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千秋宏图 ...
-
(一)
权初掌江东时,四方动荡,通叛常生。乃以张昭为师,重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灭李术,平动乱,招贤纳士,以雷霆手段稳定了江南局势。建安十三年,丞相曹操南征,克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得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之地。
酒楼里的说书先生抑扬顿挫,极尽声色的描绘了曹孟德破荆州时的意气风发,惊堂木一拍,便口若悬河的言说起来,仿佛这古今天下大事,都是他亲自经历,纵横六合四海,皆是先生故人。“且说那孟德率三千精兵夜入敌营,蜀军正疲乏,哪里料到突袭,被曹军打个措手不及,一把火下去辎重粮草尽失,不几日便降了。收得江陵后,曹孟德自忖东南可得,给咱们侯爷下了战书,如今啊,咱们侯爷正在军帐里谋划呢……”说完便意味深长的走下台来。说书先生的小弟子听的津津有味,急忙起身追问“师傅,你说咱们侯爷会跟曹操打仗吗”说书人望着远处,蓬草迎风而断被卷上天空,衬的格外清秋萧索,天上的流云被彩霞染红,远远的与吴江连接起来,望不到天穷极目处。说书先生故作深沉的笑了笑,毫不走心的敷衍小弟子“谁知道呢,走了,给师傅去温碗酒来”
孙权扫了一遍帐中众将,沉声道“如今曹操已破西蜀,意欲乱我东南。此番紧急,依诸将之见,该如何应对?”大营一片哗然,将领们争的脸红脖子粗,有主战者,有言和者,争论不休的声音顺着血管刺得孙权头疼,不由得看向那个在众将中兀自垂眸深思的身影。
八年已过,在当初护佑江东少主顺利掌控江东的周瑜,数次征伐间似乎又成了那个杀伐果决,年仅十七便名声远扬的吴地名将。而与年少时终是不同的是,那一袭浓烈的红衣,终被替为一身素白。人皆知吴地周郎善音律,爱红衣。小时候孙权也问过周瑜为什么一定要扎眼的红衣,周瑜拿着扇子敲他的头,笑得肆意张狂:“南明有朱雀,赤色而炎火,其翅九羽,腾则扶摇直上,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若能与朱雀一般自由,岂不痛快?”这样一个向往自由,纵情逐意之人,却最终卸下一身红衣,被数不尽的俗务束缚起来,辗转于俗世间。
“公瑾素来神勇,如今境况下可有高见?”
(二)
周瑜被点了名,依然细细沉思片刻,出列进言,“臣主战,原因有三。其一,曹军虽数众,然不善水战。我吴地多江河,若坚防布攻,于吴江与之一战,未尝一败。其二,此番曹军出征路远,人劳马疲,待其行至江东,我军以逸待劳,一鼓作气,必可去其锋芒,军心大振。其三,江东与蜀地素来互不相扰,此值危难,可连刘抗曹,以联军克之,必成。”
眼前的人冷静分析局势,语气平淡而掷地有声,似乎即使千军万马来犯,于他来说也不过是一战之事。孙权也是个有血性的人,曹操的信送到江东大营,竟还想让他忍气吞声自己将江东拱手相让吗?孙权抬手摸了摸腰间的佩剑,追问道“我与公瑾,然水战虽为我军之利,众人皆知,未必能用,可有妙计?”
“水战不易,曹军得我江东叛军两名水军提督,必得锁链环船之法。”周瑜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若将计就计,垂宁以西北十五里,有地名为赤壁。此值寒冬,赤壁风常西北,若能借东南之风,辅以火攻,则未损一兵一将,即克曹军。”
孙权听了眉头一皱,似有些不赞同“与天借风,未尝可行,公且慎言”周瑜神色一定,正色回道“兵书有言,战有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如今我军占地利人和,若逢天时,益佳;若无天时,瑜亦可背水一战取胜。”
孙权抚掌大笑,连声说道“善,公瑾神勇,实为我江东之首。”
建安十三年,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连刘抗曹,于赤壁一战。曹军果然以铁锁连船,止水为陆。战时赤壁连日西风忽一夜转东,周瑜以火烧赤壁,率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军。曹操败归北方,吴军高呼“天佑江东”,气壮山河。
(三)
孙权夜醒难眠,见周瑜帐中灯火未息,心中不解,走近却发现帐中空有灯火而不见人,立即四处寻起来。在赤壁高崖边,孙权看见周瑜飘飘而立,携一笛而奏,曲声宛转活泼,不染杀伐之气,却像乡野小调,一曲终了,孙权才开了腔。“公瑾方才所奏曲意欢悦,可有喜事?”周瑜脸上的神色温柔了片刻,回忆片刻“此为少时伯符与乡野小儿处习得,奏与我听。我自幼颇通音律,入耳不忘,不时奏之。”
孙权没想到这曲子还有这种来历,他知道自家兄长与周瑜亲密过人,却不曾想历经八年,周瑜还将这段感情看的如此之深。然江山易主,而心腹重臣却久念前主,让孙权心里有点不舒服。“依公瑾看,若此刻是兄长于此,这天下形势可会变更?”
