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世宗本纪(3) ...

  •   我们之前提到,太宗秦煜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跟太/祖动辄抄家灭族的作风不同,他对犯错的臣子至多的罢官贬谪,连斩首的命令都下得非常少,而宁嫔方氏和僖嫔赵氏,显然不是因为秦煜在痛失爱子后迁怒,而是因为她们确实牵扯进了懿怀太子之死,才会惹来灭族之祸。

      后秦后宫内命妇分九品,即一品四妃、二品夫人、三品妃、四品贵嫔、五品嫔、六品贵人、七品美人、八品才人与九品宝林,宁嫔与僖嫔作为五品嫔,名位不高,且没有子嗣,因何故卷入太子死亡的案件中已成千古之谜,有关懿怀太子的真实死因,其墓志铭曾提到“悲天时之造作,恨人心之诡深”,可看做是其死因有异的明证。

      宁嫔、僖嫔谋害太子的理由与手段虽不可考,但太子薨逝带来的后续影响却是长远而巨大的,此时秦煜一共有三个存活的儿子,即皇次子秦徽、皇四子秦德与皇五子秦衔,无论是以年龄才干还是以生母地位来看,继后陆氏(即后来的章懿太后)所生的皇次子都是最有可能登基的皇子,而这次被动的易储,很可能会带来大秦国策的变更,即由重武轻文,转变为重文轻武。

      《后秦书》中有关悼敏太子秦徽的记载不过寥寥数句,“悼敏太子徽,太宗第二子,母章懿太后陆氏,善属文,泰康二十一年元月立为皇太子,二十一年六月以时疫薨,谥悼敏太子”,由于悼敏太子墓在近代毁坏,我们无法从其墓志铭中得知更多有关他个人性格的细节,但从“善属文”的评价和谥号中的“敏”可以看出,秦徽应该也是一位相当聪明,并且偏重于文治的太子,更易储君后,秦赫作为与前太子关系亲密、且被作为武将培养的宗室,显然不宜再留在宫中,因此在懿怀太子葬礼结束后他就回到了云中父母处,而悼敏太子的夭折虽然是又一黑天鹅事件,但储位未定,秦赫在政治上的边缘化地位自然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随父母回到位于云中郡的睿王府是更为合适的去向。

      此前有关秦赫个人的分析虽然也曾经提到了懿怀太子,但学者更多着力于其死亡带来的政治格局变动并在最后导致秦赫作为旁支继承帝位,而较少留意秦御之死对秦赫心理上的影响,从诸多细节中可以推断出,年幼的秦赫同秦御应该有相当深厚的感情,《世宗实录》中记载他每一年在秦御生日时都会“作诗文酬”,要知道,秦赫其人是他自己亲口承认的“不善文墨,亦不喜之”,为秦御做的三十三首诗是他仅有的有明确记载的文学作品,二人的感情深厚由此可见一斑,那么亲近的兄长为人所害,对年幼的秦赫无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并影响到了他此后的行事作风。

      让我们将目光再放回泰康二十一年十一月,还沉浸在第六子出生三天即夭折的悲痛中的秦煜接到了另一个消息,他的弟弟睿王秦辰战死,其妻和独子皆下落不明,这意味着除了一个未知男女的胎儿,偌大的帝国竟然找不出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人选,而秦煜并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那个他曾经留在身边抚养的孩子刚草草掩埋了母亲,带着刚出生的妹妹千里逃亡,对此,《后秦书》的记载是“二十一年,睿王以流箭薨,妃亦殒,帝携主奔,至南阳,见南阳侯,泣呼君为舅耶,南阳侯乃奏”。

      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在父母双亡后逃离战火中的故乡,带着妹妹一路逃亡到千里之外的舅舅家中,这是秦赫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他开始从一个活在父母荫蔽下的孩子长成一个独立的政治角色,而他几乎是从再次来到长安时开始,就独立地参与到了泰康朝的政治斗争中,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自请随同使团与鞑靼议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世宗本纪(3)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