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附录 ...

  •   翁美玲,英文名Barbara,乳名囡囡,1959年5月7日出生,1985年5月14日去世,年仅26岁。

      「俏黄蓉- 翁美玲」亲手填写的个人资料:
      生肖:猪
      出生:1959年5月7日
      卒于:1985年5月14日
      藉贯:安徽
      星座:金牛座
      身高:5尺 2寸(157.5cm)
      体重:92磅 (83.5斤)
      宗教:天主教
      三围:32、23、34
      学历:英国中央艺术学院文学士
      爱好:体育、跳舞

      翁美玲的生父是香港一名海关官员,并已有妻室,翁美玲的母亲张明如,原籍安徽,外祖父是芜湖当地民国时期颇著名的工程师,翁母为了躲避日军,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了香港。在七岁之前,翁父尚未去世,父母将家安置在山顶的高尚住宅区,翁美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过着被双亲宠爱的快乐生活,家里也请了佣人照顾她。翁美玲的乳名叫做囡囡,这个很“作小”的乳名,可见父母对她的宠爱之深。

      1966年,在翁美玲七岁的时候,这一切即刻成为如梦如泡影的回忆。这一年,翁美玲的父亲去世,而翁母因为无名无分,没有分到夫家的任何遗产,骤然之间断了生活来源,翁美玲与母亲的生活面临困顿。所幸,翁母有一个谊弟陈景,亲如手足,翁美玲母女多得他的照顾。囡囡四岁就跟着陈景生活,陈景曾在翁父弥留之际亲口答应会好好照顾囡囡,还会供她读大学,让她出人头地。

      1973年,母亲与继父廖锦棠移民英国,而阿翁因为手续的问题,无法立刻随母亲走,与谊舅父陈景在香港滞留了两年。这两年间,阿翁学会了独立生活,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个性。

      1974年下半年,翁美玲十五岁,在香港玫瑰岗中学念F.4。之前分科选读时,她选读理科,决心要考进香港大学念医学院。但这时翁美玲终于通过繁琐的移民手续,也来到了英国,与母亲、继父共同生活,其中的过程并不顺利,需要与英国的移民局反复打交道,似乎从这个时候起,她已经能够学习独自承担自己的命运。

      来英国的第一年,翁美玲必须办好转学手续,她要申请到英国一家中学继续学业。在第一次和学校注册主任会面时,翁美玲就与她发生了争论。因为从香港转学插班,注册主任对她的英文水平没有信心,有点轻蔑地对她说:“你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我担心你的英文程度不足应付课程,你留级一年再说吧。”

      注册主任的想法,隐含了某种歧视,对于翁美玲来说,这样草率而自以为是的决定不能接受,她不愿俯就这名注册主任的建议,乃抗议地说道:“要我降级,我宁愿不读你们这间学校。”

      注册主任最终让步,一年之后,她的成绩优良,令这名主任刮目相看。当年,翁美玲转学去剑桥大学的附属学校就读,令这位注册主任非常不舍,挽留她继续留在这所学校,几番不成功之后,她在情急之下,亲自找上翁美玲的家,向翁母游说。因为张明如的英文欠佳,她们交流得并不顺畅,注册主任找到附近中餐馆懂英文的会计,代为翻译,但依然没有说动,遗憾而去。

      学生时期的阿翁是一个聪明但不太用功的学生,她的理科比较好,但是受当画家的舅舅的影响颇深,从小喜欢艺术,对音乐、美术都有很高的天份,在学理还是学艺术之间稍加犹豫后,最终她选择了艺术作为她的职业。

      翁美玲在剑桥大学的预科读了两年,后在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读了四年,她选的是纺织设计系,其中包括时装设计。1981年,她拿到文学士学位。

      (注:这所学校是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前身。 1896年伦敦成立了个中央艺术工艺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本来是培养工匠的,但慢慢就变成了手工艺设计方面的学生与专家的中心。

      刚开始只是想把学校的重点放在手工艺方面,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迁址、多次合并和分立,这所学校已经变成了包括手工艺、布料、装饰、服装、针织、工业设计乃至纯艺术等在内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1966年改名为中央艺术设计学院。

      在阿翁去世后的1986年1月,该学院与其他几个艺术学院共同成立了名声赫赫的London Institute,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学院之一。 1989年则和London Institute的另外一个成员圣马丁艺术学院(St. Martin\'s School of Art)合并并改为现名,成为London Institute最大的成员,1998年因其为英国时装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女王年度奖。

      在艺术工艺领域里,在全球范围内,London Institute及其成员也是泰山北斗级的。其毕业生效力于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和著名品牌,各种世界级设计比赛的获奖名单中绝对少不了它们学生的名字。就阿翁念的布料设计专业来说,在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她的这所学校都是顶尖的。大学里,她读的是纺织设计专业。)

