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名字,来源于明末文人张岱的散文《鲁藩烟火》。
文中有一句说:“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
我觉得看世间众人万事,差不多都是如此。
起落浮沉,只是表象。世态炎凉,乃是自然。我们只当以本心处万变。
汉学家史景迁,有本传记《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此书阅读。
因我确实是有些阅读障碍(以前讲过多次,即错字我总看成是对的那个字),Word里很难检查出来。现在我更新页面读一遍后,再登陆电脑去修改,但还会残余错字。最近,眼睛有了“老花”迹象(医生讲算早),夜间开车辨物不明,得定制镜片。在这方面的疏漏,我应谢谢读者们的包容。
有朋友讲:如本文结束,舍不得我。其实我一直在。
本文连载结束的时候,自会链接到新故事。新文有一定创新,但不知大家接受程度如何。
那个小人通天的兄弟文,架空唐朝的权谋大戏,我应还会晋江连载。
如果你们喜欢小人的风格,大概会喜欢那个文。(只要你不反感唐朝)
届时要是你们这些老读者来看文的话,我会非常非常开心的。
==========================================================================
注释:
(1)万柳堂:元代初年,著名学者魏国公廉希宪(色目人,官至副丞相)在钓鱼台造了一座别墅。周遭种植数百棵柳树,题堂名为“万楼堂”。当时他邀请赵孟頫去做客,赵还写了一首诗:“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主人自有沧州趣,歌女仍歌白雪词。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索题诗。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就建筑在这所别墅的遗址上。也有人考证认为:钓鱼台分成东西,万柳堂和今日国宾馆,位于两个方向。近年小有名气的“万柳书院”楼盘,其实是在老北京“巴沟村“的地界,从前环境较杂乱,许多人不太爱去那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启动万柳改造工程,才焕发新生。
(2)薄荷糖:明代中医典籍《简便单方》里面记载了“薄荷糖”的制作方法。主要功效是化痰利咽制风热。
(3)鹳雀楼:原址位于山西蒲州,最初是北周将军宇文护为了抵抗北齐的进攻,而建造的一座三层楼的军事卫戍楼。因为此楼靠近河道的高处,水鸟(鹳为北方常见水鸟)习性惯于云集在上,所以后来取名叫“鹳雀楼”。它可以俯瞰黄河,风景雄壮,所以在唐宋时期,为文人墨客所爱。金朝末年,金兵与蒙古争夺蒲州,鹳雀楼毁于战火,只留故基残片。明朝嘉靖时黄河泛滥,遗迹也彻底消失。鹳雀楼其实是在蒲州旧城外以西黄河州渚(zhu)的高坡上。蒲州旧城,并不是现在的山西永济或者运城县城,而是距离永济县城十二里左右,后它为黄河改道冲没,目前依然有城墙轮廓残存。现在的鹳雀楼,是我们的政府于1997年重建,2002年落成开放的。
(4)花梳:古代女孩子,用彩色丝带将素馨和茉莉花相间串缀,绕在云髻上,称为“花梳”。
葳(wei):指草木茂盛状。
(5)络子:即 中国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对于“绳结”就有相当高的审美水平。到明清时候,络子的花样繁复。宫内外有一些工匠专门制作这个,以备不时之需。
(6)水面:即凉面。吃水面,是古都的风俗。中国人早在唐朝,就已经吃了冷面,当时号称“冷淘”。杜甫有诗名《槐叶冷淘》。但是唐朝的冷面和后来的冷面,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7)庙后:明代江苏阳羡(宜兴)出产的茶叶中,以“罗岕”为最佳。岕中最上品的,才叫庙后。
(8)夜直:就是官员加夜班。该制度起于唐宋。
(9)竹简:春秋战国到秦汉无纸,在竹简上记事。
(10)““嘉猷(you)赞翊(yi)”:嘉猷,即治国的好规划。赞翊,辅助的意思。
在明代,凡是奉赐有这四个字图章的官员,不论官衔大小,一律可以向皇帝单独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