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白府 ...
-
“我送你们母女出剑南路。”阿野开口。
“可是——”瘦猴儿讶异。
阿野打断他:“岐王殿下很快就会过来。”
“就因为殿下快到了,你这么一走了之,不怕错过殿下的论功行赏?别指望我哈。到时候我绝不替你说话,谁让你设置陷阱的时候,偏偏盯上了我的宝贝天蚕丝。”瘦猴儿别过脸去,余光却偷偷瞄向他,似在说,求我啊,求我就帮你在殿下面前记下这次的功劳。
阿野没理会他,话是对星笙说的:“冒充宗亲郡主,罪名不小。”
星笙心下一慌。很快她就意识到,阿野是为了不让她们母女与岐王撞上被识破谎言,才要尽快送走她们。
“谢谢。”她低声道谢。她真是幸运,遇到了一个外冷内热、心思细腻的好人,不但两次救了她,救了她母亲,连这种细枝末节为她们考虑好了。
“小女姚星笙,敢问恩人名讳,将来若有机会,必要报此大恩。”
***
待星笙母女平安踏上京城故土之时,已是七日之后。
那日,恩人将她们母女送到裴州官栈,留了些银钱路费,之后一声不响地离开。她终究没能问出恩人的真名,也没能瞧见他易容前真正的样貌。
她唯一能推测出的,便是恩人的身份。
他该是岐王麾下的士兵,奉了命潜入劫匪山寨中做探子的。她们遇劫那日,正巧是岐王与恩人约好里应外合、端平匪窝的日子,更巧的是,祖母让她记住的,就是“岐王”二字。她冒充作岐王的私生女,危急关头确实救下了自己和母亲,却也受到岐王剿匪的牵连,差点儿被恼羞成怒的劫匪头儿杀害泄愤。幸好恩人救了她。
她想不明白的是,四年前祖母是如何预料到了之后的这些事。祖母让她记住“岐王”二字,总不会是要害她。难道说,她老人家甚至连她会遇到恩人这件事,都算到了?
她握住胸前的青铜钥匙,仿佛看见向来优雅端庄的祖母,正在对她俏皮地眨眼。她不禁笑了笑。祖母还真是给她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啊,看来只能靠自己去慢慢解开了。
哦对了,原本她还担心自己连累恩人军功被抢,恩人却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刚出“魔鬼林”就安慰她,那只“姓程的瘦猴儿”不是贪功之人,让她不必担心。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遇见他这样外表粗犷冷淡、内心细腻柔软的人。
她真的要感谢祖母,冥冥之中指引着她和恩人相遇。
然而萍水相逢,再会难期,这份恩情她恐怕今后没办法偿还。想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笙儿,可是身体哪里不舒服?”白氏关切地问。
七日前的遇劫简直就像场噩梦,白氏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劲儿来。如今偶然想起,还是一阵阵的后怕。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待会儿回到家,还有个大大的槛要跨。想到这里,又忍不住地心烦意乱。
“娘,我没事。就是想弟弟了。他怎的不跟咱们一起回京?外祖见到他一定很高兴。”姚星笙的话打断了白氏的愁绪。
提到儿子,白氏脸上瞬时绽放出为人母的慈爱和光辉:“你弟弟龙儿还小,身子又弱,受不了长途颠簸。你舅母不是好相与的,有咱们母女俩挨她白眼就够了。再说龙儿还要去学堂,耽误了功课就不好了……”
白氏说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些不妥。
龙儿不过比笙儿小了一岁,要论体弱,笙儿刚出生就得了场怪病,群医束手无策,眼瞅着活不成时被一高人救回,那高人却断定她活不过十八岁。
早些年还好,在京城娇养着,笙儿身体与常人没什么不同。去到北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的,身子就从没大好过。即使如此,笙儿还是跟着她在回京路上颠簸了这些时日,从没抱怨过一句。
学堂的事她更不该提。笙儿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当初老爷以学堂费用不菲为由,不让笙儿跟着妹妹弟弟一起去上学,为这事笙儿难过了好长一段时日。好不容易淡忘了,她偏生在这时候提起做什么。
“笙儿,你听娘说啊——”
“娘,”星笙知道母亲要说什么,轻声打断了她,“你放心,有檀表姐在,舅母不会太为难咱们的。”
“唉,但愿吧。”白氏松了口气。
深悉自家长嫂为人的她并没被女儿的话安慰到。她松口气仅是因为,女儿并没有为她刚刚说出的那番话而显得不快。