      在大学时期的阿翁十分顾家懂事,在家什么都做的,洗地板、做饭,还要到店里帮忙。阿翁大学几年都没有怎么在伦敦过过周末。她还在伦敦的一家麦当劳和Burger King打过工,在共和中文学校教过中文。 (阿翁去世后慈善拍卖的款项根据她的遗愿捐给这所学校用于购置新校舍,这个校舍,就坐落在伦敦著名的贝克街附近。这个英国共和协会中文学校是伦敦中文学校中仅有的两所拥有自己校舍的学校之一,不知道现在在里面学习中文的华人孩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教室有一位芳华绝代的姐姐的心血在里面)。

      1982年3月末,复活节期间阿翁返港渡假,住在九龙城天光道代母家中,并报名参加了港姐选美。选美场上阿翁表现的很大方,但是由于身材矮小,获得第八名,未能名列三甲。

      (注:香港小姐(Miss Hong Kong)的选举早在1946年就已开始,只是那时的香港老百姓衣食尚忧,根本没有心思去关心谁是香港大美人。在1946年到1973年之间,香港小姐陆续评选出10位港姐。1973年“港姐选举”提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正是那个羞涩的时代的真实写照。 70年代港姐选举,因引入泳装展示被指大胆,但其评选标准仍体现评委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因此早期港姐一个个高贵端庄,堪称女性楷模。 1973年到1983年10年间,港姐评选避免过度重视美貌,所以当选冠军姿色往往不是最出色的。首届港姐选举,空中小姐赵雅芝只得第四,而成熟稳重的孙泳恩则有幸成为港姐冠军。从1984年开始,香港小姐的评选开始深入人心,进入极盛时期。香港人接受香港小姐作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评委们也不再避讳重视佳丽的外貌。这个时期报名参选的佳丽人数众多,不乏素质高者,出现众望所归的美女也就相对容易了。 1990年和1991年,港姐经历了她最辉煌时代的两步。香港小姐竞选多年来一向注重端庄形象,一旦在比赛期间被媒体挖出许多负面新闻,即便自身条件有多好,这名佳丽肯定是无缘冠军的,甚至三甲都不可能进入,这个“潜规则”已经形成了近二十年。历届香港小姐得奖者及参赛者于1982年组织及创立了一个为慈善及公益事务作出贡献之慈善团体,并于1983年4月26日正式注册及命名为慧妍雅集。)

      虽然未能在选美中夺魁,但这次选美,却成为翁美玲进入娱乐圈的踏脚石。无线女监制陈宝珠及其他人等慧眼识英雄,认为翁美玲的学历、见识、谈吐、举止、以及令人乐于亲近的容貌,是很好的司仪人才,只要加以琢磨一番,必定能发出眩目的光芒。此时的翁美玲也很困惑,觉得花了这许多年学纺织设计,现在却要干不相干的工作。但她又认为有机会多尝试各方面的东西才可以充实生命,既然有机会当艺员,过过另一种生活,既可多体验人生,又可以多一些经验。如果过段时间发现自已不适合这个圈子,再返回设计本行也不迟。于是,她写信给在英国母亲和谊舅,请他们寄来她的文凭。

      于是,无线和她签了一份两年的合约,让她试试做《妇女新姿》节目的助理主持。 《妇女新姿》一直深受观众的欢迎,翁美玲和当届的港姐亚军寇鸿萍、青春小姐沈金玲加入后,则与陈齐颂、森森等人一起主持,改版后的节目在1982年6月28日播出。翁美玲初出茅庐就与其他港姐和歴炼多年的明星一同主持节目,自然有不小的压力。虽然同期和她合作《妇女新姿》的女星都要比她大牌,但是翁美玲的自信,以及学历、旅居英国的背景,独立生活的经历,使她成为一个阅历丰富的人。不断主持节目后,她很快掌握了如何在镜头前充分表现自己的技巧,虽然是第一次踏入萤屏(萤幕),但翁美玲表现得镇定自若,并逐渐游刃有余起来,展现了她表演的天赋,同节目组的资深艺员如森森等人都说,翁美玲,迟早会红。

      82年8月,被罗马电影公司看中,邀阿翁拍电影,被无线回绝。但无线也同时发觉阿翁是一个可塑之材,调她到戏剧组,试镜拍电视剧。刚刚加入无线的监制萧笙慧眼识珠,邀请她在其首次为无线监制的古装武侠剧《十三妹》中试演清宫小郡主双格格的角色,翁美玲当然乐于尝试。

      在此之前,翁美玲仅当过主持和在广告片中有过闪现,并没有演过戏,竟然表现得十分出色。箫笙说:“在艺员行列,她仅是新丁,但她的演艺却盖过了许多老练的艺员。她是天生的演戏材料,她从未受过什么训练,她一出道便能演戏,因为她体内充满着艺术细胞。”

