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听到此话王象母子二人露出喜极的神情,王母更是磕头道谢,王象之前还是稍稍矜持的,现在也是跟着母亲行礼并感谢韩琇姊妹感谢韩家。

      像王象这样天资聪慧,勤学刻苦,乡亲邻里甚至县里亭长小吏都喜爱的别人家孩子,好生筹谋出路总归会有,单单韩琇答应让他跟随读书竟这样激动自是有其原因。

      韩家自有家学,教导家中子弟,偶有一二姻亲子弟就读于其中,不过是普普通通一私学,但从韩琇曾祖起盛名海内,韩祯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精通诗赋,虽是女子但也是年少有名,后作《少孤》《中馈》声名鹊起。

      此后为韩家先祖韩婴的《韩诗内传》《韩诗外传》作笺注,其中删减谶纬方术之学,以《诗经》为本,还本溯源,使其内容逻辑更加圆润通达,后注释《易》等,是有名的经学大家。

      女子之身为官不易,韩祯只得专注学问,教书育人,先是不拘家世择稳重上进的孩童教着玩,哪想到成效不错出了不少人才,后来韩琇祖父出生后花了大力气在家学上家学逐渐热闹起来了。

      等到韩琇祖父韩安长成及同门郭泰、王允等崭露头角声名鹊起,韩家家学更是随之海内闻名。党锢之祸后各地私学兴起韩家家学更是往来学子众多,良性循环下,家学出来的寒门子弟也是水涨船高,顺利进入仕途的不在少数,在这看出身的时代,韩家家学就成了附近乃至更远些地方贫寒人家上进的通天路。

      随着韩琇曾祖母病逝,韩家家学随之沉寂,最近两年又开始招收贫寒人家孩童了,但对资质品行要求更高,王象能进韩家家学母子两自是喜出望外。

      晚上回到家中,韩琇和林叔交代了明日又有一名学子前来求学,让他安排下去,林泉自是点头应是,安排周全。

      忙碌了两天,长子县这边县城和乡下都已散完了,因着遇到梁老还有许许多多对韩家很憧憬敬服的人家,所以一路上韩琇韩莹姐妹俩除了散经书遇到贫苦人家也施粮救济,最终经书还剩几十份,粮食钱财确是比计划多散了三四倍,不过韩琇韩莹两个败家子确是很有成就感就是了。

      接连两天的好天气,今天确是个阴天,温度也比前两天冷些,不知是不是散经祈福供奉三清起了作用还是有感于姊妹两孝心,最近韩父身体好了些,因此韩琇韩莹更加慎重,剩下的几十份经书韩琇韩莹准备今天就去临近的泫氏县散掉。

      泫氏县和长子县相邻,韩琇等人一早出发,几十份经书还未到午时就散完了,此时一行人还在泫氏县西北处,上党多山,韩琇韩莹一行人西北处正是一个小山。

      “大公子,二公子,可是要回府吗?”候在一边侍卫问道,那晚和妹妹互诉心愿之后,韩琇韩莹干脆做男子打扮,韩父给两人一人一百训练有素的侍卫,一应待遇比照韩父年轻时,训练课程也都比照韩家儿郎,不再如闺阁女子般娇养了,韩琇就直接交代仆从们换了称呼。

      “向南不远就是陈氏住所,陈氏世代边将,陈君当年五迁为五原郡太守,后又任度辽将军,威慑外夷、整顿吏治、发展边疆,深受并凉二州百姓及诸胡爱戴,既然到了这里,我们去墓前拜祭下吧。”韩琇撑起帘幕身体前倾和表哥商量道。

      韩琇所说的陈君是陈氏陈龟,虽在后世不甚出名,但在世时是并凉二州数一数二的人物,边地多将领若只是将才不足为奇,但韩琇最喜欢他深谙边俗,对边地下层人民有同理心。这种同情同理心最是难得,再加上有手段整顿豪强发展边疆,死后几十年仍让人念念不忘,时时拜祭。

      韩琇一行人不一会儿就赶到山底陈君墓前,远处青山起伏,气势逶迤,山底处无一根杂草的坟头昭示着有人时常打理,坟边竖立着的墓碑上记录着生前事迹身后威名,边上一茅草屋子静静矗立,默默守候。

      听到动静,屋内出来穿着简谱麻布衣裳长相相似的一老一少两人,正是守候在此处的陈家仆人。

      “韩氏韩琇,与兄长阿妹途经此处,敬佩陈君威仪,感念陈君恩义特来拜祭,打扰老丈了”韩琇上前和老丈寒暄。

      跟着的随从已经把准备好的祭品摆好,寒暄几句,一行人开始祭拜。

      离此处不远的雕梁画栋的一户人家内,正厅正坐的太师椅上坐着一身着素袍留着美髯的老人拿着一本书册细细研究,此人正是陈家老太爷陈龟的嫡子,沐浴着父亲的遗泽外加自己本事也是并凉两州汉胡两族中颇受敬佩的人物,边上站着个长相相似更加白皙英俊的年轻少年郎。

      “大父,韩家这是作甚,竟是跑到泫氏县散经”少年是现在陈氏第三代嫡孙陈瑾,能文能武最是受陈家老太爷看中,因此在大父面前便多了几分直率,不满道。

      陈家老太爷把玩着手里的经书,正是韩琇她们印刷的那一批经书,“明摆着的事情,韩家子嗣不丰,这一代只两个女郎,怕是想招赘,正在造势罢了”。说罢望着看向站在身边的孙儿,满脸欣慰,陈家儿郎虽有战死者,但却一直子孙兴盛枝繁叶茂。随手将经书递给嫡孙:“可是看出什么了”。

