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薛明琬(4) ...

  •   景王最终没有纳李氏为侧妃,而是以贤妃之位送她入宫,位列正一品。与此同时,他为安定长公主择了驸马,令内务府筹备婚仪。
      两桩事定下后,他便领兵西征:昔年三分天下时,蒙古觊金国良久,于漠北频频侵扰,却屡屡为彼时尚为金臣的始祖皇帝击退,始祖亦因功封卫国公。始祖皇帝过世后,袭爵的高祖皇帝亦乃一时名将,秦家军巡而蒙人不敢犯,只得狼狈西逃。
      然提拔秦氏一族的金章宗驾崩后,即位的金绍宗完颜承乾第二年即听信谗言以“莫须有”之名杀害了高祖皇帝和其侄武定王瑜,高祖皇帝长子烈祖皇帝遂起兵讨伐,使金廷疲于奔命,但金朝宗室完颜守忠亦为将才,几次击退烈祖皇帝。
      金秦内耗之际,消失多年的蒙古骑兵却东归进犯,危急关头,烈祖皇帝留言“国危当甚家仇”,亲率精锐之师北伐。金廷趁机命军队攻打秦军,诸将听命,唯有完颜守忠坚称此时应当与秦军一同抗击蒙古,被以谋反之名下狱赐死。一年后,烈祖皇帝被蒙人射杀,其弟掌军,率元气大伤的秦军退居关中,蛰伏八年后入益州而北进,金绍宗慌忙退位,将皇位传给金朝唯一可用之将,完颜守忠之子完颜承义,即后世金昭宗。
      十一年后,太/祖皇帝联故宋军队攻入金朝都城,手刃完颜承义,同年称帝,改元武昌,定都长安。两年后,南逃的金朝政权亦溃灭,太/祖继续挥师南伐,于武昌四年灭故宋一统天下。
      南伐之际,蒙古人亦趁机吞并西夏。武昌八年,太/祖皇帝与其次子睿王、即如今的摄政王生父一同北伐,国事则交由先帝定夺。武昌十二年,太/祖崩于前线,睿王扶太/祖棺回京后便再度北上。然多年征战,国内早已民不聊生,是以先帝登基后着重休养生息,对蒙人多为守势,待睿王因箭伤薨后,更于永乐城与蒙人订“永乐之盟”,秦蒙以银马互市,约定二十年不动干戈。
      大秦以武立国,武昌十八公半数为关中人士,先帝却重用宋臣,推行“农商并重”,朝臣多有不满,只因先帝仁厚,每每以好言温劝,又多以金帛相赠,朝局才得以稳定。然以岁币换休戈故宋早有前例,既难免亡国之祸,便不得为长久之计,因此随着国库丰盈,群臣便屡屡上书请北伐,先帝起初还弹压,在彼时尚为景王的摄政王上书请命后,默然半晌,终允。
      得了旨意,景王便开始筹谋北伐之事。多年互市,朝中并不乏良马,而吐蕃故地已为秦疆,亦有草场可牧。筹谋两年后,景王率军北伐,奇袭漠南王廷,越山渡河,一路屡战屡克、尽俘其将,终至膘姚故地封狼居胥,立不世之功,西域十六国慕其威仪,共同为其上尊号“圣王可汗”。
      西域咸服后,景王并未因此休兵,而是请命继续西进,四年后班师回朝之际,不仅西域诸国皆愿臣服大秦,更得知《后汉书》曾提及的“大秦”如今仍旧繁荣强盛,他们的皇帝亲自撰写国书,言愿与大秦结兄弟之好,重开西域丝路。
      与景王一同来到长安的使者是一位公爵,他带来了大量贵重的礼物以彰显帝国的富庶,并向先帝力陈通商利处,先帝龙颜大悦,在景王的极力促成下与公爵签订盟约。因“大秦”在西,朝中遂以“西秦”相称。而此后数年,丝路的确为大秦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财富和许多新鲜的玩意儿,譬如我案前的琉璃镜,再譬如鬓间的珐琅簪。
      商路为大秦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相应的,作为宗主国大秦亦应当承担保护藩属国的义务,此番郭尔国为希瓦国进犯,郭尔国王便向大秦求援。
      两个藩属国之间的战争朝廷大可不插手,摄政王却对此极为重视,甚至亲自领兵西征。陛下对此嗤之以鼻,在摄政王并未还政给他,而是指命四位大臣辅政后更是冷笑连连:“说什么仰承遗命扬我国威,也不过是为了揽权罢了!”