      《十三妹》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汤镇业和黄杏秀,同时,杨盼盼和任达华在剧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翁美玲在戏中常常梳着一对ㄚ角髻,穿的衣服以鲜艳色泽为多。这部戏是翁美玲转入无线戏剧组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已故著名监制萧笙的得意作品,虽然翁美玲在剧中只是个配角,但通过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她积累了宝贵的拍戏经验,也更为观众所认识。翁美玲的“双格格”是康熙皇帝的亲妹妹,是个喜爱热闹,但品性善良单纯的女孩子。经过《十三妹》的铺垫之后,翁美玲的表演得到了观众良好的反应。虽然开拍比《射雕》要早,但《十三妹》直到1986年才在大陆首次播放。

      从1982年7月26号开始,无线市场发展及研究部,以问卷和电话形式,向各阶层的电视观众做了一个抽样调查,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到观众对于重拍《射雕英雄传》有什么意见,得出来的结果,被访问者中有71.11%知道《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其中还有18.87%的人看过原著,对于无线重拍射雕,61%同意, 9%反对,30%无所谓。鉴于调查结果这样令人鼓舞,于是无线开始这项庞大的工程。一个戏剧分组立即成立,筹拍工作即时展开。出于无线希望重拍的《射雕》和以往的作品相比要有些新意,因此除了在改编方面作出了较新的安排之外,认为剧中的女主角黄蓉必须找一个新的演员来担任,在演技方面也希望出现一种非传统性的表演。

      “黄蓉”以及《射雕》为什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和电视剧呢?这与当时无线电视所处的形势也有关系,当时亚视的一系列经典电视剧集对无线的老大地位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而不像2000年后,香港电视为无线一家独大。为了应对形势,无线乃大张旗鼓重拍《射雕》(此前已有米雪版本的《射雕英雄传》珠玉在前)。

      9月27日到10月30日,无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公开招聘,用「找寻理想黄蓉」活动来挑选黄蓉的扮演者。香港佳丽蜂拥而至,经层层筛选,无线从三千名报名竞选的香港佳丽中挑选了三百多人试镜,初选六十名入围,分三批在坚城片场作了初试。经过多次的甄选,最终入选的“理想黄蓉”中除了翁美玲外还有:梁韵蕊、刘红芳、吕静红、黎燕珊、韩小红。

      无线最后指派翁美玲出演\'黄蓉\'是因为她的造型和气质最为接近。监制王天林说:“在试镜中,翁美玲有极佳的、最突出的表现。她只跟着程小东学了十五分钟武术,就打得似模似样。她领悟力高,是可造之才。以其俏丽脸庞加上散发出的青春活力,她一定可以演好刁蛮、貌美和艺高的黄蓉。在最后的试镜中,翁美玲在文戏和武打戏中均表现灵活,所以选中了。”

      翁美玲是个新人,演出经验太浅,无线挑选她担当大梁同样是一种冒险,在确定了翁美玲人选之后,无线也曾考虑是否让翁美玲进入艺员培训班训练,但终因时间急迫,未能实行。

      五十九集的《射雕》,共分为《鉄血丹心》、《东邪西毒》和《华山论剑》三部份。其中的几位主角,都不是资历深的演员。除了黄蓉,出演郭靖、杨康和穆念慈的演员,分别是黄日华、苗侨伟和杨盼盼。

      黄日华是无线第九期艺员训练班(1980年)的学员,出道后就立即出演了几部电视剧,挑起了男主角的大梁,如1982年的《天龙八部》,黄日华和汤镇业在剧中分别饰演虚竹和段誉,成为当红小生。苗侨伟同样毕业于第九期艺员训练班,但在《射雕》之前还未担任过主要角色,是无线要力捧的新人。

      《射雕》是无线的大戏,场面算得上当时港剧中“大制作”的一部,无线出于对《射雕》的重视,还特意聘请了程小东作为该剧的武术指导,群戏的武打场面十分精彩。受限于环境,83版《射雕》的《铁血丹心》的外景地设在香港大屿山,在凤凰山脚的一个茶场来演绎一个大漠风情,效果当然远远不能“忠于”原著。尤其是当年没有如今电脑技术带来的设计效果,也没有大陆的大山大海,就画面效果而言,和后来翻拍的其他片子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虽然后来的观众认为她的版本的“蓉儿”最形神兼备,但事实上,翁美玲认为这个角色很难演,加之这部剧跳跃着拍,并非一场戏接着下一场戏,让只有十三妹那么一部戏,作为女配角的经验的她感慨“真是好吃力”。

      翁美玲接到“黄蓉”的角色,最初并没有得到观众和舆论的认可,《铁血丹心》播出之后,翁美玲不但被批演得有点拘谨,还被指责长相欠佳。这些批评让她颇为在意。对于外界的评价,导演王天林力挺翁美玲。他说:“以一个没有经验,又没有受过正式戏剧训练,而且不懂武功的新人来说,翁美玲的表现算是不俗。她冰雪聪明,领悟力强,而又非常尽心去学习,所以翁美玲拍《东邪西毒》较前入戏,演技越来越成熟了。相信观众收看《华山论剑》,会发觉她的侠女气概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的明星比较敬业,少用替身,也限于条件,更没有电脑特技,很多场面都亲自上场。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都曾在拍《射雕》时受伤。翁美玲伤在眼睛上,黄日华则伤在鼻子上。所幸翁美玲的眼伤没有伤害她的视力,也没有毁容,相反因为这次受伤,翁美玲才从忙碌的拍摄里偷了一点空闲。