      “印刷之术确是神奇,各种印鉴日日使用竟是无人想到这个法子,韩家女郎确实聪慧过人,真是想见一见呢”。

      “她们家的人最是不走寻常路”老人摸着胡须嘟囔道,他比那人小一辈,两家又隔得这么近正是听着她的事迹长大,那样风华绝代的女子,不知后辈又能激起怎样的风浪。

      “字迹工整,书面整齐,听隔壁县传来的消息,只要纸张足够,印刷速度很快,《韩诗》怕是要更加兴盛了”嘴里说着恭维的话,确是看好戏的语气,法子再好韩家也是没办法独吞的,经学就是各家的命脉,有此推广之法,整个学术界都要动荡一下,不知韩家此次是否能争取到足够好处。

      “确是他家一场机遇,只是太急了,此时党人多被罢免,宦官外戚当道,天子只认钱财,这个功劳确是不够袭爵的”

      “大父不知,您忘了韩府君身子一直不好,有信传来怕是要,也是不得已”

      两人交谈间仆人来报“老太爷,韩家女郎在太老爷墓前祭拜,等会应是要来拜访的”。

      “将茶几收拾一下,把大父收藏的宝贝云雾茶取出来”陈瑾吩咐仆从并向祖父说道:“为了不露怯确是要偏了大父的好茶了。”又摆了摆手中经书笑嘻嘻道:“人家已经到了家门口,到时确是要大父品鉴品鉴了是和许人物呢”。

      “这股歪风确是从他们家兴起的,郭林宗病了不见外人难道连她家人也不见吗,确是跑到我这小门小户来,也罢就当看看韩大家的曾孙女如何”陈老太爷无奈的说道。因出了个陈龟陈君,陈家虽在整个大汉不甚出众但在尚武的北地确是威名在外的,能得陈老太爷夸赞只怕立时能知名北地。

      陈老太爷说的歪风确是人物品鉴之风,清议之风自古有之,但汉末尤重,这风气也是和和政治风气学术环境关系极大。

      韩祯当年也算引领了一波风潮,当年韩祯为使座下弟子有些有才无家世,为了使他们有个出路,只能自己根据弟子才能品德善加点评再让家仆宣扬出去,与友人交往时也有意宣扬一二,韩家在上党颇有名望韩祯自己也是很被天下关注的名士,被品鉴的弟子中有几个被太守郡守征辟,最后证实检拔之人,皆如所鉴,韩祯评鉴的名声就出来了

      如果韩祯活着,一定会大喊冤枉,这股人物品鉴风潮虽是被她带起,但也是多种因素构成这种风潮的复杂环境,当年她都不知道能有那么好的效果

      后来弟子郭泰青出于蓝,虽终身未仕但在在士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赖之成名者六七十人

      不过北地毕竟名士稀缺不如关内尤其汝南、颍川一带人文翡翠,人才辈出,英雄驰骋

      汝颍后来居上,许劭、许靖主持下的月旦评“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名噪一时,士人争相吹捧,时人谓之北郭南许虽然郭林宗名气更大大家无有讥讽更加认同,但北地不如南方,郭林宗本人也已是垂垂老矣关门闭客久矣,

      自家孙子是指望不上靠他扬名了,但韩郭两家通家之好,韩琇韩莹虽是女子但若是想求个品评在陈老太爷想来也是不难,所以陈老太爷有些酸溜溜的心情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矣。

      “可是快到了”等了有半个时辰,陈老太爷问道。

      仆从刚刚已是接到消息,吞吞吐吐回到“回老太爷,韩家两位女郎拜祭过太老爷便匆忙返回长子县了,未......”

      “之前可有递拜帖”陈老太爷打断道

      “未曾,仆想着拜祭过的客人都会来陈家拜访”

      陈老太爷不雅的翻了个白眼,这两人一个是跟了自己一辈纸的老仆,一个是自己最喜爱的后辈,两人到是会自说自话,一个未收拜帖就说待会人要来拜访,一个还没影就猜人要来求名,害的自己在这里暗搓搓的瞎准备。

      “还不把茶收起来,此茶采高山山南云雾之中嫩叶制成。采摘不易瑾儿你稍稍尝尝就是了,竟是牛嚼牡丹”陈老太爷看着孙子喝完杯中茶水取出茶叶又准备泡茶连忙说道

      陈瑾撇撇嘴赶在仆人伸手之前取出一壶茶的茶叶用量“同处一地有乡党之谊自当守望相助,即是来了我泫氏县大父还是”未尽之言意思明显

      “瑾儿长进了,正是如此”陈老太爷说完吩咐下人领来守坟的老丈,能被安排守墓的自不是一般仆人,听得守墓人对韩家一行人描绘竟隐隐有些暗自称许,听得韩琇在墓前赞父亲关心边地黔首以人为本等心中微暖,最终结合长子县传来的信息给了韩家姊妹“风雪散经,有负米之孝”的美评。

      负米指的的是二十四孝里的百里负米,讲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说韩琇韩莹有子路的孝心是很大夸赞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