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1、山豫星动 ...

  •   朝堂之上的木涘河面对群臣为了何远暲可以舌战群儒,但是在回府路上听到百姓的纷纷议论,加之内心深处对杀戮的厌恶,使得回府后面对穆晏清的木涘河变得寡言和低落。

      因为穆晏清正在编修《无散大典》,十分耗神耗力,且这部巨典是缥缃府几代人的心血,不容半分错漏。之前穆晏清尚在整理阶段,木涘河偶尔还会过来同他说说话。但是自从十多日前正式进入修撰阶段时,木涘河基本上没有再来书房打扰过穆晏清。

      听到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的脚步声,穆晏清抬头,从窗户处看到木涘河苍白的面容。穆晏清心中觉察出不对,赶忙放下笔,从书桌前起身,快步走出书房。

      木涘河一见到穆晏清就往地上摊的,穆晏清赶忙拥住他,搂着人让他往自己身上靠,“别坐,地上凉。”

      穆晏清柔声问道:“邕儿,怎么了?”

      木涘河已经开始发怔,一个劲地忏悔道:“我没有当好太子太傅,我同他一起谋划如何报复无殇国,我同意他们屠城,我纵容他们草菅人命。”

      穆晏清听后便明白过来,原来是屠城的事情。他轻轻地拍着木涘河的背,“不是的,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无虞国不把握机会,那受到伤害的可能就是无虞国自己了。”

      木涘河用力地摇头,“其实有其他的办法的,是我想不到了。”

      穆晏清继续安慰道:“用兵贵一个‘速’字,若是没有想到,那就不是最好的办法。”

      木涘河道:“可是他们会怪我们的。”

      穆晏清柔声问道:“谁?”

      木涘河道:“城中百姓,还有无殇国死在屠城中的百姓。”

      穆晏清道:“可是,若是不这样做的话,你让无虞国去世的人如何安心于九泉之下?两国交战自顾不暇,又哪有多余的空心分给别国的百姓?”

      木涘河还是摇头,“我本应当找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的。”

      穆晏清轻声安抚道:“既然两边都是为难,不如便就那些更加苦难的人。两全其美太难了,而且时间这么紧,你本不是专攻兵法的,太子和方帅不也选择了这个方案吗?”

      木涘河喃喃道:“有时候选择往往是无可选择。”

      穆晏清叹息一声,扶着木涘河往他房中走去。

      木涘河走到一半猛然抓住穆晏清的手,带着哭腔道:“我们给了对方时间安排百姓撤离的!他们无殇国怎么不顾及自己子民的性命呢?我原先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是没有想过真的要将十座城池变成血海的。”

      穆晏清道:“既然给了无殇国时间,那就是无殇国自己的错误了。邕儿你放宽心来。”

      木涘河道:“可若是我当初不那么快答应,那太子必然会犹豫的。那说不定…”

      穆晏清打断道:“邕儿。”

      木涘河乖巧地闭上嘴,茫然地看向穆晏清。

      穆晏清道:“没有任何一条政策或是兵法能够真的做到完美无缺,哪怕看似没有伤亡,其背后也必然付出了其他的代价。你作为太傅,在充分权衡利弊支持太子的决定没有错,作为无虞国的朝臣,在大战面前维护本国子民的性命更没有错。”

      “我知你法面佛心,但是也不要总将天下道义看的重于一切,毕竟现在不是能够谈论道义的大好时机。无虞国、无殇国、无忧国、无离国,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利益。”

      “天下重要,无虞国更重要。”

      木涘河睁着毫无光彩的眼睛点点头,穆晏清知道此时的木涘河其实根本听不进去什么,但也正因为他听不进去,穆晏清才敢说这些。他已经不论朝政许久了。

      木涘河凑上来,弯着腰蹭了蹭穆晏清的肩膀,“累。”

      穆晏清有些自责,因为穆老爷子今日操持后方军需的调停事宜,身体不大好,自己一直在侍疾,便疏忽了这边,导致木涘河承担如此大的压力他居然一直不察。

      原以为自家弟弟只是长期一边关注战事一边想着如何应对朝堂上反对太子的声音,没怎么休息好导致身体上疲乏。现在看来身体上的透支还是轻的,心中的煎熬才是最难以抑制的。

      穆晏清轻轻地揉着木涘河的头,哄道:“累就睡吧。”

      穆晏清动作温柔地替木涘河换下朝服,将人扶到床榻上安顿好后,自己默默地坐在一旁,隔着被子轻轻拍着,“闭眼,休息了。”

      木涘河很听话地闭上眼睛。穆晏清等到木涘河的呼吸平缓下来才停下手中的动作,轻轻地走出他的房间,又轻轻地关好门。

      老主事一直在书房前徘徊,面上焦急,一见到穆晏清的身影就凑上前去道:“大公子,二公子如何了?可需要去请郎中?”