      《射雕》的进展非常快速,1982年年底开拍,第二年的3月《射雕》之《铁血丹心》就开始播出,到了四月份,第二部分的《东邪西毒》也告完工,到了6月中旬,最后部分的《华山论剑》拍完。从1982年年底到1983年6月,整个五十九集的大戏,无线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平均三天一集的速度,完全是电视工业化的效率。

      以边播边拍的方式推出《射雕》,这是当年无线的习惯,如此还可以通过观众反映加戏并减戏。而这半年的过程,也正是翁美玲的走红之路,观众从怀疑、否定到认可、欣赏,而翁美玲也从惶恐、彷徨中走到了自信与得意,成为当红明星。 《射雕》在香港掀起了收视热潮。《华山论剑》还拿到了当年的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牌奖殊荣。拍摄《射雕》的间隙,翁美玲还抽身出演一生中唯一的一部电影,1983年上半年,她在《疯狂八三》中客串一名女护士。这一部电影中,也有正在拍摄《射雕》的黄日华参演。

      如果说《射雕》,改变了翁美玲一生的命运,那多半是指她在事业方面而言。对她的爱情生活影响最大的,应首推她的处女作《十三妹》。在拍摄期间,翁美玲与这套剧的男主角汤镇业渐渐熟悉起来。

      1979年,汤镇业毕业于无线电视第八期艺员训练班,其后他一直在无线拍剧。他在刚出道时比较幸运,在苗侨伟和黄日华还在《上海滩》中跑龙套的时候,他已在剧中饰演了有名有姓的角色。 1982年就凭《香城浪子》一剧走红,同年他参演《天龙八部》饰演段誉一角,以英俊不凡的公子形象深入民心,成为一个经典。在认识翁美玲之前,他已在无线参演了15部剧集,是无线力捧的小生之一,1983年和黄日华、苗侨伟、刘德华和梁朝伟等五人被喻为“无线五虎将” 。

      翁美玲和汤镇业因为合作拍戏的关系而认识,而汤镇业对初过水银灯下生涯的她不厌其烦的加以指导,令翁美玲对他产生了好感,然后,他俩情相悦,一对在不同背景,环境长大的孩子,从此走在一起,成为备受羡慕的金童玉女了。初时,翁美玲曾顾虑两人在学历和家庭背景世上有一段距离,怕父母不喜欢汤镇业,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爱意。1983年3月拍摄《射雕》期间,一次翁美玲不慎在拍武打镜头时伤了眼,汤镇业紧张得天天煲汤去医院陪她,最后连煲汤都越学越精到了。翁美玲于是被他的真情所感动。

      与汤镇业的感情,翁美玲没有向外公布,也没有刻意隐瞒,无线算是默认了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并不做任何干涉。关于他们那个时候相爱的小道消息,经过娱乐媒体的炒作大大地增亮了他们的星光。翁美玲也曾说过:“这一行十分怪,我一入行便遇上汤镇业,由无事变有事。我并非不喜欢有一段固定的爱情,而是有时记者报导时会由无事写成有事,又成由有事写成无事。”于是,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有了许多的故事和报导。

      翁妈妈1983年春节返回香港过年,并见过汤镇业,对他亦表现满意。而汤镇业也时常带翁美玲回南丫岛与他的家人聚餐。翁美玲一直都向往大家庭,汤镇业和兄弟姐妹的感情也让她很羡慕,同时也和汤镇宗和汤镇业的妹妹都成为好朋友。

      1983年6月26日, 《射雕》剧拍完后,与张国荣、黄日华、梁洁华(后来成为黄日华的老婆)等到欧洲英、法、荷兰、比利时等地登台,6月26日晚在伦敦演唱、6月28、29日在荷兰、6月30日在比利时、7月3日在巴黎,大约7月10日回港。在伦敦登台时舅父特意前来捧场,阿翁并且为舅父的婚礼作伴娘。

      983年10月2日,拍摄完毕《夹心人》。李添胜监制的时装剧《夹心人》在1983年8月开拍。翁美玲在《夹心人》里扮演护士董佩汶,和郑少秋和黄锦荣两个“成熟型”小生配戏,衬托她的清纯气质。董佩汶是个温柔而且斯文的普通女孩子,既无助,又脆弱,完全不同演黄蓉那么刁蛮、任性的女孩。翁美玲在剧中的造型跟观众所熟悉古装扮相的她有很大分别,令人眼前一亮。

