宝一侧肩膀,裹住身体压在另一侧下。再叠起宝宝脚下毯子的末端,折向胸前,注意脚下留出一些空余,让宝宝腿脚有活动空间。最后提起毯子的另一侧,包住宝宝的身体,将尾端压在宝宝身下。
      而常说的“蜡烛包”,就是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然后紧紧地用小被子包住,据老辈人说,这样能防止宝宝长大出现罗圈腿。此外,蜡烛包还会在包裹的时候会在襁褓的基础上,系上两根带子,在宝宝的胳膊处和腿处各一根,这样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宝宝的活动空间。)

      牙牙:指1岁,是一个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童年(2-10岁)
      孩提:2-3岁,《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龀、龆龀(tiao,二声,chen,四声):指儿童换牙时,约7-8岁,如《愚公移山》:“有遗男,始龀。”

      垂髫(tiao,二声):3、4—8、9岁,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叫作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8、9—13、14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就像两个羊角,所以又叫“总角”,再《诗经·卫风·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九龄、指数之年:9岁,《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说的就是黄香9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暖被窝。

      黄口:10岁以下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也有可用“黄口小儿”讽刺别人年幼无知】

      幼学:10岁
      【一般用来称初入学的学童。《天雨花》第十二回:“众人尽赞黄小姐 ,真乃仙才天纵成;此诗全不似幼学,静英谦逊不停声。” 而在《礼记·曲礼上》中:“人生十年曰幼,学。 ”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外傅之年:10岁
      【外傅:说的是古代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少年至青年时代(12-30岁)
      对于女子: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kou,四声):女子13、14岁,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ji,一声)之年:指女子15岁
      【古时,女子15岁束发插笄,表示成年。如《对酒示行简》:“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二八年华、碧玉年华:16岁
      桃李年华:20岁
      花信年华:24岁
      票梅之年:女子出嫁
      半老徐娘:30岁

      对于男子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舞勺之年:13岁-15岁
      舞象之年:15岁-20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束发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又因为没到壮年,故又叫弱冠。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而立:30岁。
      【《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30被称作“而立之年”,表示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中年及老年(40以后)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人到中年,对很多事情都能看通透,不再像年轻时对很多事情都很迷惑,所以被称作“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命、知天命、知非之年:50岁。
      【到了50岁的时候,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所以是“知天命”。】

      六九年:即54岁。

      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通常指60岁。
      【花甲: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配纪年,可组成60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又《论语》中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故又称六十岁为耳顺。】

      耆(qi,二声)艾:年寿高。古称60岁为耆,50岁为艾。如《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古稀、中寿:70岁,如《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从心之年:7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0岁,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所以70岁又称“悬车之年”。

      喜寿:77岁,因草书的喜字形似77,故特代指77岁。

      耄耋(mao,四声,die,二声):高寿,老年。耄:80-90岁,耋:70-80岁。如《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虫。”

      杖朝:80岁,在古代,年过八十就可以拄着拐杖上朝,所以80岁又称“朝枚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100岁,如《次韵子由》:“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所以108岁被称作“茶寿”。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 作者有话要说:  要说古言,年龄的称谓必定是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和如今直说年岁的我们不同,我们的老祖先可是给我们每个年龄段都赋予了一个个动听的名称,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却已经随时间忘去……那么今天,我们开启回忆之旅,看看年龄有多少种不同的说法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