      穆晏清摇摇头道:“无事,人已经睡下了,想来一觉醒来便没什么事情了。”

      老主事道:“那便好。”

      穆晏清道:“但是还是麻烦孙伯安排人替邕儿煮碗安神汤药,待他醒了后之后让他服下。这些天想必他一直都绷着。”

      老主事道:“公子放心。”

      穆晏清走进书房,看着面前的《无散大典》,叹息一声,道:“古来民意变化莫测,激进之时可以颠覆朝纲,沉顿之时可以戕害孤勇。”

      “如果你因为民意很困扰的话,那我就试着帮你改变民意吧。”

      第二日清晨,穆晏清拿着一篇文章找到老主事。

      “公子有何吩咐。”老主事问道。

      “趁着邕儿还没醒,把这个想个办法散播出去。”穆晏清将文章递给他,“我先过去爷爷那边,虽然皇甫大夫在,但是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是,公子一路小心。”老主事素来办事利索且不多问,很快,穆晏清的文章就在城中流传开来。

      文章为了迎合许多带头的、稍有些学时百姓和书生,特意使用了骈体,虽然通篇词藻华丽、用典繁复,却不显浮躁。开篇即点明此次屠城是为宣扬国威,为火炽郡无辜民众报仇雪恨。

      其次阐述了无殇国近年来犯边的桩桩件件,写到陛下为此头疼不已、日夜忧叹,写到方帅戍边三十余载的辛劳坚忍,写到太子忍辱负重去敌国为质子还被施予巫术折磨,写到太傅等臣僚出谋划策最终定下此计实在不易。又陈词恳切,写到无虞国的未来和应当如何权衡利弊。总而言之,所有人一看便知,这次的战略各个方面筹谋规划丝毫无差,于无虞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则是写无虞国在屠城前给了无殇国大量时间撤离百姓,但是因为无殇国军方和国巫教的矛盾,使得最终屠城之时无虞国许多国巫教徒无辜受死。

      虽无一句直接辩白,但是细看下来,确实字字句句皆在自证。

      此文一出,城内风向顿时有了极大改变。纷纷痛斥起无殇国的暴行,赞颂起陛下和太子的高明、方帅的大勇大义和此战的威风。

      虽然有效改变了民意,但也将写作此文的穆晏清暴露在了众人尤其是何悬若面前。

      “相国,你以为,当今无虞国谁人有此等胆识和文采,可以写出这般好的文章来?”何悬若问道。

      孙丞相看后摇摇头,“臣也不知。之前一段时间流传甚广的木煜的文章,似乎不是这个风格的。”

      何悬若道:“有没有可能是太傅的手笔?”

      孙丞相摇摇头,“太傅素来喜欢正面同人证实,这种写文章的事情不像是他的风格。”

      何悬若道:“那会不会是那个孩子?”

      孙丞相一怔,“穆晏清?”旋即否定道:“那个孩子当年在学宫的文章我有看过,若说像,倒是与那木煜的文风更像,这篇文章用词之华丽实在不似他的风格。”

      何悬若轻轻笑了一声,“可是根骨没怎么变化。”

      何悬若看得出,孙丞相自然也看得出,但是孙丞相却在刻意回避。穆府老爷子算是他的旧交,他不愿老爷子那边再为孙儿担心了。

      孙丞相想了想,又开口同何悬若谈了谈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刚提到此文不像出于穆晏清之手的理由,就被前来传报的侍卫打断。

      何悬若道:“慌慌张张的,什么事情?”

      侍卫道:“穆千秋公薨了。”

      孙丞相愣了一瞬间才反应过来,“你适才说穆千秋公?”

      侍卫道:“是,穆千秋公,薨了。”

      何悬若沉默了一会方道:“知道了。”

      侍卫正要退下去时,何悬若出声问道:“千秋公去之前,可有留下什么话给朕?”

      侍卫道:“卑职不知,但是木府的博约君似乎一直有在侍疾,太傅大人也已抵达穆府处理丧事。”

      何悬若道:“罢了。”

      侍卫有些拿不准,硬着头皮问道:“可需要替陛下宣博约君?”

      何悬若抬眸淡淡地扫了他一眼,“不必了。”宣什么宣?当初说绝嗣那就是彼此心照不宣,傻。

      孙丞相此时心中无比焦急,几乎快不能分辨是身在何处了,喃喃:“陛下,臣…”

      何悬若体恤他,摆摆手道:“你同他那么多年交情了,朕知道的,去吧。”

      孙丞相忙谢恩道:“多谢陛下。”

      孙丞相迅速出了宫,隔了老远就吩咐车夫准备好速速往穆府方向赶。上车前,孙丞相望了一眼只见一角的无虞殿。

      低下头叹息一声,对车夫道:“路上务必快些。”

      车夫道:“大人放心。”随后猛地一扬鞭。

      洒在车上的明明是晌午的阳光,却不见丝毫暖意。孙丞相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又是一声叹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1章 山豫星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