      1983年10月中旬,翁美玲主演王天林监制的《决战玄武门》,扮演一名淡素娥眉的村姑秦惜惜,与她搭档出演的是苗侨伟与黄日华。翁美玲、黄日华和苗侨伟在剧情中构成铁三角,有斗智斗勇的场面,亦有缠绵动人的三角恋爱关系。经过《射雕英雄传》和《夹心人》的磨练,翁美玲的演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2月初《决战玄武门》拍摄完毕。这是翁美玲与苗侨伟第一次以屏幕情侣身份出现,自此,他俩的情侣搭档深入人心。汤镇业在此剧中亦出演重要配角,但与翁美玲并没有对手戏。

      1983年12月,翁美玲第一次到泰国作为期七天的个人登台演唱,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所料不及;去泰国演出,当然是为了赚钱,这是名利兼收的活动。无线的监制萧笙说:“登台表演是面对千面观众,不同于在厂内拍戏。开始我还担心翁美玲第一次登台会怯场,况且急就章地学了十首八首歌,当然不会熟练,分分钟会出洋相。怎料,翁美玲的确厉害,她站在台上俨然有大将之风,曲词唱错了她立即兜返,而且用英文译音唱了一支泰文歌,赢得掌声雷动。鲜花串成的花环和银纸串成的花环纷纷向她颈上挂,一个艺人有此景象,除了赚钱之外,也有高度的满足感了。”

      1983年12月30日,《华侨晚报》举办的“十大影剧明星”和“十大电视明星”颁奖礼中,“十大电视明星” 的荣誉分别由无线的何守信、李司棋、翁美玲、陈玉莲和曾庆瑜,及亚视的马敏儿、麦翠娴、梁小龙、曾伟权和罗乐林获得。以翁美玲资历之浅而能获此奖项,可见她受欢迎的程度。

      83年是阿翁事业走上高峰的开端之年,这一年里,阿翁生活事业双得意,一炮而红,成为大众偶像,而且她与阿汤的感情也被大家看好,两人出入成双成对,令人羡慕。

      1984年,翁美玲的事业更上层楼,2月开拍的《天师执位》在香港以61点超高收视率成为1984年度收视之冠。当年,她和无线签下5年长约。1984年,无线和旗下所有当红小生及花旦签五年长约。翁美玲曾在83年拍摄《射雕》时签过一份五年长约,这次又是第一个签约,并大幅度加薪。当时,许多艺员都觉得五年长约会限制他们的发展,都不肯签约,包括刘德华、苗侨伟、汤镇业和张曼玉。

      同时在《天师执位》拍摄期间,成立了“翁美玲影迷会”为她的事业锦上添花。对于影迷会的成立她是这么叙述的,

      “真不敢相信,我居然也组织起影迷会来。我这平凡无奇的女孩.实在难以明白怎么会有人「迷」。说真的,我一向做梦也不敢想象搞甚么影迷会,

      一来是当之有愧,二来是怕被人误会「招摇」。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学甚么人家做偶像啊?不过,喜欢我的小妹妹们的确太热情了。她们可以在电视台门口苦候半天,等的不过是见一见你,请你给她们签一签名。他们又有心思把杂志上你的所有照片通通剪下来,隆而重之地用相簿整整齐齐的贴好,简直就是你的一本私人纪录!她们还可以午夜待你收工回家,然后摇个电话给你,你当晚的电视剧演得很好。

      这一年来,与这些朋友不断的通信、见面、电话聊天,感情也就这样种下了。渐渐,我不再当他们是我的影迷,而把他们看成一群认识我欣赏我的新朋友。最后,我还是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了,点头同意组织影迷会。只是,我始终不希望他们把看成甚么偶像,我只愿意做他们的好明友,每年搞几个活动聚一聚,欢乐一下就够了。

      对于跟无线签约五年之事,不少朋友都表示吃惊,大叫「有无搞错」。不错,五年时间确是段不短的日子,我也曾作出个慎重的考虑。既然公司开给我的条件不错,而且又是公司主动提出的,要我拒绝总有点为难。于是也就毅然动笔,安心再留在视圈经历另外一个多姿多采的五年。

      其实,我盼望拍电影盼了好久,而亦有不少片商斟我拍戏,只是全都被公司拒绝了。当然,这是出于好意,其一担心档期有冲突,其二公司要严格选择剧本,为恐有损形象。我也同意这出发点,所以也一直在乖乖的「等待」哩。 ”

      《天师执位》一剧创下当年收视率最高(61点)的骄人纪录,并开创了香港天师片的先河。因清末服装很适合她娇小玲珑的造型,头饰又配合得好,所以大多的翁迷都觉得这是她扮相最美的一部戏。该剧也奠定了翁美玲电视皇后的地位,而翁苗配更是在1984年度独霸香港电视圈。这部电视剧拍摄时间十分短暂,2月开拍,3月便告拍摄完毕。