      我默然:朝中对新政非议良多,而摄政王确实也再需要一份功业以弹压朝臣了。
      征伐不断,他或能青史留名,奈何一将功成万骨枯。
      安定长公主出嫁时,我又见到了阿姊。长公主一见她便红了眼睛,拉着她切切说了许多,阿姊耐心一一应答,终于哄得长公主破涕为笑。待到要上花轿了,送嫁的先帝长女宁国长公主进来为长公主盖喜帕:“妹妹莫同弟妹说话了,宁海郡王还等着背妹妹过宫门呢。”
      “宁海王兄?”长公主一怔,连忙追问道,“不该是哥哥来背我吗?”
      “你在殿里安心待嫁,怕是不知道。”宁国长公主理了理安定长公主的鬓间的钗环,“阿赫三日前便出征了。”
      长公主不再言语,垂下头让宁国长公主为她盖上喜帕。几位儿女双全的命妇引长公主上了花轿,一晃眼便离开了这幽幽红墙。阿姊望着车队远去,喃喃自语道:“顾三公子形容俊美、文武双全,殿下对他很是欣赏,应当是思涟的良配罢。”
      “宁国长公主与德阳长公主,皆与驸马相敬如宾。”我眺望长街,“只不知晓若是顾驸马并非良配,摄政王乃长公主胞兄,会否因爱惜驸马才华,而不顾妹妹委屈?”
      阿姊静了静,而后凄惶一笑:“琬琬,你是否觉得殿下太过薄情?”
      “无情无义,冷心冷肺。”我嘴角衔了恨意。
      阿姊却摇了摇头:“不是这样的。”
      她垂下美丽的眼眸,低低道:“他以前是个好哥哥,会陪思涟玩,无论事物多繁杂都记得回宫督导陛下读书.......他明明不喜欢我,我求求他,他也心软了,说等他西征回来,若是我还想嫁给他,他会去向先帝请旨的......”
      “他是西征后变的,陛下登基后他便愈来愈冷厉了------他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她声音中含了哭腔,我抱着她,心中亦是无限凄惶:她出嫁七年,尝尽了郎君的薄情,何以还记挂着年少时的那一点温情?
      我不知晓他少年时的温柔,便只记得住他如今的凉薄。
      ,
      我在一个月后被诊治出身孕,陛下喜不自胜,抱着我说待我生了孩子便封我做贵妃,我依偎在他怀里,摇头说:“妾不想做贵妃。”
      “那琬琬想要什么?”他亲了亲我的额头。
      “妾想阿姊和安定长公主能时时入宫陪伴妾。”我说,“再有,陛下能亲自给我们的孩子起名字吗?”
      陛下怔了怔,轻轻垂下头:“皇兄出征在外,摄政王妃独居王府,到底凄苦,你们姐妹情深,便教她入宫陪伴你罢,只是思涟刚刚新婚,怕是不好教她回宫。”
      “那长公主陪妾,驸马陪陛下可好?”我眨了眨眼。陛下哈哈大笑,揽过我肩道:“允了。”
      我有孕四月后,恩宠不多的明妃竟也遇喜,而陛下见她容貌秀丽、性情和顺,对她也多了眷顾。
      崇元五年,我生皇次女升平公主,明妃生皇次子浚。皇后进言晋我们为正一品四妃,我固辞贵妃之位,因而明妃进贵妃,我则居淑妃之位。
      我生产后阿姊便回了王府,但我思念姐姐,多番撒娇撒痴,陛下亦允准阿姊进宫无需通传,同年,出降一年余的安定长公主亦诞下一子,在会稽顾氏中行六。
      长公主带着小公子入宫觐见时阿姊也在,只消看那孩子一眼,她便神色大变。须臾,她抬眸看向长公主:“思涟,我能抱抱他吗?”
      “你是舅母,当然该抱抱阿煊。”长公主爱怜地亲了亲小公子的脸,将孩子递给阿姊,出降后她容色愈发娇艳莹润,顾盼流连间风韵动人,回眸笑起来时,却还可见少女时的烂漫,“琬琬也过来看看。”
      我拿着拨浪鼓逗弄着他,他咿咿呀呀地叫喊着,伸手想抓拨浪鼓,眉眼弯弯尽带笑色:笑起来时,恍然间望得见他表哥的神色。“他长得像阿娘。”阿姊将孩子重新递给乳母,“名字也起的好,如璧大谓之瑄。”
      瑄,祭天之玉也。确实是个很好的名字。
      摄政王出征在外,国事有辅政大臣料理,陛下便终日在紫微城内与他宠信的文臣厮混,亦或是接见内外命妇。待到摄政王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他夜里来到我的寝宫,踌躇许久,对我道:“升平夜里又哭了,你姐姐哄她她总能睡好,这几日,便请她来宫中小住吧。”
      宫人早习惯摄政王妃出入内宫。我行礼谢恩,按捺住心中的一丝惶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薛明琬(4)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