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时间:
①户帖、公凭,都是北宋时期的身份证明文件,大约相当于“户口本”和“路引”。
②铜钱两文,铁钱五文——这就说到研究北宋时物价最值得吐槽的一点:币值混乱。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北宋有铜钱,有铁钱,有交子。这些货币所通行的区域是不同的:四川地区完全流通铁钱(才导致后来出现了交子);陕西地区流通的是铜钱和铁钱(这就更混乱了);其它地区流通铜钱,市场上也有金银,但只是贵金属辅助流通。
铁钱的币值也很混乱,分成大铁钱和小铁钱,四川地区流通的小铁钱,与铜钱的兑换标准是10:1,十枚小贴钱才能换一枚铜钱;大铁钱和铜钱兑换大约是2:1,但是这些相对币值并不稳定,时时都会波动。
本文中豆腐娘子要求的“铜钱2文,铁钱5文”里,应当是指大铁钱,而且近期兑换币值大约在2.5:1的样子。
关于宋代物价问题的复杂度,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参考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前言里的一段吐槽,“币种繁多”、“陌制混乱”、“贯文不清”、“价格二元制(即官价和民价)”四大槽点,总结得非常精辟。
③酱清:就是酱油。
④石膏与盐卤都能点豆腐,点出来的效果大概就是“南豆腐”与“北豆腐”的区别。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盐卤点的豆腐也有细嫩顺滑口感出色的,当然这要和盐卤的质量挂钩。
豆腐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方士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得到的,但关于“刘安发明豆腐”这件事的文字记载却要等到好几百年之后才出现。因此有学者认为豆腐应是唐末或者五代发明的。至于宋代,在文人笔下出现了对豆腐的描述,陆游和朱熹都写过。吴自牧《梦梁录》里也记载过临安的酒铺出售豆腐。
这样看来,在宋代,豆腐终于发展成为一项家喻户晓的食品,走上了国人的餐桌。
*
明远:谢邀,我只是尽到一个大吃货国国民的义务而已。