      1984年4月,开拍《生锈桥王》。 《生锈桥王》一剧中,阿翁再次与阿苗搭档饰演情侣。阿翁在《生锈桥王》中一人分饰两角,扮相一文一武,一细一粗,十分有个性。一位是千金小姐何道蕴。一位是城寨女霸王林佩英。《生锈桥王》也拍得神速,仅一个多月便完工,剧集全部拍完。因为两姐妹性格迥然不同。两个姐妹的命运十分有戏剧性,让一人分饰两角的翁美玲大过表演瘾。在无线来说,女艺员担重戏的情况真是非常少见。这个片子让阿翁在片中角色有所突破,一人分饰两角,对她的演技是一个磨练,而该片本身并无特别过人之处,此剧播完后,观众的反响也不热烈。5月14日,无线开播《生锈桥王》,于6月8日播映完毕。

      6月初,翁母由英返港探望阿翁。登台返港后,她征得了探亲的翁母的同意,用赚来的钱,加上全部积蓄,五十万元卖下了契爷张冲80平方米的伟锦园旧宅.

      搬进新房后,阿翁暗示阿汤,自己年纪不小了,该到结婚的年龄。自己已经快二十五岁了,在事业上也已经站稳了脚,故此甘愿冒一次险,不顾影迷是否会不高兴,想和他成家立室。汤镇业的答复却是,他自己事业未见有成,要翁美玲再等一个时期。翁美玲迁进新居后,也配了一套钥匙给他,并向他表明心迹,表示无论房子是用谁的钱买来的,都是他们两人所有,汤镇业可以的把它看作自己的家。于是,汤镇业也开始在翁美玲家中出入,为了方便起见,翁美玲家里也开始多了他的衣物。这时圈中人再次传言两人同居。

      1984年8月21日,萧笙监制的新剧《楚留香之蝙蝠传奇》拍造型照,这套长达四十集的剧集是下半年的重头制作之一,并已定了十一月台庆时推出。翁美玲与苗侨伟再次饰演一对情侣。因为楚留香一系列的电视都是以男性主导的情节,女角众多而戏份平均。而且翁美玲所扮演的永靖公主是小说中没有的人物,所以角色内容显得越发单薄,虽是女主角,但戏份与其它几名女演员的份量无甚分别。除了翁美玲和苗侨伟,片中还有任达华、龚慈恩、杨盼盼等其它明星参演。《楚》剧也并未引起观众太大的兴趣,一方面阿苗扮演的楚留香在这之前已经被郑少秋演绎的太成功,给观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这就像日后谁也很难演绎黄蓉一样),所以观众对阿苗的楚留香并不接受;另一方面,阿翁在此剧的角色是众多配角之一,角色没有可发挥之处,而且性格也与她演过的众多娇娇女十分雷同。

      1984年7月份,接替张曼玉,当选活力之星。

      林楚燕(天师执位)、林佩英(生锈桥王)和永靖公主(楚留香)等三个角色延续了黄蓉的性格,对此,翁美玲也十分烦恼,她表示:“不知为何,自己做一些被人欺负、善良之角色,总是没有人相信或喜欢,观众不太喜欢我皱着眉毛的扮可怜相。观众都喜欢看我圆瞪着眼,嘟着嘴巴骂人,或是精灵古怪地作弄别人,否则便觉得我做得不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很努力的去做,但奈何没有人欣赏。”

      其实翁美玲的眼睛很灵动,如果她真晓得运用眼睛做戏,她是会演到很多的角色,而且说服力很强。但现在她用言语和表情演戏则绰绰有余,但一要求到内心戏时,她便容易流于肤浅。翁美玲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常常希望多尝试不同类型之角色,藉此磨练自己的演技。现在自己最“恨”做的角色是十三点,奸的或中年人之角色,因为自己实在不想被定型,但现在似乎定型已是定局了。”

      进入84年中,因为两人走红程度的不同,几次绯闻事件,汤镇业良好的“女人缘”,以及他对于和女性朋友交往的界定问题,阿翁与阿汤的感情已经开始出现危机,阿汤已经有意与阿翁疏远。阿翁由于心情不好,也明显比以前瘦了很多,照片中明显有憔悴的痕迹,日后人们回忆起,才发觉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细心的朋友如果观察一下,阿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脸上开真甜蜜的表情很少再出现了,照片多为严肃惆怅的样子,实在是因为这时的阿翁已很难开心地笑出来了。

      1984年下半年,由于与阿汤的感情出现危机,两人时时争吵,同时也被记者大肆渲染各自的绯闻,阿翁的心情变得十分糟,经常在迪斯可舞厅流连。这时阿翁的圈中好友夏淑玲被传因失恋自杀,记者问起阿翁,她说:“我绝对不会为情自杀那么蠢,失恋是浪费光阴和精神的一回事,值得为一个已经不爱你的人牺牲吗?况且我知道自己没勇气自杀。”