儿子女儿都是亲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心疼女儿,可当必须从儿子与女儿中选一个的时候,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把儿子放在第一位。男尊女卑本就是他们大楚王朝的传统,她不觉得自己做得有错,却还是担心,女儿心底对她存着埋怨。
白氏有所不知的是,星笙刚刚突然提起弟弟姚金龙,并不是真心想让弟弟随她们来京城,而是见母亲心情郁郁,故意提起弟弟让母亲开心罢了。如今母亲心情转好,目的业已达到,其他的,她不愿再去深究。
“夫人,小姐,白府到了。”车夫的声音响起。
***
看着熟悉的朱漆高门,以及刻有先皇御笔“白府”二字的匾额,白氏一时竟近乡情怯,迈不开脚步。
此去所求,实难开口。
转念一想,她们母女俩阎王殿前都走过一遭了。女儿面对悍匪尚且面不改色,她这个做娘要是连家门都不敢进,还如何为人母。
她深吸口气,正要迈开步子。
“哟瞧瞧,是谁回来了?”奢华的马车停在母女二人面前,蜀绣制成的帘子被丫环打起,露出里面一张富贵精致的面庞。
“嫂嫂,是我。”白氏神色一僵,硬着头皮应道。
“二姑娘啊,可真是稀客。”白府长媳黄氏伸出保养得宜的玉手,一旁丫鬟连忙上前,将她搀扶下了马车。
白氏领着星笙,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想与黄氏拉开距离。
“舅母好。”星笙甜甜地唤出声。
“呀,咱们的星笙小郡主都长这么大了。”黄氏热络地上前握住星笙的手,“瞧这小手凉的,走,舅母带你去找檀儿,她见到你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我也想檀表姐了。”星笙娇声道。
黄氏牵着星笙走出去几步,见白氏仍没跟上来,回头看向她:“二姑娘还愣着做什么?”
白氏正满心疑虑,当年她家老爷被褫夺郡王之位贬回原籍,黄氏对她们一家冷嘲热讽落井下石的画面犹在眼前。今儿见着面,黄氏居然待星笙这么好,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啊,嫂嫂,我……”白氏回过神,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娘,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想不到四年过去了,舅母却比以前更加年轻漂亮,吓了一跳?”星笙脆生生地发问。
“对,就是。”白氏连忙点头附和女儿,“嫂嫂美貌犹胜当年,真让人羡慕。”
“星笙还是这么会说话,小嘴儿跟抹了蜜似的,”黄氏露出受用的微笑,“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
三人进了府,走过熟悉的亭台楼阁,白氏忍不住又红了眼圈。
“舅母,外祖父和舅舅他们现下在府中吗?”星笙边走边问。
白氏听了女儿的话,立时想起这次回家的目的,便也收起无端的伤感,侧耳去听。
“父亲大人最近告了休沐,在山中清修。相公嘛,唉,”黄氏露出难色,“你们今日多半见不着他了。”
“舅舅怎么了?”“我大哥他怎么了?”白氏母女同时发问。
“还不是卫风那个不长进的混小子,当街与人斗殴进了刑部大牢,相公从家中支了不少银钱,正想法子托关系要把他弄出来呢。”
“怎么会这样?”白氏摇头轻叹。
白卫风是白氏长兄白祈桢的庶子。想当初黄氏嫁与白祈桢多年,只得一女白佳檀,再是心不甘情不愿,还是为白祈桢纳了一房妾室。那妾室甚是争气,嫁进来没多久就怀了孕,来年生下个胖小子,便是白家三代单传的白卫风。
后来没多久,那妾室被发现与人通奸。白家书香世家,家主白仙禧、长男白祈桢都是翰林学士,世代清白,哪容得下此等丑事。妾室被沉了塘,抚养庶子白卫风的重任,落在了长媳黄氏身上。
说来也怪,黄氏养了一子一女,亲女儿白佳檀秀外慧中、贤良淑德,可谓是京城闺秀们的典范。可这庶子白卫风,却是个混世魔王,不理嫡母苦口婆心的教诲,成天在外面惹是生非。人们便也只能将此归结为血缘。有个不守妇道与人通奸的亲娘,这个白卫风,骨子里就是个坏胚,怪不到嫡母黄氏身上。
白氏对这个侄子的所作所为也很是寒心,可她总觉得,当年卫风娘通奸一案,或许另有别情。
如今刚进家门,便听说侄子进了大牢,她吃惊之余,免不了多看黄氏几眼。把他们白家三代单传的独子教养成这样,别人说黄氏无辜,她可不这么认为。
“外祖父与刑部尚书大人交好,是否该请外祖父出面?”星笙提议。
黄氏笑笑:“这种丑事,你舅舅可不敢劳烦你外祖父,宁可多花些银钱了事。”
白氏闻言,面色一暗。
说话间,三人进了厅堂,宾主落座。
“已经派人去叫檀儿过来了。对了,”黄氏话锋一转,面露精光,“这次你们母女俩大老远地赶回来,可是有什么事?”
