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自论第三 ...
-
人性的利与恶
什么是人性?
这个看似简单却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许有人想过,又或许没有人想过,但它的确切实的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贯穿着我们的整个人生,人性是什么?什么是人性?人和性分开之后又是什么?
人是一种动物,这点毋庸置疑,无论是任何时候,人类不管进化的有多么高级,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人是一种动物的事实。
而伴随着动物和比动物高级的人们来说,性就是动物和人之间,同样都会拥有的“东西”,当然性这个“东西”是必须要打引号的,因为它既代表了实质,又代表了虚幻,实质是可以为我们所看到以及接触到,那就是男女的性别和动物雌雄分类。
在这个实质的性别中,体现在一个同类的族群内,两种相互包容的异性群体,共同居住共同繁衍,继而生生不息,而虚幻中的个性,是不为我们所看到和触摸的,它只有通过我们的形体表达出来。
然后我们的行为,再被外界所接收,这种只存在于虚幻里的东西,也正是这种仅仅处于虚幻,不为我们的看到所触及的个性,才是最为复杂最为变化多端的性格。
由易而难,我们先从简单的方面入手,除去实质的性别外,虚幻中的性格,便是类别我们最显著的标志,那为什么说性格是虚幻的呢?因为它不同于性别是可以直接分辨出来,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从一个人的性别、容貌,从而判断出他的性格。
只有等他表达出他的个性,而我们再接收到,他所表达的个性,然后通过我们的思维,去判断出他的个性,因此这种个性,既是他人虚幻中的表现,也是我们虚幻中的认为,这就很像是你比我猜的游戏。
我思维中的一种事物,要表现给你以及更多的人知道,就需要用一种表现的手法,从而将其体现出来,当然人的个性,往往是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但也绝对不乏有刻意塑造出来的个性,因此个性只会是虚幻中不可捉摸的“东西”,那么这不可捉摸只是存在于虚幻中的“东西”。
这“个性”,又有什么确定性或者是必然性吗?我可以肯定的说,那一定是有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个性的形成和表达,是与后天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性,虽然“性本善”一说有待争议,但是“性相近、□□”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学习的什么、经历了什么,就一定会表现出相应的个性,而是在学习和经历之后,再在当下特定的环境中,自己就会表现出,那种相应在自我虚幻思维中的想法,然后这种想法,再由别人接收到,感受到这种个性的思维,因此个性的表达,脱离不了后天的环境,但是后天的环境,也不过只是个性,之所以如此表达中的一个其中因素而已。
这也就是个性,可以是因为后天的环境改变、而发生改变,也会由于先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个性中的性格,总是那样的无法捉摸,令人无法猜透,就算是两个在同样的环境中,有着相同改变或者变化的人,也完全有可能拥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和性格。
就是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和同一个家庭成长出来的人们,他们身上的个性,也完全可能是千差万别,更别说是脱离同样的家庭,只是在同一个社会中成长,或脱离同样的社会,只是在同一个国家中成长,甚至是脱离同样的国家,只是在同一个地球上成长。
因此个性的复杂,就不是一言一语,单单用环境的因素,可以解析清楚,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性的话,就必须介入其他的元素,抛开“性善”和“性恶”的话题,我们来讲一讲人性的“利”!
除了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外,利也是最能够牵动人性的唯一“东西”,所谓无利不起早,利也可以分解为有形和无形,有形的利益,可以分为利益的实质获取,比如金钱、食物或物品,而无形的利益,可以是精神上的获取,比如健康、快乐和满足。
这就可以轻松的解释出,人性为什么会出现极端的恶和极端善,那就是只有一个字“利”!不管是有形的利,还是无形的利,纵然人性的变化千万种,源头都是出于“利”!普度众生,济世为怀的大慈悲,为的是无形的利,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取,无所不用其极的唯物是从,为的是有形的利,实质上的得到和拥有。
这既是人性的贪婪也是人性的虚荣,没有善恶,只有利益!因为付出是为了回报,而这种回报不管有没有,是否是实质性的存在,那都是一种利的表现,因此周易中也说过,利者义之和也!是因为当道义也可以获得利益时,善必得利、恶必失利。
就会有更多的人讲道义,做善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恰恰扭曲了这种事实,善未必得利,而恶却能够得利,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不讲道义,反而得到实际的利益,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观点迅速波及。
恶!即使是做一名“喷子”“毒舌”没有实质的利益,仅仅是精神上虚荣心的满足,那也足以让人们“唯利是从”,这也是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公知千千万、喷子占一半”,他们中有人借此牟利,也有人过过“嘴瘾”!但实际上都是一种利益驱动的表现而已。
这就是人性!没有善恶,只有利益,当利益倒向善的一边,善的人会越来越多,当利益倒向恶的一边,恶的人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