      1984年的阿翁应当分两个阶段来说她,上半年,阿翁仍是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天师执位》是香港第一部以天师为题材的影片,片子拍的十分成功。然而到了下半年,两人分多聚少(阿汤在台湾拍片),各自传出不少绯闻。随着阿翁的名气越来越大,阿汤对她的感情也起了变化,这时已有分手之心。而阿翁认准了一个人,很难改变,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84年12月份,翁美玲开始投入拍摄由邱家雄监制的时装剧《挑战》,饰演一名督察谢碧华。这部励志时装长剧《挑战》共四十集,围绕着几个年青人与现实的抗衡而发展,揭露了大企业的权力争夺,亦描绘了小人物的命运。这是翁美玲出演的第二部时装剧,在剧中扮演女督察是很好的新尝试,但她顾虑自己的个头(个子)偏小,扮演女督察似乎说服力不够,而且,剧中这个角色的戏份很散,不容易发挥。“虽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表演《挑战》,但恐怕吃力不讨好。”

      翁美玲是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梁朝伟搭档,在这部时装剧中,他俩占戏最重,忙得他们两个天天都要开工,就算过农历年时也不例外。两人因为童年的家庭背景非常相似,所以一向内向的梁朝伟和翁美玲建立了很好的私交,以至于传出绯闻。

      1984年12月9日,翁美玲再次当选“华侨晚报”评选的1984年十大影视明星,颁奖仪式在香港大会堂。

      84年末、85年初,阿汤到台湾拍片一个月,中间传闻阿翁与阿苗、梁朝伟、阿汤与前亚视女星,当时转往台湾发展的倪诗蓓拍拖,各自相好。倪诗蓓在阿翁去世后,与阿汤恋爱过一段时期,后来又分手了,当年的传言是否真是传言,不得而知。

      1985年4月22日,《挑战》一剧播出,一如翁美玲所料,她扮演的女督察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人们普遍认为她的这个警员形象过于斯文,与人们想象中的警察相去甚远。翁美玲被批表演得放不开,而她的回答却说她不认为女警察就一定要粗鲁,事实上女警察也不应该有一种固定形象。阿翁为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终究没有得到观众的接受,一般的观众对于警察依然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认识。在《挑战》剧集中,部份剧情描写谢碧华与周剑虹的感情有波折,那份失意与失落,翁美玲演得很深刻,有些敏感人士认为翁美玲将自己真实生活中受创伤的感情溶入角色里面。

      翁美玲与汤镇业的恋情总是被绯闻所纠缠,两个人彼此都有不少的流言蜚语,这种状态,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翁美玲曾对外界表示:“我始终认为,两个人的感情没必要被渲染太多,顺其自然吧!我和他目前还是好朋友,不好问我们是否分手,也不好问几时结婚,维持现状不是很好吗?”不过,外界对他们的这段感情并不看好,主要是因为汤镇业自从与翁美玲拍拖之后,同时又跟其它女艺员的名字扯上。圈中传出汤镇业与吴君如拍拖的消息,又盛传汤镇业在《窥情》摄制中对钟楚红动了真情。

      本来一副乐天派的翁美玲,也因情感上的波动而显得落落寡欢。她对圈中好友说:“我不是不原谅阿汤,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新闻,他不只惹别的女孩子,也有别的女孩子来惹他,你叫我怎么忍受?” 随着两人恋情的进展,争吵也渐渐升级,两人时时争吵的消息同时被记者大肆渲染,被渲染的还有两人各自寻欢排解苦闷,翁美玲被曝心情十分糟糕,经常流连在迪斯科舞厅买醉。

      翁美玲强调她自己是很理智的,思想也十分有条理,但有时感情却不受控制,她实在希望自己是可以理智地去处理与汤镇业的恋情。她说:“我没有兄弟姐妹,生活难免寂寞,也正因为如此,长大后我很需要男朋友的关心,不能没有爱情。”又说,“人人都觉得我应该满足,应该快乐,对吗?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根本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时,你相信我的话吗?”

      翁美玲也在访问中多次提到,“以前我是不防人的,但现在不防不行,有时坦白也是罪过,我受过伤害,懂得保护自己!”工作的忙碌让她没有时间去交朋友,原来的朋友也因为她的时间太紧凑而很难经常在一起聊天谈心。

      对于翁美玲这种复杂的的性格和矛盾的情绪,汤镇业并没有迁就,两人甚至开始了互相斗气的暗战。他们已经相恋了二年多,却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争吵。和任何年轻和倔强的恋人一样,他们彼此爱着,又互相折磨。两人都好强,都不肯低头。就这样吵吵闹闹,时好时坏地纠缠在一起。

      《挑战》拍摄完毕之后,把一头长发剪短。以短发形象出现在挑站的记者招待会上。 4月份在迪士高厅喝酒跳舞,遇到当时梅艳芳的公开男友邹世龙,邹开始疯狂追求阿翁。而阿翁因与阿汤的感情有变,也想利用邹世龙刺激阿汤,于是在四月份的大半个月中,她几乎每晚都与这位少爷在“的士高”中亲密共舞。

