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大荒(中) ...

  •   ㈠
      天德四年二月,海陵王立年仅两岁的完颜光英为皇太子,为避其名讳,小公子应当改名①。正当挑选名字之时,皇上突然召小公子入宫了,我惶恐,一直跟到正殿外,幸得是白日且海陵王不认为这是需要避人耳目的大事,没有关殿门。
      我候在外头,仔细辨析着他们的对话,提心吊胆着生怕小公子不自知地说出什么“忠君”“慕君”之言。
      “爱卿平身,朕早年便听闻希云讲起过你这个弟弟,孝顺友爱,读书过目成诵,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兄长谬赞了,幸得皇上赏识。”
      开口就是希云,对大公子称字暗示自己与我们杨家关系亲密表示尊重,马上拉进了与小公子的距离,皇帝不愧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之人,遣词造句处处撩拨人心!可恶,小公子这般单纯之人莫不是马上要上了贼船!
      “朕与希云是旧相识,彼时朕为尚书左丞,让你兄长时常到家里走走。希云应许了但并没有去,朕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府上,你兄长回答说:‘君子受知于人就应当以礼而进,依附于别人四处钻营,不是我平素的性格。’朕便知这是可以深交的朋友,于是希云不来,朕便去杨爱卿府上叨扰了。”
      “皇上言重了,您每每到访家父家兄都甚是欢喜,微臣也倍感荣幸。”
      这是在打感情牌???把公子一家先吹一遍?
      “但数年以来,朕一直未见过爱卿你,实属遗憾。近两年又因宗族之事伤神,未曾召你私下聊聊。”
      “承蒙皇上厚爱,微臣惶恐。彼时愚钝未识诗书,不敢擅自打扰兄长与您的雅谈。皇上您忙于国事乃国家之幸,一直未曾来拜见陛下,是微臣的过错。”
      你看你看,我就说皇帝没安好心,借此处提起他剿灭宗族之事探小公子口风!顺便摸清杨家站位,果然是最毒帝王心!
      “说什么过错不过错的,”他停顿了一下,我猜测他大概是走近了小公子,皇上声音又轻了些许,“爱卿改名唤做伯仁如何?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②”
      “谢皇上赐名!微臣感激不尽!”我听见公子又扑通一声跪下了,这皇帝,说什么仁是从心底里快乐地爱人,莫不是在洗脑小公子无脑忠诚于他还要心怀感激无比快乐吧!
      “爱卿快快请起,说起来朕并不长你几岁,唤你为卿过于生分,且与杨爱卿分辨不清,不如同希云一般,朕便唤你安道吧!”
      “得此厚爱,臣实感惶恐!在此叩谢陛下!”
      这贼船怕是不好下了!小公子从小饱读经典,忠君爱国之性刻于骨内,又从小与长兄生分崇拜久矣,早些年是敬佩完颜亮得长兄尊敬,羡慕他与兄长可把酒言欢,近年来是敬重完颜亮深谋远虑励精图治,思慕他年轻有为登基为帝,今日这赐名一事,怕是小公子也要意识到自己这思君慕君并非普通儒生之所求的忠君爱国了。
      我一时想得入神,回过头来小公子已站在殿外不远处的台阶下唤我了,我忙不迭地追了上去,他站在那里,前面是待落的残日,二月春风吹过他的鬓角吹得枝头新叶乱颤,斜阳打在公子的白衣上——那是他为进宫面圣而挑选出的用黑色纹着莲花的白色锦衣,衬得公子面颊微红。我没有回头便知身后的视线来自于坐在殿内的海陵王,因为我家公子最好看了。
      伯仁,这名字就取得不好,我怕皇上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

      ㈡
      我的担忧还是成真了,这位男女不忌荤腥都沾的皇帝,这位曾大言不惭的说过“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的皇帝,果然还是看上了我家小公子。
      我从大公子与老爷谈话中得知,皇上先是在上朝之时眉目传情——
      “近日伯仁于朝中处事愈发得皇上赞赏,我已多次见陛下赞许地望向吾儿。”
      然后是让小公子觉得自己看重他——
      “父亲明鉴,皇上遇事每每问起三弟看法如何,伯仁秉公处理回答不卑不亢,希云也见陛下频频含笑点头。”
      接着是赐东西刷存在感——
      “今日皇上因伯仁的进言大喜,赐了些许黄金与绸缎,我杨家本就忠于陛下为国效力,这些都当视作荣耀,却也不可自傲,应当多加自审。”
      还赐一些奇奇怪怪的仿佛是哄妃子的东西——
      “定当遵循父亲教诲!不过陛下确实很宠爱伯仁,前日还赐了些吃食过来,说是偶得佳肴望同安道共品。”
      “能得你与伯仁两儿实属吾之幸!唯有伯杰……哎,不提也罢!”
      我很害怕,很担忧。尤其是一次次看到小公子脸上挂着笑地写奏疏,我知道他此刻一定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能够持续多久呢?

      ㈢
      三月下旬,海陵王游猎,箭射乌鸦,小公子因此献上《获乌诗》一首,委婉劝谏君主不要沉迷于游猎。③
      完颜亮听完大笑一声,于马背上一跃而下,走近小公子身旁扶起他,眯着眼在小公子耳边说了句什么,公子随即红了脸。
      海陵王笑着打量公子片刻,而后才大声说着于旁人听,“那朕便不沉迷于游猎!安道果然是朕所亲之人,朕不觉扫兴,只喜你直言不讳,该赏赐你些什么好呢?”
      我见小公子脸愈发红了,“微臣只是,只是有感而发,陛下不怪罪便好,何来,何来赏赐一说。”
      后来在我软磨硬泡之下公子才很不好意思地开口,说那时海陵王靠近他时说的那句话,“那沉迷于你可好?”
      完败。我见小公子身于杨府,心早飞入宫内了。但那大概是公子最开心的几个月了吧,海陵王似有收敛,近来不曾临幸其他大臣的妻子④。除了忙于政事,顶多就是找找宫内的莺莺燕燕,大部分时间反而是用于召小公子吟诗作对,与他把酒言欢赏花赏月。
      我也曾隐晦提醒小公子不可更近一步,海陵王毕竟是个多情之人,看似凤仪闲逸静和,实则骄奢淫逸荒唐至极,受伤的定是过于专情的小公子。
      可是感情这种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若是能够控制,也不会有那么多求而不得的辗转反侧了。
      若是不捅破,那就是君贤臣忠,而非不忠不义不仁不孝;若是就止于此,那就是君臣一心,而非不合法理偷偷摸摸。若是海陵王能就此收敛,或是真的对小公子有些意思,那故事也不会那样发展。

      ㈣
      最后他还是下手了。五月某一日晚,完颜亮召小公子入宫,让他当场赋诗⑤,公子诗兴很高,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诗,皇上十分高兴,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这是史官记录下的赞赏小公子之事,因为大公子任修起居注。
      我至死未忘那一夜。
      小公子结束一场朱砂宴后⑥,在回府路上收到皇帝诏书前往宫内,我候在殿外偷瞄。小公子一袭红衣,踏着鼓声吟诗,方才饮酒数杯脸上早有醉意,我见海陵王褪去外衣披于公子身上,笑着赞许公子温文儒雅举世无双。然后殿内所有侍从退了出来关上了门,我站在门外见烛光打在窗上的两个影子愈发靠拢,哭了许久。
      此事传出去或是被压下都与小公子无关了。大公子升为兵部员外郎,仿佛是弟弟以色侍君换取了他的官职,痛苦欲绝拒不出门。老爷得知一切后一病不起,未到六月便卒,大公子与小公子归乡守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大荒(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