白氏张了张嘴,话在嘴边,就是说不出口。
黄氏见此,状似无意地提起:“我听说,北蜀那边起了旱灾瘟疫,庄稼颗粒无收不说,还死了不少人。”
白氏诧异地看向她,自己说不出口的话,她竟替自己说了。自家嫂嫂何时变得这么善解人意?
“你们一家的日子,定是过得艰难吧。”
黄氏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白氏也不再遮掩矫情,索性将来意和盘托出:“嫂嫂有所不知,当年一到北蜀,我便用全部的体己钱置了些田产,这些年全家都靠着收租度日。却没想到,今年这场天灾一来,田庄便遭了殃,收不到田租不说,那些家里死了人的佃户都上门来吵闹。我家老爷好面子,赔出去不少银子,家里的底都被掏空了,还欠了不少外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我才豁着不要这张脸,回来向家里借钱。”
白氏一边讲一边忍不住落了泪。这时白佳檀正好进了厅,见状,忙上前来给白氏擦眼泪:“姑姑,你别哭,什么脸面不脸面的,咱们都是一家人,困难的时候合该互相帮助。娘你说是不是?”
佳檀将祈求的目光投向黄氏。
“檀表姐!”见佳檀来了,星笙松了口气,便也想从怀中掏帕子给母亲拭泪,不料却摸了个空。想起自己把手帕留给救命恩人包扎伤口了,她干脆上前,抓着佳檀的袖子往母亲脸上抹。
“笙儿,你做什么,这个脏!”佳檀轻嗤。
“檀表姐的衣服从来都是香香的,一点儿都不脏。”星笙朝她撒娇道。
“你呀。”佳檀无奈地由她去了。
黄氏见小姐妹俩个一如既往地亲密无间,满意地点点头,接话道:“檀儿说的在理。只是二姑娘,星笙,你们也该知道,父亲和相公都是只读书不管事的,府中进项除了他们二人的俸禄,便只剩下乡下那点儿祖产,全都明明白白记在账簿上,若不信,我待会儿就拿给你们看。”
白氏连忙推拒:“哪里的话,嫂嫂一个人辛苦操持全家,我感激还来不及,怎会不信嫂嫂?我们母女也不敢多开口,这次只需借三百两回去周转,待来年庄稼有收成,定会及时归还给嫂嫂。”
黄氏闻言,唇角笑容一僵。
白氏见此,心中顿时有些没底。三百两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够普通人家过上个几年了。但对白府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开支。
老爷当初让她借这个数目不是没道理,他们家既要还债,又要维持接下来近一年的生活,还有龙儿和玉姐儿的学费要付,三百两,是最保靠的数字。
素知嫂嫂为人势利又吝啬,这次回来借钱,她甚至连下跪哭求的打算就做了。却没想到,许久没见,嫂嫂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主动提起北蜀旱灾的事,让她看到了希望。现在怕就怕,嫂嫂嫌三百两太多又改变主意,不肯借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