      1985年4月初,她再次前往新加坡登台演出,汤镇业去机场送机。演出期间,翁美玲遇到一名新加坡商人以一颗价值两万港元的钻戒求爱,让她哭笑不得。

      1985年3月14日,李鼎伦监制的新剧《楚河汉界》拍造型照,翁美玲在剧中只有三集戏,属客串性质,这个角色原属张曼玉饰演,但因为张曼玉不与无线续约,后来改由翁美玲演出。翁美玲说与张曼玉未有过合作演戏的机会,这是她唯一的憾事。

      5月初,拍摄《拆档拍档》的造型照,这部戏是阿翁与阿汤第一次以情侣身份出现在电视剧中。那天,阿翁换上戏服后显得面青唇白,格外憔悴,还要阿汤在旁掺扶。但阿翁说自己只是吃错了药。据信是一次自杀未遂事件。

      汤镇业大概是因为记者拍照时硬要他们摆亲密姿态,翁美玲却表现得在点不自然,两人到化妆间卸妆时,他竟然没有等翁美玲就先行而去,翁美玲一气之下,当晚又与邹世龙玩至半夜。第二天,阿汤搬走阿翁家中所有剩余衣物,两人决裂。

      5月3日,参加“名人慈善竞技大赛”演出,这是阿翁最后一次在电视节目中露面。

      5月5日,找了个朋友介绍一位风水先生回家看风水,她总是认为这间屋的风水可能是导致她和汤镇业经常吵嘴的原因。 5月6日,为杂志社拍下了阿翁生前的最后一辑专辑。

      5月7日至9日的两三天时间里,为公司拍摄自己的自传式的个人特辑在\"K-100\"节目内播放。

      5月7日阿翁的生日,阿翁一个人渡过,阿汤并没有出现。 5月10日晚上,翁美玲在闷闷不乐的心境中找了邹世龙去跳舞,邹世龙乘机约她次日(周六)去澳门玩一天。 5月11日,阿翁与邹世龙在澳门游玩,而阿汤、吴君如、苗侨伟、戚美珍结伴出游,被记者拍到,成为第二天报纸的热门新闻。 5月12日,由澳门返回香港,周日记者曾到阿翁家中采访,拿阿汤与吴君如的照片问阿翁有何感受,阿翁故作大方,说这没什么。

      阿翁的最后一天:5月13日(星期一)阿翁在广播道嘉柏园门口与记者见过一面,并拍照、聊天。那时她谈笑自若,全无异状,想不到那次拍照,竟是阿翁在人间的最后一张留影。

      在片场阿翁被记者围住,问她知不知道周六阿汤、吴君如、苗侨伟、戚美珍去清水湾游泳。阿翁佯装不知道。据说,当晚收工后,两人在片场大吵,阿翁还哭诉:“既然这样,我们分手好了。”阿翁独自一人坐公司的车返家后,CALL阿汤,阿汤并没有回覆。阿翁在寻呼台上留言说,如果不覆机,将永远听不到她的声音。

      5月14日,凌晨二时,打电话给邹世龙,说自己十分辛苦,活着没意思。当晚邹世龙因不放心,曾到阿翁家楼下探望,但因为看更的阻挠没能进入。
      推测:翁美玲一个人喝下了半瓶白兰地,又用白兰地送服一些麻醉药物,直至糊里糊涂地打开浴室煤气炉毁灭自己。早上七点,邹世龙破门而入,发现阿翁在家中因煤气中毒。当即阿翁被送到“浸会医院”,证实已返魂无术。

      在英国的翁母闻听噩耗,悲痛过度,心脏病复发。因身体的原因,翁母虽然赶到香港,但没有出现在阿翁的大殓仪式上。阿翁的去世,阿汤因伤心过度,而安排打点身后事的,便全由阿苗负责。

      5月18日,周日上午11:00,阿翁的大殓仪式。她的遗体安祥地躺于棺木中,所穿的寿衣,乃她穿过的一件白底绣花古装戏服 。灵堂摆放的照片为阿翁参加港姐选美时的照片。翁妈妈选这张照片,大概是因为这才是翁母心目中爱女的模样,而后期阿翁的照片明显变得成熟沧桑。阿翁出殡当日,香港万人空巷。

      5月28日,骨灰运返英国安葬。 6月3日,埋在剑桥附近的天主教坟场。

      墓碑是以英文书写,大意为- 怀念翁美玲,生于1959年5月7日,殁于1985年5月14日,享年26岁,寻找天国。

      另外,还有一首诗,意谓:「家里没有了你便成孤寂,我们的生活也起了变化,如果你重返我们中间,整个世界也变成天堂!」

      IN LOVING OF MEMORY OF BARBARA YUNG
      BORN:MAY 7 1959
      DIED :MAY 14 1985
      AGE :26
      「SEEK THE HOME WITH 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