周瑜轻笑一声,收了玉笛。“今日赤壁忽得东风,众军士皆呼天佑江东。然十三年前,正是我随伯符以次计此处大败黄祖。伯符主进,将军重守。若伯符于此,怕曹操之辈纵身处北方,亦寝食难安。”周瑜语气淡淡,而言中表达出来的,全是对孙策的称许。
孙权从话中听出些隐藏的深意,正是不解,忽的灵光一闪,心中了然,慢条斯理道“你知道了。”
“臣不知。”
孙权不曾告诉周瑜他知道了什么,周瑜也没有回答他不知何物,两个人就这么暗号似的一对,忽然就将这些年粉饰的太平揭了去,露出下面藏着的血淋淋的真实。
“兄长死后,你护佑我回会稽县接任,领虎符后,我与诸君言仲谋年幼,以将军自称。满堂赞许,只有你固执的向我行以君臣之礼”孙策顿了顿,“我幼时与你交好,却时至今日,再无闻一声阿谋,我一直以为是公瑾悲恸过度,怕触景伤怀。”
“是不是当初在会稽,你就已经知道了?”
(四)
当初许贡三门客以流矢刺伤孙策,周瑜在悲痛时,也对三个门客的来历起了怀疑。孙策好独自行猎,而行至丹徒是一时兴起,缘何三门客就在丹徒埋伏袭之?可自己来时已晚,门客已被处死,死无对证。于是周瑜传亲兵追查,传回来的消息说,许贡死后门客四散,其中有三人辗转流离,入了丹阳。周瑜心中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命亲兵继续探查,最后消息说,丹阳郡守孙权在城西置一处住宅,安置起来。后来有一日,三人忽然不知所踪。周瑜心里猛的一震,似喜似悲不知如何分辨。他的手紧紧的抓着椅背,面无波澜的任由自己沉在黑暗里。伯符,你闭眼之时,可知道你的死正是伏在床边为你落泪的幼弟一手策划?而江东不能无主,周瑜于是强忍着痛意,一路护佑孙权掌控江东,直至今日。
周瑜的声音里压抑着一丝痛苦:“为什么?”
他爱你护你,与你如兄如父,你为什么谋害与他?
孙权嗤笑一声,“大哥将我留在丹阳那日,存的难道不是对兄弟的防备之心吗?冠冕堂皇的兄弟之情人皆可言,可你敢说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大哥为江东之主,我却做了小小一郡的郡守。我与大哥各有长短,缘何我就不能做一做这江东之主?”
这一对貌合神离的君臣终于彼此露出了真容,周瑜抓着竹笛的指尖泛白,“我且问最后一句,刺杀伯符的事,是不是你亲口所言?”
孙权弹了弹身上不存在的灰尘,停顿片刻开了口“不是,我那时年幼,心中对大哥满是敬仰。是与日俱,幸有程普在身边才想明白其中利害,便气的不行。在听闻许贡被大哥斩杀,而许贡门客却正好逃至丹阳时,我虽气愤于大哥将我抛下,却也未存杀心。我与他们嘱咐,你们于丹徒潜伏,勿杀之。我本想那时我已广招贤纳士,等大哥重伤,我便卸了他的位,让大哥见识我的治国之才不比他差。不知那门客竟阳奉阴违,一箭将大哥射死了。”
周瑜闭眼不想再听,他一字一句的对孙权说:“南郡难守易攻,今日曹操败走,易卷土重来。而南郡首当其冲,臣请往南郡驻守,不日与曹军决一死战。”
(五)
建安十五年,对于赤壁之战后是否应该软禁刘备的看法,满朝文武各有所言,周瑜即使驻边,在这种情况下也简单修书一封,表明了应该以美酒珍宝软禁刘备,勿放其归蜀,同时提出了征战巴蜀的计划。彼时孙权已经听从鲁肃的建议,决定放刘备回去。周瑜的信一到,让孙权皱了眉头。“周瑜想要征战巴蜀,可考虑过江东现如今的困境吗?还是说他想借此机会拥兵离江东去了?”
堂下的人不敢说话,只听孙权轻叹一声“终是离心了。”随即修书一封,言说命周瑜回朝点兵,不日出征蜀地。堂下的人不解,问道“将军既已答应鲁肃与刘备交好,又为何给周将军写这样一封信?”
孙权的身影隐藏在黑暗里,沉默了片刻,他说“公瑾戎马半生,也该歇一歇了。”
而此时周瑜回会稽途中路过舒城,眼看此季节又到桃花繁盛之际。他半生征伐,最深刻的记忆还是被安置在舒城。途中刚下过一场小雨,风裹挟着雨雾流过梨花淡白色的花瓣,有些清香也就黏在风里不肯散了。那时孙策和周瑜一骑红马一骑黑马并驾相行,兴致一起,实在地赛了一场。等二人跑乏了,发现已经到了官道以北的崖边,远处斜阳似火燃烧了流云,淌过天幕。
孙策伸手勒了马缰,背对着周瑜说:“公瑾,若有一日天下为我所有,我要让山河安定,流离失所不再是百姓之苦;国家昌明,纵横六合皆朝我一国;四海一家,疆域随江河山川延绵不绝;天下太平,江山永固。”
周瑜满腔的热血刚被火星燎了个口,还未等他把指点江山的年少意气挥发出来,孙策带着一脸笑回过头来,“公瑾,到那时我把江东与你,美人与我,可好”
周瑜睁开眼,仿佛又看见那人长身玉立的模样,轻声说道:“好。”
徘踏春色并好友
驱驰十里赏青丘
舒城少年未曾老
入梦听鼓按吴钩
——《